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远;宋瑞;张辉;邹萍;吴静静
目的:优选大黄中蒽醌苷元的双相动态提取工艺。方法以蒽醌苷元含量为指标,选取提取溶剂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溶剂,80℃水浴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该优选工艺合理,稳定可行,蒽醌苷元提取率高。
作者:李除夕;丁菲;贾树田;胡正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流程优化对改善骨折患者手术效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普外科收治的骨折患者将其实施流程优化前后分为优化组和常规组,优化组在常规组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手术室资源的合理运用及布局改造,评估现有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弊端并成立手术室管理保障小组,重组优化人力资源,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等措施,对两组患者手术室实施服务流程后的手术效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优化组的手术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麻醉恢复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67.1%增加到93.9%,舒适度由52.4%增加到97.6%。结论通过对传统手术室服务流程的重建和改善,新型流程优化模式有利于患者满意度和手术效率的提高,为现代手术室提供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服务理念。
作者:宦小芳;郭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高乳酸血症时间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治的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以及高乳酸血症时间,并对比不同高乳酸血症时间患者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高乳酸血症时间为(57.1±18.9)h,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2±11.9)h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乳酸血症时间>48 h的病死率,分别与高乳酸血症时间<24 h 及高乳酸血症时间为24~48 h的病死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的高乳酸血症时间进行监测,有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评估价值。
作者:韩文龙;唐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该院2012年8月出现7例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所致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结合患者一般情况及ADR症状出现寒战、发热、疼痛等,查阅相关文献。结果分析此次聚集性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为并用中成药注射液所致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大,其他不能排除原因为配伍稳定性变化、输液反应、异种蛋白质排异反应、老年人特殊体质。结论药品本身因素、药品使用因素、药品使用人群均关系到聚集性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聚集性不良反应,及时停用药物,高度重视,严密监测。
作者:纪芳;赵伍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患肢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通过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相对于其它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郝国强;邢壮杰;郑新;李润生;赵晖;邓芝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11年1月-12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身体评估和心理评估。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如饮食、运动、用药、床上大小便指导、手术方法、心理等方面;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拟定护理计划。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研究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的方法,采取舒适护理措施,不仅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而且还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克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因素,以及颈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3例,分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54例( A组),内膜无明显变化的49例为( B组)。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观察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A组收缩压( SBP)、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低于B组,P<0.05。 A组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塞的比例较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压、血脂、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颈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朱凤平;唐友云;黄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该院对比干预前、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估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实施干预前后2011年1-6月和2013年1-6月该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三类清洁手术出院病例,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评价干预前后各项数据以验证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下降为19.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0.0%上升为78.0%。结论该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用药水平,但也存在着选择抗菌药物不重视经济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监管。
作者:王儒强;赵同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肥大细胞( MC)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包括黏膜MC和结缔组织MC两个亚群。机体中MC不仅可作为效应细胞,也可作为免疫调节细胞起作用。它可通过MHC分子对抗原进行加工、递呈,也可产生化学因子募集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MC一方面通过直接接触或产生的TNF-α、蛋白酶类正向调节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分泌IL-10等分子负向调节免疫应答。
作者:陶象男;宋传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3例泌尿系结石患者78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93.98%,平均碎石时间(31.7±9.12)min,术后2~4周复查KUB检查,结石排净率达90.36%。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确切、安全、组织损伤小,具有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排净率高的优点,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种较佳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孝线;刘四平;杨兴照;马麒;杜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 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毕可琴;胡晓波;田华;宋增敏;周晋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序贯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193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10 d序贯疗法组( A组)99例,10 d三联疗法组( B组)94例。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包括方法因素、社会人口因素、年龄和体质因素、生活因素、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首先组间比较,序贯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三联疗法;其次,序贯法组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女性有效治疗HP的概率比男性高25%( HR 0.75,95%CI,0.56~0.74);(2)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治愈HP的几率低于文化程度高者(HR1.44,95%CI,1.21~1.71);(3)儿童患者(HR1.44,95%CI,1.23~1.68)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成年人26.2%;(4)即使患有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和幽门梗阻的患者,HP治愈率也高达82%(HR1.92,95%CI,1.48~2.32)和53%(HR1.53,95%CI,1.18~1.78)。结论通过组间、组内比较分析,序贯治疗方案实现了更高的根除率,且影响序贯法疗效的因素可控。
作者:鲁大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5%果糖注射液在预防无痛结肠镜术后低血糖反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观察5%果糖注射液对无痛结肠镜检查者术中、术后指尖血糖的影响,并对比两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输液前指尖血糖平均值为(4.83±0.55)mmol· L-1,与输液125 mL时(4.87±0.65)mmol· L-1及输液结束后10 min(4.89±0.76) mmol· L-1,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输液125 mL时及输液结束后10 min指尖血糖平均值与输液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中有17例(5.72%)于术后发生低血糖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4.68%)(P<0.05)。结论5%果糖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无痛结肠镜术后低血糖反应。
作者:刘佰纯;宋莹;魏丽娟;李俊安;陈鑫;王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超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为ST2,包括跨模型ST2(ST2L)和可溶性ST2(sST2)两种。 IL-33可以通过调节Th2介导的免疫应答,在诸多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IL-33在介导先天免疫反应调节中通过激活肥大细胞来发挥在RA中重要的作用。该文将近年来IL-33在RA动物模型、患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邱艳;赵凌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一次性吸痰管在双管喉罩置入时的应用,探讨其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取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吸痰管组和B组对照组,每组40例。抽净两组喉罩气囊内气体,A组把吸痰管插入双管喉罩的食道引流管内并与前端平齐,将喉罩插入到位后迅速把吸痰管置入食管。 B组在判断喉罩位置正确后再插入吸痰管。观察两组喉罩的置入时间、首次置入成功率、吸痰管插入食管的阻力及置入时间等。术毕拔除喉罩,观察喉罩上有无染血,记录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结果 A组吸痰管置入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A组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95%)高于B组(80%)(P<0.05)。两组在喉罩染血、术后咽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吸痰管能增加双管喉罩首次置入成功率,能缩短喉罩及吸痰管的置入时间,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家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2521例孕中期(15~20周+6天)孕妇进行游离雌三醇( uE3)、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甲胎蛋白( AFP)3项血清标志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检查,并分析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2521例孕妇中,高龄孕妇87例,高龄高风险孕妇16例,阳性率18.39%。适龄孕妇2434例,106例高风险,阳性率4.35%。两组高风险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5.93,P<0.00);高龄孕妇组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率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P<0.01;(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的孕妇122例,其中染色体异常4例(2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NTD),染色体异常率3.77%;随防低风险组2399例孕妇所生婴儿,未见上述三种疾病,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8.78,P<0.00)。结论(1)年龄对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提高;(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组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发生率。孕中期唐氏筛查法是预测高龄孕妇异常胎儿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雪蓉;伍亚玲;冯玉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水平、层黏连蛋白和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其中男71例,女37例,年龄37~71岁,平均55.6岁。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 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正常对照组67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37~62岁,平均46.8岁。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层黏连蛋白(LN),血氨(NH3)采用连续监测法,血小板参数用贝克曼库尔特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检测。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Child-Pugh分级间的NH3水平、黏连蛋白( LN)、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NH3、LN、MPV、PDW升高, PLT和PC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NH3、LN、MPV、PDW逐渐升高,PLT和PCT下降,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随着肝功能的下降,NH3与LN、PCT呈直线相关,与PLT、MPV、PDW无明确相关。结论联合观察血氨、层黏连蛋白与血小板指标变化对肝硬化合并肝癌无创伤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叶迎宾;刁淑梅;章健;黄秀香;赵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 SAS)、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及情绪词Stroop任务作为评定工具,对58例胃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治疗后SAS,SDS得分[(45.74±4.71)分,(55.03±5.30)分]较手术前降低[(52.09±5.72)分,(51.92±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6,P<0.000;t=3.824,P=0.001);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在手术后[(84.77±8.96)%]较手术前[(79.03±14.1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P=0.013)。结论手术治疗后患者情绪状态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手术后负性情绪仍较明显,需加强心理疏导。
作者:夏伦保;夏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CA)管壁运动的意义。方法选取30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常规二维超声观测CCA的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得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大速度(Vs)、切向大应变(Smax)及切向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及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测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VVI技术可用于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管壁运动的协调性,可以评估动脉的弹性状况。
作者:李保启;王金萍;许红强;伍宏兵;陈晓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血清C肽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与预测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10月十堰市郧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DR病变程度,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A组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组,B组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组, C组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与血清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三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 BMI)及收缩压( SBP)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血清生化指标比较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清C肽(SCP)水平三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CP进行组间分析表明,B组SCP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SCP水平低于A组,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R患者风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与DR存在正相关性(P<0.05),SCP与DR的发生有明显负相关性(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降低是DR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肽的水平,能有效预防及预测DR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彭宅权;纪宏改;王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