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付强;王成福;苏昊;范春煜;李佳进;罗德峰;栾波

关键词: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均给予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手术,观察其治疗后的心率、血压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有显著的下降,血压有效明显的升高,且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心脏疾病的并发症较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率,对患者的血压也具有明显的效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器械保养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新的妇产科手术的手术模式,具有较小的损伤性、患者恢复快、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治疗妇科疾病一种更为专业的手术方法.本文重在阐述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腹腔镜过程中应用的医疗器械的保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媛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

    目的:探讨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与单体输液泵对ICU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为单体输液泵、静注泵,观察组患者输液治疗管理方式采用德国贝朗中央输液治疗管理系统.比较两组输液差错率、平均输液时间以及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结果:对照组输液差错率以及平均输液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护理人员情绪疲惫感显著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数字化输液管理系统可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疲惫感,降低护理高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医疗安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李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探索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216例进行随机均分组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8例.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诊断的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观察组,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治疗结果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两组在各型心律失常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房性早搏24例(22.2%),室性早搏36例(33.3%),室性心动过快6例(5.5%),房颤12例(11%),束支传导阻滞9例(8.3%),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16例(14.8%),窦房传导阻滞3例(2.7%).观察组房性早搏4例(3.7%),室性早搏14例(12.9%),室性心动过快0例(0%),房颤5例(5.5%),束支传导阻滞3例(2.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4.6%),窦房传导阻滞1例(0.9%).观察组的总准确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准确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准确率高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作者:王松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刀开放手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究超声刀开放手术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予以超声刀开放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邓青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宫颈LEEP刀和超声聚焦刀在宫颈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宫颈LEEP刀与超声聚焦刀在宫颈炎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宫颈炎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LEEP刀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组聚焦超声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阴道流液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46/48)和89.58%(43/48)(P>0.05);观察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聚焦刀和LEEP刀治疗宫颈炎的疗效相当,但超声聚焦刀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时间短,不良反应少,临床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作者:李小华;罗中华;周艳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关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分析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3.33%,手术后为33.33%;Ⅳ级的患者手术前为10%,手术后为0%;手术后6min步行距离手术前为(163±52.7)m,手术后为(226±73.5)m(P<0.05);手术后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左室收缩末容积、心率均值、心胸比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谭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进行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应用价值的探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1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全部患者实施内镜探查辅助治疗、诊断,进行内镜诊治效果的观察.结果:经内镜探查120例患者中70例溃疡出血、22例消化道息肉、16例糜烂性胃炎出血、12例杜氏病.120例患者出血位置和原因均获得确认,其中采用电凝止血患者30例、采用氩气刀喷凝止血患者50例、采用止血剂止血患者14例、采用钳夹止血患者26例.120例患者止血治疗均顺利完成,二次出血、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为出现.结论: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内镜探查术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实现病变情况和出血情况的有效确认.

    作者:金登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ICU内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细菌污染状态以及呼吸机管路更换对VAP的影响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中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管路细菌感染状态与更换管路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ICU住院机械通气患者132例,根据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差异分组,其中65例患者每3d更换一次管路(3d组),67例患者每7d更换一次管路(7d组),分析呼吸管路细菌污染情况及不同管路更换时间VAP发生率情况.结果:不同部位细菌生长率均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增大,细菌生长率与时间变化呈正相关,且前3d细菌生长过快,3d后生长速度逐渐变得平缓;不同管路更换时间方案下的VA P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或频繁更换都不一定取得理想的预防VAP发生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可适当选择管路更换时机,研究综合考虑认为7d是更换的佳时机.

    作者:张满良;李丽荣;张倩玮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CT表现,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患者4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经采用螺旋CT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患者经CT平扫检查,结果提示,其中24例存在肠系膜动脉梗塞,CT检查可见梗阻近端动脉显著增宽,梗阻远端动脉在则显著变细.其中22例存在肠系膜静脉梗塞,CT检查可见患者局部肠系膜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现象,明显的绳索样,且发生增粗的静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现象.46例患者经CT增强扫描检查,其中6例为部分性SMA梗塞,其余40例均为完全性血管内充盈缺损.结论:肠系膜静脉梗塞和肠系膜动脉梗塞在CT扫描下均存在典型特征,这对于急性肠系膜血管梗塞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立臣;王长日;张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无创呼吸机联合中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研究

    目的:通过无创呼吸机的应用联合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规范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并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中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但不适用无创呼吸机和中药,对症治疗主要给予抗感染、吸痰祛痰、吸氧、纠正酸碱平衡等,用药主要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呼吸兴奋剂、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选用中药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pH值、PCO2、PO2、SO2、RR、HR分别为(7.34±0.04)、(66±13)mmHg、(55±7)mmHg、(90.1±5.9)%、(113±17)次/min、(29±4)次/min;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39±0.05)、(53±16)mmHg、(63±7)mmHg、(97.9±4.1)%、(97±15)次/min、(23±4)次/min.两组治疗后在pH值、P C O2、P O2、S O2、R R、H R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的正确使用能够明显改善本病的情况,减少机体呼吸肌的耗氧和疲劳情况,纠正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加上中医药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治疗的时间,提高恢复的效果.

    作者:李红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于老年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BiPAP无创通气联合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征、血气分析变化值以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RC、6MWT、FEV1/FVC、FEV1%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应用于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俊峰;张齐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深入分析和对比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患者90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1.11%.后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全部消除.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先天性重度肾积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压缩空气式雾化器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讨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去一段时间内本院收治的86例肺炎疾病患儿,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器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69.8%,差异显著(P<0.05);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炎患儿采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进行治疗,不仅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够使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结节BI-RADS分级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运用US及BI-RADS对107例(158个)乳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检查,以术后病理为诊断的金标准,探讨UE常规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①常规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78.57%,特异度77.45%,准确度77.84%;②联合UE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89.29%,特异度89.22%,准确度89.24%.③联合U E较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对乳腺结节定性诊断的特异度(P<0.01)、准确度(P<0.05)、灵敏度(P<0.05)均高.结论:BI-RADS联合UE应用更有利于乳腺结节的定性诊断.

    作者:洪德娜;朱桂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病变部位诊断的准确率以及临床使用的意义.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本院做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28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触诊的方式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诊断结束后,在通过临床诊断查明确切病因,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检出率,并对诊断方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130例,有效检出率为92.9%,诊断花费平均时间为(4.05±0.64)min;对照组140名患者中共准确检出97例,有效检出率为69.3%,诊断平均时间为(12.89±1.64)min.结论:通过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高,诊断所需时间短,效率高.

    作者:马履翔;陈海淼;苏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浅析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医院的诊疗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在服务质量以及诊断质量双重提高的刺激下,医疗设备的更新在推动医院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医疗设备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对促进医院整体管理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从事医院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简单地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作者:王学兵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方法:利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对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个月~35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X射线片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X射线片及植骨融合及内植物情况.结果: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症状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5.99,P=0.03),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的肌张力之间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8.04,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增加,患者皮肤的感觉明显好转,在随访24个月的过程中踝阵挛和巴彬斯基征明显减轻,患者的行走功能和生活重量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钉板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本院医用护理床的日常管理实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展,解决身体虚弱、卧床不起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庭照顾和看护成为我们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及人们对医疗设备的要求提升为此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医院也越来越关注对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但往往却忽略了基本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其中,医用护理床是医院的基本医疗设施,满足患者基本的躺卧需求及为患者提供方面的护理功能,但是如果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管理不善,不仅增加维修成本,而且护理床故障照样会对患者造成重大伤害,如床档、锁紧装置故障导致坠床事件.本文旨在介绍医院对医用护理床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护理床的使用状况,保障临床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作者:张翠红;杨柏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抗凝剂对体外诊断试剂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干扰研究方法

    当体外诊断试剂预期用途明确,确定检测的临床样本类型为血浆或全血时,申请人在产品说明书中应同时明确样本添加的抗凝剂类型,并提供抗凝剂对检测结果是否产生干扰的研究性资料.该文主要基于临床样本常用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和对体外诊断试剂使用过程的影响因素等,并结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1],来探讨抗凝剂在外诊断试剂的研发阶段及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干扰研究方法.

    作者:梁春滢;李小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 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日常维护维修及实例分析

    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影像诊断仪器,可对人体的各部位进行高质量的扫描,能为临床上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然而,在仪器应用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故障难以避免.为了确保仪器能够正常运作,掌握日常维护维修方法非常有必要.本文就西门子3.0T磁共振系统的日常维护维修方法以及常见实例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龙波;池琦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