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7α-羟化酶缺乏症1例报道

孙科;李素梅;李春燕;荆春艳;汝颖;周婉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 17α-羟化酶缺乏症
摘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 CAH),是一组编码皮质激素合成所必需酶的基因突变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合成障碍性疾病,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过程中主要有6种酶参与,分别是3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羟化酶、17α-羟化酶、18-羟化酶、21-羟化酶、和20,22碳链裂解酶[1]。上述任一种酶的缺乏,均会使皮质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激活下丘脑-垂体反馈调节系统,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从而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CAH常见的类型是21-羟化酶缺乏,约占90%;其次是11β-羟化酶缺乏,约占5%;17α-羟化酶缺乏相对少见[2],发病时血压不高在临床上则更为少见。本科室2012年5月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PAP治疗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 CPAP)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并发右心功能不全( RVD)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该院门诊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中度OSAS并发RV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前瞻性的临床对照研究:CPAP组和对照组。比较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以及两组之间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的FiO2、动脉血气和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可改善OSAS并发RVD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秦福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致抽搐6例报道

    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可能会引起抽搐,引起有关医务人员关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收集肾功能不全患者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引起抽搐的6例案例,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后数天,患者突发抽搐,停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后,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消失。结论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时须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给药剂量,同时药物的疗程不宜过长,高龄患者更应谨慎,密切关注临床症状,警惕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圣雨;邢海燕;姜玲;史天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ACTH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 G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在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患儿在停用激素后复发或治疗期间复发,将重新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上调激素剂量治疗的患儿纳入GC组,采用ACTH治疗的患儿纳入ACTH组,观察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两组患儿激素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变化。结果 ACTH 组35例(83.3%)治疗期间未再复发,7例(16.7%)患者因感染导致频繁复发,治疗无效。 GC组41例(77.4%)治疗有效,12例(22.6%)单纯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ACTH组与G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 ACTH组患儿GC用量显著高于GC组(P<0.05)、身高增加显著高于高于GC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低于GC组、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显著低于GC组(P均<0.05)。结论 ACTH 方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效果肯定,可降低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改善患儿生长发育的抑制、减轻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

    作者:赵天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对血液处理方式的生化检验,分析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检验中是否可行,为奠定肝素抗凝血浆在检验科的地位做好准备。方法将随机并自愿受试的、生理情况正常的120例做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出,所有患者均接受采血6 mL,分别注入两种颜色(标签颜色分红、蓝两组颜色,红色为真空普通试管,蓝色为真空肝素抗凝血浆试管)不同的试管,分别进行生化分析,仪器型号为西门子2400,生化分析完毕后将两组所测定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观察,两组分别得到了测定值,血清组和血浆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的(P<0.05)指标有K+、Na+、GLU 、LDH、CO2,而相比之下所剩下的其他指标则差异不大(P>0.05),如:Cl-、CR、BUN、AST、UA、B-AMY、CK、CK-MB、LPS。结论分析结果证实了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的可行性,为检验科今后应该继续使用该技术做了更为确定性的表达,血液凝固过程延长、标本分离时间缩短、血液互溶情况减少等都是肝素抗凝血浆在生化中应用的特异性优点,该技术推广可以更为清晰准确的测量出指标的浓度,关于钾离子测量的微小差异也能因此而得到纠正,故在临床中反应出患者真实的病情,这一点是十分有意义的。

    作者:徐震;吴继华;钮丽萍;陆小芳;朱同华;沈国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低血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该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发生低血糖的早期新生儿130例(观察组),并按1:1的比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血糖正常的早期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母重度妊高征(OR=8.765)、孕母糖尿病(OR=6.162)、宫内窘迫(羊水粪染)(OR=5.386)、重度窒息(OR=4.298)、早产儿(OR=2.389)、低出生体重儿(OR=2.826)、小于胎龄儿(OR=7.564)、红细胞增多症(OR=5.146)、重度溶血病(OR=11.830)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巨大儿(OR=0.110)是新生儿低血糖的保护因素。结论对有低血糖危险因素的早期新生儿应常规检测血糖,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以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避免低血糖脑损伤。

    作者:王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B56ε表达与DNA损伤修复功能的研究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B56ε亚基(PP2A B56ε,由PPP2R5E基因编码)的表达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对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EAS-2B细胞(人正常肺上皮细胞)、和BEAS-2BT细胞(苯并芘诱导恶变的人肺上皮细胞)中PPP2R5E的mRNA转录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 B56ε编码蛋白的水平;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SCGE)检测喜树碱( camptothecin,CPT)处理的细胞DNA断裂损伤及修复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 CPT 处理诱导γH2AX(磷酸化组蛋白 H2AX)水平。结果与 BEAS-2B 细胞相比较,BEAS-2BT 细胞中PPP2R5E其mRNA水平及B56ε蛋白水平均显著高表达(P<0.05)。与BEAS-2B细胞相比,经CPT处理恢复后,BEAS-2BT细胞尾距显著降低(P<0.05)。表明BEAS-2BT细胞中H2AX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在苯并芘诱导细胞转化过程中PP2A B56ε通过介导γH2AX去磷酸化影响DNA损伤修复功能。

    作者:南阿若;赖延东;蒋义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和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和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2月-2012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320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5例)和丹参多酚治疗组(165例)。常规治疗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口服。而丹参多酚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400 mg静点,此后一天一次,持续7 d。入院时及治疗7 d末取静脉血6 mL分离血浆和血小板,通过生物化学、ELASA、流式细胞仪等方法检测血浆MDA、NO、ET-1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的变化。结果治疗7 d末,两组患者血浆MDA、ET-1水平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较入院前显著降低(P<0.01);而与常规治疗组比,治疗7 d末丹参多酚治疗组,血浆MDA、ET-1水平和血小板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能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活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叶明;艾辉;曾玉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的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的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该院213例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评问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一般资料问卷等)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社会学资料以及抑郁、焦虑、工作压力源等资料,再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的情绪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为45.0%;焦虑的发病率为42.6%。影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抑郁情况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和抑郁史,而影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焦虑情况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焦虑史。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病人中抑郁或焦虑者的血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和血甲状腺素水平都较非抑郁或非焦虑者低。结论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增加了抑郁和焦虑的发病率。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患者并发情绪障碍的风险与其个体特征有关。

    作者:钱科威;李红;钱丽雅;戴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缝线结合空心钉与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疗效。方法将该院诊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A组患者接受缝线内固定,B组患者接受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10~1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 B组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A组[(96.73±6.56) vs(91.26±6.17),P<0.05];术后B组患者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结果显著优于A组(P<0.05);术后B组与A组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缝线内固定相比,缝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效果更为理想,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罗灏;刘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并发低白蛋白血症5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丢失的相关因素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5月-2013年4月入院的52例CAPD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 ALB)含量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营养良好,ALB含量正常;B组为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比较两组间C反应蛋白( CRP)、和主观营养评估法( SG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52例CAPD患者中,B组患者CRP含量显著高于A组[(8.43±1.32)mg·L-1 vs(2.11±0.87)mg·L-1,P<0.01];B组腹膜炎发生率为6.9%,肺炎发生率为12.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17.8%,均明显高于A组(腹膜炎发生率为0,肺炎发生率为9%,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5.6%)(P均<0.05)。结论 CAPD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患者并发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皆高于营养良好者,低白蛋白血症与并发症有关。采取有力措施可改善和预防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

    作者:俞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某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目的:调查干预前后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6份(干预前组),2012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46份(第一阶段干预后组),2013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33份(第二阶段干预后组),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积极持续干预,与2011年相比,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7.2%下降到18.2%、术后24 h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0.0%上升到83.3%,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也由13.66%降为2.66%。结论经过2个阶段的积极干预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该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刘敏;徐小芳;朱春黎;康圆超;安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及HB-EGF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及肝素结合型表皮生长因子( HB-EGF)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孕早期绒毛滋养细胞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浓度肝素及不同用药搭配进行培养,比较其滋养细胞增殖、侵袭和HCG分泌能力。结果低分子肝素浓度在0.25 U·mL-1和2.5 U·mL-1时则对孕早期滋养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起促进作用(P<0.05),而在25 U·mL-1及250 U·mL-1时,低分子肝素明显降低滋养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P<0.05)。联合组对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促进强于另外两组(P<0.05)。低分子肝素组对滋养细胞HCG分泌起抑制作用,而HB-EGF及联合组对HCG分泌具有促进作用(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孕早期滋养细胞的侵袭、增殖以及HCG分泌具有重要作用,而HB-EGF对低分子肝素发挥功能起促进作用。

    作者:姚吉;刘淑岩;陈乐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可诱导肿瘤的血管新生,在肿瘤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酪氨酸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生长,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对VEGF和VEGFR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主要化学结构类型。

    作者:江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影响的评估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对该院2012-2013年间确诊为冠心病的80例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有患者按照心率差异分为A、B、C三组。检查后按照AHA分段标准将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共计显示血管1102节段,图像质量能够完全满足管腔评价共1036节段(94.01%),不能满足要求的共66个节段(5.99%)。三组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化对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较小,适合临床冠心病筛查中的应用,对冠心病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重大。

    作者:骆柏青;孟宪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探讨提高SAP临床疗效的治疗措施。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SAP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炎症指标、氧合指数、APACHEⅡ、CT严重度指数( CTSI),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CBP组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氧合恢复正常值所占比率较常规组升高;CBP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缩短;CBP组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较常规组改善;CBP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血淀粉酶、APACHEⅡ评分及CTSI较常规组降低。 CBP组抢救成功率93%,病死率6.7%;常规组抢救成功率80%,病死率20%。结论 CBP改善和维持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SAP的预后。

    作者:王立娟;查君敬;白兆青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0 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25℃。结果芍药苷在0.1652~1.156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橙皮苷在0.1698~1.1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芍药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n=6),RSD=1.8%;橙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n=6),RSD=1.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适用于胃气痛片中芍药苷与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与肺功能、血气分析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2008年10月-2013年3月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加重期45例( AECOPD组),COPD稳定期40例( COPD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应用Immage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各组血清CRP的浓度,并对入选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和血气检查。结果 AE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及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COPD组患者FEV1、FEV1/FVC及PaO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AECOPD组、COPD组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中的FEV1%、FEV1/FVC及PaO2均呈负相关(P<0.05),而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浓度可作为判断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反应程度的辅助诊断指标,且与患者的气流受限、肺功能下降及动脉血气分析恶化密切相关。

    作者:王志峰;符之月;王春刚;吴腾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8 F-FDG PET/CT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18 F-FDG PET/CT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 TACE)手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性。方法对入住该院介入科,51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以RECIST标准为判断肿瘤治疗疗效参考,分析肿瘤大小、数量、门癌癌栓、SUV参数等多种因素与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关系,后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对既往各评价的情况做出正确判断。结果能反映18 F-FDG PET疗效的参数为Tsuvmax/Lsuvmax, Tsuv-max/Lsuvmax比值低的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长于Tsuvmax/Lsuvmax比值高的组,与肝癌患者TACE手术预后相关的因素为是否存在门脉癌栓以及Tsuvmax/Lsuvmax值,P值分别为0.009,0.007。结论 TACE是一种有效的肝癌的姑息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的SUV参数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昕;汪世存;吕维富;潘博;展凤麟;倪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胃肠肿瘤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26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131例。第一次化疗即开始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为综合护理。采用血象分析和采用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Adverse Events Ver-sion 4.0,CTCAE v4.0)评价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护理组相比,综合护理组血红蛋白的含量较常规护理组升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5),白细胞、血小板和粒细胞含量的比较,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患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人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常规护理组(12.97%)化疗结束后患者死亡率高于综合护理组(5.34%)(P=0.043)。结论对术后化疗的胃肠肿瘤患者进行系统性的综合护理,能更好的保护胃肠道肿瘤患者。

    作者:金海花;朱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的图像质量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 DSCT)双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金属内固定术后CT复查的患者进行双能扫描,用Dual Energy软件的Monoengergetic程序进行处理后行VR、MPR、MIP重建,对图像质量、伪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VR、MPR、MIP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优良者分别占92%、90%、88%,无明显伪影图像分别占88%、86%、88%。结论 DSCT双能扫描能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物的金属伪影及线束硬化性伪影,清晰显示内固定物及其周围结构细节,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程广金;梅尧;苏萱;祥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