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叶夏云;赵金英;赵阳

关键词:沙格列汀,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摘要: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所有患者均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2次/天(早晚餐时),治疗组同时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d-1,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卡波糖100~200 mg·d-1,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2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 PBG、HbA1 C均明显下降(P<0.001);阿卡波糖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卡波糖组hs-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沙格列汀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 UAER,它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地西他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发现DNA的异常甲基化在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地西他滨(DAC)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抑制剂,作为一种研究较为成熟的去甲基化药物,由于其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等其他血液恶性疾病.该文就地西他滨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前鹏;韩永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高度变异性病程和预后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的管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是挑战,关于该病的临床及治疗等仍有待澄清.该文意在将近一年有关SLE临床方面的文献进行概述总结.

    作者:张静;董晓蕾;蔡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处理进展

    门静脉血流障碍是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且临床表现不明显,病死率高,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仍未能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至今,对于原发性肝癌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诊治尚未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和对该并发症认识的深入,其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的患者治疗越来越受到肝胆外科医生的关注.该文针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障碍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相关诊疗及预防作一综述.

    作者:王远鹏;刘会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组胺受体拮抗剂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H1组胺受体拮抗剂(H1RAs)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A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H1RAs——盐酸氮卓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LTRAs——孟鲁司特钠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鼻炎症状评分,检测血清微量元素、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sIgE、ECP、白细胞介素(IL)-4、IL-6、IL-8、C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γ-干扰素(INF-γ)、Zn、M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1RAs联合LTRAs治疗AR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鼻炎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微量元素及sIgE、ECP水平、抗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叶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复杂胆道感染患者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实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肝内外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胆道术后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血培养及病原菌特点等病情变化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先后提出经验性胆道感染的药物选择、针对合并胆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换用左氧氟沙星、根据血培养及胆汁培养结果 分析污染菌及致病菌、抗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药物选择等,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医师部分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治疗22 d后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结合患者个体化病情,通过解读细菌培养结果制定抗感染治疗方案,对复杂性胆道感染的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凌琳;王丽丽;史天陆;苏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该文综述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详细介绍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从它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危险分层、预后评价、指导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作了着重的论述.分析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相对于其他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其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且在判定严重程度、疗效判断、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急性心肌梗死可靠的生化指标.

    作者:王羊洋;高大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舒肝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评价

    目的 对该院舒肝宁注射液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临床用药进行干预.方法 通过临床药学管理系统(PASS PharmAssist)的医嘱点评模块,2015年7月—2016年6月间每季度均随机抽取使用舒肝宁注射液的病例资料50份,从适应证、给药剂量、溶媒、给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舒肝宁注射液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溶媒剂量不足、给药剂量不足和联合用药不适宜等方面.结论 该院舒肝宁注射液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应加强对舒肝宁注射液的干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峰;高学坤;朱松;郝璐臣;商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SF-36量表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目的 对SF-36量表运用于中国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方法 SF-36对合肥75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α 系数和分半信度分析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因子分析评价其结构效度.结果 Cron-bach′sα 系数为0.869,Spearman-Brown分半系数为0.851.除了社会功能、精力外,各维度Cronbach′sα 系数为0.713~0.886,满足群组比较要求.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代表了量表各个领域,与理论结构构思基本相符,累积方差贡献率59.163%.结论 SF-36量表用于大学生生活质量评价信度和效度较好.

    作者:黄奎;袁飞飞;王红;吕甜甜;王斌;叶冬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气腹腔镜术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不同吸气时间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小儿长时间二氧化碳(CO2)气腹腔镜手术中动脉血氧分压[p(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影响.方法 预计气腹时间>3 h的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年龄3个月 ~11岁4个月,ASA分级Ⅰ ~ 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通气[吸呼比(I:E)=1:1],C组采用传统的压力控制通气模式(I:E=1:2)通气,其余通气参数设置无差异.术中气腹压(IAP)8~12 mmHg,记录气腹建立前5 min(T0)、气腹1 h(T1)、气腹3 h(T2)、气腹结束前10 min(T3)和气腹结束后10 min(T4)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并行动脉血气分析p(O2)和p(CO2).结果 T组p(CO2)在T2~T4时刻,明显低于C组(P<0.05),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低;p(O2)在T1~T4时刻明显高于C组(P<0.05),但均在临床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长吸气时间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长时间CO2气腹腔镜手术中,且在预防高碳酸血症,改善氧合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叶宏武;汪俊;刘俊霞;孙盈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沙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所有患者均予以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2次/天(早晚餐时),治疗组同时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d-1,对照组同时口服阿卡波糖100~200 mg·d-1,分别于治疗前(0周)及治疗后第24周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FBG、2 h PBG、HbA1 C均明显下降(P<0.001);阿卡波糖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24 h UAE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卡波糖组hs-CRP、IL-6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格列汀组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沙格列汀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 UAER,它的抗炎作用可能是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叶夏云;赵金英;赵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妇科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行妇科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妇科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 中的临床特征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手术开始时,A组患者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1,并以0.5μg·kg-1·h-1的速度维持至术毕,B组患者予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 h、术毕时刻、术后24 h,3、7 d的神经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 h,3、7 d时间点IL-6和CRP的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IL-6和CRP水平在术毕、术后24 h和术后3 d时明显高于A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 h及术后3 d时间点两组患者NSE和HMGB1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NSE和HMGB1水平较A组升高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时A、B两组患者其HMGB1水平较前逐渐降低,但仍旧以高水平表达,且A组表达水平明显较B组低(P<0.05);(4)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术后3 d时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降低明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全麻下行妇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POC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使用术后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作为对临床上全麻手术患者广泛推行的一种麻醉辅助药物.

    作者:陈勇;宋直雷;范军朝;洪道先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RBP4/TNF-α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和TNF-α 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2月至该院就诊并诊断为冠心病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结合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梗(AMI)组32例,另选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再将UAP组和AMI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21例,三支病变组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浆RBP4、TNF-α 的水平,分析冠心病不同类型及冠脉病变不同程度患者血浆中RBP4、TNF-α 变化趋势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RBP4及TNF-α 水平在AMI、UAP、SAP及对照组四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在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相比呈现升高趋势,但三组血浆RBP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血浆水平呈正相关(r=0.906,P<0.001).结论 RBP4及TNF-α 可视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反映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冠心病患者血浆RBP4与TNF-α 水平相关,提示RBP4可能通过调节炎性反应,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卢杰;付鑫;张继红;陈红光;高俊甲;范军;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某院2015年1—6月用药不适宜医嘱分析

    目的 对该院用药医嘱的点评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该院2015年1—6月临床用药医嘱1590条,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不适宜用药医嘱共396条,占总医嘱数的24.91%,其中妇产科不适宜医嘱发生频率高.不适宜用药类型主要表现为用法或用量不适宜、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 该院临床用药及监控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缺陷,应加强完善临床用药医嘱审核制度,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伍延婷;金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苹果多酚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COX-2/PGE2和iNOS/NO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苹果多酚(APE)对脂多糖(LPS)诱发的RAW264.7细胞炎症COX-2/PGE2和iNOS/NO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APE干预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然后用Griess Reagent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并且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PE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影响以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APE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NO、PGE2的含量,下调iNOS及COX-2的表达及NF-κB的磷酸化.结论 APE通过下调NF-κB的活性及iNOS与COX-2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蔡颖;商玉萍;高学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利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药房全自动发药机故障事件发生次数的实践

    目的 降低全自动发药机的故障事件发生次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方法 利用品管圈活动,借助柏拉图和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对发药机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选出要因,针对要因拟定并实施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结果 自动发药机平均每周发生故障事件次数由改善前的234次降至改善后的72次.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黄荔美;杨志远;张丽丽;黄爱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宫颈癌调强放疗新进展

    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调强放疗在宫颈癌应用越来越多.其可以增加放疗靶区的适形性和剂量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疗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的剂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文对宫颈癌根治性调强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冉;权循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血并发症及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 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3例少许脂质颗粒,2例未见血栓和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 h STSR>50% 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术后心脏彩超示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6例LVEF<50%;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 h颅内出血1例.术后30 d内死亡3例.结论 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病死率高,应用血栓抽吸针对血栓负荷重者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裘存新;章锡林;汪靖;胡剑平;孙建琦;张长兵;方钊华;张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引导骨再生术结合骨挤压在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引导骨再生术(GBR)结合骨挤压应用于单颗上颌前牙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单颗上颌前牙缺失伴骨量不足患者19例,共植入19颗种植体.种植手术中联合应用GBR和骨挤压术以改善术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后复诊,行二期手术,2周后待牙龈形态恢复良好,修复缺失牙齿.牙冠修复完成后嘱患者3、6、12个月后复诊并拍摄CBCT或牙片,观察患者软硬组织及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19颗种植体,术前牙槽嵴下方1 mm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3±0.20)mm,术后4~6个月后平均宽度为(6.7±0.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8,P<0.05).所有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成功率100%,患者对种植修复后的效果满意.结论 GBR联合骨挤压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修复单颗上颌前牙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拓宽了种植修复的适应证.

    作者:宋飞翔;薛浩伟;潘涛;堵梦雨;张令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与呼吸机辅助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132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33例.所有患儿入室后均给予8% 七氟烷诱导,静脉缓推0.01 mg·kg-1咪达唑仑、2 mg·kg-1丙泊酚、0.2μg·kg-1舒芬太尼.在此基础上,A、B、C组诱导麻醉时分别给予0.15、0.2、0.3 mg·kg-1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泵入,D组给予静脉泵入0.15 mg·kg-1生理盐水,均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以静脉泵入10 mg·kg-1·h-1丙泊酚,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待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至40左右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SICU室监测体征后转入普通病房.比较四组患儿置镜满意率、不同时间点各体征指标变化情况、恢复时间、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观察A、B、C三组不同时点肌松程度.结果 A、B、C三组置管满意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与D组比较满意率均显著较高(P<0.05);四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组内各时点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剂量越高,起效时间越短,三组术中低值、气管插管时、置入硬性支气管镜时第一个肌颤搐(T1)值及拔管时4个成串刺激(TO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麻醉至气管插管时间、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呈现递增趋势,A组患儿恢复情况佳;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联合呼吸机辅助是一种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良好选择,小剂量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可基本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肌松需要,可使恢复时间缩短,临床应用可行.

    作者:陈蕾;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右侧胸壁3孔,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晶体(含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2012年3月—2016年9月共完成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手术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12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8±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7±1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1)h,术后住院时间(8.1±1.5)d.术后并发症4例:1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1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1例右侧肺炎,抗感染后治愈;1例室颤,电除颤后转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7 d心脏彩超示房间隔无残余分流.40例术后随访3个月 ~4年,心功能I级.结论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微创,加速康复.

    作者:孙炜琪;刘锦屏;于波;程云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