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不同类型门冬酰胺酶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鲍颖;梁颜;何丽;代喆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疗, 门冬酰胺酶,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比较应用不同门冬酰胺酶的VDLP方案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ALL的成人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培门冬酶(PEG-Asp)的VDLP方案]52例和B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VDLP方案]43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初始病情、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初发病情、近期、远期疗效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过敏反应5例,B组为11例,A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Asp及L-Asp两种不同VDLP方案在ALL患者中近期、远期疗效相当,但PEG-Asp过敏反应率更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预防根管治疗期间疼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手用不锈钢K锉分别预备根管,对比患牙根管治疗期间疼痛(EIP)发生的情况.方法 498颗患牙,采用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用Mtwo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用Dentsply手用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结果 观察组EIP发生为13.25%,对照组为35.34%,两组EI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2 4,P<0.01).结论 运用Mtwo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进行根管预备,EIP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省时高效.

    作者:王令訚;张凤格;蔡琴;吴新;薛昌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观察

    目的 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方法 对3种抑菌剂(苯甲酸钠0.3%、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4%、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5%)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筛选出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加入供试品中进行抑菌效力试验,测试微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存活情况.结果 0.3%苯甲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代表试验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低有效剂量.结论 0.3%苯甲酸钠可作为四季抗病毒合剂的抑菌剂,且抑菌效力安全有效.

    作者:高飞;李秋菲;佘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机集束化(VB)综合管理措施对预防控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唐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 2014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18例,根据护理管理措施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未给予VB综合管理措施,观察组根据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措施,来预防新生儿VAP.对比两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相关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早发性VAP发生率(3.33%)、迟发性VAP发生率(11.67%)、住院时间(14.20 ±2.30)d、病死率(8.33%)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脱呼吸机成功率(73.33%)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NICU中机械通气患儿来说,应用呼吸机集束化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脱呼吸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淑娟;刘树艳;赵俊荣;闫岩;刘丽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单药或联合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研究进展

    进展期胃癌的药物治疗随着时代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多项临床试验表明伊立替康或紫杉醇单药作为二线化疗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同时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联合靶向药物临床研究也在开展.但直到现在,标准的二线治疗方案仍有待确立.该文将对近几年进展期胃癌二线治疗的单药和联合方案临床研究进行汇总,希望能为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韩冬冬;顾康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预防性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预防性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西安高新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53例胎龄小于30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性治疗组76例和常规治疗组77例.预防性治疗组,出生后24 h内给予口服首剂布洛芬10 mg· kg-1,每隔24 h后口服第二、三剂布洛芬5 mg· kg-1.常规治疗组在出生后第3天对超声证实存在PDA的患儿给予相同剂量的布洛芬口服.出生后第3天,第7天分别行心脏超声检查,抽外周血查肾功及血常规,并监测有无不良反应,两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预防性治疗组在出生后第3天及出生后第7天PDA关闭率(73.7%、78.9%)均高于常规治疗组(55.8%、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治疗组在出生后第3天及出生后第7天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近期并发症如肾功损害、尿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重度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布洛芬能够有效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不增加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作者:张小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药物过量是我国及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剂量的APAP约90%以上经过肝内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磺基转移酶(SULT)转化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盐或硫酸盐从肾脏和胆汁排泄,10%以下通过肝内I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 NAPQI), NAPQI随后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当APAP过量时,NAPQI蓄积,继而引起肝损伤.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作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肝脏脂质代谢及多种生物转化过程,多个研究表明PPARα激动剂可保护APAP引起的肝损伤,该文将对PPARα在APAP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张真真;曲爱娟;王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床药师用药指导下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2017 年1—12月收治的需华法林抗凝治疗的116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61例(观察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55例(对照组).对照组由医师指导用药剂量,护士进行华法林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2名心血管内科的临床药师进行用药宣教.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肝肾功能、饮酒史、高血压史、既往出血史、既往卒中史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INR达标率分别为57.31%和38.92%;有效抗凝率分别为40.98%和14.54%;抗凝不足率分别为27.87%和38.67%;抗凝过度率分别为8.70%和1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3和4例患者出现出血事件,观察组有1例出现在抗凝达标后出现脑梗死,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92%)低于对照组(7.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提高INR达标率和有效抗凝率,降低抗凝不足率和抗凝过度率,有助于提高华法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许蔡艳;曹莺;严佳栋;曹剑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管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及痴呆

    血管因素是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机制复杂.针对导致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血管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可干预治疗认知功能损伤的血管相关因素是目前干预痴呆进展的研究热点.血管损伤、缺血性卒中、免疫系统的激活、脑软膜的侧支循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是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伤相关的重要因素;另外基因突变、脂质代谢紊乱、血脑屏障等方面的进展,为发展新药物治疗认知功能损伤提供新的方向和措施.该文将总结血管因素在认知障碍中的相关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谭子虎;陈延;谢文婷;邱静;杨琼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持续性超重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发病率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201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连续查体,2016年新发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306例,其中胆囊息肉239例,胆囊结石67例,年龄范围为30~80岁,匹配职业、年龄、性别、空腹血糖、血压,健康对照组765 例,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糖、血压,肝胆胰脾超声,STSS 19.0统计软件处理,χ2检验分析两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率;logistic相关回归分析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BMI≥24 kg· m-2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率明显高于BMI<24 kg· m-2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119,P=0.001),NAFLD组与无NAFLD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2,P=0.092),超重合并NAFLD组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率明显高于未超重且无NAFLD组(χ2=5.930,P=0.01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超重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关联(OR=24.457,95%CI:11.080~53.983,P<0.001),NAFLD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关联性不大(OR=0.633,95%CI:0.394~1.017,P=0.058).结论肥胖是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可能协同肥胖促进该类疾病发生.

    作者:王凌;马茂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机体微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无症状HP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机体微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83例,分为无HP感染者142例,无症状HP感染未行根除HP治疗者72例,无症状HP感染并接受根除HP治疗者169例.应用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监测,观察根除HP治疗对血糖控制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结果 无症状HP感染并行根除HP治疗组,其总体血糖控制水平与未行根除HP治疗组相比,血糖水平控制好,夜间低血糖事件少,血糖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血糖波动不明显,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VCAM-1水平较低.结论 根除HP治疗有助改善无症状HP感染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水平.

    作者:徐晶;王晓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微波提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因其简单、方便、快速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提取装置及其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质子泵抑制剂致肝损害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质子泵抑制剂(PPIs)致肝损害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报道3例使用PPIs出现肝损害病例,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PPIs具有肝毒性,且女性为高危人群,及时停药并进行保肝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结论 PPIs可引起肝损害,使用PPIs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乏力、皮肤黄染等症状应及时评估其与PPIs之间的关系,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严重肝损害的发生.

    作者:薛晓拉;夏玉朝;王延涛;周淑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成协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协同组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常规组则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调查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躯体化、恐怖、抑郁、阳性症状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协同组患者各血糖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健康状况调查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身心状态,便于血糖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收集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59例SAP患者,将单纯使用乌司他丁治疗的1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腹胀腹痛消除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发症例数、住院总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IRS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炎性因子、CRP、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乌司他丁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对于SAP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张琪;王长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多发骨梗死2例分析

    目的 探讨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多发骨梗死的诊治,以减少临床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SLE合并多发骨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SLE合并多发骨梗死患者一般多曾因病情活动予较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 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降低SLE患者合并骨梗死风险;影像学MRI有助于早期诊断骨梗死.

    作者:时一添;袁风红;陈海凤;邹耀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88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时Yale-Brown强迫症量表评分、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Yale-Brown评分显著降低[(22.64 ±6.53)分比(27.57 ±7.54)分,P=0.001];HAMA评分显著降低[(14.34 ± 4.59)分比(16.70 ±5.55)分,P=0.032];HAMD评分显著降低[(12.75 ±3.28)分比(17.93 ±4.07)分,P=0.000].两组患者入院时Marks强迫恐怖量表(MSCPO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3 ±9.11)分比(70.86 ±9.00)分,P=0.769].治疗后第2 周和第8 周时观察组患者MSCPOR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 ±9.11)分 比(67.52 ±8.84)分,P=0.004]和[(55.43 ±6.20)分比(59.50 ±6.61)分,P=0.004].结论 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景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HAMD评分及血清神经肽Y(NP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PSD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rTMS,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抑郁评分(HAMD、MARDS、SDS)、血清NPY、BDNF、CR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MARDS、HAMD及SDS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P<0.05);②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12%(32/34)较对照组64.71%(22/34)高(P<0.05);③两组治疗后血清CRF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及NPY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71%(5/34)与对照组8.82%(3/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及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NPY、BDNF、CRF水平,降低HAMD评分,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安全性.

    作者:朱宁;赵伟丽;朱洪山;刘海朋;李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疗效及预后差异,更加有效指导TOAST分型中各型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 月唐山市人民医院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经阿普替酶静脉溶栓治疗组(简称溶栓组)(n=76)与未溶栓组(n=30),进一步将76例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型患者35例(46.0%)、腔隙性卒中或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型患者21例(27.6%)、心源性脑栓塞(CE)型患者10例(13.2%)、其他罕见的原因导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型患者10例(13.2%),分别比较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组间治疗前、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及溶栓治疗前、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溶栓组与未溶栓组两组治疗前NIHSS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和90 d mRS与未溶栓组的指标进行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NIHSS和mR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前SAO型NIHSS评分与CE型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30 d、90 d的NIHSS评分SAO型分别与LAA型、CE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AO型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与CE型m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且SAO型比CE型、LAA型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好.

    作者:张玉敏;孙继兴;周琪;顾全;李艳琴;马拓;霍丽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14至2016年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某三甲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对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至2016年医院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增长较快,用药金额占比逐年上升;用药金额及DDDs排序前10位中多数品种为抗肿瘤中成药,艾迪注射液和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用药金额大幅上升占据前2位,复方斑蝥胶囊DDDs连续3年排名第一,DDDs排序靠前者DDC较低.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物品种相对稳定,临床应用基本符合肿瘤用药特点,应同时关注效益与成本,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国韬;伍延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超声技术在麻醉气道管理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技术目前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麻醉、急诊医学和重症监护治疗应用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不可或缺的工具,麻醉医生熟练掌握超声技术,有利于掌控气道管理.该文概括了超声在预测困难气道、实时引导气管插管、气管导管型号预测、超声定位喉罩以及超声指导气管切开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超声在困难气道预测方面新指导参数以及研究进展,为合理应用临床与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昌云;柳兆芳;姚卫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