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康复外科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甘建玲;朱长龙;汪文晓;赵小康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 声带息肉, 手术前后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应用风险.方法 选取6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护理,即配合麻醉医师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后给予保温、指导早期经口进食、术后采取合适体位,加强术后止痛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水平、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焦虑水平、疼痛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美托洛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性纳入120例ACS患者,行急诊PCI手术开通罪犯血管,术后分为美托洛尔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另选取60名年龄相符,非冠心病(CHD)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额面QRS-T夹角情况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PCI术前额面QRS-T夹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65,P=0.01).在急诊PCI后第3天可见美托洛尔组ACS患者额面QRS-T夹角明显回落(75.5±11.6)°vs(52.1±17.4)°,P<0.05.美托洛尔治疗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额面QRS-T夹角改变(r=0.755,P=0.002)成正相关,而与MACE发生率(r=-0.543,P=0.009)存在负相关.ACS患者急诊PCI术后使用早期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后可以使MACE发生风险降低25%(P=0.009)、△额面QRS-T夹角(每增加1°)使MACE风险降低9%(P=0.011),而Gensini评分(每增加1分)使MACE发生风险升高45%(P=0.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以促进额面QRS-T夹角水平回落.额面QRS-T夹角回落幅度与MACE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华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应用风险.方法 选取6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护理,即配合麻醉医师缩短术前禁食时间,术后给予保温、指导早期经口进食、术后采取合适体位,加强术后止痛等;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水平、疼痛评分、治疗依从性、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焦虑水平、疼痛评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作者:甘建玲;朱长龙;汪文晓;赵小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2012—2016年某三甲医院8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临床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提高ADR的监测和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某院2012年—2016年807例ADR报告.结果 807份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2例,女性患者455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ADR构成比较高,占52.8%;静脉滴注为主要给药途径,占74.29%;引起ADR频次较高的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占比25.77%)、中成药(占比15.69%);引起ADR前10位药品的剂型大部分为注射剂,ADR报告中多的药品是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其次是全身性损害.结论 临床应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应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性,尽可能减少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慎用中成药制剂,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李璇;刘红建;旷南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功能储备指标吲哚菁绿(ICG)15 min储留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源总活动度(PTA)、ICG 15 min储留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实施人工肝置换治疗,为肝细胞的自身修复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作者:张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某院护士药学服务能力、认知与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护士药学服务能力、认知与需求,为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6年7—8月,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士18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药学服务能力平均得分为(9.87±1.27)分,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为(2.94±0.691)分.护士对药学服务持肯定态度.护士对药师服务的需求度较高.结论 必须加强护理相关药学服务教育,药师必须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药学服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计算机技术也可以用于辅助护士药学服务,从而提高药学服务的整体水平.

    作者:谢敏;赵淼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目的 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脓毒性休克组(脓毒性休克组又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的RDW水平,同时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乳酸(La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脓毒性休克组、脓毒症组患者R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后1、3、5、7、10 d的RDW升高(P<0.05).入院第1个24 h脓毒性休克组RDW与CRP、PCT、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性(r=0.836,0.683,0.589,0.727,0.311,P<0.05).RDW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联合可以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预测能力.结论 RDW水平升高对脓毒症具有预示作用,同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判断作用.

    作者:王国粉;杨肖蓉;任婵;苏瑜;王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乙醛脱氧酶1细胞表型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究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乙醛脱氢酶1(ALDH1)+细胞表型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3例经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Ⅱa~Ⅲb期,取NAC前后乳腺癌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单染及双染技术检测并比较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ALDH1+、CD44+CD24-表型以及两者重叠表达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NAC前患者乳腺癌组织中AL-DH1+/CD44+/CD24-表型的比例为7.2%,化疗后ALDH1+/CD44+/CD24-表型比例为2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37,P<0.001);化疗前CD44+/CD24-/ALDH1+表型的表达与肿瘤大小(χ2=5.889,P=0.015)、脉管癌栓(χ2=15.223,P<0.001)、HER-2(χ2=4.036,P=0.045)有显著相关性.NAC前表型为ALDH1+/CD44+/CD24-的患者NAC后有效率(81.8%)明显高于非ALDH1+/CD44+/CD24-表型的患者(45.4%)(χ2=5.748,P=0.017).结论 NAC可促进AL-DH1+/CD44+/CD24-的表型比例升高,ALDH1+/CD44+/CD24-的表型与化疗有效率相关,ALDH1+/CD44+/CD24-表型有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临床指标.

    作者:马红艳;杨明月;徐延森;王平;李秀清;鞠英博;孙杰;杜文雅;张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监测的研究进展

    胃残余量监测常用来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和监测胃排空,指导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速度及量,但近年来对监测胃残余量的临床意义说法各一.该文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胃残余量可耐受的阈值、临床意义及监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得出一些体会,以期对肠内营养患者降低并发症有所帮助.

    作者:丁瑜;侯惠如;李英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一步扩张法与逐级扩张法建立微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一步扩张法与逐级扩张法建立微通道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肾结石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均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建立微通道时采用的是一步扩张法,对照组采用逐级扩张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评价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结石一期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1).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有显著上升(P<0.01),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采用一步扩张法建立微通道相对于逐级扩张法能有效简化手术操作程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程沅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盐酸米托蒽醌聚乙二醇化脂质体的制备及对A549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米托蒽醌聚乙二醇化脂质体(DHAD-PEG-L)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比较DHAD-PEG-L与常规盐酸米托蒽醌(DHAD)制剂的抗肿瘤活性差异.方法 以主动载药法制备获得DHAD-PEG-L;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为模型,采用MTT法考察DHAD-PEG-L和DHAD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测定制剂作用肿瘤细胞48 h后的IC50值;以方差分析法比较DHAD-PEG-L与DHAD抗肿瘤活性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DHAD-PEG-L和DHAD对A549细胞的IC50分别是(1.561±0.09)mg·L-1和(0.862±0.02)mg·L-1;药物经聚乙二醇(PEG)脂质体包封后,与常规制剂相比,高浓度时肿瘤抑制作用略有下降,低浓度时抑制作用增强.结论 PEG化技术可运用于脂质体,对DHAD进行减毒增效改造,预期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凌云;程婷;宋礼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MFG-E8、Klotho蛋白表达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Klotho蛋白表达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86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以瑞舒伐他汀+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MFG-E8、Klotho蛋白表达、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1)两组治疗后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LDL-C(3.25±0.70)mmol·L-1、TG(1.70±0.99)mmol·L-1、TC(4.85±0.98)mmol·L-1均低于对照组(3.89±0.92)mmol·L-1、(2.45±1.05)mmol·L-1、(5.56±1.19)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Hs-CRP(4.12±0.94)mg·L-1、TNF-α(0.39±0.25)μg·L-1、IL-6(9.15±2.48)ng·L-1均低于对照组(8.52±2.31)mg·L-1、(0.68±0.34)μg·L-1、(14.32±2.95)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Klotho、MFG-E8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Klotho蛋白表达水平(43.25±1.74)ng·L-1、MFG-E8蛋白表达水平(512.38±19.58)mg·L-1均高于对照组(34.85±1.87)ng·L-1、(325.47±12.94)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0.93%(9/43)与对照组16.28%(7/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Klotho、MFG-E8蛋白表达、血清炎性因子及调节血脂水平,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文文;孙皇举;杨家豪;娄海奎;王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头孢硫脒对小儿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头孢硫脒对小儿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70例重症肝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肝、利胆退黄、利尿等治疗,另给予观察组患儿头孢硫脒静脉滴注1周.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内炎症水平、治疗后感染情况、感染部位分布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1)观察组医院内感染比例、病死率、合并感染病死率分别为28.57%、25.71%、40.00%,低于对照组57.14%、51.4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感染部位的分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腹膜炎和呼吸道感染为主;(3)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38.96±3.76)、(34.58±3.17)ng·L-1,低于对照组(49.39±4.38)、(42.16±3.87)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白细胞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97±0.59)×109 L-1、72.83% ±2.71%,低于对照组(10.99±0.68)×109 L-1、78.68% ±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比例为11.43%,略高于对照组5.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9,P=0.393).结论 头孢硫脒可降低小儿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比例,改善重症肝炎患儿预后,且不会明显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武明;谭静;彭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Beclin1、LC3和mTOR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Beclin1、LC3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各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从而探讨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水平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肝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Beclin1、LC3和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肝癌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Beclin1、LC3和mTO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0%和50%,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5%、3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clin1与LC3在肝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1),与mTOR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7,P>0.05).LC3与mTOR表达呈负相关(r=-0.386,P<0.01).Beclin1、LC3和mTOR的表达均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HBSAg、AFP值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学分级和有无胆管癌栓有关(P<0.05).结论 Beclin1、LC3和mTOR的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于海;刘清华;肖培伦;王健欣;张明;蒋吉英;李进;于丽;于树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目的 对比分析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 选取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40例,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采取髓内针内固定14例(A组),第四、五掌骨克氏针外固定架12例(B组),钢板螺钉内固定14例(C组),比较3组内固定方式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程度、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个月颈干角、掌指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髓内针固定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掌指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均优于钢板固定及第4、5掌骨克氏针固定组.结论 髓内针固定手第五掌骨远端骨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健;洪定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参与中枢神经损伤保护与修复的研究进展

    中枢神经细胞对各种损伤刺激耐受差,损伤后神经修复困难.因此促进神经保护增强神经再生能力已成为神经治疗关键.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通路,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中心调控作用,在神经损伤过程中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减少神经细胞死亡,促进神经修复.该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损伤保护作用、修复机制及可能风险作一综述,探讨将PI3K/AKT/mTOR信号通路作为靶点治疗中枢神经疾病.

    作者:匡巍;余昌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溶解转移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

    目的 建立费休氏容量滴定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方法 用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混合溶剂溶解供试品制成溶液.用水-甲醇标准溶液标定费休氏试液后,先测定混合溶剂水分,再测定供试品溶液总水分,扣除混合溶剂水分后,得供试品水分.结果 用混合溶剂溶解样品速度快,操作简单,可避免环境中水分的影响.费休氏试液标定偏差小,速度快.该方法重复性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分别为1.24%(n=6)和1.32%(n=12),加标回收率在98% ~102%之间,3批供试品水分在1.152% ~1.233%范围内.结论 费休氏容量滴定法可用于测定盐酸多柔比星植入剂水分.

    作者:尹情胜;任翠丽;俞敏;张勇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转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患者1例诊疗过程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索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诊疗过程.方法 收集1例由AA转化的MDS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文献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为45岁男性,6年前曾行血常规、骨髓细胞学及骨髓病理等检查明确诊断为AA.治疗上首先给予雄激素等促进造血但效果不佳,4个月后加用环孢素,治疗1年后患者就诊,此时血常规结果提示血红蛋白(Hb)及白细胞(WBC)较前已有所恢复,但由于血小板(PLT)一直无明显提升.为排除其他疾病可能,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但未发现异常.在随后的2年多随访时间里,虽然该患者定期检测环孢素浓度并规范调整治疗,但WBC和PLT始终未见好转,Hb甚至有下降趋势,而患者网织红细胞比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逐渐升高.因此考虑患者的原发病可能已转化,故再次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骨髓中三系均存在病态造血,终患者诊断为MDS(AA继发).结论 对于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佳的AA患者,尤其是重度AA患者,应积极监测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情况,若疾病转化则应尽早处理,有条件者也可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避免其向其他克隆性疾病转化.同时,由于AA患者存在向MDS转化的风险,在做骨髓检查时可以通过MDS的流式细胞术(FCM)积分系统早期判断患者原发病是否已转化.

    作者:阮燕洁;张家奎;张翠;王会平;吴璨;许旋旋;张秋叶;翟志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羟考酮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预防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Ο组(n=50)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2 mL,胎儿娩出后,缓慢给予0.08 mg·kg-1羟考酮静脉注射;Ρ组(n=50)麻醉方法同 Ο组,胎儿娩出后给予哌替啶0.5 mg·kg-1静脉注射;C组(n=50)给予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用药后10 min时产妇的寒战分级,以及术中呼吸抑制、嗜睡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Ο组、Ρ组寒战的发生率及程度均明显低于C组,O组和 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Ρ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O、C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明显减少寒战反应,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恶心呕吐率低.

    作者:赵莹;张晶晶;钱伟;王绍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蛋白转导结构域4-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穿细胞膜的功能研究

    目的 拟构建蛋白转导结构域(PTD)4-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原核表达质粒,纯化制备PTD4-Cu/ZnSOD融合蛋白,探讨其穿膜能力.方法 设计合成hCu/ZnSOD引物,扩增hCu/ZnSOD cDNA片段;采用PCR靶向克隆法将扩增产物与含有相同酶切位点载体质粒PET16b-PTD4进行重组,扩增质粒,双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获得PET16b-PTD4-Cu/ZnSOD(CDs)原核表达载体,导入感受态E.coli BL21(DE3)中,进行扩增培养,收集菌体,将其裂解离心、Ni+2亲和层析、收集目的蛋白.融合蛋白孵育人心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蛋白穿膜能力.结果 通过测序证实实验扩增所得的PTD序列与设计的预期序列一致.设计并简并PTD4-Cu/ZnSOD基因长度为567 bp,通过引物进行正反向测序证实该序列与已被登录的GEN-BANK中Cu/ZnSOD序列相一致,并构建了相应的原核表达质粒.并在E.coli BL21进行大量表达,终收集的PTD4-Cu/Zn-SOD具有良好水溶性.SDS-page分析显示构建的PTD4-Cu/ZnSOD分子量约为20 kDa,与预期的蛋白分子量20.45 kDa相符合.融合蛋白可以穿透心肌细胞胞膜,进入细胞后主要分布在胞质和胞核内并具有天然活性.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PET16b-PTD4-Cu/ZnSOD原核表达质粒,获得了可穿透心肌细胞膜的PTD4-Cu/ZnSOD融合蛋白,为应用Cu/ZnSOD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宇;刘菊英;王贤裕;柯昌斌;李瑞明;王晓勋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常规治疗与常规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10年以上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160例T2DM(病程≥10年)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TMZ(20 mg,3次/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结果 治疗后心功能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MWD和LVEF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BNP、LVEDD、LVESD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FBG和HbA1 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病程≥10年)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糖代谢,疗效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培培;黄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