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胡滨

关键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 国产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6例为低位吻合,4例为超低位吻合,无切端癌残留,无死亡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15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5次,另外35例患者均在5次以内,半年以后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内,无大便失禁的病例发生.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治疗,简化了手术操作规程,有效的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能有效的保持正常排便功能,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83.64%(P<0.05).研究组治疗后CAL、PPD及G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在半导体激光辅助性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军;信桂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研究

    目的:对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探讨.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4例混合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37例;对比组采取传统内扎外切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质量,对两组临床效果、手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统计,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比组为92.8%,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均低于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和传统术基本一致,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也少,术后疼痛轻,且康复更快,临床优势更为显著.

    作者:王霄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喉罩麻醉,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8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儿血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麻醉效果优于气管插管麻醉,患儿术后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短,操作简便,对患儿呼吸道刺激小.

    作者:朱秀琴;刘宝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检查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检查对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CCHD)患者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C C H D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 T检查和超声心动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全部40例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19例患者为法洛四联症,5例患者为内脏心房异位综合症,14例患者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2例患者为血管环;4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检查均得到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超声心动检查结果仅28例患者获得确诊,临床诊断准确率为70.0%(28/40),在诊断准确率方面,64层螺旋C T检查显著高于超声心动检查(P<0.05).结论:选择64层螺旋C T检查来诊断C C H D患者大血管异常,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程春昱;张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用于心电信号传输的全隔离高速通信器设计

    本文以全隔离高速通信器的设计为研究目标,介绍了通信器的设计方案、详细设计以及PCB布线策略.实验表明,全隔离高速通信器对防止PC端的噪声、工频干扰有显著效果,可以满足心电信号高速传输的需求.

    作者:郭亚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到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抽取70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予以分组,治疗组(n=35)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n=35)则经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PaO2、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②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减少其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作者:吕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蓝光治疗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蓝光治疗箱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箱间断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治疗箱持续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36.0%,P<0.05).结论:蓝光治疗箱间断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与持续照射均具有显著效果,但间断照射较持续照射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道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针刺治疗精少不育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精少不育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4例精少不育症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精子计数与精子活动力与34例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34例患者平均一次排除精子总数为298×106,15例患者精子活动力3级,19例患者精子活动力4级;治疗后34例患者平均一次排出精子总数为501×106,33例患者精子活动力为1级,1例患者53%精子活动不良.质量有效率97.06%.结论:应将针刺方法用于男性精少不育症的治疗过程中,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方建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眼袋整形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探究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眼袋整形方法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整形的眼袋整形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序号(单双号)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予以传统肌皮瓣法以及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进行整形,对2种整形方法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予以评价.结果:(1)经过整形后,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研究组患者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睑外翻、1例患者出现睑缘炎、1例患者出现结膜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对眼袋整形患者予以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进行整形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整形效果突出.在眼袋整形中,双极电凝电烧紧缩眼轮匝肌方法应用的可行性高.

    作者:赵延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超声引导下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自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选择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与治疗组(选择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统计两组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美容效果满意度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实施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可以有效保留乳房对称性,美容优势更佳,不增加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安丽景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C 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本院所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针对C T扫描的淋巴结转移放疗的靶区勾画和手术后病理所提示的淋巴转移靶区勾画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分析肿瘤在不同位置上(腹膜后、脾门、肝总、胃左、贲门旁、横膈、肺内、气管支气管、肺韧带、食管旁、隆突下、前纵隔、主动脉下、气管旁、后总隔、食管气管沟、锁骨上)以及不同区域上(腹主动脉旁、胃左淋巴结以及1~4、5~6、7、8~10区域)手术前C T与手术后病理检测的结果,并且对两种方法吻合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这两种方法在腹主动脉旁、胃左淋巴结以及1~4、8~10区域、腹膜后、胃左、食管旁区域检查淋巴结的转移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脾门、肝总、横膈、肺韧带、前纵隔、后纵隔、锁骨上检查的淋巴转移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吻合度,在腹膜后、胃左、食管旁、隆突下、主动脉下、气管旁区域有较弱的吻合度.结论:CT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靶区勾画中有较为良好的应用价值,但仍有一部分区域要结合PET-CT以及腔内超声进行检查.

    作者:余美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5年9月~2016年5月诊治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抽取45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腹部超声诊断资料,并与其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对照,分析腹部超声用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效果.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腹部超声对于本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是93.33%,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腹部超声检出子宫内膜息肉者15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误诊率是6.25%(1/16);检出子宫内膜增生者19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下肌瘤,其误诊率是5.00%(1/20);检出子宫黏膜下肌瘤者5例,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其误诊率是16.67%;检出子宫内膜癌者3例,无误诊者,误诊率是0.结论:腹部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其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无创,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理想术前诊断方式.

    作者:王萍;张鹭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院收治的96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组,A组(54例)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B组(42例)采取开腹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愈率92.6%,B组治愈率95.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30.5±5.5)min、(15.5±6.5)mL、(2.5±0.5)d、(5.6±2.4)d,均明显好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A组并发症率9.3%,B组并发症率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刀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明显,并发症率可控.

    作者:李喜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胃镜方式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方式检查,进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操作时间、疾病检出率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8.7%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具有16.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部疾病检出率90.0%、食道疾病检出率42.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33.3%,对照组胃部疾病检出率50.7%、食道疾病检出率24.7%、十二直肠疾病检出率13.3%,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操作时间4~12min,平均时间为(4.63±1.07)min,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操作时间5~18min,平均时间为(7.43±1.56)min,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中应用无痛胃镜能够提升疾病基础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操作时间.

    作者:金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4月在本科就诊的残根残冠患者72例,共有患牙93颗,对患者的患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治疗后1~2周,按一般桩冠要求和原则制备根面,选择专用套装根管预备钻针,按根管预备的一般原则,完成根管预备工作.用自酸蚀处理剂在干燥的根管壁涂抹,再将混匀的粘结剂和激活剂用微刷沾取在根管壁均匀涂抹,光照10s.将DMG复合树脂桩核材料用配套的注射枪头注入备好的根管内,插入纤维桩,光照成形,常规基牙预备、取印模、比色、冠制作、试戴、调颌、粘固.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需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查,有无全冠脱落或松动,并观察患牙的牙桩情况,有无桩折断、松动、脱落、变形发生;观察患牙根情况,有无根折、继发龋发生;观察患牙核,有无核断裂、松动、脱落发生.结果:在对所有72例病例,93颗患牙的2年随诊中,发现有2颗全冠脱落,患牙余留牙体较少,根管内有树脂残留,1颗发生桩折断,另有2颗发生桩脱落,其他患牙无全冠脱落,且牙桩、牙根无损,修复体无松动、崩瓷,牙龈健康,成功率为94.6%(88/93).结论:对符合适应症的残根残冠采用纤维桩复合树脂桩核进行修复效果显著.

    作者:林海龙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甲氨喋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60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理化指标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26±8.14)mm/h,(35.32±8.24)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5.82±100.03)U/mL,(321.12±106.6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72±7.35)mg/L,(18.39±8.25)mg/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治疗前后的血沉分别为(76.35±8.23)mm/h,(48.08±7.99)mm/h,类风湿因子分别为(499.03±118.12)U/mL,(356.62±113.04)U/mL,C反应蛋白分别为(40.90±7.51)mg/L,(25.32±7.91)mg/L;两组患者治疗后进明显改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观察组各理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电针联合甲氨喋呤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甲氨喋呤.

    作者:臧雪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环池、脑干的形态学改变对患者进行CT分级,并比较患者的CT分级与预后和GC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CT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9,P<0.05);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级与GCS评分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CT分级与患者的GCS评分的关系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基底节区CT诊断检查,并通过出血量进行CT分级,能有效的预判患者的临床结局,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的50例患者中46例为低位吻合,4例为超低位吻合,无切端癌残留,无死亡病例.经过1~3年的随访,15例患者在手术后半年内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5次,另外35例患者均在5次以内,半年以后每天大便次数在3次以内,无大便失禁的病例发生.结论: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国产双吻合器在中低位治疗,简化了手术操作规程,有效的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同时患者能有效的保持正常排便功能,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滨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患者诊断中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200例采用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病情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将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将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记为研究组,两组患者接受检查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异常情况;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根据检察结果计算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以及阳性率等方面的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检查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异常状况更加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阳性率指标方面,研究组患者为65%,诊断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在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等方面的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脏病诊断中,在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方面与传统心电图相比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董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尺骨鹰嘴骨折疗效分析及体会

    目的:探讨在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45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分组依据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不同;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通过对比肘关节恢复效果以突出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在肘关节恢复效果方面,同对照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选择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