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与性激素关系研究进展

徐锋;邹宝明;鲍正毅

关键词:冠心病, 心绞痛, 睾酮, 雌二醇
摘要: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差异,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绝经后男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接近,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可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心脑血管意外,流行病学统计男女心血管病死亡率约为3∶ 1[1].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清髓照射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骨髓移植照射预处理小鼠肝及小肠内NF-κ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硼替佐米防治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 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法为BALB/c小鼠接受7.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实验分为:A组为空白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B组:单纯全身照射组;C组:全身照射加用硼替佐米组.观察各组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Western blot法检测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内NF-κB的表达.结论 B、C组中用于白细胞计数及生存时间观察的8只小鼠均在10 d内全部死于骨髓衰竭.照射后+1、+3、+5 d,B组肝及小肠组织总蛋白及细胞核蛋白中NF-κB p65表达均高于A组(P<0.05),而C组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硼替佐米可能通过一定程度上抑制照射预处理损伤所致肝脏及小肠组织中NF-κB的表达与激活,起到减轻aGVHD的作用.

    作者:陆跃武;耿华云;盖灿;韩慧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特征图谱在凤丹饮片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凤丹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和控制其质量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确定凤丹饮片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从而作为评价和控制其质量的标准.结论 测试样品10批,选择丹皮酚峰作为参照峰,确立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在0.012~0.041内.结论 1号峰(没食子酸)的相对峰面积值范围,可用于凤丹饮片的定性鉴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刘露露;王成永;柏光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司坦唑醇自微乳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目的 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乳化剂OP-10、异丙醇和吐温-80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系统,考察其粒径分布、电动电势和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司坦唑醇的含量.结论 所得自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3.32 nm,电动电势为4.35 mV.司坦唑醇HPLC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639~3.195 μg(R2=1);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肖士梅;李沛;袁红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垂体危象1例分析

    垂体危象为严重的内科急危重症,是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在各种应激因素的侵袭下,病情发生急剧恶化以致发生昏迷、休克、高热等征象.笔者发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蓉;张朝晖;龚勋;李灵丰;曾超;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清hs-CPR浓度和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照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41)、多支病变组(n=28)及对照组(n=35)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患者血清的hs-CPR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结论 血清hs-CRP和Gensini积分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血脂、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春苗;高潮;陈振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多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论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谢昭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葵花盘片治疗经典三叉神经痛(TTN)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12年11月在该院及其他正规医院门诊就诊的TTN患者71例,随机分为葵花盘片组(31例)和卡马西平片组(40例)进行治疗.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AS)法评估其疼痛程度,明确该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的改变,并且观察其不良反应.结论 葵花盘片组在疗程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显效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64.52%;卡马西平片组在疗程后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显效率为62.50%,总有效率为75.00%.葵花盘片组和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卡马西平片组治疗TTN的显效率显著高于葵花盘片组(P<0.05),但葵花盘片组治疗TTN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卡马西平片组(P<0.05).结论葵花盘片治疗TTN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胡文彬;韩咏竹;季俊虬;胡纪源;王训;李凯;王共强;薛本春;韩永升;喻绪恩;张雷;程冕;杨任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分组实践教学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为培养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践教学方法,融合课堂知识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冬梅;刘丽;邾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胞内铜稳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铜是人体必不可少微量元素之一,铜缺乏和过量均会导致机体的异常,如Menkes和Wilson病.机体及细胞铜代谢的调控和铜稳态维护至关重要,涉及到铜的吸收、分储、排泄等过程.目前的研究对铜的代谢和稳态维护主要机制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新的认识,对铜稳态研究正在逐渐完善和深入.

    作者:艾文龙;程楠;韩咏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续断饮片中马钱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液相色谱法.色谱柱:InertsilR ODS(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40 nm.结论 马钱苷在0.421 2~4.212 μg 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1.000 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6% (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中药饮片续断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曹桂侠;汪秀月;焦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75例大肠癌骨转移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该院2002年3月-2012年2月间诊治的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大肠癌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49.4%,中位生存期为(32.6±2.8)个月,大肠癌骨转移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26.8%,中位生存期为(11.3±3.2)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癌骨转移时血清ALP≥150 U·L-1、伴有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以及骨转移灶多发对大肠癌骨转移的预后有影响,对上述4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时ALP≥150 U·L-1和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骨转移时ALP水平及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制订随访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菁茹;王丽丽;高淑文;符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重组蛋白HSP65-6×(IA2-P2)-His的构建、表达及分离纯化

    目的 构建HSP65-6×(IA2-P2)-His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分离纯化.方法 通过酶切酶连的方法将6×(IA2-P2)-His替换pET-28a-HSP65-6×P277中的6×P277,构建好的载体经DNA测序分析构建成功.乳糖诱导表达的蛋白经Ni+柱分离纯化.后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结论 HSP65-6×(IA2-P2)-His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5%,超声破碎后蛋白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裂解上清中.Ni+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0%电泳纯以上.后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具有抗原性和His标签.结论 重组载体pET-28a-HSP65-6×(IA2-P2)-His成功转入BL21中,以可溶性的形式高效表达,该工作为进一步验证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李泰明;韩萌萌;林旋;刘俊;吴洁;金亮;刘景晶;徐茂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1例,分析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51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49例,死亡1例,好转1例,治愈率为96.1%.受伤后至处理时间、脉率、收缩压、肠麻痹、全腹肌紧张、出血量、脾脏损伤分级、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手术方法,治愈率高,减少了并发症,保留了具备保脾条件患者的脾功能.重视并干预影响脾破裂患者的预后因素,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何志胜;龙士兵;吴文谷;冯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筛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梅毒患者和55例非梅毒患者.结论 3种检测方法TPHA、TPPA、ELISA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1.2%、97.8%、98.7%,特异性分别为:96.3%、98.5%、98.2%.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与TPP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HA临床敏感性稍差,与TPP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尚好,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ELISA均为临床较好的梅毒诊断检测方法.

    作者:夏玉玲;李辉;周玲;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38例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其优点和广泛开展性.方法 综合该科38例利用纵隔成形术治疗老年性子宫脱垂患者,分析手术效果和预后,总结此种术式的优点及适应证.结论 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1例复发.结论阴道纵隔成形术术式单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复发,适合各级医疗单位开展.

    作者:王培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门诊处方500张,住院病历80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500张门诊处方中有269例使用抗菌药物,占53.80%;使用抗病毒药物182例,占36.40%;不合理用药处方共77张,占调查处方的15.40%.80例出院病例中,67例使用抗菌药物,占83.75%;使用抗病毒药35例,占43.75%;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21例,占调查病例的26.25%.结论 该二级医院用药合理性基本符合要求,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师、药师的理论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对比,找到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方法 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分别服用A、B、C三种不同脂餐.A组为两个煎鸡蛋;B组按Jacobs MP脂餐配制;C组:不含乳糖奶粉(美赞臣)54 g,含脂肪为15 g.超声测定各组的各时点胆囊体积、脂餐后胆囊的排空功能.结论 A组较B、C组餐后各时点胆囊体积显著增大(P<0.05),各时点胆囊排空率明显减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方法不含乳糖,且效果较好,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锐东;方锡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中重金属新型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药中存在的重金属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检测机构的高度重视,重金属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出口,阻碍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瓶颈,因此准确检测和限定重金属的含量已是当务之急.该文对国内外中药中重金属的行业标准进行了介绍,并对重金属新型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同时还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章璐幸;孙平飞;吴惠芳;钱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胎儿纤维连结蛋白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和宫颈长度联合测量预测早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先兆早产的孕妇124例,根据其结局分为早产组(n=44)和足月组(n=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宫颈长度,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fFN的表达.结论 早产组和足月组中fFN 的阳性率分别为72.7%和22.5%,早产组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fFN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72.7%(32/44),特异性为77.5%(62/80),漏诊率为27.3%(12/44),误诊率为22.5%(18/80),阳性预测值为64.0%(32/50),阴性预测值为83.8%(62/74).早产组和足月组中宫颈平均长度分别为(21.34±5.08)mm和(29.59±5.46)mm,早产组显著短于足月组(P<0.05).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68.2%(30/44),特异性为76.2%(61/80),漏诊率为31.8%(14/44),误诊率为23.8%(19/80),阳性预测值为61.2%(30/49),阴性预测值为81.3%(61/75).fFN联合宫颈长度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90.9%(40/44),特异性为88.8%(71/80),漏诊率为9.1%(4/44),误诊率为11.2%(9/80),阳性预测值为81.6%(40/49),阴性预测值为94.7%(71/75).联合检测预测早产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显著优于fFN 或宫颈长度的单独预测(P<0.05).结论 fFN联合宫颈长度测量预测早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套管针穿刺活检术对骨肿瘤诊断及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皮套管活检穿刺技术对4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穿刺活检与20例行切开活检的病理结果.分析穿刺活检在骨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意义.结论 40例患者穿刺病理诊断中总共有3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但其中有2例肿瘤性质可以确定为良性,本组穿刺的敏感性97.5%,准确性92.5%.穿刺术后明确病理的36例行手术治疗29例,行保守治疗或放弃治疗11例.穿刺术中及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0例切开活检病理诊断1例未给出明确病理诊断,活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为95%.全部行手术治疗.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多可以通过经皮套针穿刺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穿刺活检对骨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甚大,是规范化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王杨;尚希福;王姚斐;吴跃虎;李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