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 国际刊号:82-256
  • 国内刊号:1006-6586
  • 影响因子:0.37
  • 创刊:1995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56
  • 全年订价:63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2016年24期文献
  • 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检查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检查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者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C C H D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 T检查和超声心动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全部4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19例患者为法洛四联症,5例患者为内脏心房异位综合症,14例患者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例患者为血管环;4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检查均得到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超声心动检查结果仅28例患者获得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0.0%(28/4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64层螺旋C T检查显著高于超声心动检查(P<0.05).结论:选择64层螺旋C T检查来诊断C C H D患者大血管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程春昱;张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治疗组(n=35)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n=35)则经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②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减少其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作者:吕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研究

    目的:对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进行讨论与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2016年1月选取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实验所选取的全部实验样本采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未出现吻合口漏现象以及癌细胞浸润.护理人员对73例调查样本进行随访,随访覆盖率93.6%,随访时间短9个用,长55个月.其中1例出现吻合口局部复发症状,7例肝脏转移症状,1例腹腔广泛转移症状以及2例盆腔复发症状.结论:双吻合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吻合漏口发生率,创造更多的保肛机会.

    作者:韩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创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优势

    胫骨近端骨折是临床较为多见的骨折部位,多伴有周围软组织及血管神经损伤,骨折情况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并发症多.LISS钢板应用全新的微创内固定器设计理念,其用于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能够有效保存血运,减少出血量和软组织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愈合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佳,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LISS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重要方法.

    作者:尚世博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方式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方式检查,进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疾病检出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8.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16.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疾病检出率90.0%、食道疾病检出率42.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33.3%,对照组胃部疾病检出率50.7%、食道疾病检出率24.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13.3%,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4~12min,平均时间为(4.63±1.07)min,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5~18min,平均时间为(7.43±1.56)min,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应用无痛胃镜能够提升疾病基础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操作时间.

    作者:金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在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VEEG)在评估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本院72例脑出血患者,入院24 h内及72 h之后各进行2 h VEEG监测及评估,观察记录两个时段VEEG的(δ+θ)/(α+β)值变化情况,依据72 h之后比值变化分为比值升高组32例与比值降低组40例,对比两组生存率及死亡率,并对所有患者均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测定,观察比较脑电图的(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与GCS对脑出血预后预测准确率.结果:72例患者的分段VEEG监测均显示异常,入院72 h之后比值升高组病死率高于比值降低组,生存率低于比值降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δ+θ)/(α+β)比值变化情况对于脑出血患者生存预测准确率及总预后预测准确率均优于GC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分段动态视频脑电图可对脑出血预后做出准确预测,且操作更为便捷、灵活.

    作者:姜学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军;信桂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研究

    目的:对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混合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7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内扎外切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质量,对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统计,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比组为92.8%,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均低于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和传统术基本一致,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也少,术后疼痛轻,且康复更快,临床优势更为显著.

    作者:王霄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蓝光治疗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蓝光治疗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箱间断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箱持续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36.0%,P<0.05).结论:蓝光治疗箱间断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与持续照射均具有显著效果,但间断照射较持续照射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与传统阑尾切除手术在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阑尾切除术,研究组3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监测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头加压螺钉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中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均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手术时间为45~62min,平均手术时间(50.25±5.13)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X射线复查显示,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1周,平均愈合时间(10.23±0.56)周;随访期间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1例.通过Morrey、Broberg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00%.结论: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马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诊断中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200例采用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病情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将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将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记为研究组,两组患者接受检查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异常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根据检察结果计算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以及阳性率等方面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检查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异常状况更加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率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为65%,诊断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等方面的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诊断中,在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方面与传统心电图相比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眼袋整形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探究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眼袋整形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整形的眼袋整形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单双号)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传统肌皮瓣法以及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进行整形,对2种整形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予以评价.结果:(1)经过整形后,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研究组患者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睑外翻、1例患者出现睑缘炎、1例患者出现结膜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眼袋整形患者予以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进行整形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整形效果突出.在眼袋整形中,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应用的可行性高.

    作者:赵延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针刺治疗精少不育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精少不育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4例精少不育症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精子计数与精子活动力与34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34例患者平均一次排除精子总数为298×106,15例患者精子活动力3级,19例患者精子活动力4级;治疗后34例患者平均一次排出精子总数为501×106,33例患者精子活动力为1级,1例患者53%精子活动不良.质量有效率97.06%.结论:应将针刺方法用于男性精少不育症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方建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残根残冠患者72例,共有患牙93颗,对患者的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1~2周,按一般桩冠要求和原则制备根面,选择专用套装根管预备钻针,按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完成根管预备工作.用自酸蚀处理剂在干燥的根管壁涂抹,再将混匀的粘结剂和激活剂用微刷沾取在根管壁均匀涂抹,光照10s.将DMG复合树脂桩核材料用配套的注射枪头注入备好的根管内,插入纤维桩,光照成形,常规基牙预备、取印模、比色、冠制作、试戴、调颌、粘固.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需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有无全冠脱落或松动,并观察患牙的牙桩情况,有无桩折断、松动、脱落、变形发生;观察患牙根情况,有无根折、继发龋发生;观察患牙核,有无核断裂、松动、脱落发生.结果:在对所有72例病例,93颗患牙的2年随诊中,发现有2颗全冠脱落,患牙余留牙体较少,根管内有树脂残留,1颗发生桩折断,另有2颗发生桩脱落,其他患牙无全冠脱落,且牙桩、牙根无损,修复体无松动、崩瓷,牙龈健康,成功率为94.6%(88/93).结论:对符合适应症的残根残冠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进行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新型环甲膜定向麻醉穿刺器的临床使用研究

    目的:探究新型环甲膜定向麻醉穿刺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患者,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环甲膜定向麻醉穿刺器治疗,实验组(49例)采用新型环甲膜定向麻醉穿刺器治疗,对两种麻醉穿刺器的使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单位剂量持续有效时间、麻醉药(利多卡因)剂量、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程度总接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93.9%,79.6%,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新型环甲膜定向麻醉穿刺器具有定位准确、作用可靠、麻醉范围小、恢复时间短等优势,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者:李宝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展开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80例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患者的展开的病理检查,检查完成后,对照病理诊断的结果,再次对所有患者展开的胃镜诊断,比较分析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之间的符合率情况.结果: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患者为45例,慢性浅表胃炎患者35例,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57.75%,其中,胃镜下景象为红白相间有52例,占65%,血管通透的患者38例,占47.5%,胃黏膜变薄的患者为14例,占17.5%.慢性浅表胃炎患者中,胃镜下显示中以白相为主的患者有10例,占12.5%,慢性浅表胃炎患者中出现结节性变化36例,占45%,这类情况下没有出现血管通透和变薄的情况,并得到病理诊断和的胃镜诊断的符合率为57.75%.结论: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的符合率的较高,较比病理诊断,需要结合胃镜下的萎缩性胃炎表现与结节样病变.

    作者:高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超对其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其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的相关数据.结果:所有的患者均出现了心肌致密化不全的特征,均属于左心室受累.相对于未受累的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与心肌运动幅度,受累心肌收缩期增厚率与心肌运动幅度要大(P<0.05).有8例患者合并有室性心律失常,10例合并有肺动脉高压,12例为单纯的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结论:彩超用于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心脏结构与心功能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经腹部CT、B超检测后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研究

    目的:探究经CT、B超检查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3例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分娩方式以及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血压控制水平总体要优于对照组,且自然分娩率高,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CT、B超检查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患者经早期干预治疗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降低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心脏彩超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联合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期40例以胸痛为主诉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脏彩超、发病后人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0~2h的h-FABP明显升高,而cTnI水平为正常高值;2~12h和12~24h的cTnI和h-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水平(P<0.05);观察h-FABP、cTnI、心脏彩超单独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符合率分别为87.5%、82.5%、和87.5%,而三者联合联合则将诊断符合率提升为100.0%.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心脏彩超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减少漏诊率.

    作者:王晓鹏;秦晓毅;刘国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单侧钢板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单侧钢板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伸屈角度、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9%,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8.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作者:吴兴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听神经瘤患者68例分成电生理监测组和直接显微镜监测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术后2周,电生理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显著高于直接显微镜组(P<0.05).结论:在听神经瘤手术过程中,采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使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功能保留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宋海民;吴至武;叶新运;冯开明;蒋秋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C 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针对C T扫描的淋巴结转移放疗的靶区勾画和手术后病理所提示的淋巴转移靶区勾画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分析肿瘤在不同位置上(腹膜后、脾门、肝总、胃左、贲门旁、横膈、肺内、气管支气管、肺韧带、食管旁、隆突下、前纵隔、主动脉下、气管旁、后总隔、食管气管沟、锁骨上)以及不同区域上(腹主动脉旁、胃左淋巴结以及1~4、5~6、7、8~10区域)手术前C T与手术后病理检测的结果,并且对两种方法吻合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这两种方法在腹主动脉旁、胃左淋巴结以及1~4、8~10区域、腹膜后、胃左、食管旁区域检查淋巴结的转移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门、肝总、横膈、肺韧带、前纵隔、后纵隔、锁骨上检查的淋巴转移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吻合度,在腹膜后、胃左、食管旁、隆突下、主动脉下、气管旁区域有较弱的吻合度.结论: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有较为良好的应用价值,但仍有一部分区域要结合PET-CT以及腔内超声进行检查.

    作者:余美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引产球囊联合宫颈钳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本次主要对引产球囊联合宫颈钳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88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4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引产球囊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引产球囊联合宫颈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数据的对此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止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上可选取引产球囊与宫颈钳联合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效果更为确切,不仅能减少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还能提高止血率,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

    作者:田晓颖;安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对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探寻其在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对本院就诊的10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判断其诊断阳性率,诊断准确率以及后期检测的肿大浅表淋巴结的声像图表现.结果: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共54人,诊断阳性率为54.00%,与终病理学检查出57.00%的阳性率比较准确率为96.4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淋巴结肿大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浅表淋巴结结核在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意义比较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C T、M R 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56例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MRI检查进行诊断,观察CT、MR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MRI在缺血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率上均高于CT,P<0.05;而两种诊断方式在出血性脑梗死诊断率上无差异,P>0.05.在24h内M R I诊断率明显高于C T,P<0.05;24h后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率无差异,P>0.05.结论:M R 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率明显较高,且对不同类型脑梗死均有较高诊断率.

    作者:程立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6例为低位吻合,4例为超低位吻合,无切端癌残留,无死亡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15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5次,另外35例患者均在5次以内,半年以后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内,无大便失禁的病例发生.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治疗,简化了手术操作规程,有效的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能有效的保持正常排便功能,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诊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抽取45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腹部超声诊断资料,并与其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对照,分析腹部超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腹部超声对于本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是93.33%,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腹部超声检出子宫内膜息肉者15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误诊率是6.25%(1/16);检出子宫内膜增生者19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下肌瘤,其误诊率是5.00%(1/20);检出子宫黏膜下肌瘤者5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其误诊率是16.67%;检出子宫内膜癌者3例,无误诊者,误诊率是0.结论: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无创,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理想术前诊断方式.

    作者:王萍;张鹭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60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理化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26±8.14)mm/h,(35.32±8.24)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5.82±100.03)U/mL,(321.12±106.6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72±7.35)mg/L,(18.39±8.25)mg/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35±8.23)mm/h,(48.08±7.99)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9.03±118.12)U/mL,(356.62±113.0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90±7.51)mg/L,(25.32±7.9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各理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喋呤.

    作者:臧雪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44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沙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44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疗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胺醇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操作便利,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对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谭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组,A组(54例)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B组(42例)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愈率92.6%,B组治愈率9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0.5±5.5)min、(15.5±6.5)mL、(2.5±0.5)d、(5.6±2.4)d,均明显好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率9.3%,B组并发症率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明显,并发症率可控.

    作者:李喜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疗效分析及体会

    目的:探讨在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4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通过对比肘关节恢复效果以突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肘关节恢复效果方面,同对照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

    目的:分析微创钢板固定法治疗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运用微创钢板固定法实施手术,总结术后临床疗效并采用AOFAS评分系统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获随访10~16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3例胫骨远端骨折延迟愈合,余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4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2例,良8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0.9%.治疗前疼痛程度、功能步行、活动程度评分分别为16.17±3.22,12.24±3.15,15.04±2.25,内固定术后均显著增加,分别为25.61±5.28,17.13±2.38,20.35±3.2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钢板固定法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腓骨骨折可促进骨折愈合、创伤小、软组织损伤少,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浩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诊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抽取53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原则予以分组,观察组(n=26)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对照组(n=27)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2组患儿骨折恢复优良率、愈合时间以及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骨折恢复优良率是92.3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62.37±12.24)d,感染率是0;对照组患儿骨折恢复优良率是77.78%,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是(85.62±19.25)d,感染率是18.52%;2组患儿的指标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临床效果肯定,其愈合较快,感染率低.

    作者:袁飞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消化内科就诊收治的5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25例).并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出血率、曲张静脉消失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近期出血率(8.00%)、远期出血率(12.00%)均明显高于低于对照组(28.00%)(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12.00%/16.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应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可有效的缓解出血情况,且近远期疗效均较好,安全可靠.

    作者:刘增福;李庆芝;葛红梅;付景;吴卫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共120例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标本进行研究,将全部的标本均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测.进而对比并分析仅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这两种方式的检测效果.结果: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其中报警提示的阳性率为(22.30%),报警提示的阴性率为(79.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使用血涂片细胞对镜检进行检查的阴性率为91.5%,使用仪器进行检验结果假阳性率为10.78%,真阳性率为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单核细胞、杆状粒细胞、异形淋巴细胞、幼稚例细胞的坚持结果存在假阳性率.结论:在检验血常规时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方式进行检验,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升检验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刘友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对患者进行CT分级,并比较患者的CT分级与预后和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CT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9,P<0.05);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CT分级与患者的GCS评分的关系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基底节区CT诊断检查,并通过出血量进行CT分级,能有效的预判患者的临床结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LEEP刀治疗HP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对LEEP刀治疗HP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2月H P 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微波组采用微波方法进行治疗,L E E P刀组采用LEEP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慢性宫颈炎缓解率、HPV转阴率,切口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LEEP刀组患者慢性宫颈炎缓解率、HPV转阴率高于微波组,P<0.05;LEEP刀组切口愈合时间、阴道流液时间、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微波组,P<0.05;LEEP刀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波组,P<0.05.结论:L E E P刀治疗H P V阳性的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术后阴道流液发生,缩短阴道流液时间,加速切口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江平;代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MV)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6例CHF患者.36例患者均实施IABP+MV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比较.结果:本组36例患者IABP通气时长为(5.48±1.82)d,MV通气时长为(5.68±2.32)d,其中3例因IABP治疗时严重低心输出量而死亡,病死率为8.33%(3/36),其余33例均好转出院;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MAP、PaO2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水平,并具有较低病死率.

    作者:马郡鸿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在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在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患儿86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接骨钢板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均无发生术后相关并发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较小,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确切,无并发症,固定牢固,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在各方面都具有满意效果.

    作者:陈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产后康复仪配合手法按摩在产后催乳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的催乳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母婴同室的842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0例产妇采用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实验组442例产妇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和乳汁分泌量,纯母乳喂养人数、空腹血催乳素水平、第3日总挤奶量.结果:实验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为(20.2±4.1)h,对照组产妇为(31.6±4.8)h,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初始分泌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进行纯母乳喂养398例,对照组产妇纯母乳喂养237例,实验组产妇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3d空腹血催乳素(336.28±6.73)ng/mL、对照组产妇产后3d空腹血催乳素(330.47±8.32)ng/mL,实验组产妇空腹血催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第3日总挤奶量(245±12.37)mL、对照组产妇第3日总挤奶量(238±9.62)mL,实验组产妇总挤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规产妇,在产后采用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以及产后康复仪加手法按摩进行催乳护理能够明显减少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时间,增加乳汁分泌量,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谢丽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所收治的64例腹部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诊断,探析该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由螺旋CT诊断方法确诊存在30例腹股沟区疝患者、5例脐疝患者以及7例腹腔内疝患者、4例闭孔疝患者、8例外伤性腹壁疝患者、1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螺旋CT临床表现是肠梗阻,为64例,将螺旋CT结果对比手术结果可发现,符合率是100.00%(64/64).结论:在腹部疝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安全、方便、符合率高.

    作者:刘文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8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麻醉,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操作简便,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作者:朱秀琴;刘宝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50例,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12月,对这5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实施超声诊断,并对超声诊断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患者伴有脑出血的情况,8例患者伴有脑室扩张并出血的情况,7例患者伴有脑室扩张的情况,15例患者伴有脑室间隙缩小的情况,18例患者伴有脑实质回声增强的情况;存在2例患者经超声检查伴有囊腔形成的情况,9例患者伴有侧脑室增大(轻度)的情况,6例患者伴有脑沟、脑室消失的情况,19例患者伴有脑沟、脑室变窄的情况.结论:超声检查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黄旭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引导下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选择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与治疗组(选择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统计两组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美容效果满意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实施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保留乳房对称性,美容优势更佳,不增加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丽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者SaO2、PaO2、p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和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

    作者:苏晓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解决措施

    目的:探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设备种类繁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维修档案不健全等问题,通过重视医疗设备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建立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可以为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顺利进行.结论:医院应正确认识本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策,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佳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于新医疗体制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分析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如何对医院内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管理成为现今体制下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主要对新医疗体制下医院开展的医疗设备管理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

    作者:樊廷玖;王维红;周晓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射频消融治疗仪应用特点和维护

    目的:针对临床心脏射频消融治疗仪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平时日常工作以及心脏射频消融治疗仪的应用特点,总结其安全使用措施、维护与保养方法.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射频治疗仪的应用特点、参数、安全使用方法等,并由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每次使用设备之前,必须确保治疗仪性能稳定方可使用,否则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结论:使用者必须掌握射频消融仪的应用特点以防安全隐患,定期对该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从而确保设备处于性能稳定的状态.

    作者:程旭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用于心电信号传输的全隔离高速通信器设计

    本文以全隔离高速通信器的设计为研究目标,介绍了通信器的设计方案、详细设计以及PCB布线策略.实验表明,全隔离高速通信器对防止PC端的噪声、工频干扰有显著效果,可以满足心电信号高速传输的需求.

    作者:郭亚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运用分析

    目的:更进一步对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依据在随访过程中是否采用电子病历而分为采取电子病历的观察组与未采取电子病历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病手写病历记录方式进行随访,而观察组则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电子病历系统进行随访记录,包括对每位随访患者病情数据的创建、记录与储存.对比分析电子病历在患者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较之传统随访病历方式,电子病历在随访过程中不仅大大提升了随访效率,而且患者满意度高,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在患者随访中应用电子病历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耗时短、临床满意度高.

    作者:沈婧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