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前房注入不同物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吴敏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滤过空气, 裸眼视力, 前房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或平衡盐溶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6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的为观察组25例(32眼),注入平衡盐溶液的为对照组25例(32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1)术后3、5d,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均集中在≥0.6。(2)术后1、3、5d,观察组的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1、3、5d,观察组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4)术后1d时观察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有利于前房形成与维持、视力的恢复、前房深度的加深与维持眼压的正常水平,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特异性IgE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特异性IgE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3例在鼻内镜下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血清学、影像学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术前IgE阴性组患者手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VAS评分的降低差值高于IgE阳性组患者(P<0.05);术前IgE阴性且不伴鼻息肉患者的术后CT、VAS、SNOT-20、SF-36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IgE阳性伴鼻息肉患者(P<0.05);未愈组血清IgE和SIg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痊愈组的阳性率(P<0.05)。结论特异性IgE水平增高往往提示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疗效不佳,而且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影响更大。

    作者:陶维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的研究进展

    血管高信号征(FVH)定义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上大脑半球沿脑沟或脑表面分布的点状、线状或管状的高强度信号。FVH主要出现于急性脑卒中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中,其与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显著相关。FVH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狭窄或闭塞血管远端侧支血管内的缓慢、紊乱的血流,而非血管内血栓形成。FVH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不仅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而且可预测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从而对于评估其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该文总结了FVH的定义、发生率、常见部位、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

    作者:张卫;朱幼玲;朱双根;翟登月;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高危早产儿,并随机分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组(n=40)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n=40),干预组的新生儿接受神经发育疗法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家庭常规干预,评价结果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及两组患儿12个月中脑瘫儿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PDI和MDI评分在矫正年龄3、6、9、12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干预组在12个月中脑瘫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早产儿的运动和感知能力,对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作者:陈小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儿童血源性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12年住院患儿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血源性感染患儿的临床诊治与流行病学特征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导致血源性感染的663株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结果6333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63株,阳性率10.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4株占60.9%,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杆菌253株占38.2%,主要包括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等;真菌6株占0.9%。药敏试验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90%以上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未发现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儿童血液感染患者菌种较复杂,革兰阳性球菌是引起菌血症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提示检出菌株耐药性较强,因此需要根据血液感染细菌的分布特性和耐药性,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血源性感染患儿。

    作者:刘红娟;张良祺;查巍;程邦宁;鲁显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 随访。结果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卫虹;黄向阳;袁奇;杨冬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幽门螺杆菌(Hp )是人类医学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直接病因,临床上证实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目前国内外对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确定Hp为I类致癌因子。Hp之所以对人体消化道造成重大危害,是因为它可以产生很多附带的毒性因子[2]。Hp对人类有很强的依附性,如果任由Hp在人类胃部黏膜感染不予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引起胃炎、溃疡病甚至胃癌,Hp感染几乎总是与炎症有关,其通过直接侵袭和细胞毒素及代谢酶等多因素造成胃黏膜炎性反应。研究者经过广泛深入地研究,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做一探讨。

    作者:杨宗澄;李思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保心康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保心康(BXK)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na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ECG)改变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测定心肌含水量以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心肌缺血模型组比较, BXK(18、36 mg·kg-1)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LD,LDH和CPK含量。BXK(18、36 mg·kg-1)能够不同程度减少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结论保心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芬芳;李维祖;张骏艳;戴文杰;朱瑞明;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参味合剂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建立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五味子、麦冬、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5μm,250 mm ×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58∶42);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在TLC色谱中检出五味子、麦冬和甘草,阴性对照无干扰;五味子醇甲进样量在0.3012~3.0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5%,RSD=1.05%(n=6)。结论所建立TLC鉴别方法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参味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管敏;王淼;达庆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前房注入不同物质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患者中应用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或平衡盐溶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6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的为观察组25例(32眼),注入平衡盐溶液的为对照组25例(32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前房深度、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1)术后3、5d,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的裸眼视力均集中在≥0.6。(2)术后1、3、5d,观察组的前房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3)术后1、3、5d,观察组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4)术后1d时观察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毕前房注入滤过空气,有利于前房形成与维持、视力的恢复、前房深度的加深与维持眼压的正常水平,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减小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1)及葛根素和小檗碱混合物(100 mg·kg-1+50 mg·kg-1、100 mg·kg-1+100 mg ·kg-1、100 mg·kg-1+200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葛根素的浓度,DAS ver1.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合用小檗碱前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05)、(0.59±0.03)、(0.67±0.02)、(0.73±0.03)mg·L-1;AUC0~∞分别为(4.90±2.91)、(4.63±2.11)、(3.42±2.44)、(6.18±2.57)mg·L-1·h-1;CL 分别为(26.92±16.24)、(25.94±13.36)、(44.58±30.36)、(18.82±8.47)L·h-1·kg-1。结论高剂量小檗碱可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作者:吴恒;陈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服毒自杀病人175例救治后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该科收治的175例服毒自杀患者(观察A组)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对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另选取68例服毒自杀患者作为观察B组,仅采取一般救治和心理护理,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次服毒自杀率。结果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悲观失望、恐惧、自卑、意志消沉及孤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服毒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关心、爱护患者,肯定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让患者意识到服毒自杀的后果的严重性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随访1年期间,观察A组随访1年期间21例(12.00%)再次服毒自杀,观察B组18例(26.47%)再次服毒自杀,观察A组再次服毒自杀率明显低于观察B组(P<0.05)。结论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临床上可因人而异的采用护理对策,不仅可取得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而且可降低再次服毒自杀率。

    作者:陈彦侠;孔云;郏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氨酚美沙糖浆中盐酸甲基麻黄碱、愈创甘油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氨酚美沙糖浆中盐酸甲基麻黄碱、愈创甘油醚、氢溴酸右美沙芬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16 nm。结果盐酸甲基麻黄碱、愈创甘油醚、氢溴酸右美沙芬分别在0.1412~1.412、0.605~6.05、0.1568~1.5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6、0.9998、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5%、98.69%、99.68%,RSD 分别为2.24%、1.85%、2.03%(n=9)。结论该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为复方氨酚美沙糖浆的质量控制提供定量评价方法。

    作者:赵惠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治疗。结果22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上分三型:囊肿型8例(8/22),囊肿伴结节型12例(12/22),实体型2例(2/22)。18例(18/22)肿瘤全切,3例(3/22)肿瘤次全切,1例(1/22)大部切除。肿瘤囊性部分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瘤结节及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14例,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14例。增强扫描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及结节,部分强化或完全强化。囊壁明显强化20例,轻度强化2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属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汪兰;周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的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TURP和瑞士EMS公司第四代弹道超声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18例资料。分析其清石率、膀胱穿孔、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严重出血、全身感染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清石率达100%。手术中无膀胱穿孔、TU RS和全身感染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凝块填塞膀胱。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结石复发。IPSS、QOL、Qmax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涂和平;汪开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肘关节撞击症关节镜微创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技术在治疗肘关节撞击症的有效性。方法2010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该科收住的68例采用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撞击症患者,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并采用Mayo评分表对肘关节撞击症术前与术后功能进行评价,观察肘关节撞击症解除情况。结果68例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通过术后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肘关节肿痛症状消失,肘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善,运动及生活功能显著提高。结论肘关节撞击症行关节镜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靠,可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肘关节撞击症公认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汪超;徐斌;徐洪港;涂俊;王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4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激光组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激光组共发现74眼患DR,药物组共发现72眼。药物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激光组采用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患眼的视力及眼底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并记录患眼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时间。结果激光组患者有67.57%的患眼视力提高,药物组有52.78%,激光组显著高与药物组;激光组13.51%患眼视力出现下降,明显低于药物组的29.17%;激光组有72.97%的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消退,明显高于药物组的56.94%;激光组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时间相比于药物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改善和维持患者视力、促进新生血管的消退以及加速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凯;孙铁节;范茂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安庆市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的人群和季节性特点

    目的:了解安庆市不同人群和季节中螨诱发变应性鼻炎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2月就诊的992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记录点刺结果;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结果在不同季节中,秋季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春季(χ2=21.63,P<0.01)、夏季(χ2=18.25,P<0.01)和冬季(χ2=6.93,P<0.01),而夏季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春季(χ2=137.13,P<0.01)、秋季(χ2=64.24,P<0.01)以及冬季(χ2=284.90,P<0.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人群中,少年、青年分别和童年(χ2=4.32,P<0.05;χ2=3.89,P<0.05)、中老年(χ2=24.01,P<0.001;χ2=27.57, P<0.001)相比,尘螨阳性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青年螨过敏性鼻炎比例分别和童年(χ2=284.94,P<0.01)、少年(χ2=94.16,P<0.01)以及中老年人(χ2=62.24,P<0.0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秋季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高的季节,但夏季为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少年和青年是螨致敏过敏性鼻炎的危险人群,青年人群的螨过敏性鼻炎比例高。

    作者:王保霞;梁素青;何凤;田华;王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7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不同性别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特发性膜性肾病7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性别及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男女两组比较,两组在年龄(P=0.000)、病程(P=0.016)、水肿(P=0.000)、镜下血尿发病率(P=0.000)、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P=0.00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在女性稍高于男性(P=0.0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均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两组在小血管病变、病理分期构成比方面有差异(分别P=0.001,P=0.000)。按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的年龄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血压、浮肿及镜下血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肾功能正常组的总胆固醇(P=0.020)及血白蛋白(P=0.000)稍高于肾功能下降组;小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00)。年龄、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男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更多见,其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女性更高,但肾小球率过滤并不低于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年龄、血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玉静;柴华旗;沙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对其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对其复发率与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放疗组和常规放疗组,每组各52例。立体定向放疗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进行治疗,常规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照射进行治疗。患者随访3年,死亡病例依据死亡原因纳入统计。统计患者的近期疗效与放疗后1、2、3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立体定向放疗组获得了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较低的进展(PD)率。立体定向放疗组的有效率(80.77%)与放疗后常规放疗组(51.92%)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立体定向放疗组患者1、2、3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与同时间段的常规放疗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可以获得较好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的控制了复发与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庞晓琳;马燕;刘灵慧;郑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