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娜
目的 观察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倍他米松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43例增生性瘢痕病人,先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适量药液缓慢注射入皮损内,间隔治疗时间4周,根据皮损增生程度注射1~4次,后一次注射完毕间隔1个月后,采用Pixel 2940 nm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同时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43例病人经1~5次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8.84%、60.47%、82.50%、91.43%、96.30%,有效率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加,病人满意率为93.02%.不良反应少.结论 2940 nm点阵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实;宛利民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15例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即老年组(年龄≥60岁)与非老年组(年龄<60岁),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人动脉瘤的一般发病特点.结果 115例病人中,载瘤动脉集中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分别为19例(16.5%)、38例(33.0%)、41例(35.7%).老年组后交通动脉瘤占比(51%)高于非老年组(23.4%),大脑中动脉瘤占比(7.8%)低于非老年组(23.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交通动脉瘤占比(27.5%)与非老年组(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以女性发病为主(72.5%,P<0.05).两组病人动脉瘤直径、入院时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H-H)分级、病死率、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OS为因变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H-H分级为评估病人预后的预测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H-H分级应该可以成为评估动脉瘤病人预后的可靠指标.老年人动脉瘤病人以女性多见,载瘤动脉主要多见于后交通动脉.老年人起病及预后较非老年病人无明显区别,当其H-H分级Ⅳ级及以下时,均应积极进行治疗,年龄不应为临床医师首要考虑的因素.
作者:张彬;陈节;崔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沂市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人76例,其中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组38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组3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资料,并对纳入研究病例进行3个月至3年随访.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结石残留、胆管炎复发、结石复发等指标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双镜联合治疗组术中出血量(69±35)mL、术后排气时间(32±12)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4±0.3)d、VAS评分(3.2±1.1)、住院时间(14.5±3.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与开放手术治疗组的(175±65)mL、(85±21)h、(3.5±1.1)d、(6.8±2.0)、(18.2±5.6)d、(2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行经T管胆道造影发现开放手术治疗组结石残留3例,双镜联合治疗组无残留.术后随访3月至3年,开放手术治疗组3例胆总管结石复发,双镜联合治疗组无结石复发.开放手术治疗组3例发生胆管炎,双镜联合治疗组无胆管炎发生.结论 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安全有效.
作者:张同领;王阳龙;唐献金;徐焕成;卜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CYP2C19?2和CYP2C19?17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病人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招募了3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支架植入病人.采集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至少7 d的病人血液样品,用VerifyNow P2Y12测定法测量血小板活性(PRU)和(%)抑制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多态性,比较氯吡格雷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病人CYP2C19?2(rs4244285)和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分组时,PRU>208的病人对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104例(30%)病人为无应答者,243例(70%)病人为应答者.243例氯吡格雷应答组和104例无应答组CYP2C19?2(rs4244285)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GG为80.7%/54.8%,杂合型GA为17.3%/38.5%,突变型AA为2.1%/6.7%,两组比较 χ2=7.04,P<0.001;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G为89.3%/74.0%,突变型A为10.7%/26.0%,两组比较χ2=5.25,P<0.001.CYP2C19?17(rs12248560)基因型分布频率野生型CC为67.9%/75.0%,杂合型CT为30.5%/23.1%,突变型TT为1.6%/1.9%,两组比较χ2=0.81,P=0.388;等位基因频率野生型C为83.1%/84.1%,突变型T为16.9%/13.1%,两组比较χ2=0.68,P=0.416.结论 CYP2C19?2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无反应相关,CYP2C19?17多态性增强了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根据这两种多态性的单倍型,氯吡格雷治疗的病人可以被保护或不受支架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威胁.
作者:吴晓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重型肝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24例,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n=48)和非SBP组(n=76),比较两组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分析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病人SBP中的价值.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PCT显著升高[(0.78±0.54)比(0.19±0.11)]ng/mL,P=0.000;淀粉样蛋白A显著升高[(23.58±9.58)比(12.57±8.82)]mg/L,P=0.000;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8.68±2.48)比(5.49±1.82)]mg/L,P=0.000;白细胞显著升高[(9.26±3.29)比(7.65±2.84)]×109/L,P=0.000;IL-6显著升高[(89.58±38.58)比(39.58±18.58)]pg/mL,P=0.000.PCT、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IL-6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95%CI:0.816~0.934)、0.898(95%CI:0.840~0.957)、0.695(95%CI:0.598~0.793)、0.709(95%CI:0.617~0.801)和0.876(95%CI:0.812~0.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存活病人比较,死亡病人入院时PCT显著升高[(1.05±0.51)比(0.70±0.48)]ng/mL,P=0.042.结论 PCT和淀粉样蛋白A在诊断重型肝炎SBP中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PCT升高可能与SBP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闫丽娜;原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搏骤停病人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胸外按压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应用numerical rating scale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价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 与未应用平衡固定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固定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深度比例[(72±4)%比(50±3)%,t=6.84,P<0.01],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比(24±5)%,t=-11.46,P<0.01)]和背部疼痛评分[1.5(1.0)分比3.0(1.0)分,Z=-3.55,P<0.01].结论 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复苏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作者:郭晋平;冯顺易;王博;颞屾;马云杰;闫寒;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病人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吉西他滨1000 mg/m2静脉滴注.观察组(23例)用单药吉西他滨化疗的同时加高能聚焦超声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均值为(74.74±9.05)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76.32±8.95)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331);观察组治疗前KPS评分均值为(72.61±10.10)分,治疗后KPS评分均值为(83.48±7.75)分,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0,P=0.000),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6,P=0.006).(2)对照组治疗后的总缓解率为43.75%,观察组为8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受益率为26.32%,观察组为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12).(4)两组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能聚焦超声刀联合单药吉西他滨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谢斌;韦文萍;刘勇;程宝智;胡传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病人心脏舒缩功能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江陵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组和普通血液透析(HD)组,每组34例,HFHD组男性15例,HD组男性18例.HFHD组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普通HD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清ET-1和彩色多普勒心动图数据,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早期及晚期大血流比(E/A)、等容舒张时间(IRT)、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 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FHD组的ET-1水平下降至(53.2±12.4)ng/L,而普通HD组的ET-1水平略有上升,为(87.3±23.2)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9,P=0.000).HFHD组的LVEDD,LVESD,LVEDV,LVESV明显小于普通HD组(均P<0.05).HFHD组的E/A和IRT也较普通HD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HFHD组能更好的保护尿毒症病人的心脏功能,降低ET-1水平.
作者:卢进涛;肖玉芬;郑孝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221/1272)、84.06%(269/320)、96.60%(1221/1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作者:李建华;王璟;王磊;何松清;刘挺松;谢亮;刘晶;周长圣;宫剑滨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中医辨证射干麻黄汤加减,煎至150~200 mL,分2次服;观察组32例,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脾多肽注射液1支).7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并在一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32例,临床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体有效率90.6%;对照组32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体有效率78.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和CD4+T细胞亚群均上升(P=0.000),CD8+T及Treg(调节T细胞)亚群均下降(P=0.000);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较对照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和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M、IgG)较治疗前升高(P=0.000),且高于对照组(P=0.003,P=0.000).结论 射干麻黄汤加减联合脾多肽注射液应用于小儿CVA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能显著改善病儿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宏;宋瑜欣;于晓华;苏玉明;秦琪;延宇欣;贺紫薇;柳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市石化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利用Excel,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的1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147例ADR报告中,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B型不良反应有7例,占4.76%,无C型不良反应.60岁以上老年病人所占比例高,为41.50%;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所占比例高,为81.63%;涉及药品种类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高,为49.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为42.18%;上报科室以呼吸内科多,为38.78%;上报人以临床医师多,为75.51%.结论 ADR的发生不可完全避免,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型不良反应(有140例,占95.24%)却占有重要比例.要提升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促进药学监测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张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依托咪酯是咪唑的羟化盐,因其独特的安全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依托咪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的限制就是其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作用.笔者总结了依托咪酯的应用现状及其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多种依托咪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靖文;李恩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对根治术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结直肠癌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病人采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术前、术后1d、术后5d的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研究组病人术后1 d、5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04.27±20.42)ng/L、(91.26±13.0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25.32±27.08)ng/L、(104.30±20.39)ng/L](均P=0.001);两组病人的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存在组间效应(F=5.894,P=0.017;F=14.683,P=0.000;F=216.181,P=0.000;F=64.658,P=0.000;F=177.909,P=0.000;F=55.526,P=0.000),且术后1d、5d研究组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TNF-α、IL-6、IL-8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存在时间效应(F=65.946,P=0.000;F=113.858,P=0.000;F=265.156,P=0.000;F=324.475,P=0.000;F=326.190,P=0.000;F=348.601,P=0.000),且术后1 d、5 d两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病人各指标的组间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253,P=0.006;F=5.262,P=0.006;F=34.329,P=0.000;F=15.709,P=0.000;F=32.101,P=0.000;F=11.298,P=0.000).结论 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朱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比较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ACP)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BACP)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脑保护效果,探讨佳的保护性脑灌注手段.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脑保护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提取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7篇,含病例827例,其中UACP组404例,BACP组423例;7项研究比较两组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64~1.61,P=0.95);6项研究比较了两组暂时性神经系统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5,95%CI:1.11~6.28,P=0.04999)且BACP要优于UACP;5项研究比较两组永久性神经系统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0.49~1.42,P=0.50).结论 在主动脉停循环手术中,双侧顺行性脑灌注脑保护效果优于单侧脑灌注.
作者:汪源;周曼玲;黄飞;邹艳;周颖;石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伊立替康(CPT-11)肠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接受过CPT-11单药或联合方案化疗,并出现急性或迟发性腹泻的病人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2周为一疗程,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的总有效率、症状和体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8,P=0.022);治疗后治疗组的腹痛及大便性状改变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分别P=0.039,P=0.0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卡氏评分提升较对照组大(两组卡氏评分均数的方差分析:F=6.066,P=0.018);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亮菌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CPT-11肠黏膜损伤疗效优于单纯亮菌混合液灌肠.
作者:江海丽;王明琦;张梅;李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青少年癫痫病儿对其羞耻感和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青少年癫痫病儿8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羞耻感评分、自尊水平评分和服药依从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个性羞耻、身体羞耻、行为羞耻和家庭羞耻评分分别为(8.42±3.74)分、(3.65±1.02)分、(7.35±1.46)分及(5.13±1.2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3个月自尊量表、缺陷量表评分分别为(29.62±5.18)分、(84.39±11.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为95.46%,优于对照组的7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应用于青少年癫痫病儿可显著减轻其羞耻感,增强自尊水平,提高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郝红红;夏露;仇爱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去泛素化与去泛素化酶USP4互相作用的分子机制,为风湿性心脏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20例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均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均顺利出院.10例健康对照来自于健康志愿者.分别抽取以上参与实验人员5 mL的外周血,经过细胞培养与转染;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观察IRF4的DNA结合结构域以及和配体结合结构域是否可以和USP4互相结合;通过NI-NTA镍螯合树脂纯化实验观察IRF4蛋白针对48位和63位赖氨酸相关的去泛素化是否可以被USP4介导;应用荧光素酶检测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IL)-4是否可以在IRF4、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2)和USP4共同促进下表达;利用基因沉默方法在人源Th2细胞中下调USP4.结果 下调USP4后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也明显减少;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USP4抑制剂处理后的Th2细胞表达的IRF4和IL-4均减少;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得风湿性心脏病中IL-4表达增高,IRF4表达也增高.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病人血中IRF4的蛋白稳定表达可以通过USP4去泛素化的作用而实现;IL-4在IRF4表达增加协同NFATC2的情况下可增加表达.
作者:胡程舟;张卓;陈文龙;周胤泽;段伟豪;李开朗;郭志祥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坠床及医务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的危险因素防范及应急预案.方法 将2015年6—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监护新生儿2218人次作为对照组1,住院新生儿362人次作为对照组2,2016年1—6月收治的监护新生儿4490人次作为观察组1,住院新生儿526人次作为观察组2,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流程及制度实施护理,观察组改善环境及流程,配备防滑鞋,规范使用婴儿床,避免手对手交接等措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监护新生儿及住院新生儿各自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在新生儿坠床、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跌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护人员怀抱新生儿有滑倒倾向但未跌倒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人次明显减少(328比0;40比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及应急预案,设备完好,加强工作人员及护理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与培训,重视环境、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实时预感风险,才能保证新生儿处于安全的环境中.
作者:杨凡;张一男;姜红;范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地评估X射线损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易感性关联.方法 检索PubMed、Google学术、万方和CNKI数据库,筛得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与CAD易感性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tata 12.0数据计算软件对获得的各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并对数据可靠性、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结果 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包含病例组3093例,对照组2799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呈显著正相关(M比W:OR=1.153,95%CI:1.025~1.296,P=0.017;MM比WW:OR=1.514,95%CI:1.129~2.031,P=0.006;MM比MW+WW:OR=1.472,95%CI:1.110~1.953,P=0.007).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发现,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性位点增加了亚洲人群CAD的发病风险.此外,研究还发现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位点在MM比WW和MM比MW+WW模型下与CA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MM比WW:OR=1.393,95%CI:1.048~1.850,P=0.022;MM比MW+WW:OR=1.499,95%CI:1.143~1.966,P=0.003).在以种族为依据的亚组分析中,研究发现携带有XRCC1基因Arg194Trp多态性的亚洲人群易患CAD.结论XRCC1基因Arg399Gln和Arg194Trp多态性位点与CAD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疾病诊断和筛查的潜在靶点.
作者:吴旭庭;王阳;王镇波;陈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对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探讨其影响病人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54例确诊为脓毒性休克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72 h循环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肌钙蛋白I(CTnI)、血乳酸(Lac)水平的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28 d病死率等.所有病人再根据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72 h后治疗组心室率(HR)(90.6±8.9)次/分低于对照组(118.4±23.1)次/分(t=5.916,P<0.001),两组病人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72 h液体平衡量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住ICU时间、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CTnI、La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β1受体阻滞剂使用率(31.6%)低于存活组(62.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1.21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是早期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β1受体阻滞剂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β1受体阻滞剂可降低脓毒性休克早期病人的心率和心肌氧耗,减轻心肌损伤,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以缩短住ICU时间,可能是此类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
作者:沈雯雯;徐前程;钱言;陈尚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