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王中新
目的 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处理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5月,该科收治15例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腔探查和清理术联合术后药物和饮食控制等综合治疗.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给予相应阶段的康复指导.结果 15例患者术后未见切口感染及不愈合等并发症,均获得随访,平均18个月(6~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前为42(35~46)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0(85~9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及缓解病情进一步发展的优势,且能处理合并的关节内其他损伤,疗效肯定.
作者:周亮;徐斌;王英明;钱三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和抗CCP抗体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破坏严重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多重PCR技术扩增病例组(106例)与对照组(340例)HLA-DRB1等位基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CCP抗体;同时采集RF、ESR、CRP、关节X线表现分期和病程等资料.以卡方检验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与抗CCP抗体的相关性;以关节X线表现作为关节破坏程度的指标(为应变量),各HLA-DRB1等位基因、抗CCP抗体、病程等为自变量,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X线表现与上述各自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SE等位基因与抗CCP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相关性(P=0.043).多因素分析表明以关节X线表现为应变量,HLA-DRB1*0405、病程和CRP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对RA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影响RA的发病易感性,也影响其病情严重性,并且与抗CCP抗体的产生显著相关.
作者:蒋真;李向培;钱龙;张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扎司琼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将阿扎司琼注射液600倍稀释(即浓度为0.008 333 g·L-1),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1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果 阿扎司琼注射液600倍稀释液对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 阿扎司琼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安全性质量检查.
作者:王群;谢冬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由盐酸伪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组成,临床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和鼻窦炎、枯草热所致的各种症状[1].查看生产厂家说明书,在注意事项内容中没有服用本品可引起排尿困难的描述.本文报道该药引起的排尿困难病例,属于新的ADR病例[2].
作者:朱玲;汪民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胰岛素泵是目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给药方式准确、灵活,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安全,不仅可以迅速控制血糖,还可以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1].现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广泛地使用胰岛素泵,这一先进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方式[2].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强化治疗较皮下胰岛素注射疗效更好[3].它通过24 h动态适量地释放胰岛素,持续把各时段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
作者:余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评估在心肺转流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心肺转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A组,n=30)和对照组(B组,n=30),其中A组按总量90 mg·kg-1分两次给予氨甲环酸,诱导后切皮前静注1/2量,另1/2量术中持续泵注1.0 mg·kg-1·h-1.B组给予0.9%氯化钠液9 ml·kg-1.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肌酐、术毕及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和输血量,并观察过敏反应.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和输血量显著降低(P<0.05),无肾功能不全及过敏反应.结论 在心肺转流手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
作者:肖敬波;汪卫兵;周新;王胜斌;方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哮喘大鼠IL-4、IL-10、IFN-γ水平以及布地奈德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n=10):模型组(A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与激发;空白对照组(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布地奈德组(B组),第六次诱发哮喘结束后30 min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周.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检测细胞因子IL-4、IL-10、IFN-γ的水平.结果 A组大鼠单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IL-10、IFN-γ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B组大鼠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的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细胞因子IL-4、IL-10、IFN-γ参与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有效改善Th1/Th2动态平衡,减轻哮喘的发作.
作者:李宝华;商雄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替唑钠、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在室温(25±1)℃下,将两种注射用抗生素分别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各配伍溶液的pH和外观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各配伍溶液中主药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8 h内,盐酸头孢甲肟、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后,头孢替唑钠的pH、外观和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盐酸头孢甲肟的pH及含量变化较大,配伍溶液颜色逐渐加深.结论 在室温(25±1)℃条件下、8 h内,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5%转化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稳定;从医疗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提倡盐酸头孢甲肟与5%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作者:何培根;闵新文;郑芳;刘菁;朱雪松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短小手术患儿30例,诱导时吸入8%七氟醚+ 5 L·min-1氧,BIS降至45~50插入喉罩,术中吸入七氟醚1.5%~3%+ 2 L·min-1氧,控制BIS 40~60,保留自主呼吸,必要时进行手控辅助呼吸.缝皮结束,停止吸入七氟醚,BIS恢复至75左右,拔除喉罩.记录置喉罩即刻、切皮、术中、缝皮、拔喉罩即刻的HR、SBP;术中RR、PETCO2、SpO2变化;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诱导期患儿气道反应;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患儿仅在拔喉罩时SBP、HR、RR较快,与麻醉前相比P<0.05,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分别为(123±33)s和(15±2)min.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置入喉罩即刻为(4.2±0.5)%,术中麻醉维持为(2.1±0.4)%;手术结束拔喉罩即刻为(0.5±0.1)%.所有患儿未出现诱导期气道反应及术后躁动.结论 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麻醉,患儿诱导、苏醒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可控性强.
作者:王绍林;刘小彬;张鹏;张进;殷骏;杨定东;何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以下简称:微创)并中医辨证综合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77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不同中医证型采用辨证施治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4.5 %;对照组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ADL评级,治疗组优良率79.3%,对照组72.2%,具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创并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何培林;陈仲贵;严保雷;杜成海;王锦;张成志;杨劲木;方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将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的PBL教学方法应用于门诊护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不断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朱玉芳;肖风;王莹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组44例(49眼),单纯手术切除组43例(44眼).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观察两组术后复发情况.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能明显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作者:谢瑞玲;潘凤;王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继信息、生物技术后的主导技术之一,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领域取得了大量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将对纳米载药体系及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等内容作简要综述.
作者:于小丽;徐维平;马旖旎;王艳萍;张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该院门诊不合理处方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3、5、7月份共4个月的门诊处方600 张从中挑出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95张,占处方总数的15.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在药物使用方法不当、药物使用时间不当、配伍或药物联用不当、儿童患者用药不当、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当、用药疗程不当.结论 通过处方抽查可发现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和推进新处方办法的正确实施.临床药师应协助医师做好合理用药,提升医师用药水平,减少不合格处方发生率.
作者:徐伟;韩夫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该文综述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系列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建立以及这些模型在评价白血病细胞系生物性质,临床治疗方案的研究,白血病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该模型是白血病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
作者:陈慧慧;陈飞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Ⅲ型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8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5例胫骨平台Ⅲ型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均采用外髁翻书式劈开、骨折复位缺损处自体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 5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优良率达100%.结论 采用外髁翻书式劈开、骨折复位缺损处自体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Ⅲ型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海洋;袁彬;张旭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连续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对照组选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者,入院后1 d、28 d用NHISS分别评价脑梗死组1和组2.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VEGF含量各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值发生在第七天后渐下降,入院后1 d、28 d脑梗死组1和组2 NHISS评分分别为(11.0±3.4)、(4.2±1.8)分,(10.4±2.8)、(2.8±2.1)分.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入院后28 d NHISS评分低于脑梗死急性期,且血清VEGF含量低.
作者:陈生;胡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剔除特异性IgG阳性食物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罗马Ⅲ的d-IBS患者56例,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依据检测结果对IgG阳性达2以上的患者剔除相应食物治疗,观察治疗后第四周和第八周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观察第八周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 d-IBS患者中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为38例,总阳性率为67.8%; 正常对照组4例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3.3%,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5例IgG阳性达2以上的患者完成8周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52±1.32)vs(1.41±0.43)]和严重程度指数[(3.15±1.50)vs(1.34±0.65)],均有显著降低;4周和8周生活质量评分除挑食外均明显改善.结论 剔除特异性IgG检测阳性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戴夫;甘惠中;彭琼;夏云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临床特点是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多系统的损害.SLE的发病涉及免疫耐受缺失,T、B细胞功能异常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在SLE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不仅能分泌产生自身抗体,还可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参与异常自身免疫反应[1].
作者:陆乐;蔡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近年来实验诊断学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有新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出现.结合该教研室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笔者认为教学中应在结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联系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可以引入问题式互动教学、病例分析讨论及网上教学等模式.
作者:黄颖;徐元宏;王中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