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珊
阮士怡教授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天津市中医医院)建院创始人之一.是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著名专家.在近50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中医药学倾注了自己的毕生心血和精力.始终坚持中医学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中西医学融汇贯通,取其所长.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诊断和治疗内科疾病的学术风格.现仅就阮士怡教授治疗老年病的学术思想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王化良;李艳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口服扩冠药加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冠心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均可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比单用常规口服扩冠药疗效更好.
作者:高晟;刘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本科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达数十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史哲新;高宏;张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属结缔组织性疾病,不但侵犯皮肤,还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较为复杂,该病好发于年轻女性.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进行观察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发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及其不孕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分析病机认为内异症异位灶出血是离经之血;主症之一疼痛拒按;离经之血,蓄积日久,固定成.故内异症基本病机是血瘀.其所见的痛经、不孕、月经不调等均由瘀血蓄积下焦,阻滞胞宫经络所致.
作者:赵志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司徒仪主任医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从80年代开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随司徒老师临症,受益良多,现总结如下.
作者:梁雪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临床各科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研究,高黏滞血症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他疾患,包括外科的创伤、手术、皮肤病等也与患者的血液黏滞状态密切相关.在治疗这些疾病的同时,纠正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李玉红;张伯礼;徐宗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胃镜检查的普遍运用,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检出率不断增加.本院消化科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6月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正华;方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中药糖复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非酶糖化的影响.方法:以氨基胍为对照药,对STZ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糖化终产物(AGEs)、IV型胶原(IV-C)、纤维连接蛋白(FN)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模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尿蛋白排泄率(UPR)增加,符合早期糖尿病诊断.糖复康、氨基胍均明显降低了UPR、肾皮质AGE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且两者效果相当,糖复康还显著降低了肾皮质IV-C、FN积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01),显著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糖复康降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AGEs表达,表明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化是糖复康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重要机理之一,而且不以降糖为条件.
作者:郭卉;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改良的四血管结扎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组织Ca及Mg元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及温通针法的干预效应.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再灌组脑组织Ca元素及含水量显著增高(P<0.01),而Mg元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用温通针法治疗后脑组织含水量、Ca元素含量明显降低(P<0.01),Mg元素明显升高(P<0.01).结论:提示该针法具有明显减轻脑水肿,使再灌注脑组织Ca元素含量降低,Mg元素含量升高,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作者:梁宪如;郭永明;郑俊江;郑俊朋;严兴科;郑魁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为特征,相当于中医学的水肿范畴,可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并伴有胸水、腹水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中药利水渗湿药虽不如利尿剂起效迅速和作用强烈,但利尿作用持久,且副作用小.若治法合理,配伍得当,则中药消肿效果非常明显,现将笔者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咏;庄鸿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也是造成高脂血症的原因.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为此,笔者观察了Ⅱ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中药糖复康的干预作用.
作者:臧秉媛;张柏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清肺抑火片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TLC对大黄、栀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HPLC方法用ODS柱,以甲醇-水-磷酸(50∶60∶0.2)为流动相,对清肺抑火片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平均回收率101.2%,RSD=1.58%;TLC定性鉴别图谱清晰,重现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能够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李健;徐金波;陈妍;林翠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常见虫类中药多具有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疗效颇佳.笔者在临床中以虫类药为主治疗心、肺系疾病及常见皮肤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举隅如下.
作者:臧海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养心散对心肌坏死模型的疗效.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预防组,对小鼠耳微血管进行管径、流态、血流速度动态变化及心肌病理变化的观察.结果:治疗组和预防组微循环及血流速度的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养心散对改善微循环,防治心血管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关景芳;王乃欣;张志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已故家父李中和,从医50余年,针药并用,尤擅针灸,留下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我们子女学得一二,应用于临床,每能获效.笔者因在保健室工作,难以大量开展针刺医疗,又因为学生学习紧张,更难以在白天医疗,故对于痛经者多用家父的经验指导学生晚间自疗,症状大多消除或明显缓解.门诊中的其他患者亦多采用此法.现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文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张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作者:郑林;王学岭;杜武勋;徐宗佩;陈延春;常延平;刘国柱;张运;王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日本医学是在引进学习中医学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16世纪以后,中国医学各流派对日本医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易水学派、温补学派、温病学派等对日本医学的影响做了论述.
作者:安井广迪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