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王淑云

关键词:葛根素, 心绞痛, 疗效观察
摘要:笔者在临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葛根素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复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糖复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方法:以氨基胍为对照药,对STZ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IV型胶原(IV-C)、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模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蛋白排泄率(UPR)增加,符合早期糖尿病诊断.糖复康、氨基胍均明显降低了UPR、肾皮质AGE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且两者效果相当,糖复康还显著降低了肾皮质IV-C、FN积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01),显著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糖复康降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表明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化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机理之一,而且不以降糖为条件.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用银杏叶注射液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功能除HR外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格拉斯哥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有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之肾虚血瘀病机分析

    近年来,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其不孕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分析病机认为内异症异位灶出血是离经之血;主症之一疼痛拒按;离经之血,蓄积日久,固定成.故内异症基本病机是血瘀.其所见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均由瘀血蓄积下焦,阻滞胞宫经络所致.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工作总结与回顾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分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卫生部佘静副部长的充分肯定.

    作者:林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调控

    目的: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坏死面积、心肌细胞DNA电泳、凋亡细胞的形态(TUNEL法、电镜)及bcl-2与bax原位杂交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黄芪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缺血组bcl-2与bax表达增多,再灌注组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黄芪治疗可下调bax且一定程度上调bcl-2.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黄芪可确实抑制凋亡的发生.

    作者:冯津萍;赵炳让;卢奕;姚智;陈书中;梁伯平;梁爽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

    1现状与回顾2001年初与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一起,共同对天津市区及郊县20余家中医医疗及教学机构,进行了中医耳鼻咽喉科从业人员及相关设备的调查.``

    作者:朱愉;李玮;苗富来;王云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研究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作者:郑林;王学岭;杜武勋;徐宗佩;陈延春;常延平;刘国柱;张运;王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自拟固胎汤治疗滑胎36例临床分析

    笔者自1988年以来,自拟固胎汤随证加减治疗36例滑胎(习惯性流产)取得良好效果,兹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贵;李荣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针灸门诊运用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诊治IgA肾病近况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上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类型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近年来,我国学者积极探索中医药诊治本病,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总结了国内近10a的相关临床报道(均以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病例为入选标准),现综述如下.

    作者:邢海涛;赵菁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跌打散外敷治疗膝关节炎46例

    膝关节炎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伴活动不利为特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症状初起,仅觉患侧膝关节无力、疼痛,渐觉酸重,顽麻而纵缓,行动不利,不久膝关节逐步肿胀皮色光亮,按之凹陷不起,屈伸受限;舌苔多白腻,脉象多濡缓.现代医学多采用消炎、局封、抽积液等治标方法,笔者自拟跌打散外敷予以治疗,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淑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本科于1999年11月~2000年11月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歌;朱晓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各学派对日本医学的影响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作者:安井广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附325例临床病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在急腹症治疗中难度大,关键在于治疗规律难以掌握,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和病例观察时间及中转手术时机难以掌握.随着现代诊查技术的应用以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的提高,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进步显著[1].本科自1995年至2001年收治了325例急性肠梗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指导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铭;周振理;杨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复康对Ⅱ型糖尿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也是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为此,笔者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糖复康的干预作用.

    作者:臧秉媛;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张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何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氯仿为提取溶剂,展开剂为正己烷-醋酸乙酯-氯仿-甲酸(10∶3∶3∶0.25),检测波长为440nm.结果:大黄素在0.1~5.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5.73%,RSD为2.43%,斑点颜色在4h内基本稳定.结论:本法为控制何首乌的内在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戚爱棣;潘硕文;朱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临床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胃镜检查的普遍运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本院消化科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华;方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经验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为特征,相当于中医学的水肿范畴,可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并伴有胸水、腹水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中药利水渗湿药虽不如利尿剂起效迅速和作用强烈,但利尿作用持久,且副作用小.若治法合理,配伍得当,则中药消肿效果非常明显,现将笔者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咏;庄鸿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司徒仪主任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司徒仪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司徒老师临症,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雪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