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评价

邱实;宛利民

关键词:瘢痕, 肥大性, 激光疗法, 封闭疗法, 激光, 固体, 倍他米松
摘要:目的 观察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3例增生性瘢痕病人,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适量药液缓慢注射入皮损内,间隔治疗时间4周,根据皮损增生程度注射1~4次,后一次注射完毕间隔1个月后,采用Pixel 2940 nm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同时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3例病人经1~5次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8.84%、60.47%、82.50%、91.43%、96.30%,有效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病人满意率为93.02%.不良反应少.结论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组,n=200)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6)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衰组进一步分为Ⅱ级(n=43)、Ⅲ级(n=111)、Ⅳ级(n=46)3个亚组.比较四组受试者间血清HDL-C、Hs-cTnT水平,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LVEF与血清HDL-C、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0.98±0.64)m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1.59±0.58)mmol/L(t=7.256,P<0.001),血清Hs-cTnT(0.34±0.1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04±0.02)ng/mL(t=8.978,P<0.001).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LVEF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而血清Hs-cTn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HDL-C、Hs-cTnT水平以及L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51,P=0.000;F=37.302,P=0.000;F=53.701,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s=-0.483,P=0.000),与LVEF呈正相关(rs=0.221,P=0.002);血清Hs-cTn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693,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s=-0.433,P=0.000);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血清Hs-cTnT水平呈负相关(rs=-0.284,P=0.000).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DL-C水平降低、Hs-cTnT水平增高,且其血清水平与病人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测定血清HDL、Hs-cTnT水平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库尔班江·吐尔逊;买买提吐尔洪·吐尔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是咪唑的羟化盐,因其独特的安全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的限制就是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笔者总结了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多种依托咪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靖文;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 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中医辨证射干麻黄汤加减,煎至150~200 mL,分2次服;观察组32例,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脾多肽注射液1支).7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并在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32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90.6%;对照组32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体有效率78.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和CD4+T细胞亚群均上升(P=0.000),CD8+T及Treg(调节T细胞)亚群均下降(P=0.000);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较对照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和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较治疗前升高(P=0.000),且高于对照组(P=0.003,P=0.000).结论 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应用于小儿CV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能显著改善病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宋瑜欣;于晓华;苏玉明;秦琪;延宇欣;贺紫薇;柳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3例增生性瘢痕病人,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适量药液缓慢注射入皮损内,间隔治疗时间4周,根据皮损增生程度注射1~4次,后一次注射完毕间隔1个月后,采用Pixel 2940 nm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同时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3例病人经1~5次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8.84%、60.47%、82.50%、91.43%、96.30%,有效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病人满意率为93.02%.不良反应少.结论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实;宛利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107年4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顽固性心绞痛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分为尼可地尔组(n=42),前列地尔注射液组(n=38)以及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组(n=40).三组病人在常规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尼可地尔、前列地尔注射液、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三组病人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6 min步行试验改善情况.结果 2周治疗后,三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情况及6 min步行试验较用药前均有显著改善,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组在心绞痛有效率上改善较明显(87.50%比57.89%,87.50%比64.29%,χ2=8.681、5.987,均P<0.017),6 min步行试验上改善明显(F=17.61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顽固性心绞痛病人,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尼可地尔和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改善心绞痛发作及提高运动耐量.

    作者:王森;刘玲玲;刘奕;冯春光;韩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某医院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685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抗菌药物463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标本送检情况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2%;使用频度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高,为2090.78;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5%和6.9%;微生物送检率为68.4%,阳性检出率为14.8%;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均为4株,占比分别为83.0%、8.5%和8.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100.0%的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28.6%、23.8%、23.8%及23.8%.结论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兰艳纤;陆海鹏;林素梅;曾尚勇;吕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临床药师干预膝骨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62例KOA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用药档案建立、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用药教育等有针对性的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干预前后病人满意度、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变化.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开展KOA健康管理,干预组总满意率93.55%、自我管理水平评分及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KOA慢性病病人的药学干预能够明显增强KOA病人的治疗满意度,增强疾病的自我管控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俊杰;杨洋;周莉莉;梅厚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两组干预前LVEF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59.6±8.7)%]高于对照组[(46.2±8.6)%](t=7.099,P<0.001),NT-proBNP值[(426.3±18.9)μg/L]低于对照组[(481.2±15.4)μg/L](t=14.594,P<0.001).两组在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护责任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5.8±12.4)分、(89.3±12.8)分,对照组分别为(80.0±13.9)分、(83.1±13.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8,P=0.047;t=2.168,P=0.03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且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艳梅;王丽娟;王晓芳;马海霞;陈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38例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沂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76例,其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组38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组3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病例进行3个月至3年随访.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结石残留、胆管炎复发、结石复发等指标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双镜联合治疗组术中出血量(69±35)mL、术后排气时间(32±1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0.3)d、VAS评分(3.2±1.1)、住院时间(14.5±3.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与开放手术治疗组的(175±65)mL、(85±21)h、(3.5±1.1)d、(6.8±2.0)、(18.2±5.6)d、(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行经T管胆道造影发现开放手术治疗组结石残留3例,双镜联合治疗组无残留.术后随访3月至3年,开放手术治疗组3例胆总管结石复发,双镜联合治疗组无结石复发.开放手术治疗组3例发生胆管炎,双镜联合治疗组无胆管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张同领;王阳龙;唐献金;徐焕成;卜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以及IVUS对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记录冠心病冠脉病变IVUS表现、治疗前后病变血管狭窄处直径狭窄率(DS)、斑块负荷以及小血管直径(MLD)、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显示68例病人中8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比例11.76%,34例病人小管腔面积<4 mm2,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8);治疗后两组DS、斑块负荷显著降低,MLD显著增加,且研究组DS、斑块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ML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t=10.238,P=0.000;t=10.752,P=0.000);研究组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分别为94.12%与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χ2=5.121,P=0.024);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76%)与对照组(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经IVUS能有效检出,其辅助下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减小斑块负荷,增加血管直径,提升支架置入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占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种子类药材菟丝子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针对菟丝子种皮致密,提取溶剂不易渗透进入种子内部,有效成分难以提取出来的问题,本实验拟研究该药材的提取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菟丝子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平行比较法确定菟丝子提取前处理方法(捣碎与否)、提取方式(包煎与否)和溶剂类型(水或乙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包煎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种子捣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菟丝子适宜的提取工艺为首先将其捣碎破裂开,然后采用不包煎的方式,用10倍量5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实验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提取量为2.04%,RSD(相对标准差)为1.7%.结论 优选的菟丝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该药材的提取,为同类性质的种子类药材的提取提供参考.

    作者:夏宇成;张兰;陈宇洁;鞠建明;史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 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23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的同时加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均值为(74.74±9.05)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76.32±8.95)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31);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均值为(72.61±10.10)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83.48±7.75)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0,P=0.0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06).(2)对照组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43.75%,观察组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受益率为26.32%,观察组为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12).(4)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谢斌;韦文萍;刘勇;程宝智;胡传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胸痛表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221/1272)、84.06%(269/320)、96.60%(1221/1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作者:李建华;王璟;王磊;何松清;刘挺松;谢亮;刘晶;周长圣;宫剑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β1受体阻滞剂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探讨其影响病人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54例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72 h循环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钙蛋白I(CTnI)、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等.所有病人再根据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2 h后治疗组心室率(HR)(90.6±8.9)次/分低于对照组(118.4±23.1)次/分(t=5.916,P<0.001),两组病人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72 h液体平衡量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ICU时间、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CTnI、La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率(31.6%)低于存活组(6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1.21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是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β1受体阻滞剂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早期病人的心率和心肌氧耗,减轻心肌损伤,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以缩短住ICU时间,可能是此类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

    作者:沈雯雯;徐前程;钱言;陈尚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风险与防范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危险因素防范及应急预案.方法 将2015年6—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监护新生儿2218人次作为对照组1,住院新生儿362人次作为对照组2,2016年1—6月收治的监护新生儿4490人次作为观察组1,住院新生儿526人次作为观察组2,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流程及制度实施护理,观察组改善环境及流程,配备防滑鞋,规范使用婴儿床,避免手对手交接等措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监护新生儿及住院新生儿各自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在新生儿坠床、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有滑倒倾向但未跌倒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人次明显减少(328比0;40比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及应急预案,设备完好,加强工作人员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与培训,重视环境、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实时预感风险,才能保证新生儿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作者:杨凡;张一男;姜红;范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 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24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48)和非SBP组(n=76),比较两组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分析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病人SBP中的价值.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PCT显著升高[(0.78±0.54)比(0.19±0.11)]ng/mL,P=0.000;淀粉样蛋白A显著升高[(23.58±9.58)比(12.57±8.82)]mg/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8.68±2.48)比(5.49±1.82)]mg/L,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9.26±3.29)比(7.65±2.84)]×109/L,P=0.000;IL-6显著升高[(89.58±38.58)比(39.58±18.58)]pg/mL,P=0.000.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6~0.934)、0.898(95%CI:0.840~0.957)、0.695(95%CI:0.598~0.793)、0.709(95%CI:0.617~0.801)和0.876(95%CI:0.812~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存活病人比较,死亡病人入院时PCT显著升高[(1.05±0.51)比(0.70±0.48)]ng/mL,P=0.042.结论 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PCT升高可能与SBP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闫丽娜;原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结合情景模拟剧 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情景模拟剧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常见急腹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新疆医科大学本科四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简单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206人),另一组为单纯PBL教学组(94人).将准备好的病例提前发给两组成员,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要求其完成资料查阅、小组讨论、PPT制作、诊疗情景模拟视频拍摄等任务;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PPT和视频,以及进行组间的提问对抗;下课前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总结,发放与回收课程效果调查问卷,并结合考试测评的方法评估其应用效果.单纯PBL教学组除不要求诊疗情景模拟视频拍摄外,其他要求同上一组.结果学生成绩显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基础知识平均得分(33.90±7.04)分,病例分析得分(40.62±6.88)分,总成绩(74.52±13.19)分;单纯PBL教学组基础知识得分(34.10±7.71)分,病例分析得分(36.64±6.27)分,总成绩(70.63±12.72)分.经分析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病例分析得分明显高于单纯P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P<0.001).结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面对突发急诊事件的临床思维及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郭飞;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吴天山;肖开提·伊布拉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动脉瘤的一般发病特点.结果 115例病人中,载瘤动脉集中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别为19例(16.5%)、38例(33.0%)、41例(35.7%).老年组后交通动脉瘤占比(51%)高于非老年组(23.4%),大脑中动脉瘤占比(7.8%)低于非老年组(2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27.5%)与非老年组(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以女性发病为主(72.5%,P<0.05).两组病人动脉瘤直径、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H-H)分级、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H-H分级为评估病人预后的预测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H-H分级应该可以成为评估动脉瘤病人预后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动脉瘤病人以女性多见,载瘤动脉主要多见于后交通动脉.老年人起病及预后较非老年病人无明显区别,当其H-H分级Ⅳ级及以下时,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年龄不应为临床医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张彬;陈节;崔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缩短禁食时间在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围手术期管理中的 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病人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及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0—12月进行LC的141例病例资料(试验组)及该院2017年7—9月135例LC病例资料(对照组),试验组病人采用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和术后早期进食的策略,即术前2 h口服该院营养科配置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制剂200 mL,麻醉清醒后口服温开水100 mL,术后4 h口服复合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200 mL;对照组病人按照术前8 h禁食,6 h禁饮,术后12 h进水的围术期常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12 h饥饿、口渴、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探讨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饥饿、口渴、咽喉肿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46、3.456、81.480,P=0.034、0.045、0.001),试验组术后12 h的肠鸣音恢复率早于对照组(55.32%比14.81%,P<0.05).结论 LC病人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及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改善舒适度,促进术后早期康复,为加速康复理念下缩短病人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时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作者:韩蔷;冯金华;许瑞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罗伊适应模式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对躯体功能 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剖析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病人对其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2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照护方案,研究组予以罗伊适应模式.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4天的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评分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项目评分分别为(1.7±0.3)分、(2.8±0.7)分、(2.2±0.6)分、(2.2±0.5)分、(2.1±0.4)分、(2.2±0.5)分、(2.3±0.5)分及(2.1±0.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7、6.808、7.789、6.183、5.072、8.243、4.809、7.534,均P<0.05);研究组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分为(3.8±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7,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5).结论 将罗伊适应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改善病人的躯体功能,且能促进社会功能的提高.

    作者:谢湘;储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