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诊的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8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结果:通过阴道镜活检292例,确诊192例慢性宫颈炎,5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6例CINⅢ,2例宫颈癌,7例宫颈尖锐湿疣.宫颈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9.5%、96.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孟宇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估分别将腹腔镜器械、传统手术法运用于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当中的疗效情况.方法:在掌握临床病学各项资料的条件下,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患卵巢癌而需施行开腹式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患者45例,将入选患者划分成观察组、参照组,观察组24例开展腹腔镜器械辅助下的手术法,参照组21例开展传统手术法,评比两种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结束肿瘤细胞减灭手术.观察组患者腹部术口长度、术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清扫淋巴数量、住院天数等情况优越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比对没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口恢复较为良好,未见二期缝合病例;参照组有3例二期缝合者;两组都没出现显著的术后不良症状.结论: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开腹式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中投入使用腹腔镜器械,既可取得更好疗效,又可减少手术创伤度,有助增强预后质量.
作者:高伟超;李佳;刘侠;王志芳;郭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为单体输液泵、静注泵,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采用德国贝朗中央输液治疗管理系统.比较两组输液差错率、平均输液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结果:对照组输液差错率以及平均输液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显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疲惫感,降低护理高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21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8例.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的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观察组,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治疗结果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在各型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房性早搏24例(22.2%),室性早搏36例(33.3%),室性心动过快6例(5.5%),房颤12例(11%),束支传导阻滞9例(8.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6例(14.8%),窦房传导阻滞3例(2.7%).观察组房性早搏4例(3.7%),室性早搏14例(12.9%),室性心动过快0例(0%),房颤5例(5.5%),束支传导阻滞3例(2.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4.6%),窦房传导阻滞1例(0.9%).观察组的总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作者:王松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通过胃镜联合腹腔镜的手术方式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就治的早期胃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100人,针对患者手术中各项临床数据(患者住院、手术、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以及手术伤口的长度、手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伤口发炎感染率、泌尿感染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中各项临床数据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1±1.2)d、手术时间(1.6±0.9)h、拔除尿管所需时间(3.6±0.9)d以及手术伤口的长度(7.1±0.3)cm、手术中总出血量(49.3±6.9)mL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较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早期胃癌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临床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陈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利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35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X射线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X射线片及植骨融合及内植物情况.结果: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症状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99,P=0.03),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肌张力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04,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患者皮肤的感觉明显好转,在随访24个月的过程中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明显减轻,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重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月的本科用超声波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54例,并跟踪随访1、2、3年的生存率.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治愈11例(20.4%),部分缓解15例(27.8%),稳定16例(32%),进展12例(22.2%).总有效率为87.8%.54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皮肤烧伤及肿瘤种植等严重的并发症但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24例,发热头痛5例,出现尿血及寒战1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2%、6438%、55.6%.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易操作、创伤小副反应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姜立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H2S)中毒肺部损伤的分期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H2S中毒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轻度14例(46.67%),其中4例影像学正常,10例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稍增粗,其中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中度10例(33.33%),主要表现为两肺下叶磨玻璃影,其中6例出现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4例有斑片状实变影,3例有间质改变,3例有少量胸腔积液.重度6例(20.00%),5例表现为中央型肺水肿,1例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治疗4~8d后进行复查,患者病灶明显吸收,轻度患者基本痊愈,重度患者吸收较缓慢.结论:了解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肺损伤影像学表现,可对肺损伤程度作出评估,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焦晓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硬化(2.65±0.24)分、斑块(2.84±0.32)分、狭窄(2.45±0.1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足背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腘动脉斑块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股浅动脉硬化诊断正确率为100.00%,其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00%、90.00%、5.00%、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曾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95颗患牙,108个根管),将上述患者、患牙、根管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显微镜联合超声工作器械再治疗,统计治疗成功率.结果:95颗患牙中,82颗完成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6.32%;108个根管中,实现再通的有95个,成功率为87.96%.其中,上颌前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为94.11%,明显高于下颌前磨牙、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超声技术技术,可提高根管在治疗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填充物脱落.
作者:刘红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LVIS支架不同释放法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压缩式LVIS支架治疗,B组接受灯笼式LVIS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动脉瘤栓塞程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A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B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两组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不同释放法LVIS支架治疗,效果相差较小,但灯笼式LVIS支架治疗相对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陈旭;詹健;张永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分别利用关节镜以及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关节镜共检出36例,总检出率为72%;核磁共振共检出46例,总检出率为92%(P<0.05).关节镜漏诊14例,漏诊率为28%;核磁共振漏诊4例,漏诊率为8%(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能够清晰膝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状态,计算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度,依据诊断准确与否,将观察组分为诊断准确组及漏诊组,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观察组坏死性Q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T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组与漏诊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准确率为61.9%(39/63),敏感度为55.6%(35/63),特异度为80.0%(4/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与准确率较低,加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诊断中较易发生漏诊.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方法在临床中具有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53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超声引导穿刺方式实现治疗,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结果:在所有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治愈,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但是其中有8例患者共治疗4次,7例患者共治疗3次,38例患者仅治疗1次.因此,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而言,运用超声引导穿刺方式实现介入性治疗,它在治疗中具有较小的痛苦,有着较快的见效速度,本研究中未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喜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结肠支架在结肠恶性梗阻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分析该院18例结肠癌性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在24h内解除梗阻.患者Alb、Hb获得明显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术前可实施充分有效的肠道准备.患者可顺利接受Ⅰ期切除吻合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见肠道清洁,切口均可达到一期吻合标准.术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支架置入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肠道条件.对后期Ⅰ期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徐培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为介入治疗新革命的药物洗脱球囊拥有其特殊适应症,具有防止再狭窄、抑制平滑肌增生、改善血管供血系统、为再治疗提供可能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介入治疗.
作者:林森;尚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讨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86例肺炎疾病患儿,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69.8%,差异显著(P<0.05);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使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患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喉罩组、气管组、面罩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三组患儿的在术中咳嗽、肢体运动情况以及各个时间段麻醉前T1、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T2、灌洗时T3的MAP、HR及SpO2数值的变化.结果:喉罩组患儿在术中的咳嗽次数,肢体运动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气管组和面罩组肺泡灌洗液的回收率均高于面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的MAP、HR在T1、T2、T3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组和面罩组均高于喉罩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喉罩组较麻醉前高,而气管组和面罩组均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放置简便,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患儿的刺激小.
作者:范新莉;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