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于淼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灌注, 局部, 64排螺旋CT
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DSA/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确诊结果),统计各类疾病符合率和总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CT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1.25%,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7.50%.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柠檬酸与热力协同杀灭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柠檬酸消毒液与不同热力协同杀灭医用常见感染菌的效果,为血液透析机及其他耐热医疗设备的消毒提供更全面的依据.方法: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实验方法,对柠檬酸消毒液与不同热力协同作用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分别加温至50?C作用30min和加温至60?C作用10min,对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94和1.33.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70?C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96.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80?C作用1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94.结论: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50?C时,对医院常见感染菌具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加温至70?C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具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

    作者:张丽蓉;邓金花;宋金武;黄报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临床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6例特殊部位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与治疗组(n=33).对照组实施微波消融治疗,治疗组实施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分析两组病灶消融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病灶消融率对比显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指标对比显示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特殊部位肝癌患者超声引导联合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病灶完全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云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外周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98例本科室收治需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输液方法分为实验组49例(外周静脉置管术)与对照组49例(周围静脉留置针),将两组的置留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置留时间(18.2±4.7)d明显多于对照组(2.7±1.2)d,且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例(4.08%)明显小于对照组8例(16.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置管术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技术,其置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王瑛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目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分析.方法:选取本院5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非宫颈肿瘤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DWI成像.结果:观察组平均ADC值为(0.96±0.12)×10-3mm2/s;对照组从内至外平均ADC值分别为(1.70±0.13)×10-3mm2/s、(1.67±0.11)×10-3mm2/s、(1.64±0.15)×10-3mm2/s.两组相比差异明显(t=28.580,P=0.000),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准确显示出宫颈癌以及周围侵犯、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且能通过ADC值的测定诊断宫颈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郝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髋关节初次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髋关节初次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假体治疗)各50例,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Harris髋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在术后6周时恢复较快,P<0.05.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需根据患者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方式,从而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灿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用于白血病诊断领域中的实用性与临床价值进行解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期间本院收诊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各40例设置为研究组,从体检中心调用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的血液分析仪检验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BC及CRP和慢性白血病患者比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是急、慢性白血病两组患者WBC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指标高低比较上,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照结果并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病确诊方面上,血液分析仪体现出一定的实用价值,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凭据.血液分析仪检验方法有很大的价值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双双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浅析一体化农合结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通过一体化农合结算平台的建设,推动医院与农合中心互联互通工作的进行,促使医院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切实了减轻患者资金垫付的压力.

    作者:黎学武;郑海源;张德林;赵会;樊红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医用抗菌凝胶喷剂抑菌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医用抗菌凝胶喷剂的抑菌效果.方法:分别参考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抑菌性能试验和《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抑菌环试验方法,对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均>99.9%;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6.39mm、20.00mm、8.82mm.结论:该医用抗菌凝胶喷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作者:黄慧颖;高静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对照组,为常规管理,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的25台医疗设备为观察组,为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两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状态标记悬挂、保养表填写、保养牌悬挂、定期质控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值得应用.

    作者:章满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思路构建

    目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小儿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的麻醉处理思路构建.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8例.常规组患儿术中麻醉用到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实验组患儿只用到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对两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拔管时间和麻醉药用量以及出手术室时间等麻醉情况.结果:常规组患儿的躁动率为22.9%,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为10.4%,对比两组患儿的躁动率,差异显著,P<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为(5.92±0.46)min,拔管时间为(9.31±2.35)min.而常规组的出手术室时间为(12.18±0.95)min,拔管时间为(16.45±3.51)min.实验组患儿的出手术室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明显比常规组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患儿实行腔镜下用低温等离子体手术系统进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或腺样体消融术的麻醉处理,实验组患儿的躁动率低,麻醉效果显著,可广泛地推广于临床.

    作者:吴亚洲;韦林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对胃肠道较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胃肠道息肉(息肉大小1~2cm)患者展开临床实验,根据PEMS3.0软件包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氩离子组和高频组,分别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将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并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频组消化道息肉一次性切除率远高于氩离子组(P<0.05),组间术后迟发出血、腹胀、穿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频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氩离子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息肉患者实施胃肠镜下高频电圈套电切术一次性切除率高,且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作者:李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仪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对照组经超声仪检出斑块患者5例(10.0%),共8枚,观察组检出斑块39例(78.0%),共72枚,观察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MT(1.2±0.3)mm显著高于对照组(0.6±0.2)mm,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超声仪能有效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特征.

    作者:李艳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7月于本科室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69例,对照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66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清除淋巴结数量、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清扫淋巴结数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99.7±25.6)mL、胃肠恢复时间(47.2±21.6)d、住院时间(11.3±1.8)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2%均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80.4±40.2)mL、胃肠恢复时间(96.7±23.3)d、住院时间(18.2±3.4)d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肠癌方面,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徐施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目的:探索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单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行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联合应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比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经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息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李圣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普胸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28例,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抛硬币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联合分段分段抽剥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8h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6±0.38)h、(0.42±0.1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03±4.36)mL、(14.84±2.28)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9.15±3.88)h、(14.14±0.43)h;术后48h VAS评分分别为(5.31±1.12)分、(2.36±0.62)分;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比对照组显著偏低,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施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高建光;谭振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平均每组早产儿均为60例.两组早产儿均使用相同的护理模式干预,但采用不同的新生儿暖箱温湿度,其中一组新生儿暖箱不加水(对照组),另一组暖箱水槽内加水(实验组),对比两组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暖箱内湿度较对照组更高,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两组的室内温湿度、暖箱内温度均比均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的体重下降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日均体重增加值、恢复至日均体重增加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暖箱水槽中加水,可提高暖箱的湿度,加快新生儿的体重增长,缩短其住院时间.

    作者:李昕;赖素贤;庄婉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路博润生命科学 ——特种化学材料医药生产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生产及应用不断扩大,为人类健康和疾病诊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医疗器械作为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必须满足的条件,由此,对医疗器械及包装的材料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相关也法律法规尤为明确严格.1956年,路博润发明了热塑性聚氨酯(TPU),自TPU诞生伊始就注定了其医疗应用之路.作为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行业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导者和特种聚合物的领先生产商,路博润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大的TPU生产商之一.如今,路博润在医疗行业拥有超过40年的应用经验.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应的诊断价值,进而为肝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笔者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接诊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实施诊断,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率.结果:肝脏MRI检查以98.3%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83.3%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中肝脏MRI相对于肝脏增强CT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避免了放射损伤,但是检查费用较高,不同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优先选用MRI检查.

    作者:吴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