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飞;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吴天山;肖开提·伊布拉音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以及IVUS对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记录冠心病冠脉病变IVUS表现、治疗前后病变血管狭窄处直径狭窄率(DS)、斑块负荷以及小血管直径(MLD)、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显示68例病人中8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比例11.76%,34例病人小管腔面积<4 mm2,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8);治疗后两组DS、斑块负荷显著降低,MLD显著增加,且研究组DS、斑块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ML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t=10.238,P=0.000;t=10.752,P=0.000);研究组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分别为94.12%与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χ2=5.121,P=0.024);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76%)与对照组(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经IVUS能有效检出,其辅助下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减小斑块负荷,增加血管直径,提升支架置入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占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搏骤停病人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胸外按压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应用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价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 与未应用平衡固定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固定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72±4)%比(50±3)%,t=6.84,P<0.01],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比(24±5)%,t=-11.46,P<0.01)]和背部疼痛评分[1.5(1.0)分比3.0(1.0)分,Z=-3.55,P<0.01].结论 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作者:郭晋平;冯顺易;王博;颞屾;马云杰;闫寒;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两组干预前LVEF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59.6±8.7)%]高于对照组[(46.2±8.6)%](t=7.099,P<0.001),NT-proBNP值[(426.3±18.9)μg/L]低于对照组[(481.2±15.4)μg/L](t=14.594,P<0.001).两组在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护责任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5.8±12.4)分、(89.3±12.8)分,对照组分别为(80.0±13.9)分、(83.1±13.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8,P=0.047;t=2.168,P=0.03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且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艳梅;王丽娟;王晓芳;马海霞;陈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24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48)和非SBP组(n=76),比较两组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分析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病人SBP中的价值.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PCT显著升高[(0.78±0.54)比(0.19±0.11)]ng/mL,P=0.000;淀粉样蛋白A显著升高[(23.58±9.58)比(12.57±8.82)]mg/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8.68±2.48)比(5.49±1.82)]mg/L,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9.26±3.29)比(7.65±2.84)]×109/L,P=0.000;IL-6显著升高[(89.58±38.58)比(39.58±18.58)]pg/mL,P=0.000.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6~0.934)、0.898(95%CI:0.840~0.957)、0.695(95%CI:0.598~0.793)、0.709(95%CI:0.617~0.801)和0.876(95%CI:0.812~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存活病人比较,死亡病人入院时PCT显著升高[(1.05±0.51)比(0.70±0.48)]ng/mL,P=0.042.结论 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PCT升高可能与SBP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闫丽娜;原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睡眠质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初次单侧TKA术的72例病人,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化研究,按1:2比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48例),术后通过口服唑吡坦提高睡眠质量的24例为试验组,术后口服等剂量维生素B6(安慰剂)的48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术后24 h及72 h静息状态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3 d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术后住院天数,屈膝90°所需天数,术后3 d的SCL-90量表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膝关节HSS评分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术后24 h静息状态VAS评分[(3.50±0.59)分比(4.06±0.70)分]及72 h静息状态VAS评分[(2.00±0.42)分比(2.42±0.54)分]、术后住院天数[(6.25±1.15)d比(7.15±1.83)d]、屈膝90°所需天数[(2.83±0.70)d比(3.52±1.01)d]、术后3 d焦虑得分[(11.79±1.32)分比(13.04±1.75)分]及抑郁得分[(13.96±0.96)分比(16.58±2.13)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 d的总蛋白[(63.28±4.51)g/L比(55.19±4.65)g/L]、白蛋白[(37.79±2.57)g/L比(33.66±2.94)g/L]及血红蛋白值[(107±13.98)g/L比(95.83±14.06)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高TKA术后睡眠质量,能加速病人康复.
作者:方英磊;陆鸣;尹宗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肥胖对冠心病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住院诊治的伴有肥胖的冠心病15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在同一科室住院诊治正常体型的冠心病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给予入选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药物(每晚20 mg),终完成6个月随访且入组的研究对象试验组139例,对照组79例.根据研究对象的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型组(对照组)、超重组及肥胖组.三组间的血脂达标率差异性用χ2检验,任意两组间的比较用Bonferroni法;血脂是否达标与体型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结果 三组间任意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正常体型组、超重组、肥胖组)血脂达标率分别为82.3%、65.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与正常体型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达标率较低,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1),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与正常体型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的优势比分别为0.408和0.265(P=0.016、P=0.009).结论 冠心病人群中肥胖与阿托伐他汀药物的降脂疗效有关系,肥胖影响冠心病病人阿托伐他汀降脂药物的达标率.
作者:李磊;陈咏梅;张宏考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病人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及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7年10—12月进行LC的141例病例资料(试验组)及该院2017年7—9月135例LC病例资料(对照组),试验组病人采用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和术后早期进食的策略,即术前2 h口服该院营养科配置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制剂200 mL,麻醉清醒后口服温开水100 mL,术后4 h口服复合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200 mL;对照组病人按照术前8 h禁食,6 h禁饮,术后12 h进水的围术期常规管理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术后12 h饥饿、口渴、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探讨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饥饿、口渴、咽喉肿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46、3.456、81.480,P=0.034、0.045、0.001),试验组术后12 h的肠鸣音恢复率早于对照组(55.32%比14.81%,P<0.05).结论 LC病人术前禁食时间缩短及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降低病人的不良反应,改善舒适度,促进术后早期康复,为加速康复理念下缩短病人围手术期禁食禁饮时间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作者:韩蔷;冯金华;许瑞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冠心病(CAD)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住院的病人779例,分为CAD组663例和非CAD组116例.分析ABO血型与CAD的关系.结果 与非CAD组比较,CAD组年龄较大,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均P<0.05).两组间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691,P=0.053),女性人群中组间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6,P=0.019).校正CAD的传统危险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AB为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OR=2.168,AB:OR=2.726).与非O血型比较,血型O(P=0.011)可显著降低CAD风险.结论 ABO血型与CAD的发病可能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A、AB血型是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血型为保护性因素.
作者:宋艳斌;薛社亮;蔡高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病变病人接受单支架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53例LMCA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了冠状动脉单支架植入术.随访病人术后1年、术后2年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23例在PCI术后1—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2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8.7%.术后1年、术后2年时总体MACCE发生率分别为7.5%、9.4%.PCI术后1年、2年,SYNTAX积分低、中分组(≤32)和高分组(≥33)间无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5%、100.0%,P=0.297;90.5%、90.9%,P=0.931).结论 对经选择的LMCA病变病人,包括部分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及分叉病变病人,单支架术成功率高,中远期预后良好.
作者:王学斌;赵良平;姚彪;陈聿奇;王茂松;罗显元;徐卫亭;陈建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093例,对照组2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著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
作者: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mg/mL显著低于SR组(2.6±1.6)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作者:李新亚;刘晓程;褚亮;何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疗效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评分(TMPG)、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PCI治疗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在PCI术后予以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病人则在PCI术后予以比伐卢定治疗.对两组病人均进行为期30 d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TIMIⅢ级发生率、TMPG≥Ⅱ级发生率,治疗30 d后MACE发生情况与再出血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IMIⅢ级发生率、TMPG≥Ⅱ级发生率分别为94.00%(47/50)、90.00%(45/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74.00%(37/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IL-6、hs-CRP水平分别为(23.5±3.7)U/L、(17.5±3.4)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4.2)U/L、(25.9±3.0)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比伐卢定治疗经PCI治疗病人的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MACE与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穆金兴;李雪霞;李延鑫;曹亚冰;陈要起;陈洪波;齐丽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去泛素化与去泛素化酶USP4互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风湿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2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均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均顺利出院.10例健康对照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以上参与实验人员5 mL的外周血,经过细胞培养与转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IRF4的DNA结合结构域以及和配体结合结构域是否可以和USP4互相结合;通过NI-NTA镍螯合树脂纯化实验观察IRF4蛋白针对48位和63位赖氨酸相关的去泛素化是否可以被USP4介导;应用荧光素酶检测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IL)-4是否可以在IRF4、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2)和USP4共同促进下表达;利用基因沉默方法在人源Th2细胞中下调USP4.结果 下调USP4后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也明显减少;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USP4抑制剂处理后的Th2细胞表达的IRF4和IL-4均减少;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得风湿性心脏病中IL-4表达增高,IRF4表达也增高.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血中IRF4的蛋白稳定表达可以通过USP4去泛素化的作用而实现;IL-4在IRF4表达增加协同NFATC2的情况下可增加表达.
作者:胡程舟;张卓;陈文龙;周胤泽;段伟豪;李开朗;郭志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菟丝子种皮致密,提取溶剂不易渗透进入种子内部,有效成分难以提取出来的问题,本实验拟研究该药材的提取方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以菟丝子中主要活性成分金丝桃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平行比较法确定菟丝子提取前处理方法(捣碎与否)、提取方式(包煎与否)和溶剂类型(水或乙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包煎不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种子捣碎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菟丝子适宜的提取工艺为首先将其捣碎破裂开,然后采用不包煎的方式,用10倍量5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验证实验菟丝子中金丝桃苷的提取量为2.04%,RSD(相对标准差)为1.7%.结论 优选的菟丝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该药材的提取,为同类性质的种子类药材的提取提供参考.
作者:夏宇成;张兰;陈宇洁;鞠建明;史艳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慢性心衰组,n=200)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6)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慢性心衰组进一步分为Ⅱ级(n=43)、Ⅲ级(n=111)、Ⅳ级(n=46)3个亚组.比较四组受试者间血清HDL-C、Hs-cTnT水平,所有受试对象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LVEF与血清HDL-C、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0.98±0.64)mmol/L低于健康对照组(1.59±0.58)mmol/L(t=7.256,P<0.001),血清Hs-cTnT(0.34±0.12)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0.04±0.02)ng/mL(t=8.978,P<0.001).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LVEF由低到高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而血清Hs-cTn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不同心功能分级病人血清HDL-C、Hs-cTnT水平以及LVEF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51,P=0.000;F=37.302,P=0.000;F=53.701,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s=-0.483,P=0.000),与LVEF呈正相关(rs=0.221,P=0.002);血清Hs-cTn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0.693,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s=-0.433,P=0.000);慢性心衰组病人血清HDL-C水平与血清Hs-cTnT水平呈负相关(rs=-0.284,P=0.000).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HDL-C水平降低、Hs-cTnT水平增高,且其血清水平与病人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测定血清HDL、Hs-cTnT水平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评估.
作者:库尔班江·吐尔逊;买买提吐尔洪·吐尔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221/1272)、84.06%(269/320)、96.60%(1221/1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作者:李建华;王璟;王磊;何松清;刘挺松;谢亮;刘晶;周长圣;宫剑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4例,HFHD组男性15例,HD组男性18例.HF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HD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T-1和彩色多普勒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比(E/A)、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FHD组的ET-1水平下降至(53.2±12.4)ng/L,而普通HD组的ET-1水平略有上升,为(87.3±23.2)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9,P=0.000).HFHD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小于普通HD组(均P<0.05).HFHD组的E/A和IRT也较普通HD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FHD组能更好的保护尿毒症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ET-1水平.
作者:卢进涛;肖玉芬;郑孝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探讨其影响病人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54例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72 h循环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钙蛋白I(CTnI)、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等.所有病人再根据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2 h后治疗组心室率(HR)(90.6±8.9)次/分低于对照组(118.4±23.1)次/分(t=5.916,P<0.001),两组病人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72 h液体平衡量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ICU时间、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CTnI、La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率(31.6%)低于存活组(6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1.21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是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β1受体阻滞剂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早期病人的心率和心肌氧耗,减轻心肌损伤,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以缩短住ICU时间,可能是此类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
作者:沈雯雯;徐前程;钱言;陈尚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招募了3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支架植入病人.采集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至少7 d的病人血液样品,用VerifyNow P2Y12测定法测量血小板活性(PRU)和(%)抑制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多态性,比较氯吡格雷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分组时,PRU>208的病人对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104例(30%)病人为无应答者,243例(70%)病人为应答者.243例氯吡格雷应答组和104例无应答组CYP2C19?2(rs4244285)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80.7%/54.8%,杂合型GA为17.3%/38.5%,突变型AA为2.1%/6.7%,两组比较 χ2=7.04,P<0.001;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89.3%/74.0%,突变型A为10.7%/26.0%,两组比较χ2=5.25,P<0.001.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67.9%/75.0%,杂合型CT为30.5%/23.1%,突变型TT为1.6%/1.9%,两组比较χ2=0.81,P=0.388;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83.1%/84.1%,突变型T为16.9%/13.1%,两组比较χ2=0.68,P=0.416.结论 CYP2C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相关,CYP2C19?17多态性增强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根据这两种多态性的单倍型,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可以被保护或不受支架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威胁.
作者:吴晓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动脉瘤的一般发病特点.结果 115例病人中,载瘤动脉集中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别为19例(16.5%)、38例(33.0%)、41例(35.7%).老年组后交通动脉瘤占比(51%)高于非老年组(23.4%),大脑中动脉瘤占比(7.8%)低于非老年组(2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27.5%)与非老年组(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以女性发病为主(72.5%,P<0.05).两组病人动脉瘤直径、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H-H)分级、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H-H分级为评估病人预后的预测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H-H分级应该可以成为评估动脉瘤病人预后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动脉瘤病人以女性多见,载瘤动脉主要多见于后交通动脉.老年人起病及预后较非老年病人无明显区别,当其H-H分级Ⅳ级及以下时,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年龄不应为临床医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张彬;陈节;崔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