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观察

高飞;李秋菲;佘凡

关键词:四季抗病毒合剂, 抑菌效力, 苯甲酸钠
摘要:目的 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方法 对3种抑菌剂(苯甲酸钠0.3%、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4%、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5%)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筛选出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加入供试品中进行抑菌效力试验,测试微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存活情况.结果 0.3%苯甲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代表试验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低有效剂量.结论 0.3%苯甲酸钠可作为四季抗病毒合剂的抑菌剂,且抑菌效力安全有效.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小细胞肺癌(SCLC)鉴别诊断、疗效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西区诊治的334例患者资料,其中SCLC134例,NSCLC和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血清ProGRP、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及治疗过程中血清ProGRP水平变化,评估血清ProGRP在SCLC诊治中临床意义.结果 (1)血清ProGRP和NSE在SCLC患者组均显著高于NSCLC组和肺良性疾病(BLD)组,P<0.05. (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ut-off值取185.25时,血清ProGRP对SCLC诊断敏感性74.6%,特异性100%. (3)血清ProGRP水平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无相关性. (4)化疗前SCLC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556比1 025 ng· L-1,P>0.05),治疗有效组血清ProGRP进行性下降,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1.8 ng· L-1,P<0.05).治疗无效组血清ProGRP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下降,随后上升.末次化疗后血清ProGRP水平与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7 ng· L-1,P>0.05).结论 血清ProGRP水平对SCLC鉴别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ProGRP水平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SCLC鉴别诊断和疗效预测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韩丹丹;李明;葛昕;李程;吴坤;钱立庭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综合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收集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59例SAP患者,将单纯使用乌司他丁治疗的1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乌司他丁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腹胀腹痛消除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并发症例数、住院总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IRS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TNF-α炎性因子、CRP、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乌司他丁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对于SAP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张琪;王长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药物过量是我国及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正常剂量的APAP约90%以上经过肝内Ⅱ相代谢酶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和磺基转移酶(SULT)转化为无毒的葡萄糖醛酸盐或硫酸盐从肾脏和胆汁排泄,10%以下通过肝内I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基-对-苯醌亚胺( NAPQI), NAPQI随后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作用下转化为无毒的化合物.当APAP过量时,NAPQI蓄积,继而引起肝损伤.代谢性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α),作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肝脏脂质代谢及多种生物转化过程,多个研究表明PPARα激动剂可保护APAP引起的肝损伤,该文将对PPARα在APAP引起的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APAP诱导的肝损伤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张真真;曲爱娟;王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热毒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宿州市立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高热和惊厥、呼吸和循环功能监护与支持、抗病毒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热毒宁和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儿的发热、昏迷、惊厥消失的时间,脑电图和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发热、昏迷、惊厥消失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脑电图以及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能够缩短病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邓衍圣;韩道野;卞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2014至2016年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某三甲医院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对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和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4至2016年医院抗肿瘤药用药金额增长较快,用药金额占比逐年上升;用药金额及DDDs排序前10位中多数品种为抗肿瘤中成药,艾迪注射液和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的用药金额大幅上升占据前2位,复方斑蝥胶囊DDDs连续3年排名第一,DDDs排序靠前者DDC较低.结论 该院抗肿瘤药物品种相对稳定,临床应用基本符合肿瘤用药特点,应同时关注效益与成本,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国韬;伍延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社会药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社会药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问题,探讨进一步改善对社会药店监管的措施及对策.方法 对65家社会药店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现场检查报告中出现的缺陷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共发现缺陷项396项次,其中主要缺陷项目168项次,一般缺陷项目228项次,平均每家6.1条缺陷项.缺陷项目频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人员管理、文件、采购与验收方面.结论 贯彻实施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深化药品零售监管,应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信用监管机制,提高舆论监督作用.

    作者:张守钗;施航;何林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抑菌效力观察

    目的 探索四季抗病毒合剂中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方法 对3种抑菌剂(苯甲酸钠0.3%、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4%、苯甲酸钠0.3%+尼泊金乙酯0.05%)的抑菌效果进行考察,筛选出抑菌剂的合理加入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加入供试品中进行抑菌效力试验,测试微生物在不同时间段的存活情况.结果 0.3%苯甲酸钠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5种代表试验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低有效剂量.结论 0.3%苯甲酸钠可作为四季抗病毒合剂的抑菌剂,且抑菌效力安全有效.

    作者:高飞;李秋菲;佘凡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导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按入院先后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3例,按出院时总费用分为:A组(<5 000元),B组(5 000~<7 000元)和C组(≥7 000元),比较三组关节症状、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胸部高分辨CT、肺功能及合并症分布的差异.结果 A、B、C三组住院费用分别是:(4 328.4 ±627.2)元、(5 712.9 ± 406.4)元和(10 113.0 ±3 162.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节症状、自身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双手X线积分、治疗方案在三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在C组较A和B组明显增加,病程C组较A组明显延长. A、B、C三组间质性肺病(ILD)的阳性率分别为53.3%,66.7%,93.8%,C组较A和B组均明升高.异常胸部高分辨CT在C组较A组明显升高,C组有更多网状、蜂窝、条索、肺气肿、肺大疱,A和B组有更多正常、细小结节、结节、斑片、毛玻璃病变. C反应蛋白、血清铁蛋白、除ILD的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在C组分布明显增加.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ILD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的重要因素,提醒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处理这类并发症(合并症),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蒋真;李向培;陶金辉;左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HAMD评分及血清神经肽Y(NP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PSD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观察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rTMS,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统计对比两组抑郁评分(HAMD、MARDS、SDS)、血清NPY、BDNF、CR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MARDS、HAMD及SDS分值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 P<0.05);②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12%(32/34)较对照组64.71%(22/34)高(P<0.05);③两组治疗后血清CRF水平低于治疗前,BDNF及NPY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4.71%(5/34)与对照组8.82%(3/3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盐酸帕罗西汀及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NPY、BDNF、CRF水平,降低HAMD评分,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安全性.

    作者:朱宁;赵伟丽;朱洪山;刘海朋;李晶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并评价其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哮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给予定喘方口服联合布地奈德吸入,而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显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比93.3%,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三烯-B4(LBT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白介素-12 (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CD4 +、CD4 +/CD8 +显著升高,而CD8 +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喘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较好,并可以调控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郝进芳;李惠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特点,探讨死亡病例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全年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死亡病例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5.53%,其中36例直接导致死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流及泌尿道为主,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干部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标本分离菌株中非发酵菌占首位(占40.0%).单因素分析:住院天>15 d、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20 d,使用导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接受放疗、使用激素、有恶性肿瘤、糖尿、病脑梗死基础疾病与这类死亡病例发生院内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住院天数>15 d、抗菌药物使用>20 d、接受放疗、恶性肿瘤、糖尿病是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工作中需密切关注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尤其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高丽萍;张亮;杨会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微波提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微波提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因其简单、方便、快速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微波提取技术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提取装置及其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陈曦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扩髓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3内固定手术失血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患者手术时股骨近端扩髓与否对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三组. A组患者56例,插入髓内钉主钉前股骨髓腔不用扩髓器进行扩髓;B组患者18例,股骨髓腔周径窄,插入髓内钉主钉困难者需用扩髓器进行扩髓; C组患者61例,髓内钉主钉插入前主动用扩髓器进行扩髓.比较各组患者的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时间等.结果 A组患者术中显性失血量为(103 ±27) 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4 ±32) mL,(145 ±32) mL,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隐性失血量为(440 ±26) mL;B、C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34 ±32) mL,(701 ± 32) 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总失血量为(543 ±32) mL;B、C组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分别为(610 ±32) mL,(656 ±32) mL,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Gamma-3内固定手术中,股骨近端扩髓增加隐性和总失血量;股骨近端扩髓是Gamma-3内固定手术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李茂廷;李海啸;甄雨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抑郁对晚期肺癌患者姑息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抑郁对晚期肺癌患者姑息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调查2012 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奉贤区中心医院接受姑息治疗的88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了解晚期肺癌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抑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晚期肺癌老年患者姑息治疗过程中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52.3%;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肺癌患者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降低,而症状量表评分、特异性条目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姑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在年龄、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合并症、文化程度、家族史等因素后,年龄、SDS评分均是姑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姑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存在明显抑郁,整体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且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英;熊佳时;顾春荣;何忠惠;李士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胶塞脱屑干预措施在医院成品输液配置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胶塞脱屑干预措施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配置成品输液时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预前的2016年6月14日至2016年7月10日15 384袋配置的西林瓶药品成品输液及干预后的2016年11月17至2016年12月13日15 538袋配置的西林瓶药品成品输液中胶塞脱屑例数作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PIVAS配置的成品输液胶塞脱屑例数显著下降,由干预前的459例(29.84‰)下降到干预后的85例(5.47‰).结论 PIVAS干预配置的成品输液中胶塞脱屑例数的措施有效、可行,西林瓶药品成品输液胶塞脱屑例数干预效果明显,可提高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张文娟;余资;孙金钥;马静;庞成森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穿心莲内酯联合平阳霉素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9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是否有增强平阳霉素抗人口腔鳞癌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与平阳霉素联合应用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9细胞活力的影响,确定佳的浓度组合;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凋亡率及迁徙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法分析相应的凋亡机制.结果 50 μmol· L-1的穿心莲内酯和平阳霉素联合发挥佳作用,流式细胞术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联合平阳霉素的促凋亡作用、抗迁徙能力强于两者单独应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穿心莲内酯和平阳霉素相比,两者联合显著提高了凋亡相关蛋白BAX、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结论 穿心莲内酯对平阳霉素的促SCC-9细胞凋亡作用具有协同效应,并通过caspase-9通路发挥促凋亡作用.

    作者:王露露;吴萌萌;董静;徐家根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肌壁大部切除-子宫重建术(MURU)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MIR)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及其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治疗的中、重度子宫肌腺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MURU+MIR,对照组行MURU+术后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GnRHa).分别于术前、术后6月、12月时评估患者的痛经症状、经量评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子宫体积、血清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值,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以及术前术后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痛经评分、经量评分、CA125与子宫体积均比术前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6月、12月痛经评分均为0分,观察组术后6月、12月的经量评分、CA125与子宫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自身术前与术后6月、12月血清AMH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AMH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分别与对照组血清AHM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URU联合MIR治疗中重度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好,且近期不影响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丽;范晓芳;张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清miRNA-125b与miRNA-21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miRNA-125b与miRNA-21联合检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崇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5例、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清miRNA-125b与miRNA-21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RNA-125b、miRNA-21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健康体检者(P<0.05),而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健康体检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NA-125b在年龄>60岁、Gleason评分>7、PSA≥10 μg· L-1、T3~4期、远处转移患者高表达(P<0.05),miRNA-125b在Gleason评分>7、PSA≥10 μg· L-1、T3~4期患者高表达(P<0.05);miRNA-125b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9(95%CI:0.650~0.949),miRNA-21的AUC为0.733(95%CI:0.588~0.879),而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04(95%CI:0.798~0.982)(P<0.05).结论 血清miRNA-125b与miRNA-2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高表达,且与患者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率.

    作者:余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88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共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2周时Yale-Brown强迫症量表评分、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8周时观察组Yale-Brown评分显著降低[(22.64 ±6.53)分比(27.57 ±7.54)分,P=0.001];HAMA评分显著降低[(14.34 ± 4.59)分比(16.70 ±5.55)分,P=0.032];HAMD评分显著降低[(12.75 ±3.28)分比(17.93 ±4.07)分,P=0.000].两组患者入院时Marks强迫恐怖量表(MSCPO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3 ±9.11)分比(70.86 ±9.00)分,P=0.769].治疗后第2 周和第8 周时观察组患者MSCPOR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91 ±9.11)分 比(67.52 ±8.84)分,P=0.004]和[(55.43 ±6.20)分比(59.50 ±6.61)分,P=0.004].结论 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显著改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景兰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类型门冬酰胺酶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应用不同门冬酰胺酶的VDLP方案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近期、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血液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ALL的成人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培门冬酶(PEG-Asp)的VDLP方案]52例和B组[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的VDLP方案]43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初始病情、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的基线资料、初发病情、近期、远期疗效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过敏反应5例,B组为11例,A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Asp及L-Asp两种不同VDLP方案在ALL患者中近期、远期疗效相当,但PEG-Asp过敏反应率更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鲍颖;梁颜;何丽;代喆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