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岑等10种中药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许韦;邵志伟;李小东;张琪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中药,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最低抑菌浓度
摘要:目的 观察黄岑等10种中药水煎液对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了解中药制剂对2类细菌的抑菌效果是否一致,旨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采用Micr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irby-Bauer法检测全部29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6年标准判断结果;将10种中草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论 10种中药对2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岑抑菌作用强,其次是赤芍、黄连、仙鹤草.结论 10种中药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关系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 (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高[(1.24±0.13)mg·L-1],LA组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作者:项亚娟;廖莉;彭晓江;李奕贵;吴祥如;孙中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三甲医院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该三甲医院基本药物配置、中标、供应、销售、价格等情况,为顺利、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导出该院HIS系统2012年1-6月基本药物配置、中标、供应、销售、价格等数据,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结论 该三甲医院在用基本药物品种数占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的64.8%,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8.0%,基本药物销售集中于少数几个品种,尤其是价格较高的进口药品及进口分装药品;基本药物中标率较低;基本药物缺货率达19.7%;基本药物价格偏低,其中西药低价小品种或单价在10元以下的基本药物占基本药物总数的72.6%,中成药单价集中于10~50元.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在三甲医院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培芳;方焱;杜德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羽扇豆醇对肝细胞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 体外探讨羽扇豆醇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SMMC7721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羽扇豆醇作用SMMC7721细胞后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论 羽扇豆醇抑制SMMC7721的增殖,其能显著阻滞细胞在S期的聚集,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羽扇豆醇能抑制肝细胞肝癌(HCC)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对细胞的S期阻滞相关.

    作者:梁勇;胡命宝;刘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动态牵开与静态牵开显露跟骨对切口皮肤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牵开与静态牵开显露跟骨对切口皮肤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累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共66足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视野牵开方式分为动态牵开组(A组)和静态牵开组(B组),每组各32例患者33足.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论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手术时间和切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上高于B组.讨论相比较跟骨骨折手术采用动态牵开,静态牵开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孙维国;李皓桓;彭文飞;张华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GF-α、TGF-β1与CysC的浓度变化,并选取45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论 在对照组血清中可检测到较低浓度水平的TGF-α、TGF-β1与CysC,治疗前血清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后组(P<0.05),且TGF-α在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GF-α、TGF-β1与CysC在胃癌中高度表达,三者可用来作为检测胃癌的非特异性指标,有助于提高胃癌早期的检出率,并可能及早发现胃癌术后的复发或转移等.

    作者:黄鸿武;谢贻祥;姚磊;王传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甲氨喋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髓样分化因子MyD88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MyD88)的表达的影响及抑制滑膜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完全弗氏佐剂造造模组(2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10只.分别干预4周后,取膝关节滑膜,HE染色观察大鼠滑膜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MyD88在滑膜中的定位,Western Blot法检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EI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结论 模型组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改变明显且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而经甲氨蝶呤治疗后,大鼠滑膜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降低(P<0.001).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中MyD88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甲氨蝶呤治疗后MyD88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中MyD88的表达明显升高,而甲氨蝶呤可以抑制MyD88的表达从而降低关节滑膜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改善滑膜增生及炎性因子浸润等病理进程.

    作者:牟慧;蔡辉;姚茹冰;赵智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岑等10种中药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黄岑等10种中药水煎液对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了解中药制剂对2类细菌的抑菌效果是否一致,旨在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寻求新途径.方法 采用MicroScan-4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irby-Bauer法检测全部29株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6年标准判断结果;将10种中草药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水煎液,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论 10种中药对2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岑抑菌作用强,其次是赤芍、黄连、仙鹤草.结论 10种中药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许韦;邵志伟;李小东;张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对骨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套管活检穿刺技术对4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与20例行切开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结论 40例患者穿刺病理诊断中总共有3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但其中有2例肿瘤性质可以确定为良性,本组穿刺的敏感性97.5%,准确性92.5%.穿刺术后明确病理的36例行手术治疗29例,行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11例.穿刺术中及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切开活检病理诊断1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活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为95%.全部行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多可以通过经皮套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对骨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甚大,是规范化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杨;尚希福;王姚斐;吴跃虎;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探讨

    目的 探讨经皮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ndovenous laser treatment,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265例共327条肢体腔内激光联合多种其他术式个体化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其并发症.结论 皮下淤斑180例(55%)、皮下可及条索状硬结58例(17.7%)、皮肤烧灼伤31例(9.5%)、曲张静脉残留23例(7.0%)、足踝部痛感19例(5.8%)、隐神经损伤16例(4.9%)、腹股沟切口淋巴漏1例(0.3%),经过相应处理后均得到缓解.结论腔内激光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并发症少、轻,注意规范化操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华刚;张雨;马卉;易维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展

    研究进展围绝经期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过渡到失去生育能力的阶段,一般起始于40岁,整个围绝经期长达20年之久,几乎占人均寿命的1/3.在此期间卵巢机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含量明显下降,下丘脑-垂体-性腺组成的调节轴改变,导致代谢、精神、内分泌和神经各系统失衡.

    作者:倘余乐;段贤春;李琴;汪永忠;吴健;邾枝花;夏伦祝;萧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特征图谱在凤丹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凤丹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确定凤丹饮片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从而作为评价和控制其质量的标准.结论 测试样品10批,选择丹皮酚峰作为参照峰,确立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在0.012~0.041内.结论 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可用于凤丹饮片的定性鉴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刘露露;王成永;柏光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续断饮片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R ODS(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结论 马钱苷在0.421 2~4.212 μg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6%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桂侠;汪秀月;焦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的原因并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1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误吸、反流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循证分析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结论 反流原因以腹胀、胃潴留,鼻饲方式,体位,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主,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其诱因给予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反流、误吸的再次发生.结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应采取合适体位,每日评估其胃、肠道功能后调节鼻饲速度及流质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反流.

    作者:胡敏芝;石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3例晚期胃癌患者,其中A组(DDP+5-FU,PF组)25例,具体为:DDP 20 mg·m-2静滴,第1~5天,5-FU 500 mg·m-2静滴维持24 h第1~5天,每4周重复.B组(L-OHP+S-1)28例,具体为:L-OHP 130 mg·m-2 静滴2 h,第1天,S-1 40 mg·m-2早晚2次餐后服用,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性.结论 5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44例可评价远期疗效.A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和56%,B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6%和89.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ST)分别为4.5个月和10.7个月,B组中位TTP和中位MST分别为8.0个月和13.0个月.两组中位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中位M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以1~2级为主,可耐受,B组轻度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S-1+L-OH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同PF方案相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给药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洋;宁洁;胡丽霞;顾康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穿心莲内酯滴丸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 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溶出度测定法第1法(转篮法),以0.1 mol·L-1盐酸-乙醇(3:2)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穿心莲内酯含量为指标,在225 nm条件下测定穿心莲内酯滴丸在不同时间的累积溶出百分率.结论 穿心莲内酯在浓度范围5.6~28.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7%,RSD为1.30%.穿心莲内酯滴丸在15 min时平均累积溶出百分率为94.96%,30 min左右可完全溶出.结论该文所建立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穿心莲内酯滴丸的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作者:孟戎茜;郝芳芳;董婧婧;王文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TT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及其他正规医院门诊就诊的TTN患者71例,随机分为葵花盘片组(31例)和卡马西平片组(40例)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估其疼痛程度,明确该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的改变,并且观察其不良反应.结论 葵花盘片组在疗程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显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64.52%;卡马西平片组在疗程后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5.00%.葵花盘片组和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葵花盘片组(P<0.05),但葵花盘片组治疗TTN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结论葵花盘片治疗TTN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文彬;韩咏竹;季俊虬;胡纪源;王训;李凯;王共强;薛本春;韩永升;喻绪恩;张雷;程冕;杨任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探究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 实验组5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51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其余50例均成功,术后并发症6例.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01.24±12.17)min,平均住院时间(5.21±0.51)d,平均恢复时间(14.33±3.17)d;对照组相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36.46±17.65)min、(9.34±0.39)d、(19.57±4.26)d.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苏珅;马鸿祥;周鸣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对比,找到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方法 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分别服用A、B、C三种不同脂餐.A组为两个煎鸡蛋;B组按Jacobs MP脂餐配制;C组:不含乳糖奶粉(美赞臣)54 g,含脂肪为15 g.超声测定各组的各时点胆囊体积、脂餐后胆囊的排空功能.结论 A组较B、C组餐后各时点胆囊体积显著增大(P<0.05),各时点胆囊排空率明显减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方法不含乳糖,且效果较好,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锐东;方锡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冠心病与性激素关系研究进展

    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绝经后男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接近,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统计男女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 1[1].

    作者:徐锋;邹宝明;鲍正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的行为管理及失衡综合征预防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论 (1)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行为管理中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下有利于改善医疗可控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因素,对于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其玉;徐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