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丽景
目的:研究视力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确定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分析屈光常规保健和转诊标准.方法:选取856名(1536只眼)6岁以下儿童,利用视力筛查仪进行检查.结果:0岁组和6岁组儿童的屈光偏离率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眼球径屈光度和眼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逐渐缩小.结论:常规保健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P75,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下,转诊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以下或P75以上,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上.
作者:吕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长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临床资料来自126例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年以上,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有61例,病灶基本消失有3例,病灶缩小明显有52例,无变化只有10例.症状加重迹象在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与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切的长期治疗效果,是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吕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使用的意义.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触诊的方式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束后,在通过临床诊断查明确切病因,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并对诊断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130例,有效检出率为92.9%,诊断花费平均时间为(4.05±0.64)min;对照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97例,有效检出率为69.3%,诊断平均时间为(12.89±1.64)min.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高,诊断所需时间短,效率高.
作者:马履翔;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臣;王长日;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四腔心头侧偏转法和节段分析法诊断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重要价值.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2月进行产前超声系统筛查的胎儿,共计涉及到18例,采用超声仪器对胎儿的相关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胎儿的心房和心室以及相连接的关系,了解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组18例中,超声诊断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2例(3例合并右房异构、2例合并大动脉转位、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5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合并心外畸形3例(1例合并多指、1例合并唇腭裂、1例合并先天性食道闭锁),3例为单纯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本组18例均引产并获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病理解剖,超声对心内及心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四腔心头侧偏转法是一种快速的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方法,节段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对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作出准确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庆新;任苓;程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吴牡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结肠支架在结肠恶性梗阻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分析该院18例结肠癌性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在24h内解除梗阻.患者Alb、Hb获得明显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术前可实施充分有效的肠道准备.患者可顺利接受Ⅰ期切除吻合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见肠道清洁,切口均可达到一期吻合标准.术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支架置入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肠道条件.对后期Ⅰ期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徐培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受检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硬化(2.65±0.24)分、斑块(2.84±0.32)分、狭窄(2.45±0.14)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受检者(P<0.05),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足背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4.74%,对腘动脉斑块诊断正确率为93.75%,对股浅动脉硬化诊断正确率为100.00%,其诊断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P>0.05).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00%、90.00%、5.00%、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曾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分为治疗组(实施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与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瘢痕直径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对其采取乳腺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作者:安丽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孟宇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显微超声技术在根管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根管再治疗患者(95颗患牙,108个根管),将上述患者、患牙、根管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显微镜联合超声工作器械再治疗,统计治疗成功率.结果:95颗患牙中,82颗完成根管再治疗,成功率为86.32%;108个根管中,实现再通的有95个,成功率为87.96%.其中,上颌前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为94.11%,明显高于下颌前磨牙、上颌磨牙及下颌磨牙的再治疗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管再治疗过程中使用显微超声技术技术,可提高根管在治疗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填充物脱落.
作者:刘红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孕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不孕女性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治疗;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成功受孕例数、不孕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一年有25例成功受孕,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1例,差异显著(P<0.05);且术后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不孕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1.8%,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孕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技术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受孕率,并控制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作者:钟华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展,解决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庭照顾和看护成为我们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及人们对医疗设备的要求提升为此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但往往却忽略了基本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其中,医用护理床是医院的基本医疗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的躺卧需求及为患者提供方面的护理功能,但是如果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管理不善,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而且护理床故障照样会对患者造成重大伤害,如床档、锁紧装置故障导致坠床事件.本文旨在介绍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护理床的使用状况,保障临床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作者:张翠红;杨柏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运用US及BI-RADS对107例(158个)乳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探讨UE常规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①常规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78.57%,特异度77.45%,准确度77.84%;②联合UE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89.29%,特异度89.22%,准确度89.24%.③联合U E较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特异度(P<0.01)、准确度(P<0.05)、灵敏度(P<0.05)均高.结论:BI-RADS联合UE应用更有利于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
作者:洪德娜;朱桂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髁间C型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分型原则(AO分型)分型,C2型18例、C3型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配合随访调查.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为(7.2±1.1)个月.应用Karlstrom评价标准进行评估,膝关节功能状况:优1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双钢板内固定在股骨髁间C型骨折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高杨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8月的500例手术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的500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比较两组腔镜器械使用情况和手术医师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准备差错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腔镜器械专人管理对提高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嫚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索喉罩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患儿105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喉罩组、气管组、面罩组每组各35例.观察三组患儿的在术中咳嗽、肢体运动情况以及各个时间段麻醉前T1、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气管T2、灌洗时T3的MAP、HR及SpO2数值的变化.结果:喉罩组患儿在术中的咳嗽次数,肢体运动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优于气管组和面罩组肺泡灌洗液的回收率均高于面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的MAP、HR在T1、T2、T3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组和面罩组均高于喉罩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值喉罩组较麻醉前高,而气管组和面罩组均低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放置简便,用于小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患儿的刺激小.
作者:范新莉;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讨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86例肺炎疾病患儿,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69.8%,差异显著(P<0.05);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使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超声刀开放手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予以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邓青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路细菌感染状态与更换管路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132例,根据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差异分组,其中65例患者每3d更换一次管路(3d组),67例患者每7d更换一次管路(7d组),分析呼吸管路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管路更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细菌生长率均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增大,细菌生长率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且前3d细菌生长过快,3d后生长速度逐渐变得平缓;不同管路更换时间方案下的VA P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或频繁更换都不一定取得理想的预防VAP发生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适当选择管路更换时机,研究综合考虑认为7d是更换的佳时机.
作者:张满良;李丽荣;张倩玮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