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民;杨晓峰;贾琪;张云杰;赵海雷;暴志芹;杨文清
预约挂号是缓解看病难和看病等侯时间长及缓解就诊高峰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介绍了我院与第三方合作开展预约挂号工作的实施情况,并谈了在开展工作中个人的几点体会.
作者:陈素玉;曾亚琴;孙幼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为2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术后,行鼻内窥镜下摘除鼻咽纤维血管瘤术,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并注重康复指导,观察护理在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结果:28例患者均顺利切除肿瘤,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诊3~5年,未见复发.结论:加强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患者的护理,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植少娟;王庄斐;陶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绷带加压与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以下简称止血带)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120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绷带包扎止血和止血带止血,比较两组止血耗时、局部并发症(手臂肿胀情况、皮肤损害)、经济性等.结果及结论:止血带方法更为有效,局部并发症少,且经济实惠.
作者:陈丽莉;肖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30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无发热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分别进行血细胞常规分析和血涂片染色显徽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检验者异常血细胞形态的阳性比例以及HCT(红细胞压积)、MCV(平均细胞体积)、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热患者异常血细胞形态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发热病情的变化,因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温锦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18人平均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措施和护理手段治疗,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的情绪以及病情均有所改善,心理护理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消极情绪,对疾病的治疗也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作者:邹牡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基层地区避孕药具管理现状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分析基层避孕药具管理事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提出具体的应对管理方法.结果:基层地区避孕药具管理工作中药具发放组织结构不健全,药具发放不通畅;规范管理措施不到位,药具质量难保障.结论:基层避孕药具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做到管理方法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环节严谨,这样才有助于避孕药具采购和发放,避免避孕药具不必要的浪费,给国家造成损失.
作者:胡德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结肠癌并存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讨结肠癌并存阑尾炎出现误诊及漏诊的临床症状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2年收治的结肠癌并存阑尾炎误诊以及漏诊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逐一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研究10例患者均被先诊断为阑尾炎,1例阑尾未处理,9例进行阑尾炎常规治疗.在阑尾炎手术中,医务人员发现其为阑尾炎和结肠癌并存,及时进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者6例,横结肠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在阑尾切除术后1-3月,发现为阑尾炎和结肠癌并存,行横结肠切除1例,左半结肠切除1例.结论:结肠癌并存阑尾炎的误诊和漏诊发生率极高,为6%-20%.因此,提高术前诊断技术,加强术中检测,对降低误诊、漏诊发生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正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分析目前实验室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的现状,分析血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并分析目前血细胞分析后血涂片复检率偏低的原因,探讨增加检验人员对血涂片重要意义认识的方法,分析如何提高检验专业人员对血涂片细胞学分析的能力,以提高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及规范性.
作者:邱建文;朱来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前臂皮瓣即刻修复舌缺损患者的护理体会,找出护理要点,为临床观察提供参考.方法 对12例舌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密切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按照护理要点严密观察,术后发现1例皮瓣瘀斑,及时行手术处理,12例全部存活.结论 围手术期系统的护理对保护术后前臂皮瓣的成活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理;邓亚丁;张清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1年12月----2012年05月份门诊处方15000张.统计每张处方用药品种种数,二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口服剂型的品种数,病人的日均费用等.采用WHO在1969年制定的解剖-治疗-化学药物分类系统(ATC),确定将限定日剂量(DDD)作为用药频度分析单位,将日均费用(D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处方分析的指标,DUI>1.0说明处方剂量>DDD,用药存在不合理;反之处方剂量<DDD,用药基本合理.结果:我院应用的八种第二类精神药品中,有一种DUI>1.0.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在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基本合理,但有些药品仍要引起注意.
作者:孟德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哮喘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6例患儿给予对症、改善肺通气、抗感染、纠正脱水、止咳化痰等治疗,同时给予精心的观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66例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科学的护理,症状都得到了控制,哮喘症状、体征部有明显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病情均得到治愈或缓解出院.结论:尽早给予确诊和及时治疗,并制定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防止复发,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作者:张亚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部儿科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患儿864例,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处方6658张,其中,使用抗菌药处方3164张,占总处方数的47.52%,以静脉滴注居首位.单用抗菌药处方2988张,占使用抗菌药处方数的94.43%,二联抗菌药处方176张,占使用抗菌药处方数的5.57%.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注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为此,应加强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理论培训,提高药师的业务水平,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孙广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喂养指数评价十堰市城区6~24个月龄婴幼儿喂养行为.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十堰城区720名6~24个月龄婴幼见作为研究对象,分为6~12、12~18、18~ 24个月3个月龄组,通过赖建强[1]提出的喂养指数评分标准对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综合评价十堰城区6~24个月婴幼儿喂养行为.结果:720名被调查婴幼儿喂养指数平均分为9.11±1.57.6 ~ 12(276名)、12~18(231名)、18~24个月龄婴幼儿(213名)喂养指数评分分别为9.43±1.24、8.9±1.85、9.28±1.58,喂养指数随月龄增加而增加,总喂养指数与婴幼儿HAZ、WAZ、HCZ成正相关.结论:十堰城区6~24个月龄婴幼儿喂养行为有待改善,年龄越小喂养状况越差.
作者:刘芳;王昊;李桂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口服孟鲁司特钠加气雾吸入普米克令舒预防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临床25例儿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加用孟鲁司特钠口服与对照组2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23/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20/25).结论:孟鲁司持钠预防儿童喘息性交气管肺炎及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未见明显副作用发生.
作者:吴天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比较埃索美拉唑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 qd*4w,之后20mg qd*4w,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40mg qd*4w,之后20mg qd*4w,均合用莫沙必利5mg tid.治疗4周、8周分别作症状评价和胃镜评价.结果:两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 );治疗8周后胃镜下疗效观察,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效、安全,疗效比奥美拉唑更好.
作者:陈守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住院并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对本组110例患者施行心肌梗死对症治疗之后,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而死亡;19例患者明显好转,88例获得理想的治愈效果.结论:医护人员细心全面的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终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心理护理的各项措施,明显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强了其抵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作者:任爱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索门诊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本组全部病例首选肩胛上神经阻滞法治疗,注入0.8%-1%利多卡因或0.25%布比卡因10ml,每2天一次,5次为一个疗程.5-10分钟后活动患肩,感觉疼痛减轻后,在肩前方喙突外侧、肱骨结节间沟、肩峰下、肩峰后寻找压痛点,并行痛点阻滞,注入3-5ml混合液(2%利多卡因5ml+曲安乃惠20mg+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6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同时,治疗期间坚持做梳头、背后拉手、手指爬墙、上肢划圈等运动,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以提高肌力,松解粘连,巩固疗效,直至痊愈.注意保暖防冷.结果:经3-7次肩胛上神经阻滞等治疗后,本组患者疼痛缓解,睡眠改善,部分患者留有残留功能障碍,继续功能锻炼4-6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米金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护理要点,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的13例P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PEG全部成功,其中出现切口周围皮肤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随访半年,无1例出现腹膜炎、出血等并发症.讨论:PEG具有安全、便捷、并发症少的特点,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细致的护理,能增加PEG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者164例,占40.2%,胎盘因素者92例,占25.8%,软产道损伤患者62例,占25.1%,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8例,占10.9%.结论:孕娠期营养保证、相关检查及围产期的全程监护,是减少产后出血的必要措施.
作者:胡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2012年收治的123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均在住院3-10d后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可防可治,没有必要过多担心,只要精心护理,有效预防疫情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魏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