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芳;赵伍西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拟行扣眼法穿刺时,用血液透析留置针建立扣眼的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该院拟行扣眼法穿刺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观察组操作者用血透留置针穿刺并留置内瘘至更换钝针穿刺为止。比较两组建立扣眼的效果差异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建立扣眼成功率分别为对照组95.0%,观察组97.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建立一对扣眼平均耗时、扣眼钝针穿刺容易例次、钝针初始穿刺一月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留置针打折3例、凝血1例、留置针留置内瘘侧肢体轻度胀痛3例,对照组穿刺渗血48次。结论留置针建立扣眼的效率高于普通内瘘穿刺针,能缓减扣眼穿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的压力,有利于扣眼穿刺的持续开展,但对患者透析间期依从性有较高的要求。
作者:姚玉容;余秀峰;吴云霞;徐吉仙;伍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预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 PiCCO )监测指标的差异,探讨PiCCO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iCCO检测下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28d后根据预后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首次PiCCO的差异,探讨该指标与死亡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情好转,23例病情恶化死亡,分别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的CI、EVLWI、PVPI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TBVI、SVRI 差异不明显(P>0.05)。以患者转归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入院时 CI(R=0.509)、EVLWI (R=0.634)以及 PVPI(R=0.312)对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 PiCCO监测可评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CI、EWLWI、PVPI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孙风来;马耀;林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LPHP)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 HHR)治疗老年肱骨近端Ⅲ、Ⅳ部分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应用LPHP与HHR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各17例和12例。统计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HHR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优于LPHP组。 LPHP组术后并发症6例,HHR组1例。 HHR组在肩关节外展、外旋方面明显优于LPHP组(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近期HHR并发症明显少于LPHP,配合早期、规范的功能锻炼,HHR组病人肩关节总体功能恢复优于LPHP组。
作者:储曾飞;吕建军;江淮;邵松;许俊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013年4月1至2013年10月31日连续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采用动态血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LVH,n=38)与非肥厚组(NLVH,n=44)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分析其与LVMI、BMI 和血压的关系。结果 LVH 组血浆和肽素水平(1218.91±90.48)ng· L-1高于非肥厚组(1018.22±84.31)ng· 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表明,和肽素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和肽素与血压水平及左室肥厚程度呈正相关,可能是高血压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作者:程婧;何非;吴继雄;王晓晨;盛建龙;胡广全;许邦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甲状腺结节患者76例,均行病理检查,分析超声特征与病理良恶性的相关性。结果结节的形态、边界、回声、钙化、声晕及血流表现与病变的良恶性关系密切,术前超声对良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9%,对恶性结节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0%。结论超声图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吴晓晴;李国乔;周与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历程,产生及测定过程,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以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粮食、食用油、肉类、乳制品、果蔬、茶叶等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和检测中的局限性以及存在问题。
作者:张永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878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及其与组织学检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TBS进行分析,199例异常细胞学检查与活检组织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0例(4.7%)标准有鳞状上皮病变,3例(0.03%)有腺上皮病变,细胞的鳞状上皮病变与年龄大小呈正相关(r=0.105,P=0.036)。活检与细胞学检查阳性符合率高。结论成年女性应常规做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及时治疗。
作者:王红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总结经单边钉棒固定治疗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的经验。方法对30例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患者采取减压髓核摘除,行单边钉棒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3~12个月,复查X光片,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腰腿痛症状均已消失,无内固定松动、脱钉等现象发生,椎体愈合良好,复查动态X线片显示无明显椎体失稳。结论腰突症伴腰椎不稳症经单边钉棒固定治疗具有减少应力遮挡,有效促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飞;程筱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在该院诊治绝经妇女经阴道超声提示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92例,根据患者是否有相关症状分为症状组40例和无症状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无症状组患者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主要为子宫内膜息肉,为65.38%(34/52);症状组患者发生癌变的比例较高,为35.00%(14/40)。结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以子宫内膜息肉为主,宫腔镜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作为绝经妇女子宫内膜增厚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王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HPLC_PDA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查法。方法选用Thermo SCIENTIF-IC,AcclaimTM120,C18(5μm,4.6 mm ×250 mm)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1 nm(200~300 nm)。通过比对供试品与对照品HPLC色谱保留时间及其光谱图,对根痛平胶囊中是否非法添加松香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3批根痛平胶囊样品中3批未检出,2批次检出量低于2.795 mg· g-1,8批检出松香酸,含量高者达768.1 mg· g-1。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操作简单,可以用于根痛平胶囊中非法添加松香酸的定性定量检查。
作者:余俊;曹美婧;薛霞飞;陈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若病因持续存在就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迄今为止尚无治疗特效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多种中药的总黄酮成分对于化学损伤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的主要机制包括抗炎和保护肝细胞等,该文对中药黄酮类成分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总结,期望对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以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筛选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作者:高天宁;陈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环磷酰胺因诸多优点在风湿免疫疾病中应用广泛,风湿免疫疾病中重症、急进性或累及多系统都可使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风湿免疫疾病的活动,减少系统损害,减少激素的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活质量,故有必要对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范围、剂量及毒副作用预防等进行规范及探讨。
作者:张永文;张晓立;沈思钰;蔡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2521例孕中期(15~20周+6天)孕妇进行游离雌三醇( uE3)、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 )、甲胎蛋白( AFP)3项血清标志物指标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于孕16~22周行羊膜腔穿刺进行胎儿羊水检查,并分析唐氏筛查法在高龄孕妇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2521例孕妇中,高龄孕妇87例,高龄高风险孕妇16例,阳性率18.39%。适龄孕妇2434例,106例高风险,阳性率4.35%。两组高风险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35.93,P<0.00);高龄孕妇组唐氏综合征、18-三体、NTD高风险率均显著高于适龄孕妇组,P<0.01;(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的孕妇122例,其中染色体异常4例(2例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NTD),染色体异常率3.77%;随防低风险组2399例孕妇所生婴儿,未见上述三种疾病,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8.78,P<0.00)。结论(1)年龄对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有很大影响,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唐氏筛查高风险阳性率提高;(2)唐氏筛查法提示高风险组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组的发生率。孕中期唐氏筛查法是预测高龄孕妇异常胎儿的有效方法。
作者:袁雪蓉;伍亚玲;冯玉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术(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11年1月-12月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入院后给予身体评估和心理评估。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如饮食、运动、用药、床上大小便指导、手术方法、心理等方面;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根据患者个体特点,责任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拟定护理计划。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64例患者中研究组舒适度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有效的方法,采取舒适护理措施,不仅使患者尽快康复回归社会,而且还有效的提高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克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延长油田职工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长油田20岁及以上的在职职工和退休工人共716名,旨在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为21.79%,其中男性MS患病率为20.78%,女性MS患病率为24.02%。另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段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以50岁及以上者更为显著,且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与地区、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相关,延长油田职工中,在女性和肥胖者中MS的患病率更高。
作者:杨彩彩;张永莉;张逢;樊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房颤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该院心脏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 NYHAII-IV)患者33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房颤动( AF)将其分为AF组与非AF组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共发生房颤85例(25.76%)为AF组,其余245例未发生房颤者则为非AF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重度心衰( III+IV级别)、年龄、糖尿病、左室肥厚、左房直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安体舒通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ACEI、洋地黄、血钠、血氯为房颤发生的保护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度心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直径则为AF发生的危险因素;ACEI为心力衰竭患者初发AF的独立保护因素,其能降低AF的发生。
作者:储红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复发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54例在我科经手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入选患者均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平均随访27.2个月,以肿瘤复发或转移作为终点事件,通过单因素及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48例患者获得随访截至至今,3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4.1%。10例患者死亡,27例复发或转移,肝内复发21例,4例肝内复发伴肺转移,1例脑转移,1例骨转移,术后总体(overall survival,OS)生存时间为5~71个月,中位OS时间为30个月,1、3年总体生存率为97.2%、82.1%;无瘤(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生存时间为2~73个月,中位DFS时间为24个月,1、3年无瘤生存时间为70.2%、54.2%。将19项因素分别纳入单因素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是影响小肝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小肝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较好,无瘤生存时间受门脉癌栓,肿瘤直径超过3 cm,肿瘤多发,术中输血超过600 mL等因素影响。
作者:苏瑛;龚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与环孢素所致肝毒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5例肾移植术后以环孢素为主治疗的患者,每隔7 d于早晨测定服药前5 min及服药后2 h的环孢素血药浓度C0、C2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连续采集服药3个月内的数据。结果12例患者发生环孢素致肝功能损害(占34.3%);肝功能损害患者的C0平均为(339.9±118.1)μg· L-1,与肝功能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2平均为(1382.8±517.4)μg· L-1,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血药浓度C2与ALT、TBIL、TBA存在高度正相关(r=0.9897、r=0.9965、r=0.9878)。结论环孢素的肝毒性与血药浓度C2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C2可以作为临床上调整环孢素剂量的一个常规指标。
作者:刘颖;谭波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予患肢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结果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通过动脉介入治疗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相对于其它方式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作者:郝国强;邢壮杰;郑新;李润生;赵晖;邓芝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优选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炮姜中新生成分姜酮的含量,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 ×2.1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乙醇浓度、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姜酮的含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倍数与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分析姜酮的佳超声提取工艺为:80%乙醇,10倍量,提取1次,提取时间4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为炮姜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黄玉霞;夏伦祝;高家荣;汪永忠;李亚茹;李钰馨;韩燕全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