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凯;童进;刘国保
针对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价值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有助于推动医疗器械材料的创新,为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评价试验开展奠定基础等方面,并结合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旨在不断提升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质量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晓琳;刘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结合本院医疗设备招标采购的实际情况,就采购环节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总结一些经验和体会.
作者:张际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在我国医疗企业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受到广泛重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工作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工作质量,逐渐优化医疗设备维修服务管理体系,进而提高我国医疗设备维修服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苏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BI-RADS 4级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52例BI-RADS 4级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和两者联合诊断的结果,并将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5.3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3.46%、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92.31%,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明显优于其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明显提升乳腺BI-RADS 4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能力.
作者:隋东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儿使用X射线、CT两种诊断方式,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度和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CT诊断的准确度相比于X射线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病灶影像学特征表现效果明显高于X射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准确的呈现病灶影像,便于医师治疗时准确的定位患病位置.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定制式医疗器械因其种种优势,已成为医疗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增材制造是其主流技术手段,但与标准化生产产品相比,其安全有效性评价尚未完善.文章简要介绍了美国FDA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技术考量指南相关内容,并就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临床评价等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采用CT和MRI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其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2例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对比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的结果符合率要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RI诊断的敏感性差于CT诊断.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CT和MRI能够准确诊断,其中MRI对于良恶性的判定准确率更高,但是敏感性低于CT,临床中可以综合应用两种方法,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冯凯;童进;刘国保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运用高频超声刀予以小切口无气腔室内镜之下的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70例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患者予以内镜手术,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以及分析.结果:在170例临床患者之中,有2例患者由于在术中冰冻将其报告成癌症中转的开放手术,剩余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结论:在内镜之下予以甲状腺手术,在其中运用高频超声刀,属于外科比较新型的手术工具,能够将手术的安全性提升,并将手术的操作难度显著降低.
作者:宗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中心型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3月)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经气管镜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明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80%,40%,P<0.05).结论:采用经气管镜微创介入联合化疗治疗中心型肺癌患者,具能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
作者:韩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就诊的2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总结MSCT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变部位位于肾上腺21例,肾上腺外4例;大部分呈椭圆形或类圆形(19/25),部分呈分叶状(6/25),直径为1.9~12.0cm;MSCT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率为92.0%.结论:MSCT对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配合多平面重建能显示肿瘤与周边血管组织的关系,有助于疾病诊断.
作者:宋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对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应用于尿液隐血检验领域的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本院检验科与尿液检查相关的样本188例,借用尿液分析仪检验(Ⅰ组)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Ⅱ组)进行黏液隐血检验.结果:应用尿液分析仪方法(Ⅰ组)尿蛋白为136例,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方法(Ⅱ组)为62例;Ⅰ组隐血阳性率为112例,Ⅱ组为64例;Ⅰ组尿糖阳性为104例,Ⅱ组为89例.上述三种数据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尿常规隐血检测工作,尿液分析仪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两种方法各有千秋,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方法整合应用,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是极为可观的.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的心脏超声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50例),选取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扫描,对比二者心脏超声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和E/A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室间隔/左室后壁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可显示患者的心脏结构产生改变,左心房扩大,同时患者的生理状态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者:陈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生化分析仪是医学检验当中的常用仪器设备,在病情分析、诊断、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信息方面,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生化分析仪能正常、高效、长时间运转,同时为了确保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必须重视对生化分析仪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分别对生化分析仪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生化分析仪检修与维护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作者:陈仁;吴加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定制式医疗器械对于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该类产品设计生产的特殊性,常规的检测手段和评价方法很难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因此,该类产品,尤其是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对高风险定制式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相关要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如人员、设计控制、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控制、文件管理、可追溯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张世庆;闵玥;孙嘉怿;王爱君;刘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486例,其中392例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时报警提示,94例无报警提示,与此同时对标本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WBC、RBC、PLT、Hb、MCV镜检阳性符合率较高;无报警提示标本显微镜检测结果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与分析仪结果相符,差异不显著(P>0.05),嗜碱性细胞与分析仪结果不相符,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进行血常规检验中能检测出较高阳性率,弥补单独使用时的不足,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杨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医疗器械产业事关人类生命健康,它交叉了多个不同的学科,是知识密集型的技术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随着全球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医疗器械产业蓬勃发展,它的生产形式、经营模式都在改变,供应链变得日趋冗长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性及有效性越来越重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地更新,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在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作者:朱国香;臧恒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讨论并采取相应的医疗器械采购风险应对探讨措施,从本质上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质量.方法:制订采取相应的医疗器械采购管理安全风险应对探讨措施,并应用于2016年度医疗器械采购管理中,观察比较2015年与2016度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与发生率.结果:2016年度医疗器械风险事件共发生12例,发生率为6.49%.与2015年度未采取相应措施后风险事件发生情况(28例,18.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医疗器械采购风险应对措施可从本质上提高医院医疗器械采购质量,从而加速医院发展.
作者:高雪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初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且依据这两种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效果较为显著,并且对于早期临床诊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
作者:杜俊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病变位置和胸膜粘连程度对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的影响,优化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PET/CT联合胸部薄层CT扫描的患者.分别根据病变位置及病变与胸膜的粘连程度分组.测量病变下缘在PET/CT与胸部薄层CT中Z轴方向位置值的变化△z.分析病变位置和粘连程度对△z的影响,优化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结果:肺上、中、下部组病变△z为(1.66±5.70)mm、(6.27±8.33)mm和(16.95±17.45)mm.轻、中、重度粘连组△z为(6.56±9.18)mm、(7.58±14.54)mm和(8.57±14.62)mm.病变位置对△z有显著影响(F=18.421,P<0.001).病变粘连程度对△z无显著影响(F=0.451,P=0.638).结论:根据肺部病变位置对胸部薄层CT扫描范围参数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小扫描范围从而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作者:杨海磊;俞浩楠;邢喜玲;夏辉;秦文琼;董元菲;陈秋松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将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80眼),将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重度非增生型视网膜病变(80眼),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视力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水平与对照组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具有一定效果,但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其他相应治疗,值得研究.
作者:苏东升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