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花
目的:探讨联合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期间,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的148例患者,检测胸腔积液中的CEA及ADA含量,并加以ROC分析。结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向上,ADA和CEA两种指标/方法,灵敏度分别为0.857和0.976,特异度均为1.000,诊断阈值分别为18 U·L-1和2.8μg·L-1,两种方法经配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胸水CEA及ADA对于鉴别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小伟;王飞;聂森;沈晓霞;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1)及葛根素和小檗碱混合物(100 mg·kg-1+50 mg·kg-1、100 mg·kg-1+100 mg ·kg-1、100 mg·kg-1+200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葛根素的浓度,DAS ver1.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合用小檗碱前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05)、(0.59±0.03)、(0.67±0.02)、(0.73±0.03)mg·L-1;AUC0~∞分别为(4.90±2.91)、(4.63±2.11)、(3.42±2.44)、(6.18±2.57)mg·L-1·h-1;CL 分别为(26.92±16.24)、(25.94±13.36)、(44.58±30.36)、(18.82±8.47)L·h-1·kg-1。结论高剂量小檗碱可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作者:吴恒;陈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为初产妇巨大儿的恰当处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初产妇分娩的251例出生体重≥4000 g的新生儿(初产妇巨大儿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初产妇分娩正常体重(2500~3999 g)的新生儿(初产妇正常体重儿组)比较。结果初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腹围、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会阴撕裂伤、肩难产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初产妇正常体重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显著增加了母儿并发症,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产前正确预测巨大儿,选择安全恰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和降低母儿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程冉;程义玲;谢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特征,了解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1例大肠癌组织及66例正常大肠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比较大肠癌组织中不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12例(18.2%),大肠癌组织中阳性46例(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部位、远端转移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HER-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及评价预后的标志。
作者:韦滟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30例患者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果30例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22.5±39.4)、(331.4±49.8)ng· L-1,另外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18.1±32.4)、(371.7±26.3)ng·L-1,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率平均值分别为21.18%和1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疗效有关,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程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r=0.750,P<0.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好。
作者:朱磊林;陈健;王刚;李世伟;孙玉蓓;季楚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药学服务计划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发作的次数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是每月(1.3±0.7)次,对照组为每月(3.2±1.4)次,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值分别为(2.55±0.77)L、(1.94±0.71) L、(78.57±12.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计划减少了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孙冬生;孔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CPT-11)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缓解后再进展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方案为伊立替康150 mg·m-290 min静滴D1;雷替曲塞3 mg·m-215 min静滴D1;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23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远期疗效,其中22例患者均可评价近期疗效,有效率为54.54%,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95%CI:3.8~6.2月)。常见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性呕吐、血小板减少、迟发性腹泻等。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胃癌二线治疗中有一定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谢晓素;顾康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在百草枯中毒胸部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口服百草枯中毒致胸部损害的CT资料。结果5例患者首次CT检查4例表现为肺内斑点状、斑片状、线条状密度增高影,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胸部未见明显异常。5例首次CT复查肺部病变和胸腔积液同时吸收1例,仅肺部病变吸收1例;1例首次CT检查胸部未见明显异常者出现肺部病变和胸腔积液;2例肺部病变范围增大;1例胸腔积液增多。4例第2次复查2例肺部病变和胸腔积液增多。3例第3次复查胸部病变基本吸收。结论 CT对百草枯中毒后胸部损害的评估、治疗和判断疗效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作者:周长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24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激光组两组,每组各62例,其中,激光组共发现74眼患DR,药物组共发现72眼。药物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软胶囊口服进行治疗,激光组采用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对患眼的视力及眼底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并记录患眼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时间。结果激光组患者有67.57%的患眼视力提高,药物组有52.78%,激光组显著高与药物组;激光组13.51%患眼视力出现下降,明显低于药物组的29.17%;激光组有72.97%的患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消退,明显高于药物组的56.94%;激光组出血、水肿及渗出的吸收时间相比于药物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改善和维持患者视力、促进新生血管的消退以及加速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的吸收、恢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王凯;孙铁节;范茂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保心康(BXK)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Rona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大鼠心电图(ECG)改变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测定心肌含水量以及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心肌缺血模型组比较, BXK(18、36 mg·kg-1)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明显提高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LD,LDH和CPK含量。BXK(18、36 mg·kg-1)能够不同程度减少心肌含水量及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结论保心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芬芳;李维祖;张骏艳;戴文杰;朱瑞明;尹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IgE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3例在鼻内镜下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血清学、影像学检查以及问卷调查。结果术前IgE阴性组患者手术后症状和生活质量VAS评分的降低差值高于IgE阳性组患者(P<0.05);术前IgE阴性且不伴鼻息肉患者的术后CT、VAS、SNOT-20、SF-36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IgE阳性伴鼻息肉患者(P<0.05);未愈组血清IgE和SIgE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痊愈组的阳性率(P<0.05)。结论特异性IgE水平增高往往提示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术后疗效不佳,而且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影响更大。
作者:陶维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甲状腺激素及肝酶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7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5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及肝酶。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两组FT3、FT4水平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分组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术后早期可抑制异位妊娠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影响幅度小,恢复快,对甲状腺激素和肝酶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乐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的心理状态,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分析该科收治的175例服毒自杀患者(观察A组)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对其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另选取68例服毒自杀患者作为观察B组,仅采取一般救治和心理护理,随访两组患者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次服毒自杀率。结果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悲观失望、恐惧、自卑、意志消沉及孤独。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护理人员应先了解患者服毒原因,进行心理疏导,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关心、爱护患者,肯定患者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让患者意识到服毒自杀的后果的严重性等。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随访1年期间,观察A组随访1年期间21例(12.00%)再次服毒自杀,观察B组18例(26.47%)再次服毒自杀,观察A组再次服毒自杀率明显低于观察B组(P<0.05)。结论服毒自杀患者救治后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临床上可因人而异的采用护理对策,不仅可取得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而且可降低再次服毒自杀率。
作者:陈彦侠;孔云;郏云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11例儿童发病前均系健康儿童;突发起病,分别以毒血症状(1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0例)、脓毒性休克(5例)、坏死性肺炎(3例)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迅速。药敏显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红霉素100%耐药,对克林霉素90.1%耐药。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在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皮肤软组织感染多见,出现坏死性肺炎预后欠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陈雨青;金丹群;卢松建;刘红娟;张健;傅燕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异烟肼片一致性检验模型快检方法。方法收集异烟肼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OPUS 软件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采用三台仪器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用其它厂家生产的异烟肼片进行验证。结果模型通过仪器交叉验证,也能区分出其它厂生产的异烟肼,利用该一致性检验模型能无损伤、快速、准确地判断异烟肼片的真伪。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有效,能作为异烟肼片真伪鉴别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年龄≥70岁。检测入选病例Hcy水平、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叶酸、维生素B12、血肌酐等指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各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比较。结果HbA1c、LDL-C、Hcy、FA、VitB12及收缩压均为糖尿病合并MCI的危险因素(P<0.05),2型糖尿病患者重度高Hcy血症组MCI发病率较中度及轻度高Hcy血症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升高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Hcy血症将会增加MCI的发病率。
作者:周广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准备方法对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绝经后妇女6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米索前列醇与联合雌激素准备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疼痛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作为宫内节育器取出术的准备方法,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米索前列醇,宫颈软化效果较好且药物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巧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对结直肠无蒂息肉行电切术以及套扎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4例患结直肠无蒂息肉病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对照组采取的是内镜电切术,而观察组采取的是内镜套扎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病理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套扎手术成功率为88.9%,对照组患者的成电切功率为94.7%。所选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关键在于术前对息肉良恶性的判断是否准确。
作者:梁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无负压自然引流组(观察组,31例)和持续负压吸引组(对照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液引流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不适症状、胃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胃液引流量、不适症状和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75±1.03)、(3.02±0.71)、(14±5.62)d,均低于对照组的(3.89±1.01)、(4.45±0.65)、(18±5.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负压引流方式相较于持续负压引流方式,具有缩短患者胃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势,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丽萍;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加三乙胺0.85 mL,用磷酸调pH至2.5)(150∶85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门冬氨酸在进样量为2.06~12.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徐三能;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