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红;张伯礼;徐宗佩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作者:安井广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糖复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方法:以氨基胍为对照药,对STZ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IV型胶原(IV-C)、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模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蛋白排泄率(UPR)增加,符合早期糖尿病诊断.糖复康、氨基胍均明显降低了UPR、肾皮质AGE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且两者效果相当,糖复康还显著降低了肾皮质IV-C、FN积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01),显著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糖复康降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表明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化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机理之一,而且不以降糖为条件.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司徒仪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司徒老师临症,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雪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上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在我国,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类型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近年来,我国学者积极探索中医药诊治本病,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笔者总结了国内近10a的相关临床报道(均以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病例为入选标准),现综述如下.
作者:邢海涛;赵菁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也是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为此,笔者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糖复康的干预作用.
作者:臧秉媛;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冠心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滴丸两种药物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方法,观察各给药组在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百分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两种药物均能明显对抗Pit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减少MDA的含量;能够降低CPK的含量,对LDH未见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滴丸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两药及不同剂量之间无明显差异,其作用可能与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怡;康立源;史红;郭志军;张伯礼;高秀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指出督脉在女性生殖生理及不孕症病理方面有极重要作用,因而将补督脉、化瘀血两法灵活运用治疗女性不孕症163例,疗效满意.
作者:萧中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为特征,相当于中医学的水肿范畴,可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并伴有胸水、腹水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中药利水渗湿药虽不如利尿剂起效迅速和作用强烈,但利尿作用持久,且副作用小.若治法合理,配伍得当,则中药消肿效果非常明显,现将笔者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咏;庄鸿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已故家父李中和,从医50余年,针药并用,尤擅针灸,留下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子女学得一二,应用于临床,每能获效.笔者因在保健室工作,难以大量开展针刺医疗,又因为学生学习紧张,更难以在白天医疗,故对于痛经者多用家父的经验指导学生晚间自疗,症状大多消除或明显缓解.门诊中的其他患者亦多采用此法.现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养心散对心肌坏死模型的疗效.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对小鼠耳微血管进行管径、流态、血流速度动态变化及心肌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微循环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养心散对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血管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关景芳;王乃欣;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自1988年以来,自拟固胎汤随证加减治疗36例滑胎(习惯性流产)取得良好效果,兹报道如下.
作者:李华贵;李荣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在急腹症治疗中难度大,关键在于治疗规律难以掌握,手术和非手术疗法的适应症和病例观察时间及中转手术时机难以掌握.随着现代诊查技术的应用以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的提高,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进步显著[1].本科自1995年至2001年收治了325例急性肠梗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指导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铭;周振理;杨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临床各科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研究,高黏滞血症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他疾患,包括外科的创伤、手术、皮肤病等也与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密切相关.在治疗这些疾病的同时,纠正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玉红;张伯礼;徐宗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抑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后再通的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对心肌缺血-再灌注、黄芪治疗、心肌缺血、假手术等不同情况下心肌坏死面积、心肌细胞DNA电泳、凋亡细胞的形态(TUNEL法、电镜)及bcl-2与bax原位杂交进行了观察.结果:再灌注组和黄芪治疗组的梗死面积小于单纯缺血组;DNA电泳发现再灌注组呈凋亡的典型表现,单纯缺血组表现为细胞坏死,黄芪治疗组梯形条带中DNA含量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TUNEL染色发现缺血组有散在阳性细胞,再灌注组有大量的阳性标记,且积聚成团,黄芪治疗组较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电镜观察发现再灌注组线粒体等细胞亚结构损伤严重,而黄芪治疗组则明显减轻.缺血组bcl-2与bax表达增多,再灌注组bax表达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黄芪治疗可下调bax且一定程度上调bcl-2.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黄芪可确实抑制凋亡的发生.
作者:冯津萍;赵炳让;卢奕;姚智;陈书中;梁伯平;梁爽霖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以安神解郁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应用于不同证型的失眠.结果:安神解郁汤能提高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睡眠时间及醒后感觉自身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其总有效率为84.2%,无梦睡眠率为78.9%.结论:安神解郁汤治疗失眠疗效好,且无毒副作用及戒断反应.
作者:黄立芳;黄文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针灸门诊运用透刺加走罐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2例,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其不孕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分析病机认为内异症异位灶出血是离经之血;主症之一疼痛拒按;离经之血,蓄积日久,固定成.故内异症基本病机是血瘀.其所见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均由瘀血蓄积下焦,阻滞胞宫经络所致.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平降颗粒与尼群地平联合降压的机制以及保护靶器官,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问题.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经中西药联用4周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组织及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用药的3组CGRP含量在血浆中高于常水组,而在下丘脑和腹主动脉则低于常水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西结合组与中、西药组分别比较又有显著性差异;用药3组血浆ET含量均低于常水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中西结合组血浆ET含量更低,与中、西药组分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调控循环血中血管活性肽CGRP和ET是平降颗粒和尼群地平降压机理之一,也是其保护靶器官,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机制,此两药联合使用作用明显优于单用.
作者:邓旭光;吕娜;夏洪生;金庆文;张永锋;吴少萍;黄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慢性咳嗽、咯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为临床特征,其病情迁延缠绵,且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拟清肺咳血方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56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珊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