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秀丽;吴建贤
目的 探究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7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论 实验组52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51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其余50例均成功,术后并发症6例.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平均时间为(101.24±12.17)min,平均住院时间(5.21±0.51)d,平均恢复时间(14.33±3.17)d;对照组相对应的时间分别为(136.46±17.65)min、(9.34±0.39)d、(19.57±4.26)d.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苏珅;马鸿祥;周鸣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40例冠脉造影患者,按照冠脉造影下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36)、双支病变组(n=41)、多支病变组(n=28)及对照组(n=35)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患者血清的hs-CPR水平,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结论 血清hs-CRP和Gensini积分在不同冠脉病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病变血管支数增加而增高(P<0.01).血脂、hsCRP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hsCRP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血清hs-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因素有相关性,对冠心病患者的病变预测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春苗;高潮;陈振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黄连解毒汤中总生物碱含量,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优选.结论 酸性染料比色法显色的佳条件为pH=3.2的柠檬酸-柠檬酸纳缓冲溶液10.0 mL,溴甲酚紫溶液1.0 mL,三氯甲烷萃取2次,每次5 mL,检测波长405 nm.盐酸小檗碱在0.022 ~0.111 g·L-1内,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17%,RSD=1.9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和准确度.
作者:汪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该院细菌感染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临床医师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2012年1-10月份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细菌培养菌株分析.对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符合细菌感染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菌药治疗后的观察.结论 共分离出病原菌8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4株(14.2%),革兰阴性菌 553株(68.7%).其他病原菌138株(17.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一、二代耐药率高,含酶抑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平均敏感率达82.3%,亚安培南西司他丁依次对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按照或参考药敏结果用药患者病情好转的有653例,占81.1%.结论 对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或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杆菌感染应选择敏感性较高的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该院大部分医师都能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药敏结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作者:武德廉;范秀英;刘洪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该院2002年3月-2012年2月间诊治的75例大肠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大肠癌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49.4%,中位生存期为(32.6±2.8)个月,大肠癌骨转移确诊后,3年生存率为26.8%,中位生存期为(11.3±3.2)个月.单因素分析发现:大肠癌骨转移时血清ALP≥150 U·L-1、伴有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脏器转移以及骨转移灶多发对大肠癌骨转移的预后有影响,对上述4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转移时ALP≥150 U·L-1和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大肠癌骨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肠癌骨转移时ALP水平及骨转移时伴有其他脏器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制订随访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菁茹;王丽丽;高淑文;符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体系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 以乳化剂OP-10、异丙醇和吐温-80制备司坦唑醇自微乳给药系统,考察其粒径分布、电动电势和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司坦唑醇的含量.结论 所得自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为33.32 nm,电动电势为4.35 mV.司坦唑醇HPLC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639~3.195 μg(R2=1);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05%).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肖士梅;李沛;袁红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布地奈德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喉炎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急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给予地塞米松氧驱雾化吸入,B组32例给予布地奈德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论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低于B组的96.88%(P<0.05);A组呼吸困难、喉鸣、咳嗽、声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长于B组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高于B组的6.25%(P<0.01).结论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可促进临床症状消除,患儿耐受性好,可作为急性喉炎的有效治疗药物.
作者:胡文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研究3种不同的梅毒临床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筛选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5例梅毒患者和55例非梅毒患者.结论 3种检测方法TPHA、TPPA、ELISA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1.2%、97.8%、98.7%,特异性分别为:96.3%、98.5%、98.2%.TP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较好,与TPP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HA临床敏感性稍差,与TPP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性尚好,与TPP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ELISA均为临床较好的梅毒诊断检测方法.
作者:夏玉玲;李辉;周玲;程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逍遥颗粒中栀子苷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88),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论 栀子苷进样量在0.342~1.712 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6.9%,RSD=1.1%(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逍遥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袁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顺铂(DDP)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奥沙利铂(L-OHP)联合替吉奥(S-1)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53例晚期胃癌患者,其中A组(DDP+5-FU,PF组)25例,具体为:DDP 20 mg·m-2静滴,第1~5天,5-FU 500 mg·m-2静滴维持24 h第1~5天,每4周重复.B组(L-OHP+S-1)28例,具体为:L-OHP 130 mg·m-2 静滴2 h,第1天,S-1 40 mg·m-2早晚2次餐后服用,第1~14天,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及毒性.结论 5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44例可评价远期疗效.A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4%和56%,B组中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3.6%和89.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ST)分别为4.5个月和10.7个月,B组中位TTP和中位MST分别为8.0个月和13.0个月.两组中位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中位M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恶心呕吐、神经毒性等,以1~2级为主,可耐受,B组轻度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S-1+L-OH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同PF方案相比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延长,毒副反应均可耐受,给药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焦洋;宁洁;胡丽霞;顾康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分析对比,找到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方法 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分别服用A、B、C三种不同脂餐.A组为两个煎鸡蛋;B组按Jacobs MP脂餐配制;C组:不含乳糖奶粉(美赞臣)54 g,含脂肪为15 g.超声测定各组的各时点胆囊体积、脂餐后胆囊的排空功能.结论 A组较B、C组餐后各时点胆囊体积显著增大(P<0.05),各时点胆囊排空率明显减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的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方法不含乳糖,且效果较好,服用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锐东;方锡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为培养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学生的药学实践能力,结合<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实践教学方法,融合课堂知识与药学实践,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杨冬梅;刘丽;邾枝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比三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方法 选取该院确诊各期梅毒的39例患者,同期就诊的30例乙型肝炎患者与体检的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结论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假阳性率为2.02%,另外两种检验方法的假阳性率均为0%.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总阳性率为87.18%,假阴性率为12.82%;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总阳性率为97.43%,假阴性率为2.56%;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总阳性率为100.00%,假阴性率为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P<0.05).结论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谢昭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76例SIVD患者和30例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头颅MRI对其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评估;胶乳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分析SIVD患者血清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神经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论 与对照组比较,SIVD组CysC显著升高[(1.18±0.15)mg·L-1 vs (1.04±0.13)mg·L-1,P<0.001];回归分析显示CysC和舒张压可能为SIVD的危险因素.76例SIVD患者包括单纯脑白质疏松(LA)组25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LI)组23例,脑白质疏松合并腔隙性脑梗死(LA+LI)组28例;LA+LI组CysC水平高[(1.24±0.13)mg·L-1],LA组低[(1.13±0.16)mg·L-1],LA+LI组与LA组、LA+LI组与LI组间Cys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9,P=0.043),LA组与LI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SIVD中存在LA神经影像学表现53例,其中1级13例,2级16例,3级13例,4级11例;其4个不同等级间CysC差异有显著性(χ2=16.00;χ2=22.19;χ2=33.88;χ2=37.77,P<0.01),且以LA损害严重的3级、4级CysC升高为显著.结论 CysC可能参与了SIVD脑损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CysC水平升高,SIVD患者神经影像学表现更为丰富,脑白质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作者:项亚娟;廖莉;彭晓江;李奕贵;吴祥如;孙中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患者误吸反流的原因并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1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误吸、反流的发生原因,并通过循证分析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结论 反流原因以腹胀、胃潴留,鼻饲方式,体位,药物不良反应等为主,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其诱因给予护理干预,有效避免了反流、误吸的再次发生.结论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应采取合适体位,每日评估其胃、肠道功能后调节鼻饲速度及流质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误吸、反流.
作者:胡敏芝;石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药率.方法 治疗组23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观察96周.结论 治疗组在血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阴转率48周时(82.61%、66.67%)、96周时(95.65%、61.90%),HBeAg阴转率48周时(30.43%、4.76%)、96周时(43.48%、14.29%),HBeAg转换率48周时(8.70%,0%)、96周时(13.04%、4.76%),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96周耐药率为0%,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耐药率分别为4.76%和33.33%.结论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活动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可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耐药发生.
作者:白连伟;高有方;王兴民;李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药粉、中药膏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Ⅰ~Ⅲ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中药粉、中药膏换药,对照组使用碘伏纱布换药.结论 采用中药粉、中药膏换药有较高的治愈率,且愈合时间较短.结论 中药粉、中药膏这一外用型中药制剂具有抗炎消肿、活血化淤、祛腐生肌的功能,并能加快伤口愈合.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比碘伏纱布换药,创面愈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宾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发生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论 (1)经比较发现,观察组行为管理中饮食及液体摄入、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次数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下有利于改善医疗可控因素,提高患者的主观因素,对于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其玉;徐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不同溶出介质进行头孢地尼胶囊溶出度实验,考察不同溶出条件对头孢地尼胶囊溶出度的影响,同时为难溶性药物制剂质量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盐酸溶液(稀盐酸24→1000)、水、PBS4.0缓冲溶液、PBS7.0缓冲溶液为溶出介质,绘制参比制剂和自制制剂的溶出曲线,以相似因子f2作为指标,对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溶出特性.结论 在这4种介质中,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相似高于60.结论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4种不同介质中溶出行为基本一致.
作者:刘小燕;金涌;臧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二级医院常用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1年门诊处方500张,住院病历80份,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论 500张门诊处方中有269例使用抗菌药物,占53.80%;使用抗病毒药物182例,占36.40%;不合理用药处方共77张,占调查处方的15.40%.80例出院病例中,67例使用抗菌药物,占83.75%;使用抗病毒药35例,占43.75%;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21例,占调查病例的26.25%.结论 该二级医院用药合理性基本符合要求,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重视,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医师、药师的理论水平,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