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龙葵碱对S180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和封闭度的影响

季宇彬;万梅绪;高世勇;邹翔

关键词:龙葵碱, S180小鼠, 红细胞膜唾液酸, 红细胞膜封闭度
摘要:目的观察龙葵碱对S1 80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SA)水平和红细胞膜封闭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S180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封闭度.结果龙葵碱能显著升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增加红细胞膜的封闭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龙葵碱可能是通过增加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增加封闭度来达到抗肿瘤作用的.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浙产猕猴桃属植物根、茎、叶中多糖的比较

    近年来,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药理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重视,其中浙江产的主要有中华猕猴桃A.chinensis Planch.、镊合猕猴桃A.valvata Dunn、大籽猕猴桃A.macrosperma C.F.Liang、毛花猕猴桃A.eriantha Benth.、软枣猕猴桃A.arguta(Sieb.et Zucc.)Planch.et Miq.、长叶猕猴桃A.hemsleyana Dunn、葛枣猕猴桃A.polygama(Sieb.et Zucc.)Maxim.、异色猕猴桃A.callosa Lindl.var.discolor C.F.Liang等,其中前4种在浙江资源相对较丰富,药材主要有藤梨根(中华猕猴桃的根)和猫人参(镊合猕猴桃、大籽猕猴桃的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猕猴桃属多糖成分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机能、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等作用,且无副作用.随着其药用价值的凸现,猕猴桃属药材利用率增加,由于药用部位为根,造成其自然资源人为破坏严重,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药材资源,笔者对浙江主产的猕猴桃属植物中华猕猴桃、镊合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和大籽猕猴桃的根、茎、叶含多糖的量进行比较,以寻找新的药用部位.

    作者:吴瑾瑾;石森林;张小寅;魏颖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单链抗体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抗原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识别抗原的部位在其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如果将抗体的可变区(VH和VL)通过弹性多肽接头(peptide linker)稳定地连接在一起,即为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ragments variable,scFv).scFv大小仅为完整抗体的1/6,但其完全保持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及抗原的结合能力,同时由于为单链,在大肠杆菌或植物体内等容易表达,无须组装即能保持活性.在植物研究领域,其可用于植物病理诊断、植物生物活性成分的检测、定量分析与分离精制;而将单链抗体基因转入植物细胞,更可使转基因植物获得诸如增强对病毒、除草剂等的抗性,体内生理活性物质增加,次生代谢产物量提高等新的特性.特别是通过转入单链抗体基因,提高药用植物中具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量的技术,可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分子育种方法,可以在不需要明了目标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的情况下,提高其产量.

    作者:马丽玲;晁志;田中宏幸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的平喘作用

    止嗽散为清代程钟龄所拟,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等中药组成,见于<医学心悟>,属止咳化痰、疏风解表之剂[1].后人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加减处方,使止嗽散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验以止嗽散为基础,加入地龙、杏仁等中药组成的加味止嗽散,整体实验证明其具有镇咳、化痰、抗炎、平喘等药理作用.本实验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MZC)进行系统的研究,测定结果表明MZC中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黄酮类物质达0.665%.本实验对MZC的平喘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徐乃玉;顾振纶;谢梅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同播期菘蓝的生长及结籽差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春播和秋播两种不同播期菘蓝生长的差异、生殖生长特性以及这两种播期下菘蓝的结籽情况,为建立科学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菘蓝播种出苗之后,定期进行采样,测定根系与苗系生长变化规律,开花后观察测定菘蓝开花结果情况.结果菘蓝经过春化在春季转暖后迅速抽薹,这一时期株高、冠幅等生物量变化非常明显;两种不同播期的菘蓝生长存在明显差异,春播菘蓝开花前生长明显优于秋播菘蓝,但是开花结果后倒伏严重,长势不如秋播菘蓝.结论两种繁殖方式生产的种子千粒质量、单株平均产量、公顷产量均有差异,但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大,不影响来年生产;春播菘蓝生产的种子质量较秋播的高,但是生长后期要注意防倒伏;秋播菘蓝在秦巴山区和秦岭以南可以很好生长,南方地区两种种子繁殖方式均适宜,而北方地区更适宜于春播繁殖方式.

    作者:叶青;梁宗锁;董娟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黑翅土白蚁的化学成分研究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是白蚁科土白蚁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华南各省及东南亚和非洲一带,是常见、危害严重的一种白蚁.

    作者:薛德钧;王秀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甘草黄酮对辣椒素诱导豚鼠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甘草黄酮的镇咳作用及机制.方法用辣椒素气雾吸入诱导豚鼠咳嗽反射,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咳嗽次数.结果甘草黄酮30、100和300 mg/kgig给药剂量依赖地抑制辣椒素诱导的豚鼠咳嗽反射,与模型组比较咳嗽次数分别减少32.7%,49.3%和59.6%(P<0.01、0.001);甘草黄酮100 mg/kgig给药1、4、6 h可显著抑制辣椒素诱导的豚鼠咳嗽反射次数(P<0.01、0.05),作用8和12 h对咳嗽反射无显著影响(P>0.05).纳洛酮0.3 mg/kg(ip)可部分阻断甘草黄酮的作用,马来酸麦角新碱3 mg/kg(ip)或格列本脲20mg/kg(ip)不能阻断甘草黄酮的作用.结论甘草黄酮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辣椒素引起的豚鼠咳嗽反射,甘草黄酮(100 mg/kg,ig)作用持续时间为6 h以上.纳洛酮部分阻断甘草黄酮的作用,表明甘草黄酮可能间接影响内源性的阿片系统.

    作者:朱一亮;谢强敏;陈季强;张水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疾病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一大类严重疾病,是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脑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我国约有1.1亿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6 000万人患有冠心病,7 000万人患有脑梗死或者脑溢血,4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5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高,兼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成为当今防治研究的重点之一.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马兜铃酸的测定方法现状分析

    马兜铃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中的含有硝基的菲类有机酸,近年来,国外不断有报道证明该为成分有肾毒性,可引起肾间质纤维化,许多国家采取了禁止或限制使用马兜铃科中药的措施,这使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质疑.马兜铃科药用植物在我国的使用广泛,加之马兜铃科许多植物名称混淆,药材混用现象严重,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于那些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用植物及制剂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此,选择既符合检出限度的要求又方便可行的马兜铃酸测定方法尤为重要,马兜铃酸的测定方法很多,不同方法对于马兜铃酸测定的结果有很大差别.为此,本文对文献中报道过的马兜铃酸测定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以便为实际应用时参考.

    作者:路金才;韩娜;杜晓曦;周跃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蒙桑茎皮中Diels-Alder型加合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目的研究蒙桑Morus mongolica茎皮中的Diels-Alder型加合物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RP-18及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Diels-Alder型加合物,分别为阿尔本F(albanin F,Ⅰ)、桑酮L(kuwanon L,Ⅱ)、双桑辛素(dimoracin,Ⅲ)、桑酮J(kuwanon J,Ⅳ)、桑呋喃J(mulberrofuran J,Ⅴ)、桑呋喃Q(mulberrofuran Q,Ⅵ).结论化合物Ⅱ、Ⅲ、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得.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Ⅳ~Ⅵ具有抗氧化活性.

    作者:康洁;陈若芸;于德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哥纳香三醇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印度的Talapatral于1985年首次从民间常用草药Goniothalamus sesquiipedalis Wall.的枝叶中分离得到哥纳香三醇.随后,Fang和Alkofahi等又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天然海南哥纳香醇甲(哥纳香醇甲,howiinol A)及其衍生物,体外研究显示它们均具有抗肿瘤活性[1,2].于德泉[3]在番荔枝科哥纳香属植物海南哥纳香的根、茎皮中分离得到了具有明显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哥纳香衍生物--哥纳香醇甲(图1).1995年,孙绍毅合成了(+)-哥纳香三醇及部分衍生物,并证实了天然的哥纳香醇的立体构型为5S,6R,7R,8R[4].1996年,陈虹开始探索合成了一系列哥纳香三醇衍生物(图2):(+)-哥纳香醇甲及其衍生物、(-)-8α-异哥纳香醇甲其衍生物、对-甲基哥纳香醇及其类似物、对-氯哥纳香醇及其类似物[5~7].

    作者:陈立军;于利人;姚丽;靳秋月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人工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对诱育育种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括性论述,总结了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人工诱变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发展方向及前景.指出人工诱变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成功应用,将有利于培育药用植物新品种、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吴立蓉;贺红;林小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肿节风不同药用部位及野生与栽培品指纹图谱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肿节风地上药用部位与全株的差异、野生与栽培品的差异.方法收集了3个常用产地的药材(含野生及栽培品)全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地上、地下、全草及野生与栽培品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选定的检测方法下所呈现的指纹图谱中,地上与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的组成相似,但质量分数有一定的差别;来自同一产地的野生与其栽培品的指纹图谱相差不大.结论由于地下部分在全株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均不到10%),相比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指纹图谱与全草更为相似.

    作者:王钢力;姚令文;翟为民;林瑞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氧化槐定碱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氧化槐定碱是从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中提取的生物碱,以往的研究显示其在抗心律失常、抗炎、镇静、免疫调节等方面均具有药理活性[1,2],但关于其镇痛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用经典的药理实验方法研究其镇痛作用.

    作者:闫琳;蒋袁絮;姚婉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可疑翼手参中4个脑苷脂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的活性成分.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极性较小部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脑苷脂类化合物: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正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Ⅰ)、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Ⅱ)、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三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皿)、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Ⅳ).结论4个脑苷脂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种海参体内分得.

    作者:张永娟;易杨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清肌瘤胶囊中牻牛儿酮

    清肌瘤胶囊是由水蛭、莪术、三七、蜈蚣等8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破瘀、祛痰通络、消积化癥之功效,主要用于瘀痰互结胞宫、子宫肌瘤、月经延期、经量较少、小腹疼痛.为控制该制剂质量,本实验对其中莪术的牻牛儿酮进行测定,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定量评价方法.

    作者:何秀英;章建民;何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西双版纳阳春砂轮歇种植的理论依据及生态学意义

    阳春砂对自然环境条件要求特殊,西双版纳在天然林下种植阳春砂有不少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阳春砂拔除后的生态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物数量显著增加、林下植物生长较快、土壤含水量及有机质量有所提高,因此认为轮歇种植砂仁是协调保护与发展的较好方法,在山区有较好的可行性.

    作者:彭建明;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R、13C-NMR、ESI-M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簕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噁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噁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作者:彭兴;龙盛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蔓生白薇的化学成分研究

    白薇为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等症.

    作者:郑兆广;张卫东;柳润辉;张川;孔令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RP-HPLC法测定金屏风胶囊中菊苣酸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 L.为紫菀科的全草,连续数年入选美国畅销植物药行列[1].近几年我国已从北美和欧洲引进了该药材.我公司为了市场需要已研制成含紫锥菊的制剂-金屏风胶囊.金屏风胶囊系由紫锥菊、黄芪等药味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的功能,对病毒性感冒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菊苣酸是主要生理活性成分,故选用菊苣酸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菊苣酸的测定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5].本实验采用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与C18反相柱,选择紫外检测器,准确、快速地定量分析了金屏风胶囊中菊苣酸,结果可靠.

    作者:邵国良;邵建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龙葵碱对S180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和封闭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龙葵碱对S1 80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SA)水平和红细胞膜封闭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S180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封闭度.结果龙葵碱能显著升高S180小鼠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增加红细胞膜的封闭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龙葵碱可能是通过增加红细胞膜表面的SA水平和增加封闭度来达到抗肿瘤作用的.

    作者:季宇彬;万梅绪;高世勇;邹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