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历代木通的本草学考证

马红梅;张伯礼

关键词:马兜铃科关木通, 毛茛科, 植物名实图考, 木通科, 川木通, 本草品汇精要, 人民共和国, 本草学考证, 证类本草, 汤液本草, 避免误用, 本草图经, 植物志, 药性论, 小木通, 李时珍, 元代, 应用, 医药, 药用
摘要:木通利水,古今常用,众所周知,但对其名实不一,效用有异,毒性迭起等问题,古有混淆,今有误用。为此,进行有关木通历代的本草学考证,以澄源清流,避免误用,十分必要。 考证表明(见表 1),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药性论》首称木通;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与木通有别,但不明确,《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为毛茛科川木通;宋以降,通草、木通混称;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但李时珍提出复古名仍称通草;清代《植物名实图考》提出山木通、小木通、大木通等,为毛茛科木通;而马兜铃科关木通在古书中未见描述,直至《东北药用植物志》一书始有记载,故关木通是近代医药书上应用木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中只收录了马兜铃科关木通和毛茛科川木通,而未收入木通科木通。
天津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气养血法治疗久病口疮

    口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腔炎、口腔溃疡。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多为火热所致,或为心火上炎,或为肝胆实热,或为脾经蕴热,或为虚火上炎等。然而临床中确实也有特殊类型之口疮,即使反复应用清热泻火、解毒之剂,或按虚火论治,然病情终不缓解,致使病程缠绵,久久不愈。此时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病人的体质情况。恰当应用补气与养血之剂,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现举例说明。

    作者:谷守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化痰法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痰是妇科病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本人将化痰法运用于妇科临床,其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1 疏肝化痰治乳腺小叶增生 赵某,女, 38岁,已婚,门诊号 981035。诉双侧乳房肿块疼痛年逾。每于经前加重,经后稍有缓解,月经期、量、色、质正常,纳可,二便调。曾服用逍遥丸及乳癖消胶囊取效一时,近日来疼痛加重,不能触衣。查:双侧乳房对称,乳头无凹陷,乳房皮肤无橘皮样变,乳头无溢液,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 1.8 cm×1.5 cm大小肿块,质软,推之可移动。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 1.5 cm×1.2 cm大小肿块,质软,推之可移动,双侧腋窝下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红外光乳腺扫描示 RVbⅡ, LVbⅡ,两侧乳房乳腺小叶增生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证属肝郁痰凝,乳络不疏。治以疏肝化痰消癖,药用:醋柴胡 10 g,制香附 10 g,当归 10 g,茯苓 10 g,白芍 10 g,荔枝核 10 g,橘核 10 g,浙贝母 10 g,半夏 10 g,海藻 10 g,

    作者:奚社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越鞠丸加味治疗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即血管性偏头痛,国际上称(Migraine),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病范畴。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顽固性病症,它是由于长期焦虑、紧张、烦躁等因素致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临床表现头痛不已,随情绪波动加重,病程持久,屡治不效。笔者临证宗“木郁达之”要旨,以越鞠丸加味治疗该证 42例,疗效尚佳。

    作者:刘宝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雾化吸入剂治疗慢性咽炎60例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征。慢性咽炎属于祖国医学“喉痹”范畴。笔者用“中药雾化吸入剂“治疗慢性咽炎 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小雪;蒋连泓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管氏耳病六聪穴治疗暴聋36例

    云南省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整理和独创了许多具有独特疗效的集合穴组,大大提高了针刺治疗某些疾病的临床疗效。笔者从 1994年以来运用管氏耳病六聪穴治疗暴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 17例,女 19例;年龄 27~ 68岁,平均 38.2岁;左耳聋 14例,右耳聋 20例,双耳聋 2例;病程 5天~ 1个月,平均 16.3天。全部患者均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

    作者:郭翠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还尔明增视仪为主治疗青少年近视

    近年来,笔者以还尔明增视仪为主,配合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8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飞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48例

    笔者以补阳还五汤治疗临床常见冠心病 4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 48例冠心病患者,男 32例,女 16例;年龄大 72岁,小 38岁,平均 59岁;病程短 2个月,长 15年。西医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 39 例,陈旧性心肌梗塞 9例,伴有心律失常 12例,有高血压病史 20例,高血脂 40例。中医辨证:气虚 28例,阳虚 4例,痰浊 4例,阴虚 2例,血瘀 10例,所有患者均呈现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乏力,心电图均有 ST段水平下移(≥ 0.05 mv),或 T波倒置,或心律失常。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压氧配合中西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们应用高压氧配合中、西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发现高压氧确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Ⅱ型糖尿病患者 70例,根据症状及化验检查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 36~ 52岁,男 36岁,女 34例,病程 1~ 2个月。随机分为 3组。 西药组:男 11例,女 9例,年龄 36~ 48岁,口服二甲双胍 500 mg Bid,连用 20天。 中西药组:男 10例,女 10例,年龄 38~ 52岁,在口服二甲双胍 500 mg Bid基础上加用金芪降糖片 10片 Tid治疗,连续 20天。

    作者:刘洪;汪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三种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斜”。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20~ 50 岁较为多见,且无明显的季节性。病因病机多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气机不利,经筋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主症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如晨起患侧面部表情肌动作消失,眼裂增宽,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患侧不能做鼓腮、皱眉、吹哨等动作。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三种针法(梅花针、毫针加灸、针)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卫平;樊凤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复康对II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影响

    应用中药糖复康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早期肾病 61例,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1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系 1997年 7月至 2000年 4月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男 31例,女 30例;年龄大 63岁,小 41岁,平均 53.6岁;病程长 9年,短 4年,平均 5年零 7个月。

    作者:臧秉媛;张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采用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药物治疗肺癌 30例作为观察组,用单纯化疗药物治疗肺癌 30例作对照组,对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变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46.7%,对照组为 36.7%,差异不显著,而病变进展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的毒副反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艾迪注射液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同时能改善机体免疫状态,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京平;苑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刺络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古称为“哕”,俗称“呃”,“打嗝”。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以气逆上冲,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证。轻者常可自愈,重者须经治疗获效。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采用刺络加隔姜灸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 6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 30例,女 38例,年龄小 19岁,大 62岁,病程短 2小时,长 4天。

    作者:李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通脉复脑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

    观察通脉复脑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方法: 60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口服通脉复脑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 96.67%,对照组 80.00%(P<0.005),通脉复脑胶囊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和 P<0.01)。结论:通脉复脑胶囊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药。

    作者:李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木瓜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32例

    近年来我们用自拟木瓜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 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中,男 12例,女 20例。年龄大 68岁,小 25岁。病程长 2年,短 10天。诊断标准:一侧或双侧小腿深部酸麻胀沉,似痛非痛,灼热,蚁行感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白天或活动时减轻,夜间或休息时加重,甚则彻夜不能眠,常需不停地拍打、按揉局部或不停地活动小腿以减轻不适感。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并除外神经官能症等。

    作者:胡雁;耿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牵引加手法治疗颈椎综合征所致咽部症状

    咽部不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有些病人虽经多种方法治疗其效果却不很理想,而且少数病人可逐渐加重,这些往往与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是否发生异常变化存在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到了中老年患咽部症状而久治不愈的病人,更应考虑是否由以上因素所致。笔者临床曾收治 21例此病患者,经牵引加手法治疗,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周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就病理组织学而论,是指具有不同程度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于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其中也包括位于子宫深肌层的子宫内膜组织等,即所谓子宫膜异位症或腺肌病 [1]。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瘕、无子等范畴。舌暗淡,可有瘀斑,脉弦涩等血瘀见症。李春英 [2]以活血补肾之法贯穿治疗始终,用药特点:经前多以少腹逐瘀汤和活络丹化裁,瘀血重者,加苏木、三棱、莪术与失笑散等;痛甚者,加血竭粉 2 g,三七粉 6 g冲服,或选虫类药,如地龙、土鳖虫、穿山甲等;经量多者加三七粉、仙鹤草、鹿衔草、阿胶等,或人参、黄芪、升麻、柴胡;有膀胱刺激征者,加木通、甘草、滑石、琥珀等。

    作者:宫洁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在慢阻肺合并胃溃疡中的临床应用

    临床观察发现,慢阻肺患者约有 18%~ 30%并发胃溃疡。研究表明对于这样的溃疡病单纯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如在 PPI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其疗效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将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革;安学健;吴显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坏疽42例临床观察

    近 10年来,我们对糖尿病合并坏疽的患者,在控制血糖、调节饮食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病历总结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中,男 26例,女 16例,年龄大 78岁,小 27岁。病程(指坏疽)半个月以上者 11例, 1个月以上者 21例,半年以上 6例, 1年以上 2例, 2年以上 2例。患糖尿病 1年者 4例(均系坏疽发生后发现有糖尿病); 5年以上 36例。空腹血糖 11. 0 mmol/ L者 18例, 11. 0~ 16. 7 mmol/ L者 24例。坏疽发生年龄, 58岁以上 38例,占 90%。绝大多数经中西药治疗,病势仍未控制。

    作者:孟宪凯;郑桂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宁肺片治疗肺癌34例临床观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药等。通过总结抗癌中药宁肺片治疗肺癌 34例的临床疗效,发现其抗癌作用与化疗相似,且没有明显毒副反应。因此建议对肺癌治疗应加用中医药,以取得佳疗效。

    作者:史东升;李桂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生血消斑饮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采用纯中药制剂生血消斑饮对 14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观察,并以 4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退斑时间及出血停止时间与西药对照组相当,观察组除有轻度腹泻外,无其他毒副作用,而对照组均出现了柯兴氏征等症状。说明生血消斑饮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该病有效、安全且实用的药物,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延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天津中医药杂志

天津中医药杂志

主管: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