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急性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

陈大钦

关键词:心血管, 疾病, 中医治疗, 临床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周-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运用中医辩证论治理论治疗两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天后,治愈1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以中医理论辩证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651例门诊白带常规结果分析

    目的:对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651例患者的白带常规检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妇科炎症感染情况.方法: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结果:霉菌性阴道炎(31.5%),滴虫性阴道炎(10%),淋病(1.5%),混合型感染(15.4%).结论:白带常规检查具有快速经济、方便临床检查的特点,已在医院临床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金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用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这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均是由于在单独服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两周后血压未降到满意的范围内而前来就诊的.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组和培哚普利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其中,坎地沙坦组患者在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进行治疗,培哚普利组患者在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进行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坎地沙坦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培哚普利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0%.坎地沙坦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培哚普利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坎地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培哚普利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坎地沙坦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加用培哚普利的疗效,而且发生不良反应的的几率较低.因此,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可将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坎地沙坦这一联合用药方案作为首选的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周良斌;胡昌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为该类疾病提供用药指导.方法: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共住院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将其随机分为3组,即Ⅰ组(n=30)采用参脉注射液治疗,Ⅱ组(n=30)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Ⅲ组(n=30)采用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16例;Ⅱ组8例,有效8例,无效14例,总有效16例;Ⅲ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总有效29例;Ⅲ组的总有效例数要显著多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有心悸、头晕、关节疼痛、血压下降、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脉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努尔买买提·吐尔逊;吾尔克孜·伊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脐带脱垂的常见原因与防范对策

    胎儿出现脐带脱垂现象的几率大约在0.4%至10%之间,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产科急症,病情严重者可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儿发生脐带脱垂的原因较多,对产妇带来的影响也较大,一旦胎儿出现脐带脱垂现象,应及时为产妇终止妊娠,从而减少胎儿对母体的伤害.

    作者:杜鹃;王永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的护理新进展

    探讨了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要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往往机体代偿能力弱,心理承受力低.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患者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而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保证.

    作者:李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士电话随访在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电话随访对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医患关系,体现人文关怀,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患者对健康护理的真实需求 结果:改进护理服务态度和服务流程,提高了总体服务质量 结论:护士电话随访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院的信誉度,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郭代珠;刘美玲;陈妙虹;方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脊柱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人体的脊椎在受到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外力或外界不利因素作用时,就会引起解剖或组织上的破坏,并伴随出现全身反应或局部症状.因此,在对脊柱损伤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周密、细致,防止有任何遗漏之处.如果确定脊柱损伤多处存在时,应该根据每个不同部位的损伤程度及重要性进行处理,然后在正确判断伤情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现场救护.但是,要确保现场救护的安全性,就要尽量避免救护不当造成的脊髓继发性损伤.本文重点介绍脊柱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供有需要的人参考.

    作者:葛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选择130例符合诊断标准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mg.1/d,疗程2周,若血压未达到显效标准则增至10mg,1/d,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101例,有效18别,总有效率达91.5%(119例).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降血压药物.

    作者:林缨缨;钱家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9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行后外例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随访观察其脊柱骨折复位固定的效果、Cobb's角及ODI评分.结果 平均随访16.5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其各项观察指标与术后即刻指标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在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有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 用后外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疗效

    慢生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该病患者数量较多,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们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于淑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形势下药剂科怎样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

    “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中心”是医疗服务模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被广泛认同,以及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活动的意愿越发强烈,医院的服务水平已被患者作为就医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在当前的医改形式下,医院药房如何通过改进人性化服务水平,提供必要的药学咨询服务,发放健康卡片等措施,来提升自我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作者:谭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美国、英国、加拿大全科医生学会建设经验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对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全科医生学会进行研究,对学会成立的宗旨、追求的价值目标、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短期优先目标进行阐述.结果发现,全科医生学会推动着全科医学学科的发展,对全科医生教育培训的职业化、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借鉴国外全科医生学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今后全科医生培养和全科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斯;李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程序配合临床治疗对创面组织早期愈合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配合临床治疗对创面组织早期愈合的疗效.方法:选择皮肤创面感染的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9例,两组均进行皮肤创面护理,其程序为:清创→涂药→包扎.观察组患者在患处均匀涂抹祛腐生肌膏(主要成分为:炉甘石、煅石膏、琥珀、海螵硝、川贝母等),一日4次;对照组患者在患处涂抹湿润烧伤膏,用法同上.结果:两组治疗后剖面疗效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痊愈率为88.41%,对照组痊愈率为62.32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伤后笫3天表达持续增强,并于伤后第7天达峰值,说明早期创面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也为活跃,以至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程序配合临床治疗对剖面组织早期愈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有利于皮肤功能的早日康复.

    作者:亓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临床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对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老年患者经科学、合理的指导及精心、全面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全面、科学、有效的护理可减少老年高血压并发症和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建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法进行治疗.治疗两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针药结合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确切,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淹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和探讨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70例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例发生腹部包块并发腹腔感染转外科治疗,3例发生肠外瘘,经过精心的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助干预防炎症性肠病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浦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54例需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经过常规麻醉诱导,其中,A组加入舒芬太尼,B组加入芬太尼,观察两组在麻醉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麻醉诱导后的MAP和HR值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MAP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插管和去骨瓣以及拔管时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比舒芬太尼的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明显,且苏醒过程较平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振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

    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不仅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分娩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是一项投资少、成本低、受益高的护理措施.它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健康的生理过程,产妇和胎儿都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以减少产妇的心理压力,减少因焦虑、恐惧导致的产对、产后并发症.本文对200例正常初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实施生理、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与鼓励措施作了全面介绍,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78例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 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住院治疗10~14天后,分别以痊愈和显效结局出院,有23例遗留后遗症.

    作者:祁相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麻醉后导尿管的选择在术后拔除尿管时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醉后导尿管的选择在术后拔除尿管时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需要留置导尿管进行导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麻醉后导尿管的不同选择将其分为两组: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的34例设为治疗组,麻醉后用16Fr气囊导尿管导尿的28例设为对照组,统计术后拔除尿管时尿痛者的例数,排尿延迟或者排尿困难者的例数,尿潴留例数,同时计算百分率,后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统计指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尿痛4例(11.76%),排尿延迟3例(8.82%),排尿困难3例(8.82%);对照组尿痛15例(53.57%),排尿延迟8例(28.57%),排尿困难10例(35.71%),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后用12Fr气囊导尿管导尿,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尿道刺激及排尿困难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孙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