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花秦艽非环烯醚萜成分的研究

危士虎;喻长远;卢立明;陈光

关键词:龙胆属, 麻花秦艽, 非环烯醚萜
摘要:目的 对龙胆属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rninea的非环烯醚萜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学数据和理化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麻花秦艽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其结构为(一)-syringaresinot-4,4'-bis-β-O-D-glucopyranoside(1)、gentiaphyllide-D(2)、红白金花内酯(3)、大叶苷D(4)、gentiaphyllide-E(5)、栎瘿酸(6)、乌苏醇(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龙胆三糖(10)、β-葡萄糖(11)和α-葡萄糖(12).结论 化合物1~6和10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蒺藜皂苷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GSTT)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后处理组、阳性药尼可地尔1.0 mg/kg组、GSTT (100,30,10 mg/kg)组.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离血清,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IASA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 (11-6)的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STT 100,30 mg/kg组I,DH,MDA,TNF-α和IL-6的量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1),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组织形态明显改善.结论 再灌注同时ipGSTT进行药物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李蓥;宋宏宇;张羽冠;于丽芳;张爽;李红;杨世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连翘种子油的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和体外评价研究

    目的 制备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以体外乳化效果、乳化平衡时间、乳剂粒径大小及分布为指标,筛选佳处方并找出自乳化区域.通过考察该制剂的乳滴形态、粒径大小、分布、ζ电位、自乳化速度以及稳定性来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佳处方组成为连翘种子油-聚山梨酯80-乙醇(45:41:14),乳化后乳滴呈规则的圆形,分布均匀,有效粒径90.9 nm,自乳化速度快,5 min之内达到平衡,强光,低温,冷热交替放置10 d以及长时间室温放置3个月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方便吸收,易于生产.

    作者:魏希颖;徐慧娴;杨小军;井明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药用真菌竹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药用真菌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1)、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2)、2,3,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3)、3,4,6,8-四羟基1-甲基口山酮(4)、△5、10-3β,17α,20β-孕甾三醇(5)、macrosphelide A(6)、(+)-griseofulvin(7)、griseophenone A(8)和抗肿瘤活性成分11.11'-dideoxyverticillin A(9).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双柱;赵维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论中药产业链的构建

    中药产业是我国具民族特征的产业,根据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提出合理的发展思路将有利于中药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根据产业链的概念,结合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对目前中药产业结构进行了剖析,并对我国中药产业链的结构进行了描述;在仔细分析当前中药产业链的特点后,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的中药产业链,优化中药产业链,顺应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和谐的中药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提供了参考意见.

    作者:李剑;杨明;何倩灵;刘泽玉;苏柘童;陈世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珍珠菜总黄酮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研究

    目的 制备珍珠菜总黄酮提取物渗透泵控释片.方法 以芦丁和柚皮素-7-O-葡萄糖苷为指标,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对衣膜处方及孔变量进行单因素考察,并通过均匀设计对衣膜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衣膜增重、衣膜中PEG400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二者用量分别为醋酸纤维素的45%及8.5%,所制得的渗透泵控释片呈现良好的零级释药特征.结论 该处方工艺简便可行,所制得渗透泵控释片释药行为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游本刚;潘海敏;许琼明;唐丽华;杨世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半枝莲的研究进展

    半枝莲为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 ria barbata的干燥全草,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多糖和挥发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增强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半枝莲,对半枝莲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郑永红;韦晓瑜;龙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特性和结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丹参酚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特性及其结构相关性.方法 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种小分子天然丹参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酚酸A、丹参酚酸B(SA Ⅰ~Ⅳ)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 计算得到各SA-BSA结合体系的静态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能量转移效率(E)、空间距离(r)及热力学常数△G、△H和△S.4种丹参酚酸均能与BSA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通过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共同导致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结论 丹参酚酸A(SAⅢ)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与BSA结合,而其余3种丹参酚酸与BSA的结合则主要由氢键和范德华力驱动.SA-BSA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强度可以用综合反应参数[Y=lg(KA×E×n/r)]来表征,其在数值上按SAⅢ→SAⅣ→SAⅡ→SAⅠ的顺序递减,并与分子中所含游离羟基数目和分子体积等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可以利用脂-水分配系数(clogP)和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下的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Mr)来预测丹参酚酸化合物与蛋白的结合程度.

    作者:邹晓丽;王湘敏;郭海方;许卉;刘珂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抗宫炎片的直接压片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通过处方工艺配方比较,采用直接压片工艺制备抗宫炎片.方法 以速流乳糖、缮流、微晶纤维索102及其相互不同比例的配比为填充剂,采用相同工艺制备抗宫炎片.测定不同配方对片芯质量的影响.结果 处方采用微晶纤维素缮流1:1或2:1,缮流与速流乳糖2:1或1:1制备的抗宫炎片片芯质量为佳.结论 将缮流与微晶纤维素、速流乳糖联合应用作为直接压片辅料压制片芯,可制得硬度较高、崩解时间较短、片面较好的抗宫炎片.

    作者:张莉;孙霞;朱颖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土木香中倍半萜内酯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土木香中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1),2-羟基-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2-hydroxy-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2)和11,13-二氢异土木香内酯(11,13-dihydroisoalantolactone,3)抗肿瘤活性,探讨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MTT比色法检测3种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移植性小鼠肝癌H,:为模型,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对在体肿瘤生长以及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以体外培养的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I,)为对象,评价异土木香内酯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 化合物1(异土木香内酯)对人非小细胞肺肿瘤细胞(A549,RERF-LC-jk,QG-56 )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顺铂,对人小细胞肺肿瘤细胞(PC-6和QG-90 )的增殖抑制作用与顺铂相同,而化合物2和3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增不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1对肝癌H22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但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化合物1对体外培养的CHI细胞显示较弱的毒性.结论 化合物1显示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而化合物2和化合物3对体内外肿瘤的生长均不显示抑制活性,说明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可能与其具有的α,β-不饱和五元内酯环的结构有关,不饱和的环外双键氢化饱和后形成的饱和五元内酯环,可能是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消失或减弱的原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

    作者:李勇;丛斌;董玫;张嫚丽;王思明;史清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脑卒中指数、脑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卒中指数、脑组织含水量,减轻脑组织病变程度,但对脑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注射用夏天无总碱对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姚丽梅;段启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胆黄连炮制工艺的研究

    目的 通过优选出胆黄连的佳炮制工艺,为控制黄连炮制品种质量、探讨炮制机制以及考察辅料对药物寒热药性可能产生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胆黄连饮片外观性状、醇浸出物和3种生物碱总量为考察指标,选择胆汁量、炒制时间及炒制温度3个因素(每因素3水平),对胆汁制黄连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胆汁用量、炒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影响程度为胆汁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确定佳炮制工艺为加入12%胆汁,1.0℃炒制10 min.结论 本研究对规范胆黄连的炮制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制备胆黄连标准饮片以进行下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者:钟凌云;杨金梅;龚千锋;孙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黄花篙悬浮培养细胞对二氢青篙酸的生物转化研究

    目的 采用黄花蒿悬浮培养细胞研究二氢青篙酸(I)的生物转化.方法 向预培养14 d的黄花蒿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底物二氢青篙酸,培养2d后终止转化.通过TLC和HPLC检测转化产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色谱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后利用HPLC考察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 二氢青蒿酸在黄花篙培养体系中成功地进行了转化并分离得到两个转化产物:3-α-羟基二氢青篙酸(IIa)和3-β-羟基二氢青篙酸(II b).两个转化产物的佳共培养时间均为1d,总的摩尔转化率分别为2.60o (IIa)和15.7% (IIb).结论 本研究首次利用黄花篙培养细胞生物转化二氢青蒿酸,且得到一对区域特异性的羟基化转化产物.

    作者:唐煜;朱建华;于荣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通脉颗粒的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确定通脉颗粒带式干燥的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以通脉颗粒干燥后产品中的含水率和干燥速率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通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过程的各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通脉颗粒真空带式干燥的佳工艺条件即履带速度为15 cm/mim,进料速度为12 L/h,干燥温度的3个加热区温度分别为80、90、80℃,通脉颗粒浸膏相对密度为1.15(20℃).结论 采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生产的通脉颗粒,产品含水量低,符合标准要求,且干燥速率快.

    作者:张淹;田守生;郝向慧;张守元;朱海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大鼠实验性高脂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乳剂制备大鼠高脂性脂肪肝模型,同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姜黄素(40,80,160 mg/kg)以及力平之(20 mg/kg)进行干预.实验4周后,计算肝脏系数,检测实验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酸(ALT)的量,肝脏组织中TC,TG,FFA,MDA,SOD的变化,同时制备大鼠肝脏组织切片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变化.结果 姜黄素(40,80 mg/kg)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脏系数非常显著降低(P<0.01),其血清和肝脏匀浆液的TC,TG,FFA,MDA,AST,ALT等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0.01),HDL-C,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0.01).光镜和电镜观察表明,给予姜黄素(40,80 mg/kg) 4周后大鼠的肝脂质变性明显减轻(P<0.01).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脂肪(TG)在肝脏中的沉积以及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有关.

    作者:狄建彬;顾振纶;赵笑东;钱培刚;蒋小岗;郭次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牛膝多糖与锌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牛膝多糖与锌单用及合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增殖分化和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实验证实其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效应,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无菌处死正常小鼠获取其骨髓细胞,粒细胞一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A)体外诱导骨髓细胞生成DC,同时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牛膝多糖(200,300,400 pg/μL)、锌((0.02 μg/mL).通过显微镜、流式细胞检测技术观察牛膝多糖、锌单用与合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对DC的影响,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对H22荷瘤小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肿瘤质量的影响.结果 牛膝多糖和锌单用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小鼠骨髓源性DC的分化、成熟及表面标记CD86,CD11 a的表达,增强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能够使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质量增加,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存在明显量效关系;中剂量为正性效应,高剂量为负性效应;但牛膝多糖和锌合用并不协同增强效应.结论 牛膝多糖和锌在异源性抗原负载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刺激DC的分化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进而起到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作者:孙丽莎;冯婷;路静;黄幼田;杨洪艳;董子明;赵明耀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对NOD小鼠1型糖尿病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对自发性1型糖尿病NOD小鼠的预防作用.方法 利用NOD小鼠1型自发性糖尿病模型,连续10周ig给予1g/kg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后,观察NOD小鼠的体质量、血糖、发病率、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水平、胰岛病变和胰腺纤维化的变化.结果 NOD小鼠给予1 g/kg中国被毛孢发酵物后,第6~10周时血糖和发病率明显降低(P<0.05、0.01),小鼠血清中GAD抗体明显降低(P<0.01),小鼠胰岛病变和胰腺纤维化评分值显著降低(P<0.05、0.01),胰腺结构较为清晰,胰岛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胰岛β细胞未见异常.结论 中国被毛孢发酵物有较好的预防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生的作用

    作者:寿旗扬;傅惠英;陈方明;周卫民;张才乔;陈民利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健康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银杏叶提取物ig给药,使用60Co-γ作为辐射源制备辐射损伤模型,眼眶取血计数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取肝组织测定其蛋白质、MDA及SOD,GSH活性.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能增加辐射小鼠白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减轻辐射对肝脏合成功能的损伤,增加SOD,GSH活性,降低MDA量.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辐射损伤的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以及免疫影响有关.

    作者:金虹;黄毅;王继生;秦海燕;叶平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正交试验优选人参中人参皂苷Rg1的酶解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酶解法提取人参皂苷Rg1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定方法,以人参皂苷Rg1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进行优选.结果 纤维素酶酶解为优方法,且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人参皂苷Rg1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提取人参皂苷Rg1的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为1.4%,酶解60min,酶解温度为45℃.结论 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提取率高.

    作者:赵啸虎;张红梅;杨金葳;郭建鹏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提取液的血清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4种方法提取液的血清指纹图谱.方法 取大白兔,ig半仿生-生物酶提取(SBEE)液,采集不同时刻的血样,分离含药血清,用HPLC法和UV法测定,将HPLC色谱峰数目、峰总面积以及紫外吸光度平均值标准化处理,加权求和后得综合评判Y值,以Y值大者为较佳采血时刻;然后对4种方法提取液此时刻的含药血清进行指纹图谱比较.结果 给药后2 h的含药血清综合评判Y值大;4种方法提取液2 h含药血清以SBEE液综合评判Y值大.结论 SBEE液含药血清较水提法、醇提法、SBE法提取液含药血清中成分量高.

    作者:王淑玲;孙秀梅;张兆旺;谢恬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信息动态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