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调控

冯津萍;赵炳让;卢奕;姚智;陈书中;梁伯平;梁爽霖

关键词:黄芪,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bcl-2与bax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坏死面积、心肌细胞DNA电泳、凋亡细胞的形态(TUNEL法、电镜)及bcl-2与bax原位杂交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黄芪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缺血组bcl-2与bax表达增多,再灌注组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黄芪治疗可下调bax且一定程度上调bcl-2.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黄芪可确实抑制凋亡的发生.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督脉化瘀血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指出督脉在女性生殖生理及不孕症病理方面有极重要作用,因而将补督脉、化瘀血两法灵活运用治疗女性不孕症163例,疗效满意.

    作者:萧中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枸杞柴胡汤治疗更年期忧郁症32例临床观察

    更年期忧郁症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一种类型,首次发病在更年期,女性在45~55岁绝经期前后,男性在50~60岁.女性多于男性.此症大多起病缓慢,以情绪忧郁、焦虑、自责自罪、自身感觉恶化、有自杀倾向为主要症状.笔者在近年临床中发现,该病起因多为患者肾气虚衰、肾精亏损,复又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故自拟枸杞柴胡汤,以益肾养精、解郁安神之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作者:顾文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口服扩冠药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比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疗效更好.

    作者:高晟;刘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笔者在临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葛根素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结缔组织性疾病,不但侵犯皮肤,还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观察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发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本科于1999年11月~2000年11月用路路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36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雪歌;朱晓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

    1现状与回顾2001年初与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一起,共同对天津市区及郊县20余家中医医疗及教学机构,进行了中医耳鼻咽喉科从业人员及相关设备的调查.``

    作者:朱愉;李玮;苗富来;王云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本科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达数十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哲新;高宏;张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艾条灸法自疗治痛经

    已故家父李中和,从医50余年,针药并用,尤擅针灸,留下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子女学得一二,应用于临床,每能获效.笔者因在保健室工作,难以大量开展针刺医疗,又因为学生学习紧张,更难以在白天医疗,故对于痛经者多用家父的经验指导学生晚间自疗,症状大多消除或明显缓解.门诊中的其他患者亦多采用此法.现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养心散对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及病理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心散对心肌坏死模型的疗效.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对小鼠耳微血管进行管径、流态、血流速度动态变化及心肌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微循环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养心散对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血管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关景芳;王乃欣;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司徒仪主任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司徒仪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司徒老师临症,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雪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回顾和体会

    笔者于1974年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进修班.通过学习,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那时就开始下定决心走中西医结合之路.20多年来,我努力掌握中西医理论的进展,深入实践、思考、总结、不断提高,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体会,愿与大家进行交流.

    作者:齐清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药诊治IgA肾病近况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上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类型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近年来,我国学者积极探索中医药诊治本病,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总结了国内近10a的相关临床报道(均以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病例为入选标准),现综述如下.

    作者:邢海涛;赵菁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医各学派对日本医学的影响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作者:安井广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工作总结与回顾我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在党的中医政策和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部分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得到卫生部佘静副部长的充分肯定.

    作者:林立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平降颗粒联合尼群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目的:探讨平降颗粒与尼群地平联合降压的机制以及保护靶器官,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问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经中西药联用4周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织及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用药的3组CGRP含量在血浆中高于常水组,而在下丘脑和腹主动脉则低于常水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西结合组与中、西药组分别比较又有显著性差异;用药3组血浆ET含量均低于常水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西结合组血浆ET含量更低,与中、西药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控循环血中血管活性肽CGRP和ET是平降颗粒和尼群地平降压机理之一,也是其保护靶器官,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机制,此两药联合使用作用明显优于单用.

    作者:邓旭光;吕娜;夏洪生;金庆文;张永锋;吴少萍;黄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症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以安神解郁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应用于不同证型的失眠.结果:安神解郁汤能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及醒后感觉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其总有效率为84.2%,无梦睡眠率为78.9%.结论: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及戒断反应.

    作者:黄立芳;黄文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清肺抑火片的质控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清肺抑火片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TLC对大黄、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HPLC方法用ODS柱,以甲醇-水-磷酸(50∶60∶0.2)为流动相,对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101.2%,RSD=1.58%;TLC定性鉴别图谱清晰,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李健;徐金波;陈妍;林翠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国·天津第七届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针灸门诊运用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