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于老年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高俊峰;张齐武

关键词:无创机械通气, 雾化吸入, 老年,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压缩空气式雾化器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讨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86例肺炎疾病患儿,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69.8%,差异显著(P<0.05);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使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者9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11%.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全部消除.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宫颈LEEP刀和超声聚焦刀在宫颈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宫颈LEEP刀与超声聚焦刀在宫颈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宫颈炎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LEEP刀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组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阴道流液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46/48)和89.58%(43/48)(P>0.05);观察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聚焦刀和LEEP刀治疗宫颈炎的疗效相当,但超声聚焦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作者:李小华;罗中华;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长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临床资料来自126例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年以上,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有61例,病灶基本消失有3例,病灶缩小明显有52例,无变化只有10例.症状加重迹象在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与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切的长期治疗效果,是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吕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探索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21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8例.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的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观察组,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治疗结果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在各型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房性早搏24例(22.2%),室性早搏36例(33.3%),室性心动过快6例(5.5%),房颤12例(11%),束支传导阻滞9例(8.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6例(14.8%),窦房传导阻滞3例(2.7%).观察组房性早搏4例(3.7%),室性早搏14例(12.9%),室性心动过快0例(0%),房颤5例(5.5%),束支传导阻滞3例(2.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4.6%),窦房传导阻滞1例(0.9%).观察组的总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作者:王松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使用的意义.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触诊的方式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束后,在通过临床诊断查明确切病因,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并对诊断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130例,有效检出率为92.9%,诊断花费平均时间为(4.05±0.64)min;对照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97例,有效检出率为69.3%,诊断平均时间为(12.89±1.64)min.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高,诊断所需时间短,效率高.

    作者:马履翔;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对输卵管妊娠术后再次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对输卵管妊娠术后再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继发不孕及宫内妊娠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组间再次手术和前次手术输卵管粘连评分情况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再次妊娠率,降低继发不孕的发生.

    作者:王萍;张鹭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并给予其椎弓根螺钉以及椎间融合.依照手术方式可将其分为对照组(椎板咬骨钳咬除)及观察组(超声骨刀切除).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在硬脊膜损伤率及神经损伤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于超声骨刀来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所受损伤.

    作者:卢志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的500例手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的500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比较两组腔镜器械使用情况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准备差错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提高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嫚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浅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诊疗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服务质量以及诊断质量双重提高的刺激下,医疗设备的更新在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设备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对促进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医院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简单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和节段分析法诊断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重要价值.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胎儿,共计涉及到18例,采用超声仪器对胎儿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胎儿的心房和心室以及相连接的关系,了解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组18例中,超声诊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3例合并右房异构、2例合并大动脉转位、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5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合并心外畸形3例(1例合并多指、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3例为单纯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本组18例均引产并获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病理解剖,超声对心内及心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四腔心头侧偏转法是一种快速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方法,节段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对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作出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庆新;任苓;程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吴牡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于老年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95颗患牙,108个根管),将上述患者、患牙、根管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显微镜联合超声工作器械再治疗,统计治疗成功率.结果:95颗患牙中,82颗完成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6.32%;108个根管中,实现再通的有95个,成功率为87.96%.其中,上颌前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为94.11%,明显高于下颌前磨牙、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超声技术技术,可提高根管在治疗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填充物脱落.

    作者:刘红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臣;王长日;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进行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实施内镜探查辅助治疗、诊断,进行内镜诊治效果的观察.结果: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内镜探查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病变情况和出血情况的有效确认.

    作者:金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54例

    目的:探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月的本科用超声波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54例,并跟踪随访1、2、3年的生存率.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治愈11例(20.4%),部分缓解15例(27.8%),稳定16例(32%),进展12例(22.2%).总有效率为87.8%.54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皮肤烧伤及肿瘤种植等严重的并发症但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24例,发热头痛5例,出现尿血及寒战1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2%、6438%、55.6%.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易操作、创伤小副反应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姜立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中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研究

    目的:通过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规范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并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不适用无创呼吸机和中药,对症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吸痰祛痰、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等,用药主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选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H值、PCO2、PO2、SO2、RR、HR分别为(7.34±0.04)、(66±13)mmHg、(55±7)mmHg、(90.1±5.9)%、(113±17)次/min、(29±4)次/min;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39±0.05)、(53±16)mmHg、(63±7)mmHg、(97.9±4.1)%、(97±15)次/min、(23±4)次/min.两组治疗后在pH值、P C O2、P O2、S O2、R R、H R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的正确使用能够明显改善本病的情况,减少机体呼吸肌的耗氧和疲劳情况,纠正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加上中医药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恢复的效果.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利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35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X射线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X射线片及植骨融合及内植物情况.结果: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症状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99,P=0.03),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肌张力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04,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患者皮肤的感觉明显好转,在随访24个月的过程中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明显减轻,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重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免疫五项检测的性能评价研究

    目的:评价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五项检测的性能.方法:采集2016年5月来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使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五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根据检测结果验证仪器的参考区间,采用传统方法验证仪器进行免疫五项检测的精确度(批内精确度),参照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对免疫五项监测结果的正确度进行评价.结果: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免疫五项检测的精确度、正确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检验结果参考区间符合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结论: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五项测定,精确度、正确度高,性能良好.

    作者:朱林敏;杨静;李曼;陈兴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诊的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8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结果:通过阴道镜活检292例,确诊192例慢性宫颈炎,5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6例CINⅢ,2例宫颈癌,7例宫颈尖锐湿疣.宫颈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9.5%、96.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