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结果分析

邱广仁;吕长淮

关键词:基本药物, 抽验, 结果分析
摘要:基本药物是指与公共卫生相关,从有效性和相对成本与效果角度遴选出的能满足重点卫生服务领域需要的药物.此概念在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项全面惠及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影响及研究方法进展

    细胞色素P450酶是机体肝脏中重要的代谢系统,参与临床上所用大部分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药成分复杂,在临床上常与西药联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中药对CYP450酶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CYP450酶的几种主要亚型以及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对新药筛选、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朱倩;李俊;汤文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作者:龚倩;葛建军;葛圣林;林敏;周汝元;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吗丁啉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吗丁啉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依照两制剂双周期的自身相对照交叉的试验方法,选择2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均为男性,使其分别接受单剂量口服试制剂吗丁啉片与参比制剂吗丁啉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人,观察组先口服受试制剂,之后服用参比制剂;对照组先服用参比制剂,之后服用受试制剂,以7 d为一清洗期.用HPLC法对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对药代动力学参数加以计算,对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予以评价.结果 口服试制剂吗丁啉片20 mg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9.15±0.78)h、Tmax为(0.76±0.25)h、Cmax为(28.95±4.07)μg·L-1、AUC0-t为(144.37±30.95)μg·h-1·L-1;服用参比制剂吗丁啉片20 mg之后,其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8.59±1.11)h、Tmax为(0.78±0.33)h、Cmax为(29.63±5.02)μg·L-1、AUC0-1为(140.52±31.14)μg·h-1·L-1.用AUC0-t计算得出,和参比制剂比较,受试制剂中的吗丁啉片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3.1±5.5)%.结论 由该次研究可得出,两种吗丁啉存在生物等效性.

    作者:白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现行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的比较分析

    Ames试验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的遗传毒性研究,是应用广泛的检测基因突变的体外试验.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有一定的差异,该文就药物、保健食品和化妆品Ames试验方法的主要异同点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许雷鸣;胡燕平;武谷;宋捷;顾倩;廖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肠源性内毒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肠源性内毒素与新诊断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度炎症的关系.方法 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60例)和非肥胖组(48例),检测血浆肠源性内毒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103例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新诊断T2DM组内毒素及hs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匹配血压、血糖和血脂后,新诊断T2DM组中,肥胖者的内毒素、hsCRP高于非肥胖者,两者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血浆内毒素与BMI (r=0.931,P<0.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548,P<0.001)等指标正相关;(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HOMA-IR是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肠源性内毒素在新诊断T2DM患者体内较正常人增高,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内毒素增高更为明显,超重或肥胖可能参与内毒素介导的T2DM早期炎症反应.

    作者:许敏;窦念涛;邓大同;孙小红;王佑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使用MED-LOGICS-7030刀片与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LASIK角膜瓣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atomileusis,LASIK)手术中,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上使用美国MED-LOGICS公司ML7030CLBTM(-30)刀片制作超薄型角膜瓣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将263例LASIK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ML7030CLBTM刀片以及NIDEK130标准刀片制作角膜瓣,术中使用A超角膜测厚仪,在制作角膜瓣前后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并记录、推算角膜瓣厚度,将所得数据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L7030CLBTM刀片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4.84±10.15)μm,130刀片组角膜瓣平均厚度(127.4±11.05)μm,两组间角膜瓣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L7030CLBTM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制作角膜瓣厚度基本相当(P>0.05);NIDEK 130标准刀片第1次切削与第2次切削所制作角膜瓣厚度存在差异(P<0.05).结论 在NIDEK-MK 2000型微型角膜刀系统上使用ML7030CLBTM刀片,可以制作出更薄的角膜瓣,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作者:陈文辉;高昭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了解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前者根据患者的优势症状按不同的剂量和方法服用氨磺必利,后者服用利培酮,起始剂量1~2 mg·d-1,逐渐增加剂量至治疗量.两组观察周期均为8周.疗效依据治疗8周末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判定,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结果 治疗8周末,氨磺必利组有效率82.5%,利培酮组有效率77.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8,P>0.05).治疗2周后,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t=2.2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氨磺必利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阴性症状的疗效好于利培酮,安全性较高.

    作者:张英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04年1月-2005年1月以及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血液灌流(HP组,n=40)或非血液灌流(非HP组,n=40)治疗8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毒农药种类和治疗前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值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HP的长托宁用量、氯磷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都优于非HP组.结论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极早恢复,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许振琦;黄强;龚海林;陈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科创面中应用与护理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皮肤坏死、开放性骨折、毁损伤、皮肤撕脱伤、压疮等骨科创面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6月该院骨科创面患者131例,其中应用VSD护理(观察组)71例与传统创面换药护理(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瘢痕形成、疼痛程度等指标,观察其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创面瘢痕形成、疼痛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愈后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及时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疗效、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伦兰;甘玉云;汪亚兵;张凡;祁金梅;丁晓云;刘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NSCLC辅助化疗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治疗,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术后辅助化疗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部分NSCLC患者的术后生存期,但大多数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并没有根本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一组在遗传学上完全不同的疾病,这导致了细胞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均相同的患者,对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存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针对NSCLC患者的一些具有疗效预测性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这些分子标志物,笔者成功地将相同组织学类型的NSCLC分成不同的亚型,从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正华;魏大中;徐美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达沙替尼胃滞留剂的制备与体外缓释性能考察

    目的 以壳聚糖、十八醇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等辅料制备达沙替尼胃滞留剂,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干法压片法,以漂浮性和释放度为指标进行处方筛选.结果 得到的优处方比例为羟丙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十八醇∶达沙替尼=650:120:120:105:100.结论 制备的达沙替尼胃滞留剂具有缓释、起漂时间快、稳定性好的特点.

    作者:田秋容;黄燕红;余安银;陈培柱;周剑;姚日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制剂的制备和释药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盐酸二甲双胍微孔型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释药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聚醋酸乙烯酯水分散体为控释材料制备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考察增塑剂、致孔剂、溶出介质等因素对药物溶出的影响.结果 以聚醋酸乙烯酯水分散体包衣制得盐酸二甲双胍渗透泵控释片的可实现稳定的零级释放.结论 聚醋酸乙烯酯可用于制备微孔型渗透泵制剂,该制备方案有望为渗透泵制剂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刘羽;翟光喜;周国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毛叶香茶菜Isodon japonica(Burm.f.)Har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毛叶香茶菜叶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6个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即:Enmein(1),Hebeirubescensin K(2),冬凌草甲素(3),Parvifoline G(4),Maoyecrystal A(5),Maoyecrystal L(6);四个三萜即:2α-羟基乌苏酸(7),委菱菜酸(8),Hyptadienic acid(9),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10);一个黄酮:Ladanetin(11);另外一个为β-胡萝卜苷(12).结论 化合物4,8,10,11均为首次从毛叶香茶菜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属首次从香茶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底雪梅;闫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MMP-9、TIMP-1及E-cad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阳性表达,以及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1例肺腺癌标本中MMP-9、TIMP-1及E-cad的表达水平.结果 31例肺癌组织中,MMP-9和TIMP-1的阳性表达率及E-cad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0.9% 、54.8%和67.7%.MMP-9和TIMP-1的高表达及E-cad的异常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有差异(P<0.01,P<0.05,P<0.05).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E-cad的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9、TIMP-1的阳性表达率在肺腺癌不同分级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P-9、TIMP-1及E-cad的异常表达与肺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能用于肺腺癌的临床预后的诊断.

    作者:李艳;高习文;颜志军;黄绍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显色基质法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热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快速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查法,替代凝胶法.方法 使用显色基质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内毒素定量检查法.结果 表明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0.98,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1:32稀释级别无干扰作用.结论 显色基质法与凝胶法比较,有灵敏、快速、能定量、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内毒素含量的测定.

    作者:彭燕;张玲莉;宋金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安徽省宿州市2010-2012年基本药物抽验结果分析

    基本药物是指与公共卫生相关,从有效性和相对成本与效果角度遴选出的能满足重点卫生服务领域需要的药物.此概念在1977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1].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是一项全面惠及亿万人民生活水平的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作者:邱广仁;吕长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黄芪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发展,对黄芪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和药理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黄芪可作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有着广阔的前景.

    作者:段贤春;方朝晖;姚先梅;高家荣;汪永忠;吴健;金立伟;张恒;夏伦祝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场景式CBL 教学法在普通外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普通外科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病种多,内容复杂,教学难度较大.场景式CBL 教学法是在真实医疗工作环境下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缺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适合普通外科学临床教学实施.

    作者:宋文杰;郭恒;李霄;何勇;窦科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阴干过程中黄芪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增长与下降趋势

    目的 新鲜药材尤其是宿根类药材在采后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从而诱导活性成分的产生和升高.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对黄芪阴干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自然阴干过程中,新鲜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7-O-β-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四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同时对阴干过程中药材总酚含量以及相应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整个阴干过程中四种活性成分及总酚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清除自由基(DPPH和O-2♂)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在阴干初期均显著升高,后期缓慢降低,但仍然比新鲜样品有显著升高.结论 在干燥初期由于黄芪根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诱导活性成分的大量升高,同时抗氧化能力也大大升高.

    作者:焦广睿;周国军;李焱;秦民坚;周铜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处理方法探讨226例报道

    目的 探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处理.方法 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12年2月226例困难LC的临床资料,探讨降低中转开腹率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结石嵌顿125例,胆囊炎急性发作致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71例,萎缩性结石性胆囊炎30例.中转开腹23例,其中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无法分离显露10例;急性胆囊炎,胆囊与周围组织致密黏连,无法分离显露胆囊6例;胆囊萎缩、胆囊三角纤维化无解剖层次5例;胆囊床渗血不止2例.术后胆漏2例,经引流胆漏停止10 d后拔除引流管.226例住院时间5~13 d,平均7 d.182例随访3~12个月,无胆道损伤发生.有1例术后2周再次出现腹痛经磁共振检查(MRCP)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较低且汇合处胆囊管残留结石嵌顿,经开腹手术取出结石.结论 困难LC,术中充分细致解剖、严密止血、镜下缝合等方法,大多可以安全完成.但对认为不安全的LC及时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志强;雷春;章安庆;叶显道;侯亚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