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李喜俊

关键词:内镜, 高频电凝刀, 结肠息肉, 疗效与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组,A组(54例)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B组(42例)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愈率92.6%,B组治愈率9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0.5±5.5)min、(15.5±6.5)mL、(2.5±0.5)d、(5.6±2.4)d,均明显好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率9.3%,B组并发症率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明显,并发症率可控.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听神经瘤患者68例分成电生理监测组和直接显微镜监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电生理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直接显微镜组(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使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功能保留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宋海民;吴至武;叶新运;冯开明;蒋秋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在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在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患儿8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接骨钢板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在各方面都具有满意效果.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疗效分析及体会

    目的:探讨在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4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通过对比肘关节恢复效果以突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肘关节恢复效果方面,同对照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意义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C T、M R 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56例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CT、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在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率上均高于CT,P<0.05;而两种诊断方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率上无差异,P>0.05.在24h内M R I诊断率明显高于C T,P<0.05;24h后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率无差异,P>0.05.结论:M R 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率明显较高,且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均有较高诊断率.

    作者:程立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头加压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中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均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手术时间为45~62min,平均手术时间(50.25±5.13)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X射线复查显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1周,平均愈合时间(10.23±0.56)周;随访期间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1例.通过Morrey、Broberg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0%.结论: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马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超对其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的相关数据.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出现了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均属于左心室受累.相对于未受累的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与心肌运动幅度,受累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与心肌运动幅度要大(P<0.05).有8例患者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10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12例为单纯的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结论: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心功能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MV)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CHF患者.36例患者均实施IABP+MV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结果:本组36例患者IABP通气时长为(5.48±1.82)d,MV通气时长为(5.68±2.32)d,其中3例因IABP治疗时严重低心输出量而死亡,病死率为8.33%(3/36),其余33例均好转出院;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MAP、PaO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水平,并具有较低病死率.

    作者:马郡鸿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LEEP刀治疗HP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LEEP刀治疗HP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H P 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微波组采用微波方法进行治疗,L E E P刀组采用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宫颈炎缓解率、HPV转阴率,切口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LEEP刀组患者慢性宫颈炎缓解率、HPV转阴率高于微波组,P<0.05;LEEP刀组切口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微波组,P<0.05;LEEP刀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波组,P<0.05.结论:L E E P刀治疗H P 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术后阴道流液发生,缩短阴道流液时间,加速切口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江平;代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组,A组(54例)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B组(42例)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愈率92.6%,B组治愈率9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0.5±5.5)min、(15.5±6.5)mL、(2.5±0.5)d、(5.6±2.4)d,均明显好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率9.3%,B组并发症率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明显,并发症率可控.

    作者:李喜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60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理化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26±8.14)mm/h,(35.32±8.24)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5.82±100.03)U/mL,(321.12±106.6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72±7.35)mg/L,(18.39±8.25)mg/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35±8.23)mm/h,(48.08±7.99)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9.03±118.12)U/mL,(356.62±113.0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90±7.51)mg/L,(25.32±7.9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各理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喋呤.

    作者:臧雪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对患者进行CT分级,并比较患者的CT分级与预后和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CT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9,P<0.05);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CT分级与患者的GCS评分的关系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基底节区CT诊断检查,并通过出血量进行CT分级,能有效的预判患者的临床结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对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探寻其在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对本院就诊的10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判断其诊断阳性率,诊断准确率以及后期检测的肿大浅表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共54人,诊断阳性率为54.00%,与终病理学检查出57.00%的阳性率比较准确率为96.4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淋巴结肿大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更进一步对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依据在随访过程中是否采用电子病历而分为采取电子病历的观察组与未采取电子病历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手写病历记录方式进行随访,而观察组则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随访记录,包括对每位随访患者病情数据的创建、记录与储存.对比分析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较之传统随访病历方式,电子病历在随访过程中不仅大大提升了随访效率,而且患者满意度高,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患者随访中应用电子病历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耗时短、临床满意度高.

    作者:沈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残根残冠患者72例,共有患牙93颗,对患者的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1~2周,按一般桩冠要求和原则制备根面,选择专用套装根管预备钻针,按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完成根管预备工作.用自酸蚀处理剂在干燥的根管壁涂抹,再将混匀的粘结剂和激活剂用微刷沾取在根管壁均匀涂抹,光照10s.将DMG复合树脂桩核材料用配套的注射枪头注入备好的根管内,插入纤维桩,光照成形,常规基牙预备、取印模、比色、冠制作、试戴、调颌、粘固.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需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有无全冠脱落或松动,并观察患牙的牙桩情况,有无桩折断、松动、脱落、变形发生;观察患牙根情况,有无根折、继发龋发生;观察患牙核,有无核断裂、松动、脱落发生.结果:在对所有72例病例,93颗患牙的2年随诊中,发现有2颗全冠脱落,患牙余留牙体较少,根管内有树脂残留,1颗发生桩折断,另有2颗发生桩脱落,其他患牙无全冠脱落,且牙桩、牙根无损,修复体无松动、崩瓷,牙龈健康,成功率为94.6%(88/93).结论:对符合适应症的残根残冠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进行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的:探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设备种类繁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档案不健全等问题,通过重视医疗设备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可以为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结论:医院应正确认识本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佳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治疗组(n=35)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n=35)则经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②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减少其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作者:吕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用于心电信号传输的全隔离高速通信器设计

    本文以全隔离高速通信器的设计为研究目标,介绍了通信器的设计方案、详细设计以及PCB布线策略.实验表明,全隔离高速通信器对防止PC端的噪声、工频干扰有显著效果,可以满足心电信号高速传输的需求.

    作者:郭亚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消化内科就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25例).并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出血率、曲张静脉消失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近期出血率(8.00%)、远期出血率(12.00%)均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28.00%)(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12.00%/16.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可有效的缓解出血情况,且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刘增福;李庆芝;葛红梅;付景;吴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8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麻醉,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操作简便,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作者:朱秀琴;刘宝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军;信桂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