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养心散对心肌梗死小鼠微循环及病理学的影响

关景芳;王乃欣;张志尧

关键词:心肌梗死, 养心散, 改善微循环
摘要:目的:观察养心散对心肌坏死模型的疗效.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对小鼠耳微血管进行管径、流态、血流速度动态变化及心肌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微循环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养心散对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血管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症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以安神解郁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应用于不同证型的失眠.结果:安神解郁汤能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及醒后感觉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其总有效率为84.2%,无梦睡眠率为78.9%.结论: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及戒断反应.

    作者:黄立芳;黄文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用银杏叶注射液静脉滴注,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学除红细胞压积外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心功能除HR外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格拉斯哥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有改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笔者在临床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患者96例,其中葛根素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7例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张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0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结缔组织性疾病,不但侵犯皮肤,还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观察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发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国·天津第七届国际针灸暨中医临床学术大会纪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口服扩冠药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比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疗效更好.

    作者:高晟;刘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艾条灸法自疗治痛经

    已故家父李中和,从医50余年,针药并用,尤擅针灸,留下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子女学得一二,应用于临床,每能获效.笔者因在保健室工作,难以大量开展针刺医疗,又因为学生学习紧张,更难以在白天医疗,故对于痛经者多用家父的经验指导学生晚间自疗,症状大多消除或明显缓解.门诊中的其他患者亦多采用此法.现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复康对Ⅱ型糖尿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也是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为此,笔者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糖复康的干预作用.

    作者:臧秉媛;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糖复康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糖复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方法:以氨基胍为对照药,对STZ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IV型胶原(IV-C)、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模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蛋白排泄率(UPR)增加,符合早期糖尿病诊断.糖复康、氨基胍均明显降低了UPR、肾皮质AGE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且两者效果相当,糖复康还显著降低了肾皮质IV-C、FN积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01),显著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糖复康降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表明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化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机理之一,而且不以降糖为条件.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冠心丹参滴丸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冠心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两种药物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各给药组在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百分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对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能够降低CPK的含量,对LDH未见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滴丸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两药及不同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作用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怡;康立源;史红;郭志军;张伯礼;高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科基本情况初步调查

    1现状与回顾2001年初与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一起,共同对天津市区及郊县20余家中医医疗及教学机构,进行了中医耳鼻咽喉科从业人员及相关设备的调查.``

    作者:朱愉;李玮;苗富来;王云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56例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临床特征,其病情迁延缠绵,且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清肺咳血方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5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清肺抑火片的质控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清肺抑火片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TLC对大黄、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HPLC方法用ODS柱,以甲醇-水-磷酸(50∶60∶0.2)为流动相,对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101.2%,RSD=1.58%;TLC定性鉴别图谱清晰,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李健;徐金波;陈妍;林翠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本科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达数十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哲新;高宏;张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阮士怡教授治疗内科病学术思想研究

    阮士怡教授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天津市中医医院)建院创始人之一.是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著名专家.在近50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中医药学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精力.始终坚持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中西医学融汇贯通,取其所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风格.现仅就阮士怡教授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化良;李艳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督脉化瘀血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指出督脉在女性生殖生理及不孕症病理方面有极重要作用,因而将补督脉、化瘀血两法灵活运用治疗女性不孕症163例,疗效满意.

    作者:萧中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临床观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胃镜检查的普遍运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本院消化科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华;方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之肾虚血瘀病机分析

    近年来,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其不孕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分析病机认为内异症异位灶出血是离经之血;主症之一疼痛拒按;离经之血,蓄积日久,固定成.故内异症基本病机是血瘀.其所见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均由瘀血蓄积下焦,阻滞胞宫经络所致.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黏滞血症与外科疾病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临床各科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研究,高黏滞血症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他疾患,包括外科的创伤、手术、皮肤病等也与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密切相关.在治疗这些疾病的同时,纠正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玉红;张伯礼;徐宗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