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LVIS支架不同释放法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肿瘤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压缩式LVIS支架治疗,B组接受灯笼式LVIS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观察对象动脉瘤栓塞程度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A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B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两组对比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不同释放法LVIS支架治疗,效果相差较小,但灯笼式LVIS支架治疗相对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陈旭;詹健;张永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运用US及BI-RADS对107例(158个)乳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探讨UE常规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①常规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78.57%,特异度77.45%,准确度77.84%;②联合UE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89.29%,特异度89.22%,准确度89.24%.③联合U E较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特异度(P<0.01)、准确度(P<0.05)、灵敏度(P<0.05)均高.结论:BI-RADS联合UE应用更有利于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
作者:洪德娜;朱桂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21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8例.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的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观察组,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治疗结果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在各型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房性早搏24例(22.2%),室性早搏36例(33.3%),室性心动过快6例(5.5%),房颤12例(11%),束支传导阻滞9例(8.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6例(14.8%),窦房传导阻滞3例(2.7%).观察组房性早搏4例(3.7%),室性早搏14例(12.9%),室性心动过快0例(0%),房颤5例(5.5%),束支传导阻滞3例(2.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4.6%),窦房传导阻滞1例(0.9%).观察组的总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作者:王松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肠套叠患儿进行研究,上述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结果:上述60例疑似小儿急性肠套叠患儿,超声诊断42例,确诊40例,误诊2例.其中,1例患儿进行手术复位,39例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复位.超声诊断阳性符合率95.23%,误诊率4.76%,阴性诊断准确率100%.结论: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特异性强、准确率高.
作者:陈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讨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86例肺炎疾病患儿,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69.8%,差异显著(P<0.05);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使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状态,计算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度,依据诊断准确与否,将观察组分为诊断准确组及漏诊组,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观察组坏死性Q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T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组与漏诊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准确率为61.9%(39/63),敏感度为55.6%(35/63),特异度为80.0%(4/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与准确率较低,加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诊断中较易发生漏诊.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95颗患牙,108个根管),将上述患者、患牙、根管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显微镜联合超声工作器械再治疗,统计治疗成功率.结果:95颗患牙中,82颗完成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6.32%;108个根管中,实现再通的有95个,成功率为87.96%.其中,上颌前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为94.11%,明显高于下颌前磨牙、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超声技术技术,可提高根管在治疗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填充物脱落.
作者:刘红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宫颈LEEP刀与超声聚焦刀在宫颈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宫颈炎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LEEP刀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组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阴道流液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46/48)和89.58%(43/48)(P>0.05);观察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聚焦刀和LEEP刀治疗宫颈炎的疗效相当,但超声聚焦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作者:李小华;罗中华;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分型原则(AO分型)分型,C2型18例、C3型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配合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为(7.2±1.1)个月.应用Karlstrom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双钢板内固定在股骨髁间C型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高杨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硬化(2.65±0.24)分、斑块(2.84±0.32)分、狭窄(2.45±0.1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足背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腘动脉斑块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股浅动脉硬化诊断正确率为100.00%,其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00%、90.00%、5.00%、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曾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价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五项检测的性能.方法:采集2016年5月来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使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对血清五项免疫指标进行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根据检测结果验证仪器的参考区间,采用传统方法验证仪器进行免疫五项检测的精确度(批内精确度),参照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对免疫五项监测结果的正确度进行评价.结果: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免疫五项检测的精确度、正确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室间质评结果,检验结果参考区间符合仪器厂家提供的参考区间.结论: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进行免疫五项测定,精确度、正确度高,性能良好.
作者:朱林敏;杨静;李曼;陈兴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使用的意义.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触诊的方式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束后,在通过临床诊断查明确切病因,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并对诊断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130例,有效检出率为92.9%,诊断花费平均时间为(4.05±0.64)min;对照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97例,有效检出率为69.3%,诊断平均时间为(12.89±1.64)min.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高,诊断所需时间短,效率高.
作者:马履翔;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进行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实施内镜探查辅助治疗、诊断,进行内镜诊治效果的观察.结果: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内镜探查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病变情况和出血情况的有效确认.
作者:金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2013年1月的本科用超声波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具有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54例,并跟踪随访1、2、3年的生存率.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进行复查,治愈11例(20.4%),部分缓解15例(27.8%),稳定16例(32%),进展12例(22.2%).总有效率为87.8%.54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皮肤烧伤及肿瘤种植等严重的并发症但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24例,发热头痛5例,出现尿血及寒战1例,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治疗后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2%、6438%、55.6%.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对于原发性肝癌疗效可靠,是一种易操作、创伤小副反应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姜立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结肠支架在结肠恶性梗阻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分析该院18例结肠癌性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在24h内解除梗阻.患者Alb、Hb获得明显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术前可实施充分有效的肠道准备.患者可顺利接受Ⅰ期切除吻合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见肠道清洁,切口均可达到一期吻合标准.术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支架置入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肠道条件.对后期Ⅰ期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徐培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通过胃镜联合腹腔镜的手术方式和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就治的早期胃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组)各100人,针对患者手术中各项临床数据(患者住院、手术、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以及手术伤口的长度、手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伤口发炎感染率、泌尿感染率)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中各项临床数据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1±1.2)d、手术时间(1.6±0.9)h、拔除尿管所需时间(3.6±0.9)d以及手术伤口的长度(7.1±0.3)cm、手术中总出血量(49.3±6.9)mL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较显著(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早期胃癌胃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较传统的开腹手术临床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陈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不孕女性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成功受孕例数、不孕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一年有25例成功受孕,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不孕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1.8%,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孕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受孕率,并控制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作者:钟华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超声刀开放手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予以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邓青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孟宇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者9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11%.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全部消除.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长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临床资料来自126例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年以上,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有61例,病灶基本消失有3例,病灶缩小明显有52例,无变化只有10例.症状加重迹象在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与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切的长期治疗效果,是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吕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和节段分析法诊断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重要价值.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胎儿,共计涉及到18例,采用超声仪器对胎儿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胎儿的心房和心室以及相连接的关系,了解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组18例中,超声诊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3例合并右房异构、2例合并大动脉转位、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5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合并心外畸形3例(1例合并多指、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3例为单纯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本组18例均引产并获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病理解剖,超声对心内及心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四腔心头侧偏转法是一种快速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方法,节段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对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作出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庆新;任苓;程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吴牡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对输卵管妊娠术后再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输卵管壶腹部妊娠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2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治疗,予以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继发不孕及宫内妊娠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组间再次手术和前次手术输卵管粘连评分情况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卵管妊娠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再次妊娠率,降低继发不孕的发生.
作者:王萍;张鹭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0例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分别利用关节镜以及核磁共振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关节镜共检出36例,总检出率为72%;核磁共振共检出46例,总检出率为92%(P<0.05).关节镜漏诊14例,漏诊率为28%;核磁共振漏诊4例,漏诊率为8%(P<0.05).结论:应用核磁共振诊断膝骨关节炎能够清晰膝关节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小丽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准确率,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3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医师判断患者病因,采用定向的选择性超声检测,研究组采用全面性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超声检查花费的时间以及临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对照组115例患者中共检出100例,检出率为87.0%;研究组共检出111例,检出率为96.5%.对照组的超声检查时间为(10.78±1.23)min,明显短于研究组的(16.24±1.08)min;对照组临床诊断花费时间为(2.76±1.65)min长于研究组的(1.98±1.32)min.结论:全面的超声检查虽在检查上花费时间较长,但是对于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明显,同时可以缩短后续的临床诊断所需时间,在临床上应用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战英杰;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臣;王长日;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分为治疗组(实施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直径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对其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作者:安丽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内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联合、手术时间及疾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受孕率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程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8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为常规治疗,观察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作者:苏晓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视力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确定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分析屈光常规保健和转诊标准.方法:选取856名(1536只眼)6岁以下儿童,利用视力筛查仪进行检查.结果:0岁组和6岁组儿童的屈光偏离率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眼球径屈光度和眼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逐渐缩小.结论:常规保健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P75,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下,转诊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以下或P75以上,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上.
作者:吕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H2S)中毒肺部损伤的分期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H2S中毒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轻度14例(46.67%),其中4例影像学正常,10例表现为肺血管纹理稍增粗,其中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中度10例(33.33%),主要表现为两肺下叶磨玻璃影,其中6例出现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4例有斑片状实变影,3例有间质改变,3例有少量胸腔积液.重度6例(20.00%),5例表现为中央型肺水肿,1例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治疗4~8d后进行复查,患者病灶明显吸收,轻度患者基本痊愈,重度患者吸收较缓慢.结论:了解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肺损伤影像学表现,可对肺损伤程度作出评估,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焦晓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治疗急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高压氧治疗,对治疗前后共134份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脑电图结果相比较,治疗后患者脑电图异常活动有所改善.结论:将高压氧应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其脑电图检测结果,有利于患者病症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张丽新;李艳萍;范晓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临床治疗妇科急腹症的效果.方法:本院妇科在2015年1月1日~2016年3月31日,共收治了112例患者,从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50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6.7±8.5)min长于开腹手术组患者(54.6±9.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8±7.5)mL,住院时间为(3.1±1.6)d,排气时间(17.5±4.6)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45±0.4)d;开腹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4.7±16.8)mL,住院时间为(7.8±3.6)d,排气时间(29.8±9.6)d,抗生素使用时间为(4.77±1.9)d.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以外,其他观察指标均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时,采用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作者:王英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估分别将腹腔镜器械、传统手术法运用于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当中的疗效情况.方法:在掌握临床病学各项资料的条件下,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患卵巢癌而需施行开腹式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患者45例,将入选患者划分成观察组、参照组,观察组24例开展腹腔镜器械辅助下的手术法,参照组21例开展传统手术法,评比两种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结束肿瘤细胞减灭手术.观察组患者腹部术口长度、术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清扫淋巴数量、住院天数等情况优越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比对没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口恢复较为良好,未见二期缝合病例;参照组有3例二期缝合者;两组都没出现显著的术后不良症状.结论: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开腹式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中投入使用腹腔镜器械,既可取得更好疗效,又可减少手术创伤度,有助增强预后质量.
作者:高伟超;李佳;刘侠;王志芳;郭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对比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给予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观察其治疗后的心率、血压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有显著的下降,血压有效明显的升高,且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心脏疾病的并发症较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对患者的血压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付强;王成福;苏昊;范春煜;李佳进;罗德峰;栾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估MRI对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患儿39例术前MRI检查结果.结果:39例患儿中12例高位肛门闭锁(31%)、中位闭锁9例(23%)、低位闭锁18例(46%).结论:MRI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术前评估有较高价值,为手术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影像依据.
作者:吴主强;曾晓辉;丁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分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3.33%,手术后为33.33%;Ⅳ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0%,手术后为0%;手术后6min步行距离手术前为(163±52.7)m,手术后为(226±73.5)m(P<0.05);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心率均值、心胸比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谭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方法在临床中具有的效果.方法:运用回顾式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53例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超声引导穿刺方式实现治疗,分析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结果:在所有参与临床分析的患者中,共有53例患者治愈,故治疗的有效率为100%,但是其中有8例患者共治疗4次,7例患者共治疗3次,38例患者仅治疗1次.因此,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浅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而言,运用超声引导穿刺方式实现介入性治疗,它在治疗中具有较小的痛苦,有着较快的见效速度,本研究中未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喜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诊的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8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结果:通过阴道镜活检292例,确诊192例慢性宫颈炎,5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6例CINⅢ,2例宫颈癌,7例宫颈尖锐湿疣.宫颈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9.5%、96.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患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喉罩组、气管组、面罩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三组患儿的在术中咳嗽、肢体运动情况以及各个时间段麻醉前T1、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T2、灌洗时T3的MAP、HR及SpO2数值的变化.结果:喉罩组患儿在术中的咳嗽次数,肢体运动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气管组和面罩组肺泡灌洗液的回收率均高于面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的MAP、HR在T1、T2、T3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组和面罩组均高于喉罩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喉罩组较麻醉前高,而气管组和面罩组均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放置简便,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患儿的刺激小.
作者:范新莉;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并给予其椎弓根螺钉以及椎间融合.依照手术方式可将其分为对照组(椎板咬骨钳咬除)及观察组(超声骨刀切除).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在硬脊膜损伤率及神经损伤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于超声骨刀来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所受损伤.
作者:卢志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利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35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X射线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X射线片及植骨融合及内植物情况.结果: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症状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99,P=0.03),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肌张力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04,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患者皮肤的感觉明显好转,在随访24个月的过程中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明显减轻,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重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规范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并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不适用无创呼吸机和中药,对症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吸痰祛痰、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等,用药主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选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H值、PCO2、PO2、SO2、RR、HR分别为(7.34±0.04)、(66±13)mmHg、(55±7)mmHg、(90.1±5.9)%、(113±17)次/min、(29±4)次/min;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39±0.05)、(53±16)mmHg、(63±7)mmHg、(97.9±4.1)%、(97±15)次/min、(23±4)次/min.两组治疗后在pH值、P C O2、P O2、S O2、R R、H R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的正确使用能够明显改善本病的情况,减少机体呼吸肌的耗氧和疲劳情况,纠正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加上中医药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恢复的效果.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路细菌感染状态与更换管路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132例,根据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差异分组,其中65例患者每3d更换一次管路(3d组),67例患者每7d更换一次管路(7d组),分析呼吸管路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管路更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细菌生长率均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增大,细菌生长率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且前3d细菌生长过快,3d后生长速度逐渐变得平缓;不同管路更换时间方案下的VA P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或频繁更换都不一定取得理想的预防VAP发生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适当选择管路更换时机,研究综合考虑认为7d是更换的佳时机.
作者:张满良;李丽荣;张倩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为介入治疗新革命的药物洗脱球囊拥有其特殊适应症,具有防止再狭窄、抑制平滑肌增生、改善血管供血系统、为再治疗提供可能等的优点,广泛应用于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介入治疗.
作者:林森;尚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诊疗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服务质量以及诊断质量双重提高的刺激下,医疗设备的更新在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设备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对促进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医院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简单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规范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5年6月本院手术室器械管理的相关手术资料作为对照组,为常规管理,并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本院手术室器械管理的相关手术资料作为观察组,为规范化管理,对比两组管理前后手术室各方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间隔和器械准备时间均明显缩短,且无菌器械合格率和器械完好率均明显提升,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9.1%),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缩短手术等待时间,提高手术量,保证器械合格率和完好率,进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医院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陈紫香;薛培;潘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的妇产科手术的手术模式,具有较小的损伤性、患者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治疗妇科疾病一种更为专业的手术方法.本文重在阐述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腹腔镜过程中应用的医疗器械的保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的500例手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的500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比较两组腔镜器械使用情况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准备差错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提高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嫚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影像诊断仪器,可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高质量的扫描,能为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在仪器应用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障难以避免.为了确保仪器能够正常运作,掌握日常维护维修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就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的日常维护维修方法以及常见实例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龙波;池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当前医院的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综合总结分析医院目前的医疗器械维修的状态,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相关管理措施.结果:随着管理措施的一步步实施,医疗器械的报修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医疗器械科室使用着和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明显提高了.结论: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力度,制定合理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潜在概率,增加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医疗工作整体效率和患者的健康质量.
作者:陈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为单体输液泵、静注泵,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采用德国贝朗中央输液治疗管理系统.比较两组输液差错率、平均输液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结果:对照组输液差错率以及平均输液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显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疲惫感,降低护理高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当体外诊断试剂预期用途明确,确定检测的临床样本类型为血浆或全血时,申请人在产品说明书中应同时明确样本添加的抗凝剂类型,并提供抗凝剂对检测结果是否产生干扰的研究性资料.该文主要基于临床样本常用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和对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的影响因素等,并结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1],来探讨抗凝剂在外诊断试剂的研发阶段及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干扰研究方法.
作者:梁春滢;李小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展,解决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庭照顾和看护成为我们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及人们对医疗设备的要求提升为此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但往往却忽略了基本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其中,医用护理床是医院的基本医疗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的躺卧需求及为患者提供方面的护理功能,但是如果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管理不善,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而且护理床故障照样会对患者造成重大伤害,如床档、锁紧装置故障导致坠床事件.本文旨在介绍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护理床的使用状况,保障临床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作者:张翠红;杨柏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