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奇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颗粒的提取工艺,以确定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选小儿退热颗粒的提取工艺,同时以巴豆油致小鼠耳肿实验结果为参照.结果:确定了以14倍水煎,2 h,分两次提取的佳提取工艺.结论:采用正交设计和药效学考察的方法,优化提取工艺是可行的.
作者:马莉;戴广训;唐永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糖尿病伴有胃排空延迟称之为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出现早饱、恶心、餐后上腹胀满、便秘等症状.
作者:崔莉红;王洪志;张文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归纳张仲景调理脾胃的11首方剂,各自体现出不同的治法,其各自所治病证又可清晰地分为寒、热、虚、实4大证候及体现出温、清、补、消、和、下等大法,体现出张仲景把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学术思想.
作者:韩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的传染病,其流行面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
作者:魏玉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小儿肺炎在使用抗生素有效治疗之后,多在体温恢复正常时,肺脏的湿罗音亦随之消失.
作者:月辰;庄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输尿管结石嵌顿性肾积水症是泌尿系统常见症之一,其结石虽有一定的自排率,但如果横径>0.6 cm,或停留时间较长,则较难排除,从而导致肾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作者:陈凌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为了开拓新学科首先要以身作则,培养素质好的队伍.
作者:王今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脉诊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在临证中有其独到的作用,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作者:王学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64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俊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人类疾病谱也在变异,各种因社会、心理或行为因素所致疾病急剧上升,在众多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溃疡病、结缔组织病等发病过程中,情绪应激作用不容忽视[1,2].
作者:刘晓伟;曲宏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下腹痛,可放射至腰部、大腿部,疼痛剧烈者可昏厥.
作者:韩风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紫草的综合利用颇为广泛,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笔者自配紫草油局部涂擦治疗肌注后硬结12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细菌性痢疾为夏秋季常见的传染病.笔者从1997年以来,自拟止痢方治疗本病6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药膳食疗是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的瑰宝,随着近年来对其基础理论和多种实践的更深一步探讨,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在治疗疑难疾病方面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作者:贾晓元;黄卫平;周万里;彭自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高脂血症是血脂的病理状态,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是高脂血症形成的外因,肾精亏虚,肾阳衰弱是内因,基本病机在于脾失健运,分清泌浊功能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湿浊,痰凝,瘀血.
作者:钱小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杏贝冲剂对哮喘气道炎症关键物质磷脂酶A2(PLA2)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激发造成豚鼠哮喘模型,观察杏贝冲剂作用下PLA2及其介导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细胞成分、血浆炎性介质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变化,并对哮喘症状加以分析.结果:杏贝冲剂治疗组PLA2、TXB2水平降低,BALF中嗜酸细胞成分明显减少,哮喘激发时间和症状改善.结论:杏贝冲剂通过对PLA2的影响,起到抗炎控制哮喘的作用.
作者:孙增涛;张虹;王德惠;魏葆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临床上由本病引起的语言障碍非常多见,约占发病患者的70%~75%.
作者: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学头痛范畴,病程较长(常半年或数年),亦称顽固性头痛.
作者:郝海燕;李景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的影响.方法:采用CMEC的体外培养技术,建立TNF-α损伤的模型,观察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内皮素(ET)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及SalB的保护作用.结果:SalB可显著降低LDH活性及MDA含量,有减少ET分泌的趋势.结论:SalB对TNF-α损伤的CMEC具有直接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萌;杜嵘;郭利平;高秀梅;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笔者于1994-2000年收治陈旧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2例,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君菁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