学术投稿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与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

潘辉;陈广永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发生机制
摘要: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与轻微头部外伤有关.本文就其发生与发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提高CSDH病人治疗效果提供理论基础.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骨痹汤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骨痹汤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肾虚髓亏型、阳虚寒凝型、瘀血阻滞型,给予自拟骨痹汤加减治疗,连续服用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84例患者中,治愈23例,占27.4%,好转51例,占60.71%,无效10例,11.9%,总有效率为88%.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止痛效果明显,并且恢复速度快,所需价格较低,能够为广大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震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方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配合西药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尿蛋白清除率分别为90.0%、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改善症状、提高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鹏飞;陶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即脑血管意外或脑率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是院前常见急危重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1].院前急救的目的是保持和挽救患者的基本生命,要做到减轻患者的疼痛,预防继发损伤,以对症治疗,稳定生命体征为目的安全转运,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所以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作者:文丽娜;蒙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小儿急性胰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5-10天,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观察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金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农村零售药店药品分类管理的分析研究

    近年来,药品监督部门对农村零售药店的强制性GSP认证,较为明显地提升了农村零售药店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药店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问题、涉及处方问题以及药品陈列和认证后规范程度降低等方面,都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汪建群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应把握的“五个要素”

    近年来,与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的报道愈来愈多,其在儿科临床中的f发病率也逐步上升.笔者认为,要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医师应把握好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理、临床特征,主要诊断依据、肺外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等五个要素.

    作者:李瑞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眩晕症患者在急诊中治疗方法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急诊中对眩晕症的诊治方法.方法:在2009年3月—2011年4月的急诊病患中选出114例眩晕症患者给予综合药物注射治疗,根据就诊时间分组,甲组64例注射的药物为甘露醇和丁咯地尔,乙组50例注射的药物为维脑路通和复方丹参,所有患者均连续注射3天.统计有效比例.结果:甲组27例痊愈,15例显效,18例有效,乙组13例痊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甲组和乙组的总有效比例分别为93.8%(60/64)、82.0%(41/50),有效比例的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 ).结论:在急诊中应选择为眩晕症患者联合注射甘露醇和丁咯地尔进行治疗.

    作者:黄维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磷霉素钠、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治疗盆腔积液60例疗效观察

    目的:充分了解盆腔积液的病因、症状,观察联合使用磷霉素钠与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盆腔积液的效果.结果:联合应用磷霉素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盆腔积液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使用抗菌素治疗.

    作者:孔秀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106例胎膜早破孕妇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健康出院结论:重视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观察,加强孕期保健及卫生知识宣教,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作者:赵婷婷;温金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目的 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药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以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从药用机理、药代过程、耐药机制、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以及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连抗菌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论 抗菌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防可控的,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工作.

    作者:张淮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60例皮肤烧烫伤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美宝速愈贴治疗皮肤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我院烧伤科120例浅Ⅱ°~深Ⅱ°烧伤创面住院以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病人清创后用美宝创面速愈贴覆盖,再以敷料垫固定.对照组病人采用手涂磺胺嘧啶银于创面.观察皮肤愈合时间以及疼痛分级.结果:治疗组60例烧伤创面完全愈合.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轻微,皮肤愈合时间短.结论:美宝创面速愈贴治疗皮肤烧伤创面换药简便,止痛效果好,创面愈合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何小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C型利钠肽的临床研究

    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C型利钠肽(C-typenatriuretic peptide,CNP)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前者以肾上腺中的含量为高,其次是肺和心脏[1];后者则广泛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脑、心肌、消化道,生殖道及泌尿系统.ADM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一种新激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排钠利尿的生物活性,可对血压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CNP为神经多肽,主要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和组织而发挥作用,在释放入血时对全身小动脉及小静脉均有舒张作用.据文献报道[2],在发生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时,人体血液循环中ADM浓度升高且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本文观察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ADM和CNP水平,并就其临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旨在探求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的ADM水平变化特点,并探寻肽类物质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对CN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病理生理改变基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作者:田迎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调查和处理

    月经不调是现代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病,严重影响和制约女性的生活和工作,降低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女性患者的高度重视.本文结合女性患者月经不调的实际情况,探讨女性月经不调的产生原因,并分析其常见的处理措施.

    作者:聂根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中医辩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辅助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行体外震波碎石术的68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实验组则在体外震波碎石基础上再给予中医辩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排石效果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排石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肾功能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医辩证+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效果良好.

    作者:费文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熄风清热醒脑汤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熄风清热醒脑汤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病毒、退热、降颅压、止痉和全身支持等综合疗法,治疗组增加鼻饲或口服自拟熄风清热醒脑汤,连续7天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和MRI病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清醒和惊厥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均快于对照组,p<0.01;在头颅MRI中显示,治疗组有1 2例病灶明显较治疗前缩小50%以上,而对照组则有4例缩小50%.结论:在现代医学原有基础上对症使用熄风清热醒脑汤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晶;张翠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小儿外科手术腹腔镜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是外科微创手术学的重要成果,小儿腹腔镜外科 手术发展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1990年报道的第一例腹腔镜行小儿阑尾切除手术为标志,小儿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运用.本文主要针对腹腔镜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作者:张春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 HD)在各种毒物和药物中毒治疗中的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0月本院救治的18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中治愈16例,死亡2例.其中1例因经济原因,在进行1次血液净化治疗后放弃而导致死亡.结论:HP+HD对急性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张晓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例高血糖非高渗状态患者的治疗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66岁,因“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持续3年,再发后加重的症状持续2天后”入院.3年前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通过口服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来控制血糖.2天前该患者出现了口渴、多饮、多尿加重的症状,且伴有头昏、大汗、咳嗽、咳痰的症状.既往该患者有60年的慢支炎病史,10天前受凉后出现了阵发性咳嗽、咳痰,咳白色黏痰.该患者有40多年的吸烟史.

    作者:熊大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桡动脉采血的方法

    目的:提高危重患者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方法:将92例需行动脉采血的危重患者按采血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常规用一次性2ml注射器行桡动脉采血.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次性采血针为危重患者进行桡动脉采血,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采血方式,其操作省时,血液直接进入玻璃试管,污染几率少.

    作者:刘秋霞;邓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对中医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思考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中医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多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作者:何则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