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何首乌肝脏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俞捷;谢洁;赵荣华;蔡少青;陈真

关键词:何首乌, 不良反应, 肝脏损伤
摘要:何首乌Polygonum multi florum是重要的补益药物,具有解毒消痈、润肠通便、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然而,自20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处不断出现由于服用何首乌或含何首乌制剂而导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报道,并引起了一些国家药监部门的高度关注.对何首乌肝损伤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实验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引发肝损伤的制剂、损伤发生的特点、剂量范围等,初步探讨了这种不良反应与其基源、炮制方法、复方配伍等相关关系,为何首乌肝脏不良反应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西红花的真伪优劣检定

    目的 揭示并健全西红花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特别是经验法.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和药籍文献记载等资料,再结合药品市场现状和笔者实际工作经验阐明及论证.结果 容易混淆的菊科植物红花与西红花区别较大;其他混杂优劣可增加经验法判定.结论 西红花应严格检定真伪优劣,市场混乱现象亟需整肃.

    作者:王玉英;林慧萍;李水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薄层色谱法鉴定莪术油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 建立莪术油中(牛龙)牛酮、呋喃二烯、莪术二酮和莪术烯4种倍半萜类成分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硅胶薄层板,正己烷-醋酸丁酯(98:2)为展开剂,香草醛硫酸试液显色.结果 (牛龙)牛儿酮、呋喃二烯、莪术二酮和莪术烯的Rf值分别为0.11、0.31、0.50、0.60.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鉴别莪术油中有效成分(牛龙)牛儿酮、呋喃二烯和莪术二酮.

    作者:崔友;孙秀燕;张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三桠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HPLC、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通过UV、IR、MS和NMR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三桠苦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吴茱萸酮酚(isoevodionol,1)、3-乙酰基-β-谷甾醇(sitost-5-en-313-ol acetate,2)、甲基异吴茱萸酮酚(methylevodinol,3)、4-豆甾烯-3-酮(stigmast-4-an-3-one,4)、三桠苦素C(1eptin C,5)、三桠苦素A(1eptin A,6)、3-异戊烯基伞形花内酯[3-(3-methylbut-2:enyl)umbelliferone,7]、7-去甲基软木花椒素(7-demethylsuberosin,8)、吴茱萸春(evolitrie,9)、5-羟基-6-乙酰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6-acety-7-methoxyehromnone,10)、7α-羟基甾醇(7α-hydroxysitosterol,11)和异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tin,12).结论 化合物2、4、7、8、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一新天然产物.

    作者:李硕果;杨茵;叶文才;江仁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中的组成成分研究

    目的 分离鉴定芪苈强心胶囊活性部位中的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的方法分离芪苈强心胶囊的不同部位,通过活性筛选确定有效部位,利用HPLC-PDA/ELSD进行活性部位的指纹图谱分析,并通过柱色谱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核磁、质谱数据及与对照品对比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W-4和E-4为芪苈强心胶囊的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等活性部位,建立了其HPLC-PDA/ELSD的指纹图谱,并从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1)、人参皂苷Re(2)、人参皂苷Rg1(3)、杠柳苷G(4)、人参皂苷Rf(5)、人参皂苷Rb1(6)、人参皂苷Rc(7)、人参皂苷Rb2(8)、丹酚酸B(9)、山柰酚-3-O-芸香糖苷(10)和丹酚酸A(11).结论 明确了芪苈强心胶囊强心、利尿及扩血管的活性部位,1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得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活性部位中的指认为提供胶囊的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阐述芪苈强心胶囊的药效物质打下了基础.

    作者:刘奕训;余河水;康利平;邹鹏;贾继明;王宏涛;郑亚杰;田书彦;吴以岭;马百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四磨汤辅助治疗肺心病心衰疗效观察

    四磨汤被认为是治疗腹胀不消化的良药,但对于肺部疾病所致的咳嗽、气喘,尤其是肺心病心衰患者肝瘀血,胃肠道瘀血所致的厌食腹胀、恶心呕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笔者对本科收治的78例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改善通气、止咳、祛痰平喘,强心利尿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并设对照组,2周后评价疗效,采用四磨汤辅助治疗肺心病心衰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参皂苷Rh2抗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VCR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人参皂苷RhZ对人白血病多药耐药(MDR)细胞K562/VCR生长、凋亡的作用和逆转耐药的情况,探索该药在抗人白血病MDR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人参皂昔Rh:与K562,K562/VCR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MTT法分析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将其与K562/VCR细胞于37℃C孵育30 min后,采用Annexin V和PI双染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观察其对K562/VCR细胞摄取柔红霉素(DNR)能力及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在DNR与K562/VCR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人参皂苷Rh2,孵育48 h后观察人参皂苷Rh:对K562/VCR细胞耐药的逆转情况.结果 人参皂苷Rh:可明显抑制K562和K562/VCR细胞的生长,并呈量效关系,人参皂苷Rh2对K562和K562/VCR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4.5,59.4 pg/mL.K562/VCR经人参皂苷Rh2在37℃作用30 min后,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随人参皂苷Rh2质量浓度的增加,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人参皂苷RhZ 300μg/mL,Annexin V+细胞(51.5±6.9)%].K562细胞经长春新碱(VCR)诱导耐药后,P-gp表达率明显提高(从4.28%到93.80 %),DNR摄取率减少,25μg/mL以上质量浓度的人参皂苷Rh2即可明显提高K562/VCR对DNR的摄取,但P-gp的表达无明显改变.同时,它可明显提高DNR对K562/VCR的杀伤率,50μg/mL人参皂苷Rh2可使K562/VCR对DNR的敏感性提高到原来的6.30倍.结论 人参皂昔Rh2能抑制K562/VCR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还可以逆转K562/VCR的耐药,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抗白血病药物.

    作者:徐晓军;石淑文;汤永民;沈红强;钱柏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山茶叶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 研究山茶Camellia japonic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一)表儿茶素(2)、大花新哨呐草素(特利马素Ⅱ,3)、小木麻黄素(4)、1,2,3,4,6-五-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5)、英国栎精(6)、榛子素A(7)、木麻黄素(8)、山茶鞣质A(9)、山茶鞣质B(10)、山茶鞣质C(11).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茶叶中分离得到.

    作者:金哲雄;曲中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青藤碱脉冲片处方的研究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青藤碱脉冲片处方.方法 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备盐酸青藤碱脉冲片,以片芯中羧甲淀粉钠的用量、包衣处方中凝胶材料比例(羟丙甲纤维素:卡拉胶)和凝胶材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释药时滞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安排实验,并对指标与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数学拟合,通过效应面法预测佳处方,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指标与因素之间可采用二项式拟合,相关系数为0.993 7;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3种处方的脉冲片均经一定时滞(6 h左右)后药物呈脉冲释放,释药时滞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均在士4.43%以内.结论 盐酸青藤碱脉冲片具有体外定时脉冲释药特性,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可用于本制剂的处方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

    作者:张瑜;白颖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伟;白素平;梁会娟;袁永亮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山楂叶抗超氧阴离子活性与化学特征相关指纹的探索研究

    目的 研究山楂叶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超氧阴离子(O2-)活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山楂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为评价指标,分别对5种不同山楂叶HPLC指纹图谱的各指纹峰进行药效实验,建立各指纹峰峰面积与抗超氧阴离子活性之间关系(峰效关系)的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化学计量学、计算机编程与模拟等手段将山楂叶的HPLC指纹图谱翻译成生物活性指纹图谱(包括药效指纹图谱和效价指纹图谱).结果 建立了山楂叶的质量评价新模式,该模式预测值与实际值r=0.846(P<0.05);5个样品预测值均为实际值的70%以上.结论 该模式是融化学鉴定与生物活性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弥补了已有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的局限性,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刘荣华;陈兰英;余伯阳;黄慧莲;邵峰;任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ip)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ig给予黄连解毒汤提取物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后血糖变化,测定各肠段肠内容物中的二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正常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30、60、120 min后取门静脉、外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果 高、低剂量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分别降低(42.2±4.9)%、(23.1±3.8)%;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糖尿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麦芽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2.2±4.3)%、(26.5±2.9)%、(36.5±5.2)%;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3.3±3.7)%、(32.8±4.6)%、(27.4±3.3)%,乳糖酶活性分别降低(35.4±4.2)%、(1 7.9±2.3)%、(6.3±1.8)%.黄连解毒汤能减小大鼠小肠注入麦芽糖后门静脉与外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值.结论 黄连解毒汤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肠道二糖酶活性有关.

    作者:邓远雄;刘晓东;刘李;陈玉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雷公藤研究新进展

    雷公藤Tri pterygiunt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木质藤本植物.雷公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被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天然药物之一.对近年来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质量控制、药理活性及毒性等研究新进展进行概述,其中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研究是雷公藤制剂减毒研究的首要条件,其次对雷公藤的活性成分进行结构修饰,降低其毒性而又不影响、甚或增加其疗效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刘为萍;刘素香;唐慧珠;白梅;王丽兰;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裙带菜多糖诱导人食管癌细胞TE-13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裙带菜多糖诱导人食管癌细胞TE-13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分析裙带菜多糖(25,50,100μg/mL)分别作用24,48,72 h后对TE-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25,50,100μg/mL裙带菜多糖分别作用48 h后细胞的凋亡结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E-13细胞的凋亡率和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的裙带菜多糖均可明显抑制食管癌TE-13细胞的增殖(P<0.05),其抑制作用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作用24 h后的IC50为44.8 μg/mL.不同质量浓度裙带菜多糖作用48 h后,均可诱导TE-13细胞凋亡,100μg/mL裙带菜多糖可诱导TE-13细胞凋亡率达70.51%,导致TE-13细胞发生凋亡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并使TE-13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裙带菜多糖可抑制TE-13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该作用与下调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商晓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的方法.方法 气相色谱法,DB-WAX石英毛细管柱(30.0 m×250μm,0.25μm),FID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口温度250℃,体积流量1 mL/min,分流:20:1,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保持5 min,以25℃/min升至200℃,保持2 min.结果 按油精在0.015 7~0.393 6 mg/mL与峰面积比值(按油精/环己酮)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659 X+0.066 5,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29%,RSD为1.53%;芳樟醇在0.009 5~0.236 6 mg/mL与峰面积比值(芳樟醇/环己酮)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526 X+0.016 6,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55 %,RSD为1.96%.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山蜡梅叶中按油精和芳樟醇进行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魏惠珍;饶毅;陈燕军;夏川川;冯育林;张小娟;杨世林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甜梦口服液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疗效观察

    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是指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NS)的不平衡状态.现临床多采用抗焦虑药,常首选苯二氮卓类进行治疗,具有缓解焦虑、镇静和增强睡眠的作用,但因其嗜睡、宿醉、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反应,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产生药物依赖,出现耐药性和戒断反应,服药依从性差,临床应用受限.笔者采用甜梦口服液对42例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失调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聚花白饭树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目的 对聚花白饭树Flueggea leucopyra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聚花白饭树叶及嫩枝的总生物碱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epibubbiadine(1)、布比林仙定(bubbialidine,2)、一叶萩碱(securinine,3)、4-epiphyllanthine(4)、securitinine(5)、(+)-15α-methoxy-14,15-dihydrophyllochrysine(6)、4-hydroxysecurinine(7)、一叶萩醇A(securinol A,8)、一叶萩醇B(securinol B,9)及phyllanthidine(10).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梁洁平;王国才;王英;张晓琦;叶文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17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8例口服玉屏风滴丸2.4 g,3次/d,咪唑斯汀10 tng,1次/d,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84例单独口服咪唑斯汀,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玉屏风滴丸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作者:赵金辉;赵倍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口山)酮是近年研究较多且具有一定开发前景的天然活性成分.天然存在的(口山)酮数目虽然有限,但由于氧化程度的不同和取代位置的变化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结构,尤其是具有异戊烯基及其衍生物的(口山)酮类化合物的活性更好.以(口山)酮为母核进行的一系列合成衍生物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开发潜力.对近5年来国内外(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包括药理活性、合成以及构效关系等进行了综述,为该类化合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丽莉;刘黄刚;张铁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生地与熟地中糖类和梓醇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生地与熟地中的成分进行比较.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水为溶媒,超声提取糖类成分,流动相用乙腈-水(72:28),体积流量1.0 mL/min NNH2色谱柱分离,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梓醇,流动相用甲醇-0,1%磷酸溶液(1:99),体积流量1.0mL/min,C18色谱柱分离,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生地与熟地的糖类成分基本一致,只是量不同;生地与熟地中梓醇的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准确、快速、干扰少,适用于生地与熟地中糖类和梓醇的比较.

    作者:邱建国;贾正平;张汝学;盛杰;李茂星;樊鹏程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促透剂对茶碱促透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促透剂促透效果综合评价中的运用.方法 以茶碱为模型药物,氮酮为阳性促透剂,研究中药促透剂薄荷醇、樟脑、丁香油、荆芥油、广藿香油对模型药物在离体SD大鼠背部皮肤上的透皮行为的影响,计算渗透系数、稳态流量、滞后时间、增渗倍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促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对茶碱的促渗作用,1%丁香油表现为优,1%氮酮表现为良,1%薄荷醇、1%樟脑、1%广藿香、1%荆芥油表现为中.结论 模糊综合评价法可客观地评价促透剂的促透效果.

    作者:程阔菊;余燕棠;王晖;梁庆;陈垦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