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器械保养

孙媛媛

关键词:腹腔镜, 妇科, 注意事项, 器械保养
摘要: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的妇产科手术的手术模式,具有较小的损伤性、患者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治疗妇科疾病一种更为专业的手术方法.本文重在阐述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腹腔镜过程中应用的医疗器械的保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内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双盲法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刮宫术治疗,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中出血联合、手术时间及疾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受孕率及血红蛋白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使用宫腔镜电切术,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复发率.

    作者:程英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肠道支架在结肠癌性梗阻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结肠支架在结肠恶性梗阻术前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分析该院18例结肠癌性梗阻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结肠支架置入成功率高,多数患者可在24h内解除梗阻.患者Alb、Hb获得明显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术前可实施充分有效的肠道准备.患者可顺利接受Ⅰ期切除吻合期切除吻合术.术中见肠道清洁,切口均可达到一期吻合标准.术后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结肠支架置入是治疗结肠癌性梗阻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肠道条件.对后期Ⅰ期切除吻合治疗结肠癌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徐培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器械保养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的妇产科手术的手术模式,具有较小的损伤性、患者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治疗妇科疾病一种更为专业的手术方法.本文重在阐述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腹腔镜过程中应用的医疗器械的保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观察组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选择经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孟宇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关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分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3.33%,手术后为33.33%;Ⅳ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0%,手术后为0%;手术后6min步行距离手术前为(163±52.7)m,手术后为(226±73.5)m(P<0.05);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心率均值、心胸比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谭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日常维护维修及实例分析

    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影像诊断仪器,可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高质量的扫描,能为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在仪器应用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障难以避免.为了确保仪器能够正常运作,掌握日常维护维修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就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的日常维护维修方法以及常见实例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龙波;池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臣;王长日;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

    目的:探讨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为单体输液泵、静注泵,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采用德国贝朗中央输液治疗管理系统.比较两组输液差错率、平均输液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结果:对照组输液差错率以及平均输液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显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疲惫感,降低护理高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阴道镜检查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诊的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81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结果:通过阴道镜活检292例,确诊192例慢性宫颈炎,5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8例CINⅡ,6例CINⅢ,2例宫颈癌,7例宫颈尖锐湿疣.宫颈疾病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8%、89.5%、96.5%.结论:阴道镜检查对诊断CIN和早期宫颈癌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的重要手段,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浅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诊疗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服务质量以及诊断质量双重提高的刺激下,医疗设备的更新在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设备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对促进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医院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简单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超声骨刀在腰椎管狭窄症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并给予其椎弓根螺钉以及椎间融合.依照手术方式可将其分为对照组(椎板咬骨钳咬除)及观察组(超声骨刀切除).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手术时长以及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在硬脊膜损伤率及神经损伤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借助于超声骨刀来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患者所受损伤.

    作者:卢志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压氧治疗急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图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67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高压氧治疗,对治疗前后共134份脑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脑电图结果相比较,治疗后患者脑电图异常活动有所改善.结论:将高压氧应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其脑电图检测结果,有利于患者病症诊断及临床治疗.

    作者:张丽新;李艳萍;范晓丹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长期疗效分析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采用伽玛刀治疗的长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组临床资料来自126例在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为3年以上,对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动静脉畸形完全闭塞有61例,病灶基本消失有3例,病灶缩小明显有52例,无变化只有10例.症状加重迹象在所有患者中均未出现,无死亡病例.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与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密切相关(P<0.01),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有确切的长期治疗效果,是否有出血史、照射剂量和随访时间对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作者:吕红岩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准确率,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230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医师判断患者病因,采用定向的选择性超声检测,研究组采用全面性的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超声检查花费的时间以及临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对照组115例患者中共检出100例,检出率为87.0%;研究组共检出111例,检出率为96.5%.对照组的超声检查时间为(10.78±1.23)min,明显短于研究组的(16.24±1.08)min;对照组临床诊断花费时间为(2.76±1.65)min长于研究组的(1.98±1.32)min.结论:全面的超声检查虽在检查上花费时间较长,但是对于诊断的准确性提高明显,同时可以缩短后续的临床诊断所需时间,在临床上应用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战英杰;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对比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给予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观察其治疗后的心率、血压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有显著的下降,血压有效明显的升高,且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心脏疾病的并发症较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对患者的血压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付强;王成福;苏昊;范春煜;李佳进;罗德峰;栾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应用腹腔镜器械与传统手术的对比探析

    目的:评估分别将腹腔镜器械、传统手术法运用于开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当中的疗效情况.方法:在掌握临床病学各项资料的条件下,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患卵巢癌而需施行开腹式肿瘤细胞减灭手术的患者45例,将入选患者划分成观察组、参照组,观察组24例开展腹腔镜器械辅助下的手术法,参照组21例开展传统手术法,评比两种手术后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都顺利结束肿瘤细胞减灭手术.观察组患者腹部术口长度、术中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清扫淋巴数量、住院天数等情况优越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排气时间比对没有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口恢复较为良好,未见二期缝合病例;参照组有3例二期缝合者;两组都没出现显著的术后不良症状.结论:和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开腹式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手术中投入使用腹腔镜器械,既可取得更好疗效,又可减少手术创伤度,有助增强预后质量.

    作者:高伟超;李佳;刘侠;王志芳;郭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视力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屈光常规保健和转诊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视力筛查仪在6岁以下儿童屈光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确定儿童屈光发育的规律,分析屈光常规保健和转诊标准.方法:选取856名(1536只眼)6岁以下儿童,利用视力筛查仪进行检查.结果:0岁组和6岁组儿童的屈光偏离率高,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眼球径屈光度和眼柱径屈光度的参考值范围逐渐缩小.结论:常规保健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P75,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下,转诊标准为眼球径屈光度在P25以下或P75以上,眼柱径屈光度在P75以上.

    作者:吕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利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35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X射线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X射线片及植骨融合及内植物情况.结果: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症状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99,P=0.03),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肌张力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04,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患者皮肤的感觉明显好转,在随访24个月的过程中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明显减轻,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重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抗凝剂对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干扰研究方法

    当体外诊断试剂预期用途明确,确定检测的临床样本类型为血浆或全血时,申请人在产品说明书中应同时明确样本添加的抗凝剂类型,并提供抗凝剂对检测结果是否产生干扰的研究性资料.该文主要基于临床样本常用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和对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的影响因素等,并结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1],来探讨抗凝剂在外诊断试剂的研发阶段及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干扰研究方法.

    作者:梁春滢;李小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非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状态,计算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度,依据诊断准确与否,将观察组分为诊断准确组及漏诊组,分析漏诊原因.结果:观察组坏死性Q波出现率高于对照组,缺血性T波出现率低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组与漏诊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准确率为61.9%(39/63),敏感度为55.6%(35/63),特异度为80.0%(4/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与准确率较低,加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导致诊断中较易发生漏诊.

    作者:赵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