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治疗浅层点状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阮燕飞;田强

关键词:浅层点状角膜炎,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摘要:目的:探讨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治疗浅层点状角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浅层点状角膜炎治疗的患者30例(30眼),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药物治疗者15例(15眼)作为观察组,单纯药物治疗者15例(15眼)作为对照组,分别评估治疗后7d,14d及21d时角膜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第7d好转率46.7%,14d治愈率为5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佩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快速愈合,有效提高患者浅层点状角膜炎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1例可疑气胸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检查.统计本组患者超声和CT对少量气胸、中等量气胸、大量气胸等各类型气胸检出率和总气胸检出率,并对比两者CT与超声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检出率为94.12%,与CT气胸检出率(8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少量气胸、中等量、大量气胸检出率略低于CT诊断,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CT为金标准,CT扫描共检出气胸48例,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42例与CT诊断结果均完全相符,4例少量气胸和2例中等量气胸漏诊,超声诊断与CT诊断符合率为87.50%(42/48).结论:危重症患者超声检查对气胸检出率较高,准确性也较好,可为危重症患者气胸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作者:王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材质义齿基托对修复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义齿基托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需要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共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均为15例,A组患者采用金属基托,B组患者采用普通树脂基托,比较两组患者戴用不同材质义齿基托的修复效果.结果:A组戴用一个月在稳固感、咀嚼能力、异物感、外观满意度、语音学方面的满意度、牙弓形态和牙槽脊饱满度分别为60.00%、46.67%、53.33%、53.33%、73.33%、46.67%和60.00%,其中稳固感、异物感和语音学方面的满意度要比B组的更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咀嚼能力和外观方面的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材质基托义齿患者戴用三个月的稳固感、咀嚼能力、异物感、外观以及语音学方面等的效果评价均比戴用一个月的有明显提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不同材质基托义齿戴用的效果评价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基托在义齿戴用早期的异物感、稳固性和语音学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义齿戴用时间的延长,基托材料的影响作用也在减小.

    作者:曾迎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在治疗小于6月Pavlik吊带治疗失败病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闭合或切开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在治疗小婴儿(1~6个月)Pavlik吊带治疗失败后病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对9例10髋患儿在Pavlik吊带治疗失败后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8例,左髋4例,右髋4例,双髋1例,开始治疗平均年龄4.44月(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33个月(3~13个月).结果:9例患者10髋经过闭合或切开复位后给予不超过6周的石膏复位后,随访患者超声、X射线、MRI检查均能达到髋关节复位.并发症有1例发生双下肢皮肤湿疹并感染,无AVN发生.结论:小婴儿在Pavlik吊带治疗失败后给予闭合及切开复位,髋人字石膏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宜莘;冯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分析

    目的:探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在2015年4月~2017年4月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结合CPAP治疗和采用常规治疗.结果:在观察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观察组患者的发绀、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带状疱疹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甲钴胺、泛昔洛韦、重组人干扰素a-2b软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红光进行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皮损治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贺;姜启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析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气管导管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予以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各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肺通气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麻醉诱导前(T0)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气管导管置入时(T1)、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时(T2)、气管导管或喉罩拔除5min(T3)时,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在平卧位气管导管置入5min(T4)、俯卧位手术开始30min(T5)、术毕即刻俯卧位(T6)时,观察组气道峰压值(Ppeak)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俯卧位胸腰椎手术中应用喉罩联合气管导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显著,可确保患者循环稳定,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谢斌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用于脑梗死康复期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选出15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CA、BA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且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的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有效改善脑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腹腔镜手术与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GnRH-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85%,复发率是7.6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8.46%,复发率是26.1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GnRH-α联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复发次数和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磁共振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评估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作的诊断价值评估.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TIA患者共110例,给患者进行DWI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及异常组,另选取46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将其归入对照组.对156名受试者行颈动脉超声扫描.对比以上三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结果: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较正常组及异常组相比均较低;而异常组的斑块检出率、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较正常组高,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颈部血管异常及颈动脉超声对TIA的诊断价值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作者:牛犇;曹辉;姚田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膝关节是人体各主要关节结构中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而且膝关节损伤的类型较多,骨折、骨挫伤、软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以及关节腔积液等多种损伤可单独或者同时发生.常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都有局限性.而核磁共振技术以其高软组织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多方位多参数成像、高清晰度视野等优点可以对膝关节损伤的情况进行清晰显示,诊断更加全面,加上其无创、无辐射、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可以为膝关节损伤的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默然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重度窒息复苏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依据其治疗方案将其分类,其中行自动充气时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措施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于复苏过程中采取T组复苏器正压人工通气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组患儿各30例,并将其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气指标,新生儿1、5及10min评分、复苏成功率、气漏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儿经相应治疗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其血气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无显著差异,但无气漏发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组合复苏器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重复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施金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谈医用质子加速器原理

    放射治疗设备是放疗的物质基础,目前光子束和电子束在肿瘤放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质子束的剂量分布形式具有典型的布喇格峰型剂量分布,Bragg峰的深度可通过调节质子射束能量进行调节,所以可以提高肿瘤内的照射剂量,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同时质子治疗设备具有使用年限长的特点,所以医用质子加速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稳定性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摇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就医的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83%,和对照组(93.75%)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24±20.61)μmol/L、(20.74±6.23)μmol/L、4.17%,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能显著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较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卓美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予以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患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康复快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实践价值.

    作者:王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用于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5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中选出9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和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和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通气2h、6h的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且观察组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有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重度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疗效确切,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效果.

    作者:李福平;彭燚焱;严小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对患有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对患有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足底筋膜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的足底与健侧足底进行肌骨超声进行2次测量,时间间隔在3~5d,比较两侧的足底筋膜厚度,并对重测信度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测量与验算,健侧与患侧的足底筋膜重测信度分别为0.91与0.85,数据提示重测信度较好;将健侧足底筋膜厚度与患侧足底筋膜厚度进行比较,明显看出患侧足底筋膜高于健侧,且差异比较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能够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患侧足底筋膜厚度进行测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能作为康复参照,具有较大的临床利用价值.

    作者:程斯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关节活动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既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关节活动度评分,又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长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医疗设备相关压疮的发生原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医疗卫生行业关乎社会民生,同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下,越来越多新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应用其中,大大提升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管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由于医疗设备诱发压疮的现象愈加频发,相关研究中对于医疗设备压疮因素和发病机制尚未作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本文就医疗设备相关压疮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当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寻求合理的预防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嫣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目的:探析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同时选取36例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缺血性改变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心电图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实验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在冠状动脉1、2支病变上的狭窄程度较对照组而言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单支病变,病变部位主要以侧支循环为主,狭窄程度较轻.

    作者:邹文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微创旋切手术用于乳腺多发性肿块中对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00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的需要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15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另外的1500例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恢复状况及满意度.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比较,观察组显然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面,2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治疗,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疗效更好,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满意度,术后恢复良好,应当推广使用.

    作者:梁闯;韩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