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路博润生命科学 ——特种化学材料医药生产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关键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器械的生产及应用不断扩大,为人类健康和疾病诊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利好.医疗器械作为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必须满足的条件,由此,对医疗器械及包装的材料也有着特殊的要求,相关也法律法规尤为明确严格.1956年,路博润发明了热塑性聚氨酯(TPU),自TPU诞生伊始就注定了其医疗应用之路.作为医疗设备和医疗保健行业高分子材料的技术领导者和特种聚合物的领先生产商,路博润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大的TPU生产商之一.如今,路博润在医疗行业拥有超过40年的应用经验.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MRI扫描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在本院选取130例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根据不同的检查方法将130例患者分为两组,给予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MRI检查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检查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正确率为68.89%,明显低于实验组(95.56%),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对中期的检查正确率为82.86%,明显低于实验组(100.00%),差异明显(P<0.05);两组对于晚期诊断正确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整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8.46%、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满意率(79.20%)明显低于实验组总满意率(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相较CT检查准确性更高.

    作者:肖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患者和乙组患者,两组分别有25例患者.甲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乙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乙组患者的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以及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明显优于甲组,黄体酮(P)水平、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窦状卵泡数以及卵巢截面积亦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妊娠物取出术能相对较好地保证患者卵巢功能.

    作者:廖灿;吴杰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足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对跟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足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以本院骨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收的4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外置治疗,经过1年左右的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通过对44例患者的随访发现,所有患者骨折均显示愈合;根据足功能评分,患者足功能恢复良好率为90.9%;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3%,采取抗感染治疗后切口即发生愈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现象,也未发生骨折再移位等问题.结论:在跟骨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外置操作简单、创伤少,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作者:李凤宇;邓子阳;马晓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UF-1000i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的结果评价

    目的:探究UF-1000i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的结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630例尿液标本,采用UF-1000i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尿液红细胞后分析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UF-1000i尿液分析仪诊断符合率为74.60%;采用干化学分析仪诊断符合率79.37%;采用显微镜诊断符合率71.43%;采用UF-1000i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进行联合检测后的诊断符合率98.41%,由此可见,采用三种检测方式对尿液标本进行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对尿液红细胞采用UF-1000i尿液分析仪和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接诊9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入选患儿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患儿接受喉罩通气麻醉,观察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血压和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拔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1~T3阶段SBP、DBP、HR水平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T1~T3阶段的SBP、DBP、HR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效果确切,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安全性高.

    作者:蒋元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病情相仿但接受传统修补术治疗的9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组间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85.42±22.57)min、手术费用(7947.82±861.38)元上多于对照组,手术出血(24.73±6.93)mL、住院时间(5.18±1.23)d、并发症发生率(1.03%)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复发率(1.03%)与对照组(1.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膜网片置入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是腹股沟斜疝高效、安全的修补方式,建议临床普及.

    作者:孙紫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在肾结石检查中的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在肾结石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螺旋CT、X射线平片和彩超的检查情况,对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160例结石患者中发现248个结石,其中螺旋CT发现242个,敏感性97.58%,正确确诊238个,特异性98.35%;X射线平片发现68个,敏感性27.42%,正确确诊56个,特异性82.35%;彩超发现66个,敏感性26.61%,正确确诊52个,特异性78.79%.螺旋CT在直径<6mm的结石检出方面效果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直径≥6mm的结石检出方面三种方法的差异不大(P>0.05).结论:螺旋CT扫描具有清晰、立体的特征,可以提高确诊率,优于X射线平片和彩超.

    作者:林少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62例椎体骨折患者(7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使用Sky骨扩张器实施PKP手术,对照组采用球囊行PKP手术,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疼痛、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变化.结果:术后患者椎体高度、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未出现渗漏、其感染率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Sky骨扩张器进行PKP手术,可有效预防渗漏、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椎体高度从而恢复日常活动.

    作者:李康强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美国FDA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介绍

    为促进数字健康创新,确保患者从新技术中获益,美国FDA的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发布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阐述FDA为确保大众及时获得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电子健康产品,提出新监管方法的计划.文章扼要介绍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供我国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和业界参考.

    作者:黄文慧;田少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

    目的:探索微波消融术(MWA)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20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单一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行微波消融术联合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生存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术联合应用于肝细胞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普胸外科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共128例,遵循随机原则采用抛硬币法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联合分段分段抽剥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48h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6±0.38)h、(0.42±0.13)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2.03±4.36)mL、(14.84±2.28)mL;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59.15±3.88)h、(14.14±0.43)h;术后48h VAS评分分别为(5.31±1.12)分、(2.36±0.62)分;观察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手术完成后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比对照组显著偏低,术后48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施以腔内激光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治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

    作者:高建光;谭振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髋关节初次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髋关节初次置换中采用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00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物型假体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假体治疗)各50例,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Harris髋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卧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在术后6周时恢复较快,P<0.05.而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应用于髋关节初次置换患者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需根据患者适应性选择合适的方式,从而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灿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治疗方式为骨搬移技术,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联合自体植骨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明广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围手术期管理系统中角色控制机制的优化

    本文针对传统基于角色的权限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机制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主控制的角色分配机制.利用主控角色进行全局权限的统筹和审计,通过主控角色的主控性检查和角色移交的原子性控制,对用户权限分配中可能存在的冲突进行有效的避免.此种改进的机制已在围手术期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应用,并且对系统的安全性、回溯性和健壮性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飞;董瑞国;黎学武;张德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胸痛患者采用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接受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照组给予双源CT常规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对比两组急性胸痛患者经不同CT检查后所得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急性胸痛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研究组检查过程中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电压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正确率,有利于急性胸痛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提高检查安全性,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息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柠檬酸与热力协同杀灭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柠檬酸消毒液与不同热力协同杀灭医用常见感染菌的效果,为血液透析机及其他耐热医疗设备的消毒提供更全面的依据.方法:采用载体浸泡定量杀菌实验方法,对柠檬酸消毒液与不同热力协同作用对医院常见感染菌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分别加温至50?C作用30min和加温至60?C作用10min,对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为1.94和1.33.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70?C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96.将含8850mg/L的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80?C作用1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5.94.结论:柠檬酸消毒液加温至50?C时,对医院常见感染菌具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加温至70?C时,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具有良好的协同杀灭作用.

    作者:张丽蓉;邓金花;宋金武;黄报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以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系摸切除术创伤较小,将其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联合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李圣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OV、CFV及SFV值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距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MGV和CFV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民众是否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便于患者及早医治.

    作者:林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神经系统疾病.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DSA/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确诊结果),统计各类疾病符合率和总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CT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符合率为91.25%,漏诊率为1.25%,误诊率为7.50%.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准确性较高,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作为神经系统疾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

    作者:于淼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肝癌诊断中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对应的诊断价值,进而为肝癌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笔者以本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接诊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实施诊断,回顾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应的诊断率.结果:肝脏MRI检查以98.3%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检查83.3%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诊断中肝脏MRI相对于肝脏增强CT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更高,避免了放射损伤,但是检查费用较高,不同医院可根据自身条件优先选用MRI检查.

    作者:吴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