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草黄酮对肺部炎症小鼠细胞因子表达和氧化反应的调节作用

管燕;谢强敏

关键词:甘草黄酮, 抗炎, 抗氧化, 脂多糖, 肺损伤,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气管内滴入LPS或生理盐水,6或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测定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肺组织的含水量和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和BALF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以及TNF-α蛋白水平.结果 白细胞计数、肺含水量测定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显示,小鼠气管内滴入LPS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甘草黄酮给药后能预防LPS引起的这些变化.甘草黄酮能明显减少BALF中的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升高SOD活性.甘草黄酮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的MPO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水平.结论 甘草黄酮能改善LPS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反应有关.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孔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方法,以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筛选佳树脂;又以总黄酮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了佳树脂纯化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参数.结果 8种树脂中,HPD400树脂对山蜡梅叶中总黄酮纯化效果较好,其总黄酮的静态吸附量达到17.77 mg/g树脂,解吸率为92.24%;动态吸附量为1.68 g/g树脂,用4倍柱体积蒸馏水、4倍柱体积30%乙醇洗脱除去杂质后,换用70%乙醇6倍柱体积洗脱,总黄酮质量分数为31.4%,总黄酮转移率为88.4%.结论 HPD400型大孔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可较好地纯化山蜡梅叶总黄酮.

    作者:张亚梅;张小娟;简晖;冯育林;王跃生;杨世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RP-HPLC法测定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

    目的 建立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2:48);检测波长为250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10μL.结果 欧前胡素在1.648~26.368μg/mL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1%,RSD为1.6%(n=6).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散风止痛丸中欧前胡素的测定.

    作者:王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感染模型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姜黄素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建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观察小鼠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的表达.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牛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姜黄素可显著减轻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感染模型组及吡喹酮治疗组PPARγmRNA表达较对照组及姜黄素治疗组显著减弱(P<0.05);姜黄素治疗组TGF-β1,α-SMA及Ⅰ、Ⅲ型胶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吡喹酮治疗组和感染模型组(P<0.05).结论 姜黄素有明显的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抗纤维化机制与其激活PPARγ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表达α-SMA及分泌TGF-β1,并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合成有密切关系.

    作者:谌辉;张景辉;刘文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四叶参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随着对四叶参的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已逐渐被发现.四叶参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甾萜类、黄酮类、挥发油、多种氨基酸等,药理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癌、改善免疫功能、保肝、镇咳、抗疲劳和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等.现就四叶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其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谷红霞;周茂金;苏美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材安全性问题的探讨

    中药的安全性贯穿中药种植、加工、炮制、制剂等生产、购销、使用各个环节,因此就其范畴而言,包括中药生产安全性和临床安全性.中药材作为中药及其制剂的原材料,中药材基源正确与否、质地优劣是保障中药安全性的根本条件之一,因此中药材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郑新元;李静;杨林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对苦瓜降糖多肽活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对苦瓜降糖多肽口服降糖活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单次iv四氧嘧啶80mg/kg给药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以降糖多肽(20、10、5 mg/kg)iv给药.于0.5、2、4、6、8 h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测定在不同降糖多肽与蛋白酶抑制剂配伍剂量下,ig给药21 d后的空腹血糖值;以降糖作用显著的配伍比例,ig给药7、14、21 d和停止给药7 d后测定血糖.结果 降糖多肽于iv给药4 h后,高、中、低3个剂量均表现出显著降血糖效应(P<0.05、0.01);降糖多肽与抑制剂(300+300)、(100+100)、(100+50)、(100+25)mg/kg 4个配伍剂组ig给药21 d后表现出显著降血糖效应,且以后两个剂量组ig给药的降血糖作用为更佳,停药7 d后给药组血糖值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苦瓜蛋白酶抑制剂在ig给药过程中能够使苦瓜降糖多肽免遭消化系统的蛋白水解酶破坏而起保护作用,维持其降血糖药效,该作用与两者间的配伍剂量有关.

    作者:付中平;刘红雨;鲁岚;陈子君;周吉燕;王富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甘草黄酮对肺部炎症小鼠细胞因子表达和氧化反应的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甘草黄酮对抗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部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气管内滴入LPS或生理盐水,6或24 h后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测定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肺组织的含水量和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和BALF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以及TNF-α蛋白水平.结果 白细胞计数、肺含水量测定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等指标显示,小鼠气管内滴入LPS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甘草黄酮给药后能预防LPS引起的这些变化.甘草黄酮能明显减少BALF中的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升高SOD活性.甘草黄酮能明显降低肺组织中的MPO活性,抑制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水平.结论 甘草黄酮能改善LPS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的表达和调节氧化/抗氧化反应有关.

    作者:管燕;谢强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硫酸酯化防风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对防风多糖(SPS)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三氧化硫-吡啶法对防风多糖进行硫酸酯化修饰得到硫酸酯化防风多糖(S-SPS),利用紫外、红外分析手段对S-SPS进行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其单糖组成,并在体外化学模拟条件下,研究SPS和S-SPS的总还原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 SPS和S-SPS均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精组成,S-SPS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好于SPS.结论 硫酸酯化可以改善防风多糖的水溶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是防风多糖分子修饰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泽庆;张静;张宏艳;孙明礼;柳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 研究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型HPLC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西洋参总皂苷乙酸水解产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k1(Ⅰ)、人参皂苷-Rs6(Ⅱ)、人参皂苷-Rs7(Ⅲ)、人参皂苷-Rk2(Ⅳ)、异人参皂苷-Rh3(Ⅴ)、3-O-β-D-glucopyranosyl(1→2)-glucopyransyl-3β,12β,20(S)-trihydroxy-25-hy-droperoxy-dammar-23(E)-ene(Ⅵ)、三七皂苷B1(Ⅶ)、20(S)-人参皂苷-Rh1(Ⅷ)、20(R)-人参皂苷-Rh1(Ⅸ)、拟人参皂苷-F11(Ⅹ)、6-O-β-D-(6'-acetyl)-glucopyranosyl-24-ene-dammar-3β,6α,12β,20S-tetraol(Ⅺ).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和Ⅹ为首次从西洋参水解产物中分得.

    作者:贾继明;王宗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Ⅲ)

    目的 研究天麻中的强极性成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光谱分析及理化常数比较鉴定结构.结果 从天麻大孔吸附树脂水洗脱部位及2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柠檬酸单乙酯(Ⅰ)、尿苷(Ⅱ)、腺嘌呤(Ⅲ)、肿根糖A(dactylose A,Ⅳ)、尿嘧啶(Ⅴ)、酪氨酸(Ⅵ)、N2-(对羟苄基)-鸟苷(Ⅶ)、1-异阿魏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Ⅷ)、4-(β-D-吡喃葡萄糖氧)苯甲醛(Ⅸ)、对羟基苯甲酸(Ⅹ).结论 化合物Ⅶ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天麻核苷(gastronucleoside),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天麻首次报道成分.

    作者:王莉;肖红斌;梁鑫淼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加味生化汤药效模拟研究

    目的 以加味生化汤的药效模拟为例,建立中药复方的RBF神经网络药效学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正交设计和RBF神经网络.提出了中药复方药效模型,以加味生化汤的实验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和评价.结果 自检验和留一法检验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846.结论 所建模型可以对复方不同组合进行药效模拟,可为进一步实验验证提供参考,在寻找中药复方有效组分,并探讨以有效组分为处方进行中药复方二次开发模式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超;沈志滨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004-2007年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注册申请状况分析

    对2004-2007年申请注册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申请数量、剂型、适应型、结构类型、纯化工艺、涉及药材、临床试验周期、处理结论等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2004-2007年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共202个,申请生产的23个,从申请数量看,有效部位新药自2005年后明显下降.有效部位的剂型、适应症、纯化工艺等均呈现出相对集中的趋势.从阶段性处理结论看,申请临床试验有效部位新药的不批准率约48.0%,申请生产新药的不批准率约8.7%.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在剂型选择、适应症定位、纯化工艺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

    作者:周跃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中成药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和薄层鉴别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显微法鉴别出成药中11味药;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了方中的黄连和赤芍,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以HPLC法测定该丸剂中甘草酸和连翘苷,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回收率分别为95.75和98.49%,RSD分别为0.55%和1.12%(n=6).结论 本实验所确定的质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以用于五福化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郑瑾;张丽娟;宋新波;杨振容;刘黄刚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红芪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红芪Hedysarum polybotrys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学结构;MTT法测定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四烷酸(Ⅰ)、正二十六烷酸(Ⅱ)、三油酸甘油酯(Ⅲ)、单棕榈酸甘油酯(Ⅳ)、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六醇酯(阿魏酸正十六醇酯,Ⅴ)、丁香脂素(Ⅵ)、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Ⅶ)、异甘草素(Ⅷ)、3-羟基-9-甲氧基紫檀烷(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化合物Ⅸ对HepG2的IC50为10.69μmol/L.结论 化合物Ⅰ~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首次研究化合物Ⅸ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其对HepG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作者:李云志;黄静;郭弘川;任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药用丹参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药用植物丹参的次生代谢产物基因工程、抗病基因工程、抗逆基因工程及植物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现状,阐述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丹参品质进行遗传改良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今后丹参品质的基因工程改良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田鹏;李刚强;王楠;刘德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隔山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隔山香为伞形科山芹属植物隔山香Ostericumcitriodorum(Hance)Yuan et Shan的根及全株,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地.隔山香有疏风清热、活血散瘀、行气止痛功效,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心绞痛、胃痛、疟疾、痢疾、闭经、白带、跌打损伤等病[1].<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及诸多地方本草如<广西药植名录>、<江西草药>、<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等均有收录.田文艺等[2]报道隔山香蒸馏液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对甲、乙型链球菌及肺炎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隔山香挥发油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提取隔山香药材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作者:张军;李润美;卫罡;赖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山蜡梅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蜡梅科植物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Sephadex LH-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鲨肌醇(Ⅰ)、β-谷甾醇(Ⅱ)、薄荷脑(Ⅲ)、胡萝卜苷(Ⅳ)、东莨菪素(Ⅴ)、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Ⅵ)、山柰酚(Ⅶ)、槲皮素(Ⅷ)、芦丁(Ⅸ)、异秦皮定(Ⅹ).结论 其中化合物Ⅸ和Ⅹ为该属中首次发现.

    作者:孙丽仁;何明珍;冯育林;陈康平;简晖;王跃生;杨世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Instruction to Author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sponsored by the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The Journal s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the studies o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traditional medicines, and natural products.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复尔康注射液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复尔康注射液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尔康注射液干预HepG2细胞48 h后,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 复尔康注射液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IC50值为(29.63±1.22)mg/L.复尔康注射液5、10 mg/L干预HepG2细胞48h后,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见核浓缩、核碎裂等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显示VEGF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复尔康注射液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减弱VEGF的表达.

    作者:刘明华;任美萍;肖顺汉;冯文宇;李蓉;李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刺五加叶柄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目的 以来源广泛、原植物药用成分量可测定的刺五加叶柄为外植体,研究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情况,为实现药用成分高产刺五加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方法 以3年生植株萌发15 d以内的刺五加复叶叶柄为外植体,考察2,4-D和BA对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 28 d培养后,2,4-D 1.5 mg/L+BA 1.0 mg/L处理的叶柄外植体中71.4%直接产生或经由愈伤组织间接产生了8.5个体胚.两种产生方式均可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但间接发生比例较少.转入相同或降低2,4-D质量浓度的培养基后,体胚渐次发育成熟.同时新的体胚也在逐渐产生,经由间接途径产生的体胚所占比例也随之上升.结论 刺五加可以通过萌发15 d以内的复叶叶柄外植体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体胚诱导率取决于2,4-D和BA的质量浓度.

    作者:邢朝斌;劳风云;田春迎;王建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