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虹;黄向阳;袁奇;杨冬妹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创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该科使用VSD治疗36例慢性创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VSD安全简便,对慢性创面能促进伤口清洁、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缩小,控制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攀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幽门螺杆菌(Hp )是人类医学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是导致慢性胃炎的直接病因,临床上证实其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目前国内外对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确定Hp为I类致癌因子。Hp之所以对人体消化道造成重大危害,是因为它可以产生很多附带的毒性因子[2]。Hp对人类有很强的依附性,如果任由Hp在人类胃部黏膜感染不予治疗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引起胃炎、溃疡病甚至胃癌,Hp感染几乎总是与炎症有关,其通过直接侵袭和细胞毒素及代谢酶等多因素造成胃黏膜炎性反应。研究者经过广泛深入地研究,发现Hp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胃癌的发病机制做一探讨。
作者:杨宗澄;李思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保心康(BXK)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na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ECG)改变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测定心肌含水量以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心肌缺血模型组比较, BXK(18、36 mg·kg-1)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LD,LDH和CPK含量。BXK(18、36 mg·kg-1)能够不同程度减少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结论保心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芬芳;李维祖;张骏艳;戴文杰;朱瑞明;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改良局部护理在蛇咬伤救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4月-2012年10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52例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救护措施,治疗组为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局部针刺排毒。观察两组间局部症状恢复、临床疗效和留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肢肿胀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92.3%,对照组为76.9%;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留院时间则分别为(4.5±1.8)d和(7.1±2.3)d;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局部伤口护理在蛇咬伤急救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莲;邢翠萍;朱冬梅;丁霞;王九菊;程荣;傅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针对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月对该院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900例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干预前437例(对照组),干预后463例(观察组),比较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以评价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于干预前、后各抽取100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干预措施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共发生切口感染16例,切口疝3例,出血2例,发生率为4.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3.2±2.6)d,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态度、操作技术、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措施六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是一种投入少,实用性强,效果好的护理方式,不仅可提高其预后,同时可提升患者满意度,对创建优质品牌医疗服务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李清新;黄庆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准备方法对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米索前列醇与联合雌激素准备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疼痛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作为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准备方法,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米索前列醇,宫颈软化效果较好且药物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巧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11例儿童发病前均系健康儿童;突发起病,分别以毒血症状(1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0例)、脓毒性休克(5例)、坏死性肺炎(3例)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迅速。药敏显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红霉素100%耐药,对克林霉素90.1%耐药。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在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皮肤软组织感染多见,出现坏死性肺炎预后欠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陈雨青;金丹群;卢松建;刘红娟;张健;傅燕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IgE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3例在鼻内镜下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血清学、影像学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术前IgE阴性组患者手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VAS评分的降低差值高于IgE阳性组患者(P<0.05);术前IgE阴性且不伴鼻息肉患者的术后CT、VAS、SNOT-20、SF-36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IgE阳性伴鼻息肉患者(P<0.05);未愈组血清IgE和SIg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痊愈组的阳性率(P<0.05)。结论特异性IgE水平增高往往提示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疗效不佳,而且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影响更大。
作者:陶维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对照研究不同性别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差异,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功能下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特发性膜性肾病7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性别及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分别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男女两组比较,两组在年龄(P=0.000)、病程(P=0.016)、水肿(P=0.000)、镜下血尿发病率(P=0.000)、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P=0.000)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在女性稍高于男性(P=0.000),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比较均为男性组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两组在小血管病变、病理分期构成比方面有差异(分别P=0.001,P=0.000)。按是否合并肾功能下降分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的年龄高于肾功能正常组,高血压、浮肿及镜下血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肾功能正常组的总胆固醇(P=0.020)及血白蛋白(P=0.000)稍高于肾功能下降组;小血管病变及肾小球硬化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均P=0.000)。年龄、血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肾功能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男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更多见,其血尿素氮和肌酐较女性更高,但肾小球率过滤并不低于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年龄、血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升高是肾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玉静;柴华旗;沙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加三乙胺0.85 mL,用磷酸调pH至2.5)(150∶85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门冬氨酸在进样量为2.06~12.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徐三能;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前1 h使用)、晚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中使用)和对照组(30例,不使用)。统计分析患者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与总红细胞丢失量。结果(1)对照组(96.3±21.7)mL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多于早期组(45.9±9.7)mL、晚期组(46.2±9.5)mL,Ps<0.01;早期组的显性失血量与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组(140.6±21.1)mL、晚期组(216.7±48.6)mL的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35.1±60.3)mL,Ps<0.01;早期组的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3)早期组(236.7±42.4)mL、晚期组(344.0±51.5)mL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92.8±65.1)mL,Ps<0.01;早期组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结论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术前1h使用比术中使用更能明显减少隐性失血量。
作者:甘伟伟;刘斌;谢贵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TURP和瑞士EMS公司第四代弹道超声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18例资料。分析其清石率、膀胱穿孔、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严重出血、全身感染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清石率达100%。手术中无膀胱穿孔、TU RS和全身感染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凝块填塞膀胱。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结石复发。IPSS、QOL、Qmax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涂和平;汪开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气管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麻醉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6月-2013年12月,开腹手术60例胆石症患者,气管内全麻(全麻组)30例,硬膜外麻醉(硬膜外组)30例两组均予术后采用镇痛泵,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后12、24、48 h,视觉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给予的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咽痛,呼吸道感染)等情况。结果两组相比较,硬膜外组术后12、24、48 h,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而全麻组术后,咽痛、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从护理学角度认为,胆石症患者手术时选用硬膜麻醉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呼吸道感染、咽痛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减轻护士工作量。
作者:易云侠;凌梅;司先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 随访。结果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卫虹;黄向阳;袁奇;杨冬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fQRS被视为心肌瘢痕的标记,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肌动作电位的缓慢和不均一。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e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化离散,被公认为反映跨室壁离散度的诊断性指标。缺血性J波是由心肌缺血损伤导致的瞬时外向钾离子流(Ito)增强引起。上述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高危预警指标。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黄飞燕;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的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共55例,其中38例行输卵管开窗术,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8例异位妊娠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转行开腹式手术,术中出血量(180±25.67)mL;手术平均花费时间为(51±1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12.7±2.5)h;用抗生素时间为(3.1±1.6)d;术后5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36例输卵管恢复通畅,住院时间为(3.64±0.93)d。结论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开窗术,不仅创伤小,同时还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晶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该院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90例。根据相关资料,对可能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与体重、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四因素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吸烟、手术时机和Gissane角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anders骨折分型、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三因素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效果的危险因素主要有Sanders骨折分型、跟骨关节面塌陷程度和Bohler角,它们可作为判断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德;吴胜祥;李环如;郭思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150 mg·m-290 min静滴D1;雷替曲塞3 mg·m-215 min静滴D1;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23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远期疗效,其中22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54%,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95%CI:3.8~6.2月)。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性呕吐、血小板减少、迟发性腹泻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谢晓素;顾康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1)及葛根素和小檗碱混合物(100 mg·kg-1+50 mg·kg-1、100 mg·kg-1+100 mg ·kg-1、100 mg·kg-1+200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葛根素的浓度,DAS ver1.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合用小檗碱前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05)、(0.59±0.03)、(0.67±0.02)、(0.73±0.03)mg·L-1;AUC0~∞分别为(4.90±2.91)、(4.63±2.11)、(3.42±2.44)、(6.18±2.57)mg·L-1·h-1;CL 分别为(26.92±16.24)、(25.94±13.36)、(44.58±30.36)、(18.82±8.47)L·h-1·kg-1。结论高剂量小檗碱可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作者:吴恒;陈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