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斌;薛社亮;蔡高军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动脉瘤的一般发病特点.结果 115例病人中,载瘤动脉集中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别为19例(16.5%)、38例(33.0%)、41例(35.7%).老年组后交通动脉瘤占比(51%)高于非老年组(23.4%),大脑中动脉瘤占比(7.8%)低于非老年组(2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27.5%)与非老年组(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以女性发病为主(72.5%,P<0.05).两组病人动脉瘤直径、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H-H)分级、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H-H分级为评估病人预后的预测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H-H分级应该可以成为评估动脉瘤病人预后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动脉瘤病人以女性多见,载瘤动脉主要多见于后交通动脉.老年人起病及预后较非老年病人无明显区别,当其H-H分级Ⅳ级及以下时,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年龄不应为临床医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张彬;陈节;崔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依托咪酯是咪唑的羟化盐,因其独特的安全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的限制就是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笔者总结了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多种依托咪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靖文;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房颤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每天两次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对照组予以华法林治疗,调节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至2.0~3.0之间;同时两组均予以阿司匹林100 mg/d.观察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实验室指标变化、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中栓塞事件发生率(8.9%)与对照组(17.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8,P=0.215);达比加群酯在降低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实验室指标上较华法林更优,同时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06,P=0.036);两组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合并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抗凝治疗中与华法林的疗效相似,且达比加群酯的安全性更高,是此类病人抗凝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周元;许邦龙;高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心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协同护理.于病人入院时和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N末端B型尿钠肽(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结果 两组干预前LVEF和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59.6±8.7)%]高于对照组[(46.2±8.6)%](t=7.099,P<0.001),NT-proBNP值[(426.3±18.9)μg/L]低于对照组[(481.2±15.4)μg/L](t=14.594,P<0.001).两组在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护责任感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分别为(85.8±12.4)分、(89.3±12.8)分,对照组分别为(80.0±13.9)分、(83.1±13.4)分,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8,P=0.047;t=2.168,P=0.03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采取协同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且能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艳梅;王丽娟;王晓芳;马海霞;陈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去泛素化与去泛素化酶USP4互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风湿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2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均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均顺利出院.10例健康对照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以上参与实验人员5 mL的外周血,经过细胞培养与转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IRF4的DNA结合结构域以及和配体结合结构域是否可以和USP4互相结合;通过NI-NTA镍螯合树脂纯化实验观察IRF4蛋白针对48位和63位赖氨酸相关的去泛素化是否可以被USP4介导;应用荧光素酶检测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IL)-4是否可以在IRF4、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2)和USP4共同促进下表达;利用基因沉默方法在人源Th2细胞中下调USP4.结果 下调USP4后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也明显减少;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USP4抑制剂处理后的Th2细胞表达的IRF4和IL-4均减少;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得风湿性心脏病中IL-4表达增高,IRF4表达也增高.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血中IRF4的蛋白稳定表达可以通过USP4去泛素化的作用而实现;IL-4在IRF4表达增加协同NFATC2的情况下可增加表达.
作者:胡程舟;张卓;陈文龙;周胤泽;段伟豪;李开朗;郭志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对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指标的综合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收治单独应用二甲双胍(500 mg,3次/天,服用3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剂量增加至1000 mg、2次/天;观察组予口服二甲双胍500 mg、3次/天,并联用维格列汀50 mg、2次/天,共24周.比较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对照组FBG、2 h PBG、HbA1c分别为(7.98±0.83)mmol/L、(12.25±0.90)mmol/L、(8.05±1.05)%,观察组分别为(7.09±0.80)mmol/L、(9.86±1.13)mmol/L、(7.01±0.88)%,两组FBG、2 h PBG、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值分别为:2.47、5.27、3.22,均P<0.05);治疗24周后,对照组BMI、TC、TG、LDL-C、Hcy分别为(27.60±3.70)kg/m2、(6.39±0.89)mmol/L、(2.77±0.40)mmol/L、(3.29±0.43)mmol/L、(17.4±2.03)mmol/L,观察组分别为(26.34±3.83)kg/m2、(5.31±0.72)mmol/L、(2.31±0.33)mmol/L、(2.92±0.44)mmol/L、(15.16±1.74)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两组BMI、血脂、Hcy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t值分别为:2.14、3.50、2.26、2.21、3.27,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结论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及BMI,并且能够改善血脂,降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病人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曲建昌;王彤;李丽;梁艳玲;王莉莎;祝开思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4例,HFHD组男性15例,HD组男性18例.HF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HD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T-1和彩色多普勒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比(E/A)、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FHD组的ET-1水平下降至(53.2±12.4)ng/L,而普通HD组的ET-1水平略有上升,为(87.3±23.2)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9,P=0.000).HFHD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小于普通HD组(均P<0.05).HFHD组的E/A和IRT也较普通HD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FHD组能更好的保护尿毒症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ET-1水平.
作者:卢进涛;肖玉芬;郑孝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3例增生性瘢痕病人,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适量药液缓慢注射入皮损内,间隔治疗时间4周,根据皮损增生程度注射1~4次,后一次注射完毕间隔1个月后,采用Pixel 2940 nm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同时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3例病人经1~5次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8.84%、60.47%、82.50%、91.43%、96.30%,有效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病人满意率为93.02%.不良反应少.结论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实;宛利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mg/mL显著低于SR组(2.6±1.6)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作者:李新亚;刘晓程;褚亮;何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体表心电图碎裂QRS(fragmented QRS,fQRS)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血流恢复的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诊断为新发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急诊PCI治疗的病人128例.术后第2天做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分析fQRS,与PCI术后即时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评分进行分析,术后一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TIMI评分低的病人体表心电图fQRS多见,与无fQRS的病人相比,病人冠脉血流TIMI 3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3%比60.4%,P=0.003)并且射血分数(EF)值降低[(54.4±8.4)%比(48.3±8.5)%,P=0.03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QRS与左室EF呈负相关(r=-0.532,P=0.012),TIMI评分与fQRS呈负相关(r=-0.324,P=0.001).结论 碎裂QRS的出现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评价其冠状动脉血流恢复的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
作者:朱红军;丁晓梅;余华;张杰;张灿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与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诊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病人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0例:对病人行单纯同步放化疗;试验组52例:对病人行TP诱导化疗序贯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完全缓解41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为96.2%(完全缓解:78.9%;部分缓解:17.3%),对照组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8.0%(完全缓解:52.0%;部分缓解:36.0%),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8.228,P=0.004).试验组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炎、皮炎、恶心呕吐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3.7%、84.7%,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0%、91.6%、80.4%,对照组随访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85.7%、70.1%,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8.0%、75.1%、67.4%,试验组1、2、3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纯同步放化疗,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刘婷;段爱雄;韩光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2685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抗菌药物463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标本送检情况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2%;使用频度以头孢哌酮舒巴坦高,为2090.78;限制级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5%和6.9%;微生物送检率为68.4%,阳性检出率为14.8%;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均为4株,占比分别为83.0%、8.5%和8.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他啶100.0%的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28.6%、23.8%、23.8%及23.8%.结论 心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兰艳纤;陆海鹏;林素梅;曾尚勇;吕聪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093例,对照组2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著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
作者: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伊立替康(CPT-11)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接受过CPT-11单药或联合方案化疗,并出现急性或迟发性腹泻的病人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为一疗程,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8,P=0.022);治疗后治疗组的腹痛及大便性状改变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分别P=0.039,P=0.0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提升较对照组大(两组卡氏评分均数的方差分析:F=6.066,P=0.018);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CPT-11肠黏膜损伤疗效优于单纯亮菌混合液灌肠.
作者:江海丽;王明琦;张梅;李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对水通道蛋白4(AQP4)、水通道蛋白9(AQP9)表达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心搏骤停(CA)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6只健康SD大鼠,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28例),依达拉奉组(34例)、生理盐水组(34例),依达拉奉组及生理盐水组诱导建立CA模型,模型建立5 min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CPR),待自主循环恢复后,依达拉奉组立即静脉注射3 mg/mL依达拉奉,生理盐水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诱导CA模型,仅进行动、静脉置管及气管插管.连续监测三组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1h后缝合伤口,待模型大鼠苏醒后拔除插管,放入笼中常规饲养.分别于自主循环恢复后12、24、48、72 h处死大鼠,测定三组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心肌病理学变化、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脑组织AQP4、AQP9 mRNA水平.结果 三组大鼠体质量、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等基础参数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4、48、72 h处死大鼠,假手术组心肌组织中SOD水平均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及生理盐水组(P<0.05);依达拉奉组12、24、48、72 h心肌组织中SOD水平分别为[(76.54±9.03)、(66.53±8.25)、(57.21±7.82)、(67.02±8.47)U/mg]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依达拉奉组12、24、48、72 h心肌组织中MDA水平[(11.36±1.15)、(18.29±2.96)、(23.07±2.37)、(20.83±1.82)nmol/mg]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各时间点生理盐水组心肌病理学损伤程度均高于依达拉奉组;12、24、48、72 h处死大鼠,依达拉奉组脑组织含水量[(74.36±7.41)、(74.51±7.31)、(75.32±7.25)、(74.23±7.14)%]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依达拉奉组AQP4水平分别为[(1.21±0.11)、(1.13±0.12)、(0.87±0.10)、(0.79±0.11)]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依达拉奉组AQP9 mRNA水平分别为[(0.82±0.14)、(0.70±0.11)、(0.62±0.12)、(0.50±0.11)]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轻CA大鼠CPR后心肌损伤,可通过下调AQP4、AQP9表达减轻大鼠脑水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利用Excel,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47例ADR报告中,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B型不良反应有7例,占4.76%,无C型不良反应.60岁以上老年病人所占比例高,为41.50%;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高,为81.63%;涉及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9.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为42.18%;上报科室以呼吸内科多,为38.78%;上报人以临床医师多,为75.51%.结论 ADR的发生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却占有重要比例.要提升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促进药学监测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张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招募了3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支架植入病人.采集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至少7 d的病人血液样品,用VerifyNow P2Y12测定法测量血小板活性(PRU)和(%)抑制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多态性,比较氯吡格雷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分组时,PRU>208的病人对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104例(30%)病人为无应答者,243例(70%)病人为应答者.243例氯吡格雷应答组和104例无应答组CYP2C19?2(rs4244285)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80.7%/54.8%,杂合型GA为17.3%/38.5%,突变型AA为2.1%/6.7%,两组比较 χ2=7.04,P<0.001;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89.3%/74.0%,突变型A为10.7%/26.0%,两组比较χ2=5.25,P<0.001.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67.9%/75.0%,杂合型CT为30.5%/23.1%,突变型TT为1.6%/1.9%,两组比较χ2=0.81,P=0.388;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83.1%/84.1%,突变型T为16.9%/13.1%,两组比较χ2=0.68,P=0.416.结论 CYP2C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相关,CYP2C19?17多态性增强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根据这两种多态性的单倍型,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可以被保护或不受支架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威胁.
作者:吴晓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23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的同时加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均值为(74.74±9.05)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76.32±8.95)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31);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均值为(72.61±10.10)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83.48±7.75)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0,P=0.0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06).(2)对照组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43.75%,观察组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受益率为26.32%,观察组为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12).(4)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谢斌;韦文萍;刘勇;程宝智;胡传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结合情景模拟剧在急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诊科常见急腹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新疆医科大学本科四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简单随机法分成两组,一组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206人),另一组为单纯PBL教学组(94人).将准备好的病例提前发给两组成员,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要求其完成资料查阅、小组讨论、PPT制作、诊疗情景模拟视频拍摄等任务;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PPT和视频,以及进行组间的提问对抗;下课前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总结,发放与回收课程效果调查问卷,并结合考试测评的方法评估其应用效果.单纯PBL教学组除不要求诊疗情景模拟视频拍摄外,其他要求同上一组.结果学生成绩显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基础知识平均得分(33.90±7.04)分,病例分析得分(40.62±6.88)分,总成绩(74.52±13.19)分;单纯PBL教学组基础知识得分(34.10±7.71)分,病例分析得分(36.64±6.27)分,总成绩(70.63±12.72)分.经分析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组病例分析得分明显高于单纯PBL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8,P<0.001).结论PBL结合情景模拟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面对突发急诊事件的临床思维及相关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急诊医学教学质量.
作者:郭飞;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吴天山;肖开提·伊布拉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24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48)和非SBP组(n=76),比较两组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分析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病人SBP中的价值.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PCT显著升高[(0.78±0.54)比(0.19±0.11)]ng/mL,P=0.000;淀粉样蛋白A显著升高[(23.58±9.58)比(12.57±8.82)]mg/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8.68±2.48)比(5.49±1.82)]mg/L,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9.26±3.29)比(7.65±2.84)]×109/L,P=0.000;IL-6显著升高[(89.58±38.58)比(39.58±18.58)]pg/mL,P=0.000.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6~0.934)、0.898(95%CI:0.840~0.957)、0.695(95%CI:0.598~0.793)、0.709(95%CI:0.617~0.801)和0.876(95%CI:0.812~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存活病人比较,死亡病人入院时PCT显著升高[(1.05±0.51)比(0.70±0.48)]ng/mL,P=0.042.结论 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PCT升高可能与SBP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闫丽娜;原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