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8例临床观察

杨婧

关键词:奥美拉唑, 西沙比利, 胃食管反流病
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合用治疗胃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208例GERD患者,予奥美拉唑4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连续服用8周后,把显效患者142例随机分为维持治疗组及对照组,维持治疗组71例,予奥美拉唑2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对照组71例,停药观察.继续随访3月.结果 208例患者服药8周后,症状显效占68%,有效28%,总有效率94%.随访3月后,治疗组其症状和食管炎复发率分别为19%和15%,对照组分别为42%和38%,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对GER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不需处理,不影响治疗.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物理治疗肩周炎74例效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磁振热与电脑中频联合治疗以及单用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7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磁振热与电脑中频联合治疗,另一组单用超短波治疗,每种治疗均为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20次为一疗程.结果磁振热与电脑中频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单用超短波组总有效率为75.7%,x2=7.400,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超短波组.结论磁振热与电脑中频综合使用,对肩周炎患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置管引流术合同恩格菲及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置管引流术合同恩格菲及顺铂治疗恶性胸腹水.方法应用微创置管技术引流恶性胸腹水以导管内灌注恩格菲2 400IU DDP 40 mg.结果治疗28例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CR+PR)82%(23/28),其中:CR 18例,PR 5例,S 3例,PD 2例.表明这种生物制剂可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和顺铂等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更能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论本组采用的导管留置术为微创手术,组织损伤小,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持续引流能迅速缓解胸腹水对组织器官的压迫,避免反复穿刺诱发感染的可能.

    作者:崔维江;郁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开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21例分析

    近年来有关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报道较多,其中以开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居多,国内外报道[1]发生率为0.1%~0.5%.如何正确处理及预防胆管损伤显得十分重要,作者就两家医院经治的21例因开腹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敏;熊奇如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消化道吻合器在断流术中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消化道吻合器在断流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10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断流术中应用国产XF-90、60消化道残端闭合器,26消化道管状吻合器阻断食管下端和胃底粘膜下曲张静脉.结果阻断血流效果好,术后无出血,无吻合口瘘,随访1~3年无再出血.结论应用机械吻合器阻断食管及胃底粘膜下反常血流,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创伤轻,出血少,比较安全,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科;方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全国流调人群中发现的肺结核病人为病例组,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因素分析,计算OR值.结果在因素分析中,以肺结核病例接触史、卡痕及宣教等因素O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46、2.62和1.88.病例组年支出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结核病例接触史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成功接种卡介苗对肺结核发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接受结防宣教对肺结核发病有一定的影响,肺结核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疾病之一.

    作者:杨建安;阚晓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部分性房室通道及并发畸形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部分性房室通道及其并发畸形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26例部分性房室通道病人,年龄5~58岁,平均(16.26±5.31)岁.并发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4例,左上腔残留3例,双孔二尖瓣、继发孔房缺、肺动脉狭窄各2例,动脉导管未闭、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三房心、共同心房各1例.二尖瓣裂缺选用间断缝合,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2例,三尖瓣成形术20例.房缺以心包片或Dacron片连续缝合修补.冠状静脉窦顶膜缺如合并左上腔2例术中插管转流,仍保留冠状静脉窦开口在右房内;另外2例经房缺补片将窦口隔入左房侧.1例左上腔静脉套带阻断,术中定时开放.1例双孔二尖瓣行瓣裂修补及瓣下结构修理,另1例只修补瓣裂.并发的其它畸形术中得到同期处理.结果26例病人全部存活,心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部分性房室通道手术治疗安全,妥善修补瓣膜裂缺矫正并发畸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汝元;林敏;葛圣林;葛建军;石开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输尿管膀胱吻合在肾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吻合新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治疗肾移植患者45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发现尿路梗阻3例,2例经再手术治愈,1例保守观察,其余疗效满意.结论改良的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无须切开膀胱和放置支架管、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

    作者:周林玉;吴绍山;诸禹平;张祖明;沈法林;陈友辉;石天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造血管内瘘术及其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使用人造血管(PTEF)内瘘术及其并发症的探讨经验.方法对5例维持性血透因各种原因不能建立自身血管内瘘的患者,采用聚氟四已烯(PTFE)人造血管建立内瘘并进行穿刺透析.结果吻合口血栓2例,吻合口狭窄1例,使用短时间1个月,长时间30个月,平均时间24个月.结论人造血管内瘘吻合口血栓、狭窄是主要并发症,术中及术后要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方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者:刁秀竹;黄业华;任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激素隔日减量法降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率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减量法和隔日减量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率的影响,探讨何种方法更为合理.方法取88例PNS患者经足量强的松治疗8周、完全缓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减量组(n=30)和隔日减量组(n=32).两组减至维持量均治疗12个月,随访2年.结果常规减量组和隔日减量组一年内复发率分别为33.3%和1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年复发率分别为20.0%和15.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53.3%和28.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激素治疗PNS,首次大剂量治疗8周获临床缓解后,采用隔日减量法较常规减量法明显降低PNS的复发率,同时副作用无差异.

    作者:张琳;陈雷;阚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老年完全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探讨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肠梗阻患者发病率逐渐上升,因其病理生理的特殊性致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掌握其手术时机避免肠坏死的发生,对预后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院自1994年11月至2001年11月共收治老年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17例,其中肠坏死行肠切除36例、死亡6例,现就其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甄茂椅;王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种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探讨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超促排卵的佳方案.方法对5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克罗米芬(CC)周期7例,无妊娠;妊娠率0%.CC 10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周期16例,妊娠人数3人,妊娠率18.75%.HMG周期33例,妊娠人数11例,妊娠率33.33%.结论 HMG超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张玲;季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G群链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2例

    G群链球菌属于人的口腔、上呼吸道、阴道等处的正常寄生菌,偶可致病.近,我们从临床检出由G群链球菌引起的2例肺部感染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恒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ENIA)功能.方法采用红细胞快速天然免疫粘附S180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对4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ENIA功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血液透析组ENIA功能较未透析组有所上升,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ENIA功能显著低下,其中血液透析患者ENIA功能有所改善,ENIA功能测定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之一.

    作者:蒋伟杰;张永勤;李莹;张伊莉;纵晓英;潘立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24例巨脾广泛粘连切除体会

    脾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比较广泛开展的一种手术.由于对手术适应症的掌握,术前处理和麻醉的进展,以及手术技术上的改进,脾切除的危险性和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对于广泛血管紧密粘连的巨脾,手术困难仍大,如处理不当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造成病人死亡.我院1980年以来施行此类手术24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大友;李文轩;吴家贵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嗜铬细胞瘤和9例髓质脂肪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教训.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髓质脂肪瘤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血压可正常或升高而超声亦不能完全鉴别其肿瘤的性质,但CT平扫为负值对髓质脂肪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诊断符合率85.7%;血及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的升高对嗜铬细胞瘤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本组阳性率分别为60.7%和85.7%.结论血和24h尿儿茶酚胺及其终产物和CT检查对这两类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手术是其治疗有效手段.

    作者:亓林;诸禹平;孙友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院内感染葡萄球菌耐药谱及抗菌药物选择

    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给临床用药的选择带来较多的困难.本文作者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对近年来部分科室住院病人临床分离株葡萄球菌的耐药谱进行分析,并依此对其抗菌药物选择提出建议.

    作者:方红;赵先颖;李守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指侧方皮瓣在修复指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手指侧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方法对21例24指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患者应用指部侧方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结果24块皮瓣均一期成活,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指侧方皮瓣在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时,手术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取材隐蔽,对手部美观影响小,并根据损伤部位对感觉功能的要求程度,选择是否带指神经为蒂,是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一种皮瓣.

    作者:谢杰;周业金;苏家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内镜下结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结扎器(单发式)结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采用天津医科大学生产的单环结扎器对38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法治疗并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38例患者共结扎息肉43枚,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中16例一年后随访,均无息肉复发,无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结扎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可靠,基本无并发症,尤为适用于上消化道单发性、直径为0.5~1.5 cm的良性息肉.

    作者:路亮;李邦库;吴济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保留腮腺筋膜的腮腺切除术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对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21名患者术后随防,并通过Minor试验,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随访的21名患者中,有2例发生在患侧在潮红和出汗现象,与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70%)相比明显降低.结论腮腺切除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新彬;计光旭;郑灏;赵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08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与西沙比利合用治疗胃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选择208例GERD患者,予奥美拉唑4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连续服用8周后,把显效患者142例随机分为维持治疗组及对照组,维持治疗组71例,予奥美拉唑20 mg/d和西沙比利30 mg/d;对照组71例,停药观察.继续随访3月.结果 208例患者服药8周后,症状显效占68%,有效28%,总有效率94%.随访3月后,治疗组其症状和食管炎复发率分别为19%和15%,对照组分别为42%和38%,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合用西沙比利对GERD的近期治疗有良好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需维持治疗.治疗中不良反应轻微,不需处理,不影响治疗.

    作者:杨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