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气腹腔镜术中的应用

叶宏武;汪俊;刘俊霞;孙盈盈

关键词:压力控制通气, 吸呼比, 小儿, 腹腔镜手术, 血气分析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吸气时间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CO2)气腹腔镜手术中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 预计气腹时间>3 h的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3个月 ~11岁4个月,ASA分级Ⅰ ~ 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通气[吸呼比(I:E)=1:1],C组采用传统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I:E=1:2)通气,其余通气参数设置无差异.术中气腹压(IAP)8~12 mmHg,记录气腹建立前5 min(T0)、气腹1 h(T1)、气腹3 h(T2)、气腹结束前10 min(T3)和气腹结束后10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p(O2)和p(CO2).结果 T组p(CO2)在T2~T4时刻,明显低于C组(P<0.05),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p(O2)在T1~T4时刻明显高于C组(P<0.05),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长时间CO2气腹腔镜手术中,且在预防高碳酸血症,改善氧合方面更有优势.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及MMP-2、MMP-9和PK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蛋白激酶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鼠粮并复制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RT-PCR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 mRNA、MMP-9 mRNA和PKC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颈总动脉内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精神恢复较快,毛发色泽光滑,活动量较大,体质量增加速度较快;瑞舒伐他汀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MMP-2 mRNA、MMP-9 mRNA、PKC mRNA、MMP-2蛋白、MMP-9蛋白和PKC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颈总动脉损伤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MMP-2,MMP-9和PKC表达水平.

    作者:余晴晴;柏建峰;王江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艾滋病相关口腔上颚卡波西肉瘤的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治疗方案对于口腔上颚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AIDS-KS)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口腔上颚AIDS-KS患者作为诊疗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免疫组化及组织切片病理分析结果 诊断口腔上颚AIDS-KS;将50例患者分为A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组)、B组(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组),A组27例,B组23例,对比两组口腔上颚AIDS-K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有效率为62.96%,B组为78.26%,两组有效率差异较明显.结论 对于口腔上颚AIDS-KS患者,应明确临床特点,运用合理的诊断方法;齐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联合化疗方案治疗AIDS-KS的临床疗效优于多夫定或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兹治疗方案.

    作者:阮光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2015年1—6月用药不适宜医嘱分析

    目的 对该院用药医嘱的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院2015年1—6月临床用药医嘱1590条,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适宜用药医嘱共396条,占总医嘱数的24.91%,其中妇产科不适宜医嘱发生频率高.不适宜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用法或用量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 该院临床用药及监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应加强完善临床用药医嘱审核制度,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伍延婷;金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精神疾病儿童体质量及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或喹硫平长期治疗儿童精神疾病后,对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2~18岁的具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服用过第二代抗精神药物(SGA),采用自然年度纵向调查法,研究分析了患儿的身体质量指标、生化指标、代谢参数.在12个月的研究周期内,共46例患儿(利培酮组25例,喹硫平组21例)的资料用于分析.结果 SGA治疗12个月后,患儿的体质量显著增加,利培酮组平均增加10.6(7.8~13.6)kg,喹硫平组平均增加9.5(6.3~12.7)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儿的体质量指数Z(BMI z)评分也显著增高,儿童患超重或者肥胖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快速血糖平均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比值明显增高,增高量分别为0.24(0.04-0.43)mmol·L-1和0.49(0.16~0.81)mmol·L-1.结论 儿童抗精神药物治疗12个月期间,儿童腰围显著增加、血脂指标异常,故儿童肥胖及代谢失调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一研究结果,对早期发现及代谢副作用治疗的有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娟;赵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SF-36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目的 对SF-36量表运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SF-36对合肥7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 系数和分半信度分析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因子分析评价其结构效度.结果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9,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为0.851.除了社会功能、精力外,各维度Cronbach′sα 系数为0.713~0.886,满足群组比较要求.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代表了量表各个领域,与理论结构构思基本相符,累积方差贡献率59.163%.结论 SF-36量表用于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信度和效度较好.

    作者:黄奎;袁飞飞;王红;吕甜甜;王斌;叶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PCT组(n=40)、C-反应蛋白(CRP)组(n=40)和对照组(n=40).PCT组、CRP组分别根据血清PCT、CRP水平指导使用抗生素,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等决定抗生素的使用.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抗生素应用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二重感染等指标.结果 PCT组、CRP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0% 、87.5% 、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CRP组在抗生素使用率、使用强度、使用时间及费用方面均较对照组低(P<0.05);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PCT组、CRP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PCT组较CRP组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更低(P<0.05).PCT组较对照组二重感染降低(P<0.05).PCT组与CRP组在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CRP的水平在指导AECOPD患者抗生素使用中均有良好效果,对减少抗生素暴露有重要意义,但PCT的敏感性更高.

    作者:张柳;李香彭;张兰兰;许柳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利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药房全自动发药机故障事件发生次数的实践

    目的 降低全自动发药机的故障事件发生次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品管圈活动,借助柏拉图和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发药机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出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并实施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自动发药机平均每周发生故障事件次数由改善前的234次降至改善后的72次.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黄荔美;杨志远;张丽丽;黄爱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沙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所有患者均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2次/天(早晚餐时),治疗组同时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d-1,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卡波糖100~200 mg·d-1,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2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 PBG、HbA1 C均明显下降(P<0.001);阿卡波糖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卡波糖组hs-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沙格列汀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 UAER,它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叶夏云;赵金英;赵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处理进展

    门静脉血流障碍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不明显,病死率高,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仍未能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至今,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诊治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深入,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治疗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关注.该文针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诊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王远鹏;刘会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该院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住院药房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医嘱共9408条,占总医嘱的1.94%,类型包括药物配伍不合理、溶剂选择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与录入错误.结论 通过对静脉医嘱进行审核和干预,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韩静文;耿魁魁;刘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甲强龙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静脉甲强龙冲击治疗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 将16例急性期VKH患者32只眼根据年龄采用分层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强龙500 mg·d-1静脉滴注治疗,3 d后改为口服强的松1 mg·kg-1·d-1治疗;对照组直接采用口服强的松1 mg·kg-1·d-1,此后两组患者强的松剂量均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治疗前,治疗后5、15、30、90 d予以OCT检查,观察两组后极部视网膜脱离形态和视盘水肿程度.结果 所有急性期患者OCT图像均表现为多灶性神经上皮层脱离,部分患者脱离灶有膜样结构.视盘边界模糊,视杯容积较正常减少,视神经纤维层增厚.两组患者视网膜大脱离高度和视杯容积在治疗后5、15、30、90 d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视网膜大脱离高度和视杯容积仅在治疗后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P=0.008;t=-8.95,P<0.001).治疗前,治疗后15、30、90 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大脱离高度和视杯容积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甲强龙冲击和单纯口服强的松均能有效治疗VKH,两者长期疗效无差异,但甲强龙冲击联合口服强的松能在早期更有效地减轻视乳头水肿,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

    作者:王丽波;于东毅;周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腺癌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应用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对两组随访3年,观察两组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血钙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音困难、手足麻木、声音嘶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2、3年存活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临床疗效与传统甲状腺癌根治术相当,但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手术对患者创伤小,可降低低甲状旁腺激素血症、低血钙症的发生.

    作者:张振华;苏自杰;阚云珍;刘秋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一般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双嘧达莫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对各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进行观察;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观察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0.91±0.12)次/天、(1.93±0.36)分钟/次及(1.21±0.36)m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杨林军;蒲燕;平虎;李全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地西他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DNA的异常甲基化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作为一种研究较为成熟的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其他血液恶性疾病.该文就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前鹏;韩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TEN、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miR-2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77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胃黏膜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miR-21、PTEN和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21与PTEN/PI3K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21及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胃黏膜组织(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TNM分期、淋巴转移有关(P<0.05),PI3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与miR-21和PI3K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28,P<0.05;r=-0.517,P<0.05).结论 miR-21可能通过抑制PTEN,激活P13K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庹敏;童仕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颈癌调强放疗新进展

    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调强放疗在宫颈癌应用越来越多.其可以增加放疗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文对宫颈癌根治性调强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冉;权循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TGF-β1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经阿托伐他汀与外源性脑利钠肽(rhBNP)治疗后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AHF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加用rhBNP治疗,对比两组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及TGF-β1水平,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前后的NYHA分级,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血浆NT-proB-NP及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血浆NT-proBNP(334.28±121.06)ng·L-1及TGF-β1水平(134.13±26.13)ng·L-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0.79±114.63)ng·L-1及(280.29±27.64)n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LVEF(40.74±5.1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20±3.25)%,LVEDV(105.24±11.38)mL及LVESV水平(51.29±9.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1.87±10.63)mL及(60.39±8.7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YHA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浆NT-proBNP及TGF-β1均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721,0.764;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AHF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TGF-β1水平,并改善其心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荐.

    作者:陈杰勇;石星媛;洪智峰;黎彩宜;徐振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196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196例,其中女89例,男107例,平均年龄(46.28±15.05)岁.采集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影像、结核菌素试验(PPD)、抗酸染色、支气管镜检查及CT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结果 ,同时采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史,发病到确诊时间.结果98例患者年龄>65岁;134例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史,包括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缔组织病、应用激素史;39例患者曾患肺结核;124例患者影像改变位于典型位置,72例患者影像改变位于非典型位置,其中58例患者有空洞病变,23例患者有胸腔积液;166例患者PPD试验阳性,强阳性10例,阴性20例;69例患者痰抗酸染色呈阳性;57例患者支气管镜刷片抗酸染色呈阳性;34例患者经皮肺活检病理证实;发病到确诊时间1周 ~2个月.结论 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年龄大患者合并症多,为及时诊断肺结核,有创检查是必要的,高度怀疑肺结核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作者:魏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用蒙特卡洛模拟优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肾功能不全低龄患儿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万古霉素在肾功能正常与不全低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儿中的给药方案.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成都地区万古霉素对MRSA菌株的低抑菌浓度值(MIC)和其在2个月 ~2岁中国低龄患儿中药动学资料,经Crystal Ball软件模拟5000例次得到相应目标获得概率(PTA)与累计反应分数(CFR).结果 万古霉素对MRSA的MIC分布频率,MIC为0.03、0.06、0.12、0.25、0.50 mg·L-1时各占12.79%,MIC为1、2 mg·L-1时各占29.07% 、6.98%.万古霉素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肾功能正常者(A组),MIC为0.03~0.06、0.12和0.25 mg·L-1时分别予30、37.5和80 mg·kg-1·d-1,MIC为0.5~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轻度不全者[B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0~89 mL·min-1·1.73 m-2],MIC为0.03~0.12、0.25和0.5 mg·L-1时分别予30、40和8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肾功能中度不全者(C组,eGFR为30~59 mL·min-1·1.73 m-2),MIC为0.03~0.25、0.5 mg·L-1时分别予30、50 mg·kg-1·d-1,MIC为1~2 mg·L-1时即使80 mg·kg-1·d-1也不能达满意抗菌活性.各方案下A、B组对MRSA的CFR均<90%.结论 感染MR-SA的肾功能正常与轻度不全低龄患儿经验性应用万古霉素时可考虑联合用药,结合各MIC分布频率和达满意抗菌活性的低剂量可知,大多数肾功能正常低龄患儿按40 mg·kg-1·d-1给药剂量偏低,绝大多数肾功能中度不全者应用50~80 mg·kg-1·d-1可获得满意抗菌活性.

    作者:王欣怡;张忠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酶联免疫斑点干扰素释放试验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干扰素释放试验(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 ,其中包括活动性结核病组80例,陈旧性结核病组27例;收集60例非结核性疾病患者资料及ELIS-POT结果,其中包括免疫损害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所有入选对象的标本均用肝素抗凝后,进行ELISPOT的测定,并观察结果.结果107例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结果有90例(84.1%),其中80例活动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70例(87.5%);27例陈旧性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20例(74.1%).60例非结核病的阳性结果有10例(16.7%),其中30例免疫损害组的阳性结果有9例(30.0%);30例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结果有1例(3.3%).活动性结核病组与陈旧性结核病组ELISPOT检测灵敏度分别为87.5%(70/80)、74.1%(20/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损害组与健康对照组ELISPOT检测的特异度分别为70.0%(21/30)、96.7%(2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POT对诊断结核病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尤其在免疫状态正常的人群中诊断结核病的特异度较好.但是,ELISPOT试验并不能很好地区分活动性结核病与陈旧性结核病,对免疫受到损害的人群排查结核病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足以作为该群体排除结核病的依据.

    作者:董颖;陈苓;胡新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