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高玉霞;董学彩;王文翔;盛修贵

关键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miRNA-223-3p, 缺氧诱导因子-1α
摘要:目的 探讨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5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流产2~3次36例,≥4次21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Rps6kb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2~3次和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2~3次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为(23.3±6.1)个,远低于对照组的(41.6±5.3)个,≥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低于2~3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与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及MVD均呈负相关(r=-0.496、-0.638和-0.597,P<0.001),HIF-1αmRNA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正相关(r=0.584、0.439,P<0.001);VEGF mRNA表达量与MVD呈正相关(r=0.600,P<0.001).结论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Rps6kb1/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配合康复护理对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配合康复护理对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中西药、针刺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活血、舒经活络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熏蒸督脉膀胱经配合康复护理在缓解、延缓卒中后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尤敏;吴兆梅;程胜娟;王伟;朱晓玲;李立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术后谵妄老年患者艾森克性格类型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与艾森克人格特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EPQ)问卷调查对100例手术后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与100例术后未发生谵妄的老年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患者E量表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量表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外科手术老年患者内向型性格者发生术后谵妄者居多,且情绪稳定性差者发生术后谵妄者居多,说明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与患者性格类型具有相关性,生物心理因素等都是影响术后谵妄的原因.所以,对于术后谵妄老年患者除了给予镇痛、镇静等药物治疗外,实施心理干预也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作者:袁灵;邓小利;吴文友;李荣;罗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应用风险.方法 选取6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护理,即配合麻醉医师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后给予保温、指导早期经口进食、术后采取合适体位,加强术后止痛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水平、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焦虑水平、疼痛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甘建玲;朱长龙;汪文晓;赵小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3~36周早产儿唾液皮质醇在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33~36周早产儿生后7 d唾液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在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33~36周早产儿41例,分为33~<34周、34~<35周、35~<36周、36~<37周四组,检测生后第1、3、7天唾液皮质醇水平以及病程中血清总胆红素峰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四组早产儿生后7 d内唾液皮质醇水平比较,第1天低于第3天和第7天(P<0.001),第3天低于第7天(P<0.001).(2)33~36周早产儿生后第7天唾液皮质醇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低度负相关性(r=-0.340,P<0.05).(3)33~36周早产儿生后7 d内唾液皮质醇的变化水平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水平有低度负相关性(r=-0.366,P<0.05).结论 33~36周早产儿生后7 d内唾液皮质醇水平逐渐升高.早产儿的快速应答能力较弱,在一定范围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越大,对肾上腺皮质抑制作用越强,表现为皮质醇变化水平的降低.

    作者:王晶晶;杨琍琦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的比较与探讨

    目的 对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该品种的检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比对新版《欧洲药典》(EP)、《英国药典》(BP)、《美国药典》(USP)、《日本药局方》(JP)和《中国药典》2015版5部药典中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及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内现行的4部质量标准,并进行评价.结果 5部现行版药典收载的盐酸表柔比星质量标准在检验项目上大体相同,但在检验方法和判断标准上有部分差异.结论 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国内现行的4个质量标准的项目基本相似,为了更好地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建议统一标准.

    作者:汤慧;吴玉祥;张萍;阚家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及行为学检测指标的评析

    学习记忆功能受损给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此类新药研发过程中急需构建合适的学习记忆障碍模型以及精准的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实验者在选择实验模型和检测指标时存在困惑,该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几种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和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得出了一些收获与体会,以期对改善学习记忆的药物研发有所帮助.

    作者:罗燕;陈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玉屏风颗粒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H4R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哮喘患儿组胺H4R和人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的表达水平及玉屏风颗粒对哮喘患儿组胺H4R和IL-12(P70)的表达影响.方法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各60例,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组胺H4R mRNA和蛋白表达及血清IL-12(P70)的水平.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服用孟鲁司特8周;玉屏风组30例,除给予孟鲁斯特治疗外,联合玉屏风颗粒口服治疗8周,检测玉屏风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组胺H4R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及血清IL-12(P70)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单个核细胞中H4R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儿、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12(P70)低于哮喘临床缓解期组患儿、健康对照组儿童(P<0.05),但三者哮喘临床缓解期组、健康对照组之间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组治疗前后H4R的mRNA及血清IL-12(P70)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4R的mRNA及血清IL-12(P70)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玉屏风组治疗后H4R的mRNA水平、血清IL-12(P70)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玉屏风组治疗前后H4R的蛋白表达变化有差异,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H4R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组胺H4R和IL-12(P70)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玉屏风颗粒可减少哮喘患儿H4R的表达,提升IL-12(P70)的水平,可能是玉屏风颗粒免疫调节机制之一.

    作者:高宇;沈朝斌;周霖;刘晓颖;雷蕾;曹诗燕;蒋瑾瑾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糖尿病脓毒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糖尿病脓毒症大鼠肾损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制备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D组)、糖尿病假手术组(S组)、糖尿病脓毒症组(DS组)、糖尿病脓毒症UTI预处理组(U组).另随机抽取同批次大鼠10只,作C组空白对照.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模型.U组于CLP前1 h予尾静脉注射UTI 100 kU·kg-1.S组拉出盲肠至腹外放置1 min.于CLP术后12 h,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情况,定量尿微量白蛋白(UM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肾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相比,DS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明显,UMA、IL-18、TNF-α、MDA、HIF-1α水平增高,Ccr和SOD活性降低(均P<0.05).DS组相比,U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减轻,UMA、IL-18、TNF-α、MDA含量、HIF-1α水平降低,Ccr和SOD活性增高(均P<0.05).结论 UTI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的肾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肾脏缺氧情况有关.

    作者:曹玥;陈虎;陈凯;陈畅;张宗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细胞对各种损伤刺激耐受差,损伤后神经修复困难.因此促进神经保护增强神经再生能力已成为神经治疗关键.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通路,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在神经损伤过程中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减少神经细胞死亡,促进神经修复.该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损伤保护作用、修复机制及可能风险作一综述,探讨将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治疗中枢神经疾病.

    作者:匡巍;余昌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索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进行了显微外科修复术的140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延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70例.患者出院后开始试验,常规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指导和意见,延续护理组进行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手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手的运动功能和手的感觉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延续护理组的手功能分级、手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康复护理应用于复杂性手外伤显微治疗患者,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各项功能恢复效果.

    作者:吴洪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实效性.方法 选择80例老年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5.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P>0.05);两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4、1.189,P>0.05);两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持续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9、8.948、5.275,P<0.05);观察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在麻醉各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BP及DBP在T2及T3时刻均较T0和T1时刻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T2及T3下,两组SBP及DBP比较,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P=0.001).结论 随着可视化技术在麻醉中推广应用,使得神经阻滞技术定位准确,麻醉完善,负影响小,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张昊;焦建宝;于青;杨永明;史晓林;袁伟东;张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半夏泻心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西替利嗪对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及盐酸西替利嗪片,对照组仅服用西替利嗪片;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IgE水平的变化以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及致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分泌下降以及抗炎因子分泌上升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T亚群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0.05),CD4+CD25+T细胞亚群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虽略高,但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西替利嗪不仅可以调节外周血中致炎性以及抑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比例,还可以辅助患者调节不同T细胞亚群的数量.

    作者:刘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MFG-E8、Klotho蛋白表达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Klotho蛋白表达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MFG-E8、Klotho蛋白表达、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LDL-C(3.25±0.70)mmol·L-1、TG(1.70±0.99)mmol·L-1、TC(4.85±0.98)mmol·L-1均低于对照组(3.89±0.92)mmol·L-1、(2.45±1.05)mmol·L-1、(5.56±1.19)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Hs-CRP(4.12±0.94)mg·L-1、TNF-α(0.39±0.25)μg·L-1、IL-6(9.15±2.48)ng·L-1均低于对照组(8.52±2.31)mg·L-1、(0.68±0.34)μg·L-1、(14.32±2.95)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Klotho、MFG-E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Klotho蛋白表达水平(43.25±1.74)ng·L-1、MFG-E8蛋白表达水平(512.38±19.58)mg·L-1均高于对照组(34.85±1.87)ng·L-1、(325.47±12.94)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93%(9/43)与对照组16.28%(7/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Klotho、MFG-E8蛋白表达、血清炎性因子及调节血脂水平,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文文;孙皇举;杨家豪;娄海奎;王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美托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性纳入120例ACS患者,行急诊PCI手术开通罪犯血管,术后分为美托洛尔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另选取60名年龄相符,非冠心病(CHD)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额面QRS-T夹角情况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PCI术前额面QRS-T夹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65,P=0.01).在急诊PCI后第3天可见美托洛尔组ACS患者额面QRS-T夹角明显回落(75.5±11.6)°vs(52.1±17.4)°,P<0.05.美托洛尔治疗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额面QRS-T夹角改变(r=0.755,P=0.002)成正相关,而与MACE发生率(r=-0.543,P=0.009)存在负相关.ACS患者急诊PCI术后使用早期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后可以使MACE发生风险降低25%(P=0.009)、△额面QRS-T夹角(每增加1°)使MACE风险降低9%(P=0.011),而Gensini评分(每增加1分)使MACE发生风险升高45%(P=0.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以促进额面QRS-T夹角水平回落.额面QRS-T夹角回落幅度与MACE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华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溶解转移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

    目的 建立费休氏容量滴定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方法 用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混合溶剂溶解供试品制成溶液.用水-甲醇标准溶液标定费休氏试液后,先测定混合溶剂水分,再测定供试品溶液总水分,扣除混合溶剂水分后,得供试品水分.结果 用混合溶剂溶解样品速度快,操作简单,可避免环境中水分的影响.费休氏试液标定偏差小,速度快.该方法重复性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24%(n=6)和1.32%(n=12),加标回收率在98% ~102%之间,3批供试品水分在1.152% ~1.233%范围内.结论 费休氏容量滴定法可用于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

    作者:尹情胜;任翠丽;俞敏;张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22及白细胞介素-24在子痫前期患者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意义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22(IL-22)以及白细胞介素-24(IL-24)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E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0例PE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全部患者分为轻度组20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孕检并终顺利分娩的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孕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的ox-LDL、IL-22以及IL-24表达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血清ox-LDL与血清IL-22、IL-24的相关性,PE病情与ox-LDL、IL-22、IL-24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患者分娩时孕周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轻度组(P<0.01).重度组患者血清中ox-LDL、IL-22、IL-24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轻度组(P<0.01);轻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进一步统计学分析三组组间对比ox-LDL、IL-22、IL-24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ox-LDL与IL-22、IL-24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0

    作者:汪俊;王芳;史亚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与常规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10年以上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60例T2DM(病程≥10年)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MZ(20 mg,3次/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MWD和LVEF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BNP、LVEDD、LVESD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FBG和HbA1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糖代谢,疗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培培;黄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病原菌细菌谱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结果 ICU共分离出病原菌12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7%,革兰阳性菌占16.1%,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2株,占革兰阳性菌73.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高,其次为黏质沙雷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呼吸内科共分离出病原菌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8%;革兰阳性菌占21.4%.结论 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ICU较呼吸内科所占比例更高.两者均呈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了解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光荣;王鹤定;毛宜虎;李梅轻;徐云;方树青;沈佳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3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单一机构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整理收集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男性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对于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分层(P=0.01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6)、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P=0.002)、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P=0.003)以及肿瘤大小(P=0.025).年龄分层(P=0.02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2)、ER表达情况(P=0.001)、PR表达情况(P=0.001)以及肿瘤直径大小(P=0.031)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分层(HR=0.197,95.0%置信区间:0.057~0.680,P=0.010)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关.年龄分层(HR=0.191,95.0%置信区间:0.054~0.680,P=0.01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HR=1.841,95.0%置信区间:0.638~5.308,P=0.049)是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在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检出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是促进其良好预后的一大措施.

    作者:范东伟;姚昌洋;李煊赫;姚廷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的研究进展

    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和监测胃排空,指导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但近年来对监测胃残余量的临床意义说法各一.该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胃残余量可耐受的阈值、临床意义及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得出一些体会,以期对肠内营养患者降低并发症有所帮助.

    作者:丁瑜;侯惠如;李英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