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汝梅;杨长水;韦建华
目的 探讨云南青阳参居群内、居群间和种子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中青阳参居群间、居群内及不同植株间和同一植株不同双生蓇葖果的不同种子间遗传多样性.结果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比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有效基因等位数(Ne)、Nei's基因多样性(H)、Shannon's指数(I)分别为1.172、0.105、0.161,居群内高为1.217、0.121、0.177;种子之间遗传多样性H值为0.095,I值为0.145)高于双生蓇葖果间(H值为0.121,I值为0.182).结论 云南青阳参遗传多样性较低,需要进行保护;在云南3个生态环境中,楚雄的青阳参遗传多样性较其他地区丰富,AFLP图谱中也出现与该生态环境相一致的特异条带.
作者:王斌;王德斌;翟书华;岑晓江;郭庆;王定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软肝化纤丸对CCl4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每周2次sc 10%~40%CCl4油溶液2mL/kg造成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并同时ig给予1.5、3 g/kg受试药物,以联苯双酯滴丸为阳性对照,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11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A/G)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影响,并进行肝脏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 在造模同时,连续8周ig给予3 g/kg软肝化纤丸对CCl4所致慢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中Hyp量的升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减轻动物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等损伤程度.结论 软肝化纤丸对CCl4所致慢性肝纤维化模型动物具有很好的保肝降酶、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的作用.
作者:潘赞红;宓余强;毕丽萍;伍喜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产自我国广西的萝藦科武靴藤属植物武靴藤Gymnema sylvestre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低压柱色谱和反相中压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中4个化合物为从原植物中分离得到,另外2个化合物为水解产物.经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测定均为首次从武靴藤叶中分离得到,分别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酯[3-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齐墩果酸型3-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1→6)-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3-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2]、长刺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吡喃糖苷(longispino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3)、21-苯甲酰基-长刺皂苷元-3-O-β-D-葡糖醛酸吡喃糖苷(21-β-benzoyl-longispinogenin3-O-β-D-glucuronopyranoside,4)、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5)和长刺皂苷元(longispinogenin,6).结论 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武靴藤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新勇;霍立茹;刘丽芳;许志强;王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酶法辅助提取绞股蓝中总黄酮工艺.方法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绞股蓝经纤维素酶处理后用95%乙醇提取总黄酮,研究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解pH值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 酶法提取的佳工艺条件:酶用量120 U/mL,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值3.9,总黄酮得率可达0.357%.结论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绞股蓝中总黄酮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欧阳辉;田启建;余佶;李顺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养血当归胶囊中阿魏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DIKMA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1%醋酸溶液(30∶7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阿魏酸线性范围为4.02~20.24μg/mL;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77%.结论 本方法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养血当归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红英;尹忠臣;吕燊;王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祁木香药材中有效成分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Kromacil C18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194 n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结果 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475~4.75 μg(r=0.999 2)和0.38~3.8 μg(r=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8.0%.所收集的5个来源的祁木香药材中异土木香内酯和土木香内酯的量无明显差异,且异土木香内酯的量均高于土木香内酯的量.结论 该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祁木香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侯志飞;张勉之;李洪;王刚;张利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肿瘤转移的复杂机制在于肿瘤细胞与各种宿主细胞之间发生的广泛作用,而肿瘤能否建立转移则取决于肿瘤细胞诱导并利用宿主细胞协助自身发展的能力.其中肿瘤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在支持肿瘤血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丹参对这一过程具有多成分、多环节的抑制作用,为以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陶丽;钱文慧;张蕾;阮君山;王爱云;陆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给药后血浆中白藜芦醇的量,比较纳米级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的质量浓度,使用3p97软件进行药动学参数模拟.结果 纳米级白藜芦醇药动学参数:AUC=315.89μg·min/mL,tmax=40.44 min,Cmax=3.23μg/mL;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物药动学参数:AUC=185.83μg·min/mL,tmax=79.71 min,Cmax=1.69μg/mL.结论 纳米级白藜芦醇达峰时间短,且生物利用度明显高于白藜芦醇β-环糊精包合物.
作者:高欣;谢文利;朱江;万宗明;赵艳威;刘岱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患者脑出血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为PNS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依据.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NS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脱水、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基础治疗,PNS治疗组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于发病1 d后静脉滴注三七总皂苷注射液.于发病1、3、15 d抽取静脉血,检测MMP-9水平,同时测定脑血肿体积.结果 治疗15 d,PNS治疗组血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3 d,两组患者血浆MMP-9蛋白水平均升高,与各自发病第1天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15 d,两组患者血浆MMP-9蛋白水平均降低,与发病第3天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即PNS治疗组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PNS能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中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脑水肿的形成,减轻神经损伤.
作者:王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及其寄主植物种类的分布调查,为锁阳人工栽培和保护沙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甘肃河西沙区锁阳生长地,进行现场采集标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标本鉴定.结果 发现锁阳的一个新寄主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结论 霸王是锁阳的新寄主植物,为锁阳正常生长提供了必需营养.
作者:陈叶;罗光宏;王进;郑天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肿瘤及艾滋病发病率的升高,器官移植的不断增多,使高效广谱抗生素得到广泛应用,真菌感染率不断升高.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真菌药物存在病菌易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使真菌感染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药.天然化合物因其新颖的化学结构、多样的生物活性以及独特的作用机制,使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和发现抗真菌先导化合物成为当前抗真菌药物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总结了近10年从36种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111个具有新颖化学结构和良好抗真菌活性的天然化合物,主要包括萜类、生物碱、皂苷、环肽、甾体及有机酸等,为抗真菌天然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文晖;李兴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丹参提取物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装置,并用质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灌流液pH值、胆管结扎、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以及P-糖蛋白(P-gp)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吸收的影响,以HPLC法分别测定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结果 在灌流体积流量0.2~0.8 mL/min,随着灌流体积流量的增大,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均呈线性增大;在考察pH值为7.4、6.8、5.5时,供试液的pH值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P<0.05),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pH 5.5和pH 6.8的吸收无显著差异,而pH 5.5与pH 7.4吸收有显著差异(P<0.05);胆管结扎组与不结扎组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吸收部位,丹参素的Ka和Papp分别按照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原儿茶醛则下降趋势不明显,全肠段都有很好的吸收;在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0.8、1.5、2.2mg/mL时小肠中丹参素的Ka和Papp随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而原儿茶醛吸收参数则无明显变化;含P-gp抑制剂组与不含P-gp抑制剂组相比,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Ka和Papp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灌流体积流量对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有显著影响;随着pH值的降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增加;胆管结扎与否对吸收没有显著影响;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在整个肠段都有一定吸收,丹参素在肠上端吸收要比下端好;随着丹参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原儿茶醛的Ka和Papp聊无明显变化,故其在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推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而丹参素的Ka和Papp有明显减小的趋势,推测其吸收机制除被动扩散外,还可能有主动吸收或易化扩散;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均不受P-gp的外排吸收影响.
作者:潘德城;孙婷婷;孙勇兵;张国松;饶小勇;何双凤;杨世林;罗晓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薄层制备、葡聚糖凝胶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IR和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顺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1)、反式咖啡酰二十烷醇酯(2)、反式咖啡酰十三烷醇酯(3)、反式咖啡酰十六烷醇酯(4)、反式咖啡酰十八烷醇酯(5)、反式咖啡酰二十二烷醇酯(6)、反式咖啡酰二十四烷醇酯(7)、反式阿魏酰二十烷醇酯(8)、反式阿魏酰二十二烷醇酯(9)、反式阿魏酰二十阴烷醇酯(10)、4.羟基苯乙酮(11)、正十三碳酸(12)、正十四碳酸(13)、胡萝卜苷(14)、β-谷甾醇(15).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13为首次从假木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李卫林;王洪庆;巩婷;陈若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活血通络提取液在超滤时不同药液性质对超滤膜污染程度的影响及不同清洗方法对恢复被污染超滤膜纯水通量的能力.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超滤时药液温度、超滤前药液质量浓度、药液pH值对膜污染程度的影响;考察不同膜清洗方法(超声、0.1 mol/LNaOH清洗、0.1 mol/L NaClO清洗、0.1 mol/L HCl清洗)对膜通量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药液在稀释1倍且保持温度60℃,pH 2时膜污染程度较小,且指标成分苦杏仁苷转移率高.膜清洗采用0.1 mol/L NaOH、0.1 mol/L NaClO循环后1 h,浸泡2 h再循环清洗1 h对膜纯水通量恢复作用好,0.1 mol/L HCl能恢复至80%左右,超声无明显恢复作用.结论 确定药液超滤方法和膜清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活血通络注射液生产效率.
作者:王永香;刘涛;王振中;徐海娟;萧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茴香醛硫酸显色比色法测定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量.结果 选定检测波长432 nm;通光藤苷B在5.05~65.65 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12 9X+0.017 8,R2=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2.1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何依玲;李晓誉;张韩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华猕猴桃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γ-奎尼酸内酯(1)、硬脂酸葡萄糖苷(2)、胡萝卜苷(3)、表-儿茶素(4)、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表科罗索酸(6)、熊果酸(7)、正丁基果糖苷(8)、蔗糖(9)、二十四烷酸(10)、β-谷甾醇(11).结论 化合物1为首次获得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8和10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陈晓晓;杨尚军;白少岩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均匀设计法及相关分析优选鱼腥草分散片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不同处方配比的崩解剂、黏合剂、填充剂、润滑剂为载药辅料,以分散片的外观、片质量、硬度、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及相关分析筛选优处方;用HPLC法对分散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佳分散片处方为CMS-Na、L-HPC、PVPP为联合崩解剂,MCC为填充剂,5%L-HPC醇溶液为黏合剂,硬脂酸镁、滑石粉和微粉硅胶为润滑剂.分散片含鱼腥草素钠的量为682μg/片,平均回收率为100.73%,RSD为1.22%;槲皮素的量为18.45 μg/片,平均回收率为99.97%,RSD为0.25%.结论 采用上述处方可制备出优质的鱼腥草分散片,满足速释的要求;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鱼腥草分散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彭洁;杨金荣;卢欣;李美珍;房志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杨梅Myrica rubra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杨梅叶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用IR、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杨梅素(3)、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4)、杨梅苷(5)和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6).结论 首次报道杨梅叶降血糖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李国成;陈楚雄;罗嘉玲;王定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是一种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介绍了HSCCC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方面的优势以及近年来该技术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进展,包括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已知和未知天然产物生物碱类成分、筛选生物碱活性成分;对新近发展的pH-区带精制逆流色谱、正交轴逆流色谱等新型的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生物碱成分的应用状况,高速逆流色谱与其他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的联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小芬;黄新异;郑媛媛;邸多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准确相对分子质量和多级质谱技术相结合的LC-MS方法,对麦冬醇提液中的高异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色谱分离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n),Alltech保护柱,流动相组成为1 mmol/L乙酸铵水溶液-0.01%乙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98 nm;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结合离子阱多级质谱(Trap/MSn),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在麦冬醇提液中,采用TOF/MS筛查出11种成分的分子式,采用Trap/MSn共鉴定出11种成分,并对各峰进行归属.结论 两种质谱联用能快速鉴定药材成分,为中药复方复杂体系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分析模式.
作者:郭哲;陈丽;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